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为范进点赞_第1页
反弹琵琶-为范进点赞_第2页
反弹琵琶-为范进点赞_第3页
反弹琵琶-为范进点赞_第4页
反弹琵琶-为范进点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弹琵琶——为范进“点赞”山西省垣曲县教育局教研室姚玉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共56回,其主要内容是批判封建士大夫的功名利禄观念,抨击封建科举制度,刻画士人的种种丑态。作品以准确生动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描绘出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行凶闹捷报”,是小说中的精彩篇章之一。主人公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54岁才考中秀才。中举之前,他贫困至极,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他。中了秀才,胡屠户仍然看不起他,态度仍十分粗野傲慢,他总是逆来顺受,甘受屈辱。一旦中举,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终于来临,他喜极而疯,治好这疯病的“灵丹妙药”却是胡屠户的一个巴掌,作品具有高度的讽刺意味。今天我们阅读《范进中举》,除了读出“作者刻画了一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讽刺了世态炎凉”这一传统认识以外,能否突破传统思维,从中读出一点新意呢?下面我就“反弹琵琶”,“冒天下之大不韪”,从范进这个“负面人物”身上挖掘一点“正能量”。小说开头写到范进进学后,丈人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他”。说是“庆贺”,话却充满奚落的意味:“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面对如此尖刻的辱骂,范进的反应是“唯唯诺诺”,不敢有丝毫辩解与反抗。传统观点认为这反映了范进逆来顺受、甘受屈辱的软弱性格。其实反过来看,范进这样做有他充分的道理。首先,他作为读书人,深受封建文化的熏陶,恪守“父母责须顺承”的观念,不会去当面反驳。其次,他非常了解丈人胡屠户的脾气秉性,面对如此粗俗势利、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职业“杀手”(以杀猪为生),一是双方无法心平气和地进行平等交流,二是胡屠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在目前的范进面前没有“可塑性”。如果范进像孔乙己那样,面对他人的讽刺挖苦极力争辩,对胡屠户也来一句“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结果会怎么样呢?肯定会招来胡屠户更为猛烈的辱骂。范进遇到胡屠户这样的人,由于两人的文化修养差别太大,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范进懂得辩解不但无用,反而有害。再加上有“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胡屠户)多少”的理屈之处,正应了俗话说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道理。范进知道面对帮过自己的胡屠户,要有感恩之心,万不可逞一时之气同他闹翻。断了胡屠户这一“靠山”,今后的日子会更难过。所以范进表面上的“软弱”,体现的是做人的智慧,他的“唯唯诺诺”是“以柔克刚”。他遵循的是“无能力改变,就必须有能力去适应”的原则。其实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当一国有求于另一国时,面对对方的骄横,有时也是要“委曲求全”的。接着,“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只好向胡屠户“求救”,却“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什么“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如此令人不堪的辱骂,并没有熄灭范进赶考的热情。面对胡屠户“趁早收了这心”的“命令”,范进没有知难而退,表现得服服帖帖,反而“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首先范进在决定自己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有自己的主见。尽管胡屠户连“啐”带“骂”,也毫不动摇。其次范进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软弱”,他敢于用行动去反抗胡屠户的“蛮横”——“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第三范进更高明之处是采取“先斩后奏”之招,在商量不通的情况下,搁置争议,先付诸行动。第四反映出范进充分认识到机会的重要性,个人的才能是内因,外部的机遇是外因,内因与外因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功。范进正是有自己的“成功=才能+机遇”的清醒认识,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才有了后面“中举”的成功。范进中举后,他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屠户变了:原来他称范进为“现世宝”、“穷鬼”、“没用的人”、“癞蛤蟆”,现在却是“贤婿老爷”;原来说范进“尖嘴猴腮”,现在是“体面的相貌”;原来是“自倒运”,现在是“认得人”、“有些福气”;原来是“一口啐在脸上”,现在是“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滚皱的衣襟。众邻居变了: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有背斗米来的,有捉两只鸡来的……但中举前范进“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他的母亲“饿的两眼都看不见”时,却没有邻居来过问。素不相识的乡绅变了:原来一个有权有势,一个贫困潦倒,彼此界限分明,等级森严,互不来往;现在却主动登门拜访,拉关系——“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送银子——谨具贺仪五十两;赠房子——三进三间“送与世先生”。最有资格变的范进却没有变。丈人胡屠户把自己贬为“奴才”,称呼范进为“老爷”,而范进仍把丈人尊为长辈,称为“老爹”。在范进的心目中,他还是原来的“范进”,“拜了母亲”,“拜谢丈人”,“谢了邻居”,并没有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老爷。小说的高潮在范进“喜极而疯”这一环节:他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接着又“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头发都跌散了”……说到“中举”,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宋人汪洙的《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这“四喜”中,金榜题名尤为世人关注。