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心理学部分_第1页
教资心理学部分_第2页
教资心理学部分_第3页
教资心理学部分_第4页
教资心理学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涵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2咨优<sensation)

觉(perception>

认知过程工记1■乙CMiemory>

AllHI*(tlvinUinti>

做(ion>

情破过程f的"(emotion)

L愤J曲(reelin^)

敝忠过程

他力<aal>illty>

{r/ifi<temperument>

t*fe-WV<ctiaructvr>

个性,l>理作页向怛I嵇蟹、动右L、兴题

1价(直观、住上界观

<e33K.»L39<-^r*?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目标):

1、描述和测量

描述是在对典型行为的观察和详细记录的基础上,对行为进行的命名和分类。

2、解释和说明

说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3、预测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一句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

规律性,不能任凭研究者的主观臆测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结论。

2、发展性原则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动态变化发展的。

3、系统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experimentalmethod)

在控制条件下对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

的影响。

种类: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

自然实验: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

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优点: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与独立

心理学,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古老:源远流长

年轻:历史短暂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

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二章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的规律(引起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体本身的状态

(1)需要与兴趣

(2)情绪状态与精神状态

(3)年龄

注意的特征(品质)

注意的稳定性

1、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长短。

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2、注意的起伏(动摇)现象,注意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现象。

3、注意的分散,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转向于其他的对象上。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1、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

注意广度大约是7±2个组块

2、影响因素:

(1)与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规律、集中)

(2)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3)与人的活动任务有关

注意的分配

1、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2、注意分配的条件(一心二用的条件)

(1)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

是熟练的甚至是达到自动化程度的;

(2)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另外,同时进行的活动若是在同一感觉通道,需要用相同的心理操作完成的话,也很难做

到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1、定义: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

上。

2、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区别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室的布置、教室的语言与教学方式等

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加强学生对活动目的及活动结果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

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3、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引发有意后注意

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习惯于把零散的材料知觉为整体。

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被我们选择进一步加工的刺激称为知觉对象;而其他刺激就成为知觉背景3

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的转换

知觉的理解性

根据过去经验理解知觉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

1、含义:知觉不随距离、角度等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过程(基本环节)

识记(获取信息)

保持(保存到你需要的时候)

再认或回忆(舌尖现象)(需要的时候取出来)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

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种类时间容量特点

感觉记忆(瞬时0.25~4秒相当大具有形象性,若被注意可以进入短时记忆

记忆)

短时记忆5秒〜2分7+2复述可以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尤其是精细复

钟述

长时记忆时间无限容量无真正的信息库,心理活动的知识基础

i

Poetry

Prose

Nonsensesyllables

10

Timesirlearning(days)

遗忘的因素

1、时间因素

先快后慢

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

3、识记材料的性质

有意义材料、形象材料、动作技能不易遗忘

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150%

5、系列位置效应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一一不断改变学习的开始位置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记忆发生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相反.

如何组织有效复习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复习方法多样化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按一定目的且自觉进行的想象。

(1)再造想象: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的开始管事物的表象.

(2)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是对本质属性和规律的反应。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

迁移是指已有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原型启发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的作用。因为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点,通

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定势的作用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

的。

4、情绪与动机

积极情绪能激励人们解决新的更复杂的任务,消极情绪则阻碍。

动机的影响: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第三章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激励功能

3、信号功能

情绪的种类

1、心境:微弱的,持久的而又有弥散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2、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3、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商的内涵

简称EQ,又称情绪智力和情感商数。

情商的构成(内涵):

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

情绪控制

人际沟通

挫折承受能力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力的培养

1、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2、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

3、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4、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

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人类的需要:生存;发展。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观点

1、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

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五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前面四种需要是缺失需要,自我实现需

要是成长需要。

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达到,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

目标冲突。

双避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想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趋避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主要观点: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

任务的完成。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

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引导学生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3、归因训练

4、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积极、适度而明确的期望,及时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惩

第五章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

内在心理组织和外在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气质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等特点)

