学界典范 冯鹏生阅读附答案_第1页
学界典范 冯鹏生阅读附答案_第2页
学界典范 冯鹏生阅读附答案_第3页
学界典范 冯鹏生阅读附答案_第4页
学界典范 冯鹏生阅读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学界典范冯鹏生阅读附答案学界典范

冯鹏生

启功先生的一生就像呈现于人间的一道彩虹,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加了无限的光芒。现在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人们仍在深切地追念他。启功先生逝世于2022年6月30日,寿年96岁。他是名闻遐迩的书画家、鉴定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特别他那种卓荦大气、蔼然待人的风俗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中。

记得在1963年的秋天,凝听过先生关于“董其昌书画作品鉴析〞的讲座,那时我12岁。后来,在“文革〞中又有幸凝听先生教化,即使在那种缄口齐喑的状况下,先生仍显示出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雅然诙谐的品尚。虽认识先生很早,但一般状况下,不敢前往问学打搅。大约是在1978年左右,先生为出版二十四史事,在中华书局校点“清史〞。忘掉了是一种什么机缘,先生通知我将一篇关于《装潢历史沿变》的稿子送去。当我骑车来到中华书局的传达室时,先生已在那儿等候。我那个时候写的稿子值得请先生斧正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尽管如此,过了几日,先生竟通知我到他的小乘巷寓所见面。几位兄长陪我到了小乘巷先生的一间狭小的寝室兼工作室,室内四处堆放着书籍和纸张,我们只好坐在先生的卧床上。未等问候,先生便伏案翻开了我那篇所谓文章,逐字逐句地念,随之以铅笔改谬。

当看到书画形式沿变的段落时,先生说:“立轴条幅画,唐时已定型,不是有杜甫为王宰山水图的题诗吗?‘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当时的书画形式,并不完全是横卷。〞在座的几位都为先生顺手拈来的诗句所折服。因稿子冗长,先生边看边改,已近午饭时刻,我们几个起身告辞,记得当时都没说声感谢的话。倒是先生,有些歉意似的说:“到吃饭的时候,走啦。〞接着他又像哄孩子要给些糖果似的说:“等等!〞先生挑拣了一幅法书,挥笔题上了我的上款,随之卷起十多幅他的字说:“这是最近写的,送给孩子们的老师,他们会喜欢。〞我惭然接了过来。由于赐我的那幅墨宝有上下款,先生过于自谦,故而一直置之书橱,30年来,从未敢张挂。

后些年先生身兼多职,诸事繁多,我再未有过名为“探望〞、实为“打搅〞的举动。但凡经我向先生索取“赐墨〞或题写书名堂号的,我多是请人代办,且一一应愿。记得1986年的一天,先生还着人转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诗意含蓄,并有题记数行,经反复咀嚼,方领悟到,其诗是在鞭策我于事业上应图精进。其边题褒责皆有:我曾有出语不当处,应自省,反映了先生对人的真淳之意;所指我的“擅长〞,褒奖有过,故而此幅也未曾示人,折叠置书架20多年矣。

如今回想起来,我烦劳先生的事情太多了,不知耽搁了他多少宝贵的时间。即使在“稿酬〞通行的状况下,凡我托办的事情,并没给过一次报酬,我也未有一杯热茶敬给先生,反倒让先生为我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先生病中,屡屡拟随他人去医院探望,总是生怕“添乱〞而作罢,只是请人带去祝愿。在先生仙逝4年后的今天,尤感深深的愧疚和忏悔。

先生逝世,四方哀吊。我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所设置的灵堂。早早起床,沐浴更衣,怀抱96朵白色康乃馨,奔向了北师大。把花束置放在祭台上,后退几步,便不自觉地双腿跪下,含着泪水,虔诚地三叩首。由于时间尚早,灵堂里只有我和守灵者,便无所顾忌地像孩子似的向先生说:“总想去探望,生怕添乱,如今懊悔,启功先生安眠吧,晚生永远追念您!〞

先生旅途漫长,艰苦坎坷,但心胸坦荡,意气骏爽,宏著等身,吐纳自深,酌处万机,适度得宜,令人仰慕,堪称学界之楷范。揣其成因,我认为恰如宋王安石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启功先生是有名遐迩的书画家、鉴定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一生像呈现于人间的一道彩虹,为中华文化增加了无限光芒。

B.我将《装潢历史沿变》的稿子给先生看时,心中想到自己履历尚浅,不值得让启功先生为我斧正,但先生却很细致地修改校对。

C.启功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强识,在为我修改文章过程中,看到书画形式沿变的段落,马上想到前人有关诗句,并与我的观点发生很大分歧。

D.文中表达了我对启功先生的敬仰与追念之情,启功先生霭然待人,曾着人转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赞扬我的优点同时也指出我的缺点。

E.这篇文章大量运用记叙、讨论、抒情等方式,表达我对启功先生的深切追念,特别是在得知先生逝世后,我哀恸万分、悲伤欲绝。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启功先生的形象。(6分)

(3)请结合文章分析写作此文的原因。(6分)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结尾处的引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并联系现实说说你的感悟。(8分)

试题答案:

12.(1)答A得2分,D得3分,B得1分,C、E不得分。(B项中“履历尚浅〞这种说法文中没有凭据,年轻时可能并没有这种想法。主观臆测,观点欠妥,得1分;C项“并与我的观点发生很大分歧〞,说法错误,文中没有提及;E项两处错误,文中没有大量讨论,主要是记叙和抒情,此外,“哀恸万分、悲伤欲绝〞表述错误,内心的悲伤是含蓄表达的,只是“不自觉地双腿跪下,含着泪水,虔诚地三叩首〞。)

(2)①学识渊博。他不仅是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书画家、鉴定家,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宏著等身;②治学严谨。在修改文章时字斟句酌,逐字逐句修改校对;③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即使在文革那种缄口齐喑的状况下,也能保持这种品格;④待人真诚周到。去访问他时送上墨宝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法书中真诚地鞭策我事业上应图精进;⑤关心后生,不求回报。无论有多忙都会允许后生的请求,此外,在稿酬通行的状况下,但凡我托办的事情,并未索取一次报酬。(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仰慕先生学问,钦佩先生的人格,启功先生一生艰苦坎坷,但心胸坦荡,著作等身,在与我的交往中对我有深远影响,学术研究中与我探讨切磋,让我受益良多;②心中充满愧疚和忏悔的情感,屡屡烦扰先生,耽搁先生宝贵时间,先生生病时没有前去看望,如今先生仙逝,唯有以文凭吊表愧疚忏悔之情;③缅怀学界典范,勉励后进,先生一生酌处万机,适度得宜,令人仰慕,堪称学界之楷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勉励后进学人向他学习。(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紧扣“追念、愧疚、勉励〞等词分析即可给分)

(4)第一问这句诗用在这里表达的是:人之所以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由于把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高度。(2分)在最终用这一句诗来总结启功先生成为学界典范的原因,一是钻研精神,二是胸襟宽广。正由于先生精通多个领域的学问,有了深厚的积淀并把握了正确的方法,再加上启功先生胸襟宽广,光风霁月,并未受到世俗干扰,仍旧保持自我,才能成为了一个跨学科的专家学者,才能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4分,从治学、为人两方面来分析)

其次问: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需要深入研究,并在相关领域也拓展延伸,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此外,要有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