一旦荣登金榜,名誉、地位、金钱、权力、财富,一切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整个家族的命运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道出了中举的巨大影响力;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现了中举后极度喜悦的心情。而对于范进来说,这种喜悦可能要超出其他中举者几十倍。因为范进中举时已54岁,他从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已考了20多次。对读书人来说,每一次考试失利在精神上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鲁迅在小说《白光》中就生动地刻画了陈士成落榜后的神态和心理。他“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他“仿佛又听得嗡的敲了一声磬,自己的嘴也说道:‘这回又完了!’“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下巴骨轻飘飘的回到坑底里不多久,他也就逃到院子里了。”“第二天的日中,有人在离西门十五里的万流湖里看见一个浮尸”,这就是陈士成。”陈士成在经历了16次科举考试失利后,精神错乱,走上了不归路。而范进在经历了20多次失败打击后,依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坚持到最后的成功。这体现出范进身上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我们可以想象,每一次的失利之后,范进都要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他能坚持几十年,确实具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中举后,范进疯了。要知道为了这个成功,范进付出了多少代价,忍受了多少屈辱啊!盼了几十年的梦想终于成了现实,范进那颗饱经折磨的心早已承受不住“中举”的强烈刺激,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应能理解范进的“发疯”。况且他的“疯”是暂时的,仅仅几个小时后,就恢复了正常。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光明面和阴暗面。谁敢说自己没有像范进那样出丑的时候呢?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评价一个人,我们不能就一时一事作结论,那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从范进这个大器晚成的人物身上,我们能挖掘出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有远大的理想。尽管我们可以嘲笑范进“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但反思一下自身,冷观一下现实,对功名的追求比范进更“痴狂”的人还少吗?官居高位贪腐上亿的大老虎不更令人发指吗?在范进那个时代,对读书人来说,追求“金榜题名”是正当得不能再正当的理想。一个知识分子只有拥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有执著的精神。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甚至终生去为之奋斗。那些取得成功的科学家、企业家、革命者等人身上无不体现出一种执著的精神。范进在失败中坚持了几十年,他人的嘲讽、阻挡没有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这份对理想的坚守是当今心浮气躁的人们应当借鉴的。有宽容的胸怀。胡屠户尖刻的辱骂令常人难以忍受,但范进能忍。“必能忍人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凡人具大受之才者,必有大有其量。”小不忍则乱大谋。韩信,面对市井小儿狞笑中的胯下之辱,忍了;司马迁,面对较死而更为惨烈的宫刑之辱,忍了;勾践,面对亡国屈身为卒之辱,忍了。所以要成就大事,就必须学会宽容。有卓越的才能。《儒林外史》中周学道“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胡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经过几十年的刻苦攻读,范进的才学已有较深的造诣,这为他后面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善于把握机遇。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全功尽弃。尤其是在机遇看起来微乎其微,极其渺茫,一般人认为不可能成功时,更要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在乡试到来时,尽管胡屠户极力阻挡,但范进仍不放过这次机遇,终于梦想成真。有感恩的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经常辱骂自己的丈人胡屠户,范进中举后不是想着要在胡屠户身上洗刷当年对自己的侮辱,而是拜谢老爹,包了两锭雪白的细丝银锭,送给胡屠户,这份感恩的心怎能不让胡屠户感动得“千恩万谢”呢?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迭加快,创新层出不穷,技术日新月异。单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已很难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而合作的前提是要有一颗善于感恩的心。只有像范进那样及时对他人的帮助在口头和行动上表现出真诚的谢意,才可能获得外界持续的帮助和支持,为成功创造出必要的外围条件。总之,尽管范进是一个腐朽的封建知识分子,但他身上拥有的一些闪光品质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应具备的,某些方面甚至是今天的人严重缺乏的。所以,我没有理由去鄙视范进。这也许不符合当今的主流看法,但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2015年8导师评语

姚老师:这个暑假家事杂务缠身,又被一个书稿催着,找不到清闲的时间来看你的文章。今天终于有机会一睹为快,感觉颇为愉悦。你文章写得非常流利,给人感觉确实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让我也重温了一遍《范进中举》的原文。多日来阴霾之气,一笑扫光。你的文章有点杂文性质,但又不乏考据,故而可读性强。而文本解读的方式,也非常对我个人的口味。依我看,干脆别写那种学术文章了。反正写好发表也没几个人看,相反,这种能够显露个人性情的散文兼杂文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