气质类型行为特征

活泼好动、反应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易转移、善交际、亲切

多血质

有生气,但往往轻率,具有外倾性。

直率、精力旺盛、热情奔放、急躁、莽撞、易感情用事、自制力差,具有外倾性。

胆汁质

沉着、安静,情绪不易外露,行动缓慢、注意稳定不易转移、自制力强、不善

粘液质

随机应变,具有内倾性。

行为孤僻,多愁善感,动作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的细节,富于想象,

抑郁质

具有内倾性。

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关系

灵活一►活沙型

I不平衡----------------兴奋型

胆汁展

弱-----------------------------师南至

抑有R质

依据学生不同的气质,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1)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主动的个性品质,

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和“热心肠冷处理”等

有效方法。

(2)对多血质的学生: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个性品质,防止朝三

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特点的产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刚柔交替”

(3)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

规、执拗、冷淡、迟缓等品质。应当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

(4)对抑郁质的学生: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防止

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要给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

的工作,鼓励前进的勇气。要求应逐步提高,称赞、奖励等有积极作用。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区别:

(1)气质是先天的,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2)气质稳定性强,可逆性较小,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可逆性较大。

(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2、联系:

(1)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使带上个人色彩。

(2)气质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与难易。

(3)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抑制某些气质特征特征的表现。

(三)性格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

①对社会、集体、他人等的态度特征

如:激进或保守、正直或圆滑、热情或冷漠、诚实或虚伪、善良或奸诈等。

②对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特征

如:勤劳-懒惰、认真-马虎、进取-退缩

③对自己的态度

如自尊―自卑、自信-自我怀疑、谦虚-自负、自爱―自暴自弃等。

2、态度的意志特征

具体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3、性格的情绪特征

表现在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外显性、主导心境上。

4、性格的理智特征

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的心理特征。

如:整体观察型与细节观察型、形象记忆型与抽象记忆型、形象思维型与抽象思维型、直

觉思维型与分析思维型等。

基因变异、处折、父部离

先天缺陷等异、亲人突然

亡故等

风俗习惯.伦

科道曲、文化

背景、价值观

念等

家庭的奴困、学校教育的内

教H方式、父容和方式、群

母对待孩子的体生活、师生

态度等互动关系等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双生子研究法是用来研究遗传因素作用的方法

环境因素见书本P215

第六章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表10-2Gardner的多元智力

智能槿类直定羲侵男表现

若文智能用口者吾及古■面文字的能力W寺人

诞耕一敦学智能通用数字和抽象推理的能力敦学家、科学家

空愤1智能知觉、辅换或重现视竟或空冏34息的棋菊大肺、航海家

能力

音架智能能创作、港通理解集音的意兼,封作曲家、演奏家

箭奏、音调、旋律或音色敏感

身雕一建勤智能善於逑用空他)身魁来表让想法和感舞蹈家、演具、建勤其

性,以及速用曼手塞巧的机造或改燮

事物

人除智能能觉察和医辨他人的感受、信念和意颍冏、政治4及袖、心理

治疫邮

自我戚解智能能国分自己的感受、意圈和勤横宗教领袖

自然貌察智能能辨激自然界的^型生物季者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

理论意义

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按其所列七种能力,如以传统的

智力理论观点看,只有前面所列的三种能力,才算智力。

后面的四种能力,一向并非智力测验所要测验的项目,加德纳将这些能力综合而为智力,这

一点,显示出近年来智力理论走向上的新改变。

实践意义

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

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P189

创造力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由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人格构成

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从社会文化、家庭及学校都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以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展与

发挥。

2、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

(1)改革单一的教育评价机制。

(2)改革现有课程。

(3)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

(4)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1、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

2、信息交合法。借助多维信息坐标系,将各轴各点信息相交合,借此产生思维的奇迹。

3、联想法:远距离联想。如“石头一饭”。

4、综摄法:通过隐喻、类比等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子,变熟悉为陌生、重新审视熟知事物。

第七章:心理发展

一、定义:个体随年龄增长,在环境作用下个体内部心理的连续稳定的变化过程。(P243)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P243)

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5、发展的关键期。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七代白鼠走迷宫

★高尔顿的谱系调查法

★双胞胎的惊人相似处

(二)环境因素

决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1、胎内环境(母亲年龄、服药、情绪)

2、家庭环境(早期经验、依恋、家庭教养方式)

3、学校教育

4、社会环境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