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讲评
2023.02.26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元素是家族,祠堂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性建筑。祠堂建筑普遍华美富丽,外樯建得高大坚固,大门牌楼用青石浮雕装点,两侧多刻楹联。多数祠堂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额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对联。祠堂内匾额的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官宦人家得了写在绢帛上的圣旨,有的刻在名贵木板上面,有的刻在石碑上,放到祠堂里面。祠堂见证了祖先的辉煌和荣耀,正因为如此,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成为家族的象征。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如此深刻,特别是南方,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群人。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祠堂中会供奉祖先的牌位。通常在除夕这种合家团聚的场合,多数家族会挂出祖先的影像,家族中人按照辈分对其行叩首礼。祠堂除了用于供奉、祭祀祖先或先贤外,还有多种用途:它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各房子孙平时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场所;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聚会场所;祠堂还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就在这里受到教育和处理,甚至被驱逐出祠堂,也可以说它是封建道德的法庭。有的祠堂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总之,祠堂相当于一个公共场所。一家有难,或子女升学,一个祠堂的人都会伸出援手。祠堂是村庄历史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见证了一个地区人文历史,尤其是姓氏的迁徙。从前和现在的祠堂作为公共事务活动中心,既是联系居民与公共事务的重要纽带,也是对村庄时代更替、民俗变迁的反映,连接着村落与氏族的过去与现在,引导人们穿越岁月,找寻那一段段家规族史、祠堂文化。(摘编自关茂林《祠堂——华夏山水间的独特风景》材料二:中国人传统的乡土观念是在频繁的人口流动中逐渐形成的。中国古代就有易地为官的政治传统,于是许多官员就成为移民者。中国多维的气候特征、殊易的地方特产决定了物资需要调剂余缺,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商人们可从长途贩卖中盈利,这便决定了商人阶层往往是移民中的又一大群落,经商是移民的另一大原因。其他像学艺、拜师、信教等均程度不同地驱动了人口的流动。乡土情是离开故土的人们自然形成且逐渐得到强化的一种思想情感,它驱使同乡客居者走向联合,成为会馆萌生的原动力。明代是科举制度充分发展的时期,京师则是寓居同乡官员较集中的地方,京师会馆的诞生便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会馆最初是在客地为官的同乡人在节庆期间寄托乡思、用乡音进行交流、观看家乡戏曲、品尝家乡菜肴的所在,后来功能逐渐扩展。它既管理寓居的同乡官员,又顾及同乡应试学子、工商阶层乃至一般移民,可以调动各方资源,形成互补的局面。会馆的基本功能在于“祀神、合乐、义举、公约”,实际上具备了自治的功能。可以说,会馆组织使民间智慧在复杂的社会变迁面前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对社会管理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会馆倡导儒家的伦理纲常,对维护世道人心具有积极的意义。会馆较之由西方引入的商会更多些人文关怀,更多些对人际关系人生价值乃至社会价值的追寻,因而它不仅像商会那样旨在制定商业规范,还致力于弘扬家乡的文化精神、彰显地方文化建设业绩、帮助贫困的同乡人、参与乃至主持客居地的社会事业,给同乡人以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他们将家乡的英烈奉祀为神,这无疑形成了最强有力的黏合剂和凝聚器,同时为主流与优秀的价值观延存提供了基地。因此,即使是在商会移植进中国并大行其道之时,会馆的生命力也并未削弱。由此可见,会馆是中国传统社会变迁中颇具特色又不可或缺的社会组织,它展示着社会变迁和官绅、商人及其他各阶层人们对社会变迁的适应,意味着在传统行政体系之外民众的自立、自治与有序社会秩序的建立,在推进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摘编自王日根《会馆史话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3分)A.祠堂作为家族性建筑,相较于民宅,具有规模大、建筑讲究和气派恢宏的特点,是家族的象征。B.乡土社会是长老统治的礼俗社会,族长握有横暴权力,可以行使族权,教育并处理违反族规者。C.异地为官、四方游学、外出经商都极大地推动了人口流动,中国人传统的乡土观念由此逐渐形成。D.会馆凝聚了中华文化内在精神,更具人文关怀,有助于管理流动人群,因而较之商会更具有生命力。【答案】A(B项“横暴权力”应为“教化权力”;C项夸大了四方游学对人口迁徙的作用;D项强加因果,也没有存在会馆与商会生命力的比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祠堂作为家族性建筑,通常一姓一祠,堂内往往挂有姓氏渊源的區额,见证了一个地区姓氏的迁徙。B.祠堂兼具教化人心、规范行为的功能,从而对社会的稳定、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C.祠堂和会馆同为公共事务活动中心,祠堂主要是以血缘为纽带,而会馆则主要以地缘为纽带。D.研究祠堂、会馆,对我们了解地方文化、民俗变迁、经济活动、历史人物等都具有一定意义。【答案】B(祠堂是封建道德的法庭,包含了些封建糟粕,夸大了祠堂对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3.