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人与环境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全球区域问题考点精析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①含义: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②换算方式I.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II.一个人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②特点I.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开车和步行。II.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例如吃蔬菜与吃牛肉。例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多乘坐公共交通,少自驾可减小生态足迹B.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环程度的定量方法C.人类的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D.只要城市人口数量相对稳定,这期间城市的生态足迹也一定相对稳定(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资料一】18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下图所示【资料二】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注: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资料三】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0.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资料四】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等等。【结论】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我国可采取的措施: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I.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II.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III.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IV.推进生态农业。例2.(多选)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正确的是(????)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2、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①形成原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②危害: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③防治措施:I.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II.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III.提高秸秆还田率。(2)水资源短缺①形成原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和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污染。②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3)生物多样性丧失①形成原因: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②危害: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③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易地保护。(4)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①形成原因: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②危害: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③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5)土地荒漠化①形成原因: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等)②危害: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③措施: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6)臭氧层破坏①形成原因: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②危害: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③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哈龙等物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近些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例3.(多选)为了研究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作用,研究人员从某城市内河中取水样分别设置水葫芦、鲢鱼、“水葫芦+鲢鱼”等不同处理组进行实验,分别取样检测水体中总磷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照处理的水体中不含水生生物,总磷浓度上升B.第2、3、4次检测结果不能说明水葫芦单独处理可降低总磷浓度C.为保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控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D.“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去除效果要高于水葫芦单独处理例4.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低碳交通、垃圾回收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周末返校选择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能使人类的生态足迹减小B.采用二氧化碳环保型制冷剂进行制冰,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C.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精准训练1.2021年3月,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我国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生产者获得碳元素的方式只有光合作用B.绿色植物在适宜的光照下,叶肉细胞中CO2固定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为促进农作物产量,在农业上通过施用农家肥提高农作物光合速率D.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措施有助于减少CO2排放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余年后“绿如蓝”的太湖蓝细菌暴发,造成蓝细菌大面积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化工行业污染,这一现象称作“水华”。下列对“水华”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体中有机养料含量太高,造成富营养化B.会造成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等大量死亡C.主要是蓝细菌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D.其起因及后果与海洋中的“赤潮”现象极为相似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①光盘行动②自驾旅游③高效农业④桑基鱼塘⑤一次性餐具使用⑥秸秆焚烧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4.在大量使用化肥、普通洗衣粉、石油和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中,容易引起赤潮或水华发生的是(????)A.化肥和高含硫煤炭 B.化肥和普通洗衣粉C.化肥和石油 D.普通洗衣粉和高含硫煤炭5.下图表示4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生存最长久的国家是(????)A. B.C. D.6.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引起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减少等B.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氧化物溶于水使土壤盐碱化C.化石燃料可由动植物残体形成,是一种可更新资源D.开发无污染新能源可以减少煤、石油的消耗量7.图为1910年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人口膨胀会导致自然资源利用过度,环境污染加剧B.粮食产量下降与土地资源利用过度有关C.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加剧,最后一定会导致地球毁灭D.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8.生物浮床技术的原理是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综合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在被生活污水污染的富营养化水域的水面上种植某些植物,通过这些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等除去水体中富集的N、P等元素,最终使水体得到净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浮床技术的应用使水域群落的水平结构复杂化B.生物浮床技术的应用使水域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化C.不断收割浮床植物有利于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D.浮床植物同化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和污水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9.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或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足迹越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小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C.人口负增长会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10.科学家在生态足迹的基础上提出了碳足迹的概念,碳足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青年公寓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与成本控制指南
- 2025-2030青年公寓公共空间运营模式创新与商业价值挖掘
- 2025-2030防静电电缆剪研发进展与电子行业应用
- 2025-2030长租公寓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家居应用场景开发报告
- 2025-2030钙钛矿光伏组件商业化进程与分布式能源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辅助生殖技术普及率提升与市场规范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费托蜡行业知识产权布局与核心技术专利保护策略
- 2025-2030费托蜡行业市场定位与差异化竞争策略
- 2025-2030费托蜡在电子封装材料中的性能优化与客户黏性提升策略
- 2025-2030费托蜡在医药辅料中的合规性应用研究报告
- 美发师考试题
- 浙江安保考试题库及答案
- 苏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专题讲座-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93阅兵
- 兵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免疫细胞治疗安全性评价-第1篇-洞察及研究
- 车间师带徒管理办法
- 桥梁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
- 2025年秋期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服装辅料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