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过关检测(二)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过关检测(二)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过关检测(二)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过关检测(二)湘教版必修2_第4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过关检测(二)湘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过关检测(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读某城市规模变化表示图,达成第1~2题。1.该图代表的城市所属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B.美国C.印度D.英国该图反应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加趋慢,甚至阻滞B.很多人口和公司从市里迁往郊区,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C.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迟缓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答案分析由图可知,该城市核心区面积小且增加迟缓,而城乡过渡带面积大且1980年此后增加快速,说明大批人口和公司从城市核心区迁往了城乡过渡带,促使了郊区的发展,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应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月就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读下表,达成第3~4题。年月全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1家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城市人化人化人化口水平口水平口水平(亿)(%)(亿)(%)(亿)(%)1950年196010.3年2197013.7年1198017.6年4199022.38.7772.513.542.633.6年47200028.59.5074.419.046.639.3年44201036.210.176.026.151.8146.2年32上表说明(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度均迟缓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度加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缓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出乡村人口D.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目和人口增加速度均超出发达国家4.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出现差别的主要原由是(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度趋缓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加率降落2C.发展中国家乡村劳动力剩余更显然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加率更高答案3.D4.C分析第3题,经过剖析表格中数据,进行一些大略的估量就能够得出,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目和人口增加速度均超出发达国家。第4题,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过快的城市化是因为乡村劳动力剩余、城市经济畸形发展惹起的。以下图为1995—2010年某市各圈层人口数目及人口密度的净变图。读图,达成第5~6题。5.依据各圈层人口数目的变化判断,中圈层主要布局的功能区为( )。A.住所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6.影响市中心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由是( )。①交统统畅度低②环境质量差③地租昂贵④服务设备差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分析第5题,由图中能够看出,中圈层净增人口比率最大,因此应为住所区。第6题,跟着城市的发展,市中心区因为受环境质量降落、地租上升等要素的影响,成为人口净迁出区。以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筑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表示图。读图,达成第7~8题。37.图中表示城市化后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B.②C.③D.④8.防治城市内涝的举措有( )。兴建污水办理厂减小楼房密度C.增强道路建设D.完美排水系统答案7.A8.D分析第7题,城市化后,地表植被减少,修养水源的能力降落;地面硬化,下渗量减少,二者都会使雨水快速汇入河流,而致使流量快速上升,降水少时流量特别小,故①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水库依据人们的需要控制江河径流量,使河水流量趋势安稳,故流量最稳固的③过程线是修筑水库此后的过程线。第8题,防治城市内涝,主要举措是使降雨以后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快速排走,故D项正确。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域和睦发展指数,即“经济增加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完成第9~10题。49.图中城市“愈来愈胖”表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加,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城市用地规模不停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停降落D.城市人口规模不停扩大图中所示表示,和睦城市主要看( )。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均衡发展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状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答案分析第9题,从图中和睦指数来看,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加而忽视了其余方面的发展。第10题,城市的和睦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均衡发展。最近几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批就业岗位仍散布在城市中心地域,产生“钟摆”交通现象。达成第11题。11.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能够( )。迁出城市中心地域的部分人口发展城市中心地域的第三家产C.优化城市中心地域的公司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域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答案D5分析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散布区,A项错。发展城市中心地域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可以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项错。优化城市中心地域的公司投资环境,吸引公司进入,不可以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项错。迁出城市中心地域的部分企事业单位,能够致使有关从业人员迁出,缓解“钟摆”交通现象,D项对。二、综合题(共56分)12.(30分)读某地不一样发展阶段的表示图,达成以下各题。(1)该地域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地区特点变化过程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促使该变化的主导要素是什么?该变化过程的主要标记有哪三个?(2)从图中看出该地域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自然环境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地区变化过程还可能带来哪些城市环境问题?联合图示剖析该地区在阶段三为改良城市及周边地域的生态环境而采纳的主要举措。答案(1)城市化。资源(煤炭)开发。标记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升。湿地面积快速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建设城郊绿化带,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分析该地域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地区变化属城市化过程。从图中看出,煤炭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家产发展是促使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过程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13.(26分)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组成城市的会合。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组成经济圈。依据资料及有关知识,达成以下各题。6资料一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取国务院批复。2013年“两会”时期,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国都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域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使“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地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加极。成渝经济区作为人口超出1亿的地区大市场,是中西部市场程度最高,家产集聚度和城市最密集的地区,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总面积18万平方千米。资料二我国城市群散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表示图。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散布地域及有益的自然条件。(2)成渝城市群中,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大的两个城市是、。从社会经济要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答案(1)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域。地形平展,城市建设成本低;(以亚热带、温带季民风候为主)天气适合,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河流、湖泊许多,为城市形成和发展供给了水源和运输条件;东部临海,地点优胜,便于对外联系。成都重庆人口众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