下列选项,不属于会馆基本功能范畴的一项是(3分)A.“公议庄码价目,开店之后就于逐月朔望两日,齐集公所,斟酌起跌,不准私行开价。有碍商买资本,违者罚钱二竿充公,决不宽货。”B.“棚内台址巍然,为岁时祈报演剧之所也。用是岁于三六月之吉,设供演戏,以娱神歆而乞其庇。敬事斯举,永期弗坠“。C.“赤贫如洗而患病缠绵床第者,由首事会同同乡查明实情酌给药资。赤贫无力婚嫁者,婚事帮给银10两,嫁事帮给银20两。”D.“择月既定,或不拣吉期,主人诣祖堂,焚香四拜:‘孝某,将以本月某日,到祠祭事,不腆微忧,于今敢告”。【答案】D(D项“祖堂”“到祠祭事”指向的是祠堂的祭祀功能,不属于会馆基本功能“祀神、合乐、义举、公约”)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会馆诞生的原因。(4分)【答案】①人口的流动使乡土情得到强化,成为会馆萌生的原动力。②科举制度的充分发展催化了会馆的诞生。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家族》中谈到,家族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祠堂作为家族性建筑,楹联是不可或缺的。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下面这副祠堂楹联的功能。(4分)历周秦汉晋唐宋元明以来,无一人肯辱青史;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此八者足振家声。【答案】①彰显家族的辉煌和荣耀。周秦以来千余年昭示家族的绵续性,“无一人肯辱青史”突显家族的光荣历史。②具有教化、价值引导功能,“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体现家训,教化子孙,激励后进。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昌江的春天朱秀海开始,只说去看木棉花。昌江的木棉,在海南,在南中国,乃至于在全部中国,据说无有可与之媲美之地,争锋之所。当然有人有异议,花是自家好,月是故乡明嘛。1979年我在广西的中越边境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仗打了十几天,抬头一看,身边一株没有一片叶的树上绽放起了一朵朵火焰般的花,也就此知道了木棉,又称英雄花,红得像血,又娇艳欲滴,像一尊女神。明亮、热烈、狂野,凌然不可侵犯,还有那么一种不顾一切的精气神儿,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睥睨四涯,小视万国,包揽宇宙,并吞八荒,一言不合,仗剑三尺,流血五步,何等气派。自那以后,南方也来,海南也来,却少见了当时肃然起敬的木棉花,有如此好事,焉得不往?走吧,去看这名气极大的昌江木棉花吧。是春天自己先到了,昌江的春天,春天的昌江,当你弃车马,乘高铁,云征风驰,咣当一声,棋子湾站到,下车,出站,抬头,天蓝海碧,万物生发,满眼新绿,沉阔骄横,汪洋恣肆,深厚辽远,嘹亮中透出俏皮,不,错了,春天首先带来的并呈现在你面前的,直接撞疼了你的眼眉的昌江春天的花,不是一种而是千百种,全是盛开,全在怒放,群艳夺目,连山并海,波涛滚滚,横无际涯,遮天蔽日,主题是各种红:大红、朱红、嫣红、深红、水红、橘红、杏红、粉红、桃红、玫瑰红、草莓红、胭脂红、珍珠红、橙红、猩红、杜鹃红、枣红、灼红、绯红、殷红、紫红、袈裟红、喇嘛红,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建筑外墙的颜色独特,叫作外研红,我想这里会不会有一种昌江红呢?一定有吧,一定有的。到了昌江,即如三角梅,在别处是人家庭院里的娇花,在昌江,却成了遍山遍野深重绿色背景的标配,哪儿哪儿都是它,哪儿哪儿的它都在放情绽放,跨天扯地,跨岭越山,花团锦簇,云蒸霞蔚,有与新绿这一春天的统治色争夺王位之势。《过秦论》言秦孝公欲席卷天下,有包揽宇宙并吞八荒之心,昌江红亦是如此。那新绿做惯了霸主,居然今天在昌江一地,在昌江的春江,被这所有的红逼上了绝境,如同武林盟主叱咤风云、小视天下了一辈子,却被一个从天涯海角突然冒出来的无名小辈逼上到墙角,虽欲多让,面子上下不来,于是拔剑而出,呕血数斗,将世间所有的绿——纯绿、豆绿、墨绿、青绿、碧绿、蓝绿、黄绿、灰绿、褐绿、薄荷绿、橄榄绿——尽情泼洒于昌江,峰高峦低,淋淋漓漓,无处不敷染,无处不披绿。还有日光,普照万界,山更绿,红更艳,汹涌澎湃,势如破竹,直令人要喘不过气来了。哦,差一点忘了,我们是来看木棉花的,其实木棉花早就在万花丛中现了真身,我们已经看到它了。同行作家江子有一句话:我们不是来看木棉花,我们是来出席一个看木棉花的仪式,这个仪式还没到,看见了也要视为没有看见。所以,我们要去名闻天下的五指山的一脉——著名的霸王岭上,履行一场看木棉花的庄严仪式,完成对于此次看花之旅的全部期待。在这里,木棉已经是主角了,但不露声色,不想张扬,一副和光同尘的样子,立于路边、崖边、田埂边、江边、山的脚、山的腰和山的顶,在这些地方都木棉树,各倚所立,各抱地势,层层焉,盘盘焉,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弄得璀璨夺目,殷红如血,惊心动魄。低者如同谦逊的年轻人,虽然暂时栖身于矮墙之畔,身段可让年长者一筹,但生命中的那份红,那份热血,那种激情,那一种青春独有的精彩亮丽,对不起,不遑多让;那些高耸入云的老树呢,自有一己的辉煌与灿烂,树干高入云端,那火红的花也入了云端,一棵老树不能因为老,余生就不要继续精彩,继续灿烂,有时候灿烂就是它的命运。它立在那么高的地方,下面是山,上面是天,仿佛世间就耸立着它这一棵开满花的树一样。其实想说的还真不全是昌江春天的花,还有花之外的昌江。在满世界炫目的绿的、红的色彩和光影之外,还有一个真正的昌江的春天。春天在昌江居然还是个收获的季节:香蕉在树上垂下了累累的果实,这些果实都被保护膜罩着;成熟了的甘蔗田,有的已经被收割,有的正在被收割。春天的昌江还是个播种的季节,山间平畴,泉水叮咚之处,你就能看到一片片正在插秧的秧田。野花这儿一丛,那儿一树,再过去又是一片,自得其乐地绽放,而农人正是在绿色和花的世界里劳作着。我们还看到了被春天的昌红花笼罩着的新的黎家民居。当地政府为深山中的黎族同胞脱贫想了许多办法,帮助他们发展旅游,将山里的孩子们集中送到县城读书,毕业后他们就走出了大山,奔向了世界,同时也保护了这里的绿水青山。黄昏正在来临,坐在一处供旅游者休息的地方喝茶,向四周望去,忽然觉得有点熟悉,这里不就是我们在书中读到的桃花源吗?第二天中午,我们终于在昌化江畔尼下木棉观景台完成了有仪式的观赏昌江木棉之旅。虽然来得晚了点,错过了观赏的最佳时机,但仍然看到:江天之间,群山重重,大片的木棉树倚山而立,倚江而植,花开得如云如霞,气魄广大,非别处一树树一行行木棉花可比。