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您看化验单(二)
胃液、十二指肠液检查
中文名称:十二指肠液细菌学检查
临床意义:胆道感染时常可以从胆汁中培养出细菌,常见的是大肠杆菌。伤寒病时B管
胆汁可培养出伤寒杆菌。
参考值:阴性(无细菌)
相关疾病:胆道感染
中文名称:十二指肠液一般性状检查
化验介绍:十二指肠引流液是指空腹时用十二指肠管进行引流术得到的十二指肠液(D
管)、胆总管液(A管)、胆囊液(B管)、肝胆管液(C管)的总称。检查的
目
的是a.了解肝胆疾病情况。b.胰腺外分泌功能。c.引流术对一些肝胆疾病
有治疗作用。
临床意义:(1)无胆汁排出:常常是因为结石、肿瘤使胆总管阻塞。无B管胆汁排出也
是因为胆总管胆囊管阻塞或者是胆囊收缩功能不好。也可见于胆囊摘出
手术后。
(2)胆汁混浊,加入碱性液体仍不消失,是由于十二指肠炎和胆道感染。胆汁混
有血液常见于十二脂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癌症时引流液能见到多量新鲜血
液。
(3)胆汁中有颗粒状的沉淀物是胆结石的表现。
参考值:正常引流出的液体D管淡黄色,A管金黄色,B管深褐色,C管柠檬色。各管
液体都是秀胆粘稠,没有团絮状物。
相关疾病:无胆汁排出:肿瘤使胆总管阻塞
中文名称:胃液酸度测定
化验介绍:胃酸分泌量测定包括总酸度、游离酸测定和基础胃酸排泌量(BAO)、最大胃酸
排泌量(MA)、以及高峰胃酸排泌量(PAO)的测定。
临床意义:胃酸增高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BAO和PAO都增高,BAO〉5mmol/h有
诊断意义。胃泌素瘤,BAO>15mmol/h,PA0>30mmol/h,PA0/PA0>0.60胃
酸减低可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
参考值:总酸度(GJ,TA):酚红法:空腹10-60UpH计:注射组织胺后40-140U酚
酉太法:试餐后60-75U游离酸(GTFA)刚果红试剂:空腹0-30U;试餐后
25-50U甲基黄法:注射组织胺后30-120U基础泌酸量(BAO)2-5mmol/h
(小时),很少超过5mmol/h(小时)。最大泌酸量(MA0)3—23mmol/h(小
时)。高峰泌酸量(PAO)12-28mmol/h(小时)。
相关疾病:减少:胃癌慢性胃炎
中文名称:胃液一般性状检查
化验介绍:胃液一般性状检查,包括色、量、味、粘液。
临床意义:胆汁反流时胃液呈蓝色或草绿色,胃内新鲜出血胃液鲜红色,陈旧出血是咖啡
色。胃液大于100毫升为增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或胃
蠕动功能减退;小于10毫升为减少,见于胃运动功能增强。晚期胃癌胃液有
恶臭味,小肠低位梗阻有粪臭味,尿毒症时有氨味。胃内有炎症时粘液增多,
慢性胃炎明显增多。
参考值:正常胃液清晰无色,量约10—100ml(毫升),平均50ml(毫升),平均50ml
(毫升),轻度酸味,含少量粘液。
相关疾病:胃液呈蓝色或草绿色:胆汁反流
中文名称: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P-S)试验
临床意义:(1)慢性胰腺炎时,80%病人三项指标都降低减少。
(2)胰腺囊性纤维变时,三项指标都降低或减少。
(3)胰头癌时,胰腺流出量减少。
参考值:胰液流出量:70—237ml/h(小时)最高重碳酸盐浓度:70-125mmol/h(小
时)淀粉酶排出量:880-7400U/kg
相关疾病:减少:胰腺囊性纤维变胰头癌慢性胰腺炎
中文名称:胃液颜色
临床意义:正常空腹胃液应为无色透明。如含有十二指肠回流的胆汁时,可呈黄色或黄绿
色,若大量存在时,可提示有胆囊变或肠梗阻;含有少量新鲜血液时呈浅红
