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_第1页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_第2页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_第3页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_第4页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1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解释:①料量平:帐目清晰,收支平衡。②司空:官名。③羖:公羊,五羖,即五羖大夫,官名。④累绁:用绳索捆绑,引申为牢狱。⑤大司寇:官名。⑥粥:卖。

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诫其嗣懿子曰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辟:偏僻

D.吾即没,若必师之没:死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斥乎齐,逐乎宋、卫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处虽辟,行中正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

C.孔子遂行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1.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吾即没,若必师之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在季氏手下做过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除;在陈国、蔡国又患病围困;政治主见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宠爱,对《韶》乐学习的热忱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欣赏。

1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3分)

(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3分)

(3)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4分)

参考答案:

9.B(去:离开。)

10.A(介词“在”/介词“对”;B都是“虽然”;C副词“于是就”,D都是副词“将要”)

11.B(A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是孔子的经受,并未说明“好学有才”;C中“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学有才”。D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动的态度,并为说明“执政才能”。)

12.C(得到了善待。)

四.(24分)

13.(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来宾(门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荆轲送行(送别荆轲)。(译出定语后置1分,“穿着白衣戴着白帽”1分,句子文意通顺1分)

(2)正值这个时候,我的力气还足以连续前进(入洞),火把还足以照明。(尚,还;明,照明。各1分,句子文意通顺1分)

(3)(孔子)跟齐国太师谈论音乐,观赏到(听到)了韶乐,(就)学习弹奏韶乐,(沉醉在音乐中)三月不知肉味,齐国人都赞扬他(孔子)。(补出开头的主语1分,“语乐”1分,“三月不知肉味”可不译,后三个不补充不扣分。句子文意通顺2分)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2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玩耍,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11.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拟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仿照祭祀的嬉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

B.孔子擅长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治理仓库则精确公正、治理牲畜则牲畜生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典范,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

C.孔子处处碰壁仍沉着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

D.孔子传承文化,奉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離其如予何!”

(2)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10.C

11.B(三代是夏商周)

12.D(“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于文无据)

13.(1)有弟子说:“我们应当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行给予了我,桓魅又能把我怎么样呢!”(“速”“生”“如予何”各1分,大意2分)

(2)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进展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以岁时”“奉祠”“绝”各1分,大意2分)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3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①。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

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②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③三都④。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②拨(fá):大盾。③堕:毁坏;拆毁。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孔子摄相事摄:代理

B.孔子趋而进趋:小步快走

C.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伐:夸耀

D.十二月,公围成,弗克克:攻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3分)

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A.①②⑤B.②③⑥

C.③④⑤D.①④⑥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先从孔子任中都宰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

B.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震憾而省悟,并以退复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

C.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从孔子的建议,准备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

D.公敛处父认为,假如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急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答案:

1.C伐:攻打

2.C①句说的是孔子在鲁国受到重视而被屡次提拔;②句说的是两国君主在夹谷见面的情景;⑥句是齐国有司的话。

3.B.非“震憾”而是“惧怕”。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4

(甲)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选自《捕蛇者说》)

(乙)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於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解释:①城父:地名,春秋时楚国之地,在今河南宝丰县。②莫能兴:不能站立起来。(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解释以下句中加粗的实词。

(1)殚其地之出殚:_____________

(2)而乡邻之生日蹙蹙:_____________

(3)向吾不为斯役向:_____________

(4)楚使人聘孔子聘:_____________

2.选出以下加粗虚词含义、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号呼而转徙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B.今其室十无一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积于今六十岁矣孔子用于楚《史记.孔子世家》

D.若毒之乎属予作文以寄之《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语句中表现蒋氏不愿恢复赋的一项为哪一项(),属于孔子被围的缘由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吴伐陈,楚旧陈

E.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F.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参考答案:

1.(1)殚:用完;(2)蹙:窘迫;(3)向:从前;(4)聘:聘请。

2.D

3.(1)顶着狂风暴雨,冒着寒冷酷暑,呼吸着毒气,到处是死人相互压着(或者一个挨一个的死人处处都是)。

(2)他所讥讽的都切中诸侯的要害之处。

4.A、F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5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①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

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②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③堕④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②拨(fá):大盾。③堕:毁坏;拆毁。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9.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孔子摄相事摄:代理

B.必具官以从具:具备,具有

C.为坛位,土阶三等等:台阶的层级

D.齐有司趋而进曰趋:跑,疾走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A、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齐有司趋而进曰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吾尝终日而思矣

D、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

D、敛赀财以送其行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

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A.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⑥D.①④⑥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先从孔子任宰相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

B.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惧怕而省悟,并以退复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

C.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众孔子的建议,准备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

D.公敛处父认为,假如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急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6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原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原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原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解释:“匪兕匪虎,率彼原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原野而行。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逆境。

16.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17.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诸侯,古代中心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C.一以贯之:即“以一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孔子讲到“一以贯之”,马上忠恕之道贯穿始终,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

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

1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判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受两国的围攻,但依旧坚持教学,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提倡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英勇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C.子路面对逆境,主见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当加以改良。

D.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答复,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判。

19.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3分)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3分)

(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缺乏以事父母。(2分)

20.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答复,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案

16.A原文断句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依据主语全都原则,可以先排解C、D,再依据上文提示,“赐”与下文单独断开。

17.B“仲”在这里指孔子在兄弟中的排行。

18.A孔子遭受陈蔡两国围攻的缘由是他过于贤能,威逼到了两国掌权大夫的利益。

19(1)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假如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急了。(聘,征聘,聘请,1分;用于楚,被楚国任用,1分;用事,掌权,1分)

(2)虽然是这样,教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承受又有什么值得担忧呢?不被承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虽然,虽然是这样,1分;不容,不被接纳,1分;病,忧虑,担忧,1分;)

(3)假如能够扩大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假如不能够扩大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20.子贡:在特别境遇下,降低标准,动摇信念,转变志向;

颜回:在任何时候都加强修养,坚决信念,坚守操行。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疆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刚要前往拜见承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