这是世间真正的大景观,造物之巧自然要当其首功,而昌江人功亦不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作者乘兴去看木棉花开篇,以完成木棉花的观赏仪式兴尽而归收尾,饱含了作者对昌江木棉花的喜爱之情。B.同是战手环境中的花朵,木文开篇的木棉花具有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百合花》中枪筒里的野菊花则体现了通讯员对生活的热爱。C.“我想这里会不会有一种‘昌江红’呢?一定有吧,一定有的。”此处作者自问自答,语气愈发坚定,可见其对“昌江红”的认可。D.“这里不就是我们在书中读到的桃花源吗?〞是作者对昌江春天的美景和昌江人自成天地、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由衷赞美。【答案】D(文中的桃花源指的是和睦、淳朴的理想生活,并非“自成天地”的田园生活,而是注重“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对外交流,以谋求新的发展。)7.下列对文木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和《登泰山记》多用短句,简明达意,灵动活泼,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激情澎湃,而又不失典雅。B.本文用浓艳的色彩呈现春天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故都的秋》则多用清淡的色彩体现秋天的清、静、悲凉。C.本文化用《过秦论》“席卷天下〞,《阿房宫赋》“矗不知其儿千万落”等语句,表现昌江花肆意生长之态,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D.本文不时插入“走吧,去看〞“哦,差一点忘了〞〝其实想说还真不全是〞等语句,口吻亲切、如话家常,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答案】A(《登泰山记》虽使用短句,但并没有激情澎湃的特点。)8.作者为何不惜以大量笔墨描写昌江春天的色形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①不避其繁地罗列红绿色彩,表现出昌江春色的丰富绚丽;②铺陈文采,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花草树木争艳的场景,将昌江春天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③作者使用繁笔,表达其乍到昌江,即被满城春色惊艳并沉醉其中的心理状态,增强抒情效果。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本文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①(自然的春天)昌江春天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②(生活的春天)昌江人辛勤劳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③(时代的春天)昌江幸福和乐的人民生活与光明的社会发展前景。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宫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文本二: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是(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策之不以其道B.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C.如是者数矣是日观道中石刻D.非独见病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答案】C(C项都是“这”的意思。A风尚/方法;B料想/心意;D表被动/看见)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大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己/然后始信前所甲者/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大/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二年冬/幸大雪/通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大/告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阳者/D.二年冬/幸大雪金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大皆苍黄/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答案】B(在需要断句的这部分文字中,“逾岭”作“大雪”谓语,不能断开;“苍黄”同“仓皇”,张皇失措的样子,作状语修饰“吠噬”,不能断开;“至无雪乃已”强调到没有雪了才停下来,不能断开。A项三处错误,C项两处错误,D项两处错误。)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作者慨叹古来的〝师道〞久已失传,接着回到现实问题上来反面论证,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B.文本一运用对比论证,批判之意直接而鲜明;文本二第三段则运用比喻论证,冷嘲热讽,辛辣有力。C.文本二中,作者以孟子之言表明,好为人师将招来祸患,并以此为由,委婉拒绝了韦中立从师的请求。D.文本二中,作者先是认为“邑犬吠日〞有些过分夸大,后来自己看到类似事件以后,方才相信这一说法。【答案】C(“好为人师将招来祸患”错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中的“患”意为“缺点、毛病”。“以此为由”说法也欠妥。)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却不从师。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宾语前置句式、“或”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笃”“顾”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对于韩愈抗颜为师的做法,柳宗元和世人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二简要说明。