色,系粘膜损伤或病理性出血;陈旧性出血可为棕色或咖啡色,多见于胃癌。
参考值:空腹胃液应为无色透明。
相关疾病:胆汁反流
中文名称:食物残渣
英文名称:FoodExcess
化验介绍:空腹10小时以上的胃液仍有食物残渣,表示胃蠕动功能的减低。可见于胃扩
张,胃下垂或幽门梗阻,也可能是幽门附近的溃疡或肿瘤压迫所致。
参考值:空腹10h以上胃液中应无食物残渣。
相关疾病:胃扩张幽门梗阻
中文名称:基础胃酸分泌试验
临床意义:正常人BA0数值变化很大,而且重复性也较差。胃酸增高主要见于十二脂肠溃
疡、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减低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继发性缺铁性
贫血、胃扩张、或少数正常人。
参考值:3.9±2.Ommol/ho
相关疾病:减少:胃癌慢性胃炎
中文名称:组织胺刺激试验
英文名称:HistamineProvocativeTest
化验介绍:组织胺刺激试验,系采用最大剂量组织胺,以刺激最大的胃酸分泌,磷酸组织
胺按0.04mg/kg体重肌注。其优点是可测知胃壁群数,其重复性比BAO高。
相关疾病:胃炎
中文名称:内因子
英文名称:IntrinsicFactor
临床意义:萎缩性胃炎内因子可降低到600单位/h以下。此试验可以帮助鉴别伴恶性贫
血胃萎缩与单纯性胃酸缺乏症。因胃萎缩病人内因子减低,而单纯性胃酸缺
乏症内因子可正常。
参考值:内因子分泌应>700单位/h(VB12法)。
相关疾病:减少:慢性胃炎
中文名称:乳酸脱氢酶
英文名称:LacticDehydrogenaseLDH
临床意义:正常胃液中LHD主要来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主动分泌和脱落细胞的分解释放。
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液LDH比活性平均为22.7±17.3U/g蛋白质(比色法);
萎缩性胃炎为24.6±18.4U/g蛋白质,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别;胃癌患者胃液
LDH比活性平均为35±14.7U/g蛋白质,与胃炎之间有显著差别,故胃液LDH
测定对胃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胃癌病人胃液LDH比活性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癌
组织中LDH含量增高,癌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癌细胞的脱落与坏死、癌组织对
周围正常组织的挤压与侵犯所致。
相关疾病:胃癌
中文名称:十二指肠液显微镜检查
英文名称:De,Mi
临床意义:(1)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增加见于炎症。B管细胞增加是胆囊炎,C管胆汁出
现是肝内小胆管炎。红细胞出现是十二指肠、肝胆胰炎症、溃疡、结石和
癌症。见到肿瘤细胞可确诊癌症。
(2)结晶:B管胆汁有大量胆固醇结晶和胆色素结晶是胆结石症的表现。
(3)寄生虫:有何种寄生虫感染在胆汁中可找到相应的虫和虫卵。
参考值:直接涂片:偶见白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无红细胞和胆色素结晶,有少量胆固
醇结晶,无虫卵和细菌。
相关疾病:癌症
中文名称:胃液乳酸测定
英文名称:GT,LA
临床意义:幽门梗阻、胃扩张,定性试验可阳性。胃癌时乳酸量大为增加,乳酸试验也是
阳性。
参考值:司曲斯氏半定量法、凯林氏法:正常人胃液中含有微量乳酸50mg或〉1
相关疾病:胃癌
中文名称:胃液显微镜检查