(3分)①世人对韩愈为师进行诋毁攻击;②柳宗元对韩愈为师高度称赞,肯定其反抗世俗,教授后学的做法。评分参考:答出第一点给1分,答出第二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文本二参考译文】: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恰逢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钟嶸《诗品序》开篇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歌本质上,是心物相感之下发自性情的产物。正如《毛诗.大序》中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每一首诗歌,都表现了诗人不同的人生境遇、情感世界与审美追求。15.下列对必修上册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惊怖神奇的景物和诗人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决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也流露出消极的情绪。B.《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琵琶乐声和身世遭际两相映衬,抒发“同是天涯论落人〞的相遇相知之情。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多处用典,或吟咏古代英雄,或总结历史经验,预示末来,“元嘉草草”三句,提醒人们不忘收复故土。D.《声声慢》中,上片秋日高空和下片生活庭院的物象,冷清灰暗、萧瑟凄凉,这是词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答案】C(“提醒人们不忘收复故土”错,应该是“对当权者轻敌冒进的担忧”。)16.《赤壁赋》中,客引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两句诗,所表现的人生状态与曹操在原作中表现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①借历史人物的兴亡,抒写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②曹操身处忧境,仍渴望招揽贤才、一统天下的慷慨激昂。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7.请结合材料内容,评述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的妙处。(不少于100字)(6分)①感情意绪复沓多重,以登高所见所闻,感发悲秋之情。(情感世界)②身世之悲与家国之忧结合在一起,情感更显深沉广远。(人生境遇)③从时空处落笔,意境开阔,体现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审美追求)评分参考:要求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1)荀子《劝学》中用“良马”设喻,从反面论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两情相悦却分隔两地的忧伤。(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行至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奇幻色彩。(4)《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红光晃动承托旭日的奇景。(5)鹿作为诗歌中的审美意象,诗人常取其幽居山林、恬淡惬意等特征,寄托美好的寓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4)下有红光动摇承之(5)呦呦鹿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用齿轮箱与传动装置维修考核试卷
- 电子汽车安全产品考核试卷
-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级名校2025年高三年级月考(三)化学试题含解析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珠宝玉石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遗民文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2025年初三开学摸底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济南市莱芜地区2025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金华市金东区2024-2025学年五下数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武夷学院《发电厂电气部分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基于源流梳理及名词考据的仲景微汗法应用阐释与实证研究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标准
- 解除独家合同范本
- 黑龙江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初级执法资格测试题
- 《电网工程监理导则》
- 医师执业注册变更健康体检表
- 【数学】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程门立雪》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热射病的防治与急救课件
- CATIAV5应用教程-从机械设计到产品设计
- 2024年广东省珠海高新技术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招聘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