英文名称:GJ,Mi
临床意义:胃癌时,胃灌洗液沉淀法可见到癌细胞。肺结核病人可以从胃液中查找结核杆
菌。
参考值:参考值:直接涂片法:胃液内无红细胞(RBC),有少量白细胞(WBC)o
相关疾病:癌症
中文名称:胃液隐血试验
英文名称:GT,0B
临床意义:正常胃酸不含血液。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时可有不同程度出血,隐血
试验不正常。但食管擦伤、牙龈出血咽下,隐血试验也可不正常,所以,应当
结合临床来判断。
参考值:逊原酚猷法、联苯胺法、匹拉米洞法:阴性
相关疾病:急性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
中文名称:胃液量
化验介绍:空腹胃液量>100ml者为胃液增多。各种原因所致胃蠕动减慢、胃排空障碍、
胃液分泌过多,均可使空腹胃液量增多,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蠕
动功能减退及幽门梗阻或痉挛等。胃液量少于20ml者为胃液减少,主要见于
胃蠕动亢进症。
参考值:空腹胃液约50ml左右。
相关疾病:增多:胃排空障碍
中文名称:胃液气味
临床意义:正常胃液应无特殊气味。严重的消化不良或明显的胃内潴留食物过久时,可有
发酵味:小肠低位梗阻时可有粪臭味;晚期胃癌的胃液有明显恶臭味。
参考值:正常胃液中应无特殊气味。
相关疾病:消化不良
中文名称:胃粘液
英文名称:Mucus
临床意义:胃液中如有大量粘液存在时。可能说明胃部有炎症变化,可见慢性胃炎时,粘
液一般呈碱性。大量存在时,可降低胃液的酸度。如粘液来自上呼吸道,则
呈泡沫絮状。
参考值:仅可见少量粘液。
相关疾病:胃炎
中文名称:五肽胃泌素试验
英文名称:PentagastinTest
化验介绍:生物学变异生理情况下,幼年及老年人的胃酸常比青壮年低,60岁以上者可
无游离酸。
临床意义:五肽胃泌素为人工合成产物,具有胃泌素的全部生理活性。该试验前须先测定
基础胃酸排出量(BA0),然后按6Rg/kg体重的剂量计算,肌注五肽胃泌素。
注射后每15分钟留一标本,共4次1小时。分别测试MA0和PA0值。十二指
脂肠球部溃疡患者,PA0较正常数值显著增高,是本病的一大特征。如MA0和
PA0皆高于参考值上限,亦有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一般即可考虑本病。
如MA0
参考值:最大分泌量(MA0)男:17—23mmol/L女:10—16mmol/L高峰分泌量
(PAO)21±9.5mmol/L
相关疾病:减少:胃癌慢性胃炎
中文名称:胃液量
化验介绍:空腹胃液量>100ml者为胃液增多。各种原因所致胃蠕动减慢、胃排空障碍、
胃液分泌过多,均可使空腹胃液量增多,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蠕
动功能减退及幽门梗阻或痉挛等。胃液量少于20ml者为胃液减少,主要见于
胃蠕动亢进症。
参考值:空腹胃液约50ml左右。
相关疾病:增多:胃排空障碍
中文名称:胃液气味
临床意义:正常胃液应无特殊气味。严重的消化不良或明显的胃内潴留食物过久时,可有
发酵味:小肠低位梗阻时可有粪臭味;晚期胃癌的胃液有明显恶臭味。
参考值:正常胃液中应无特殊气味。
相关疾病:消化不良
中文名称:胃粘液
英文名称:Mucus
临床意义:胃液中如有大量粘液存在时。可能说明胃部有炎症变化,可见慢性胃炎时,粘
液一般呈碱性。大量存在时,可降低胃液的酸度。如粘液来自上呼吸道,则
呈泡沫絮状。
参考值:仅可见少量粘液。
相关疾病:胃炎
中文名称:五肽胃泌素试验
英文名称:PentagastinTest
化验介绍:生物学变异生理情况下,幼年及老年人的胃酸常比青壮年低,60岁以上者可
无游离酸。
临床意义:五肽胃泌素为人工合成产物,具有胃泌素的全部生理活性。该试验前须先测定
基础胃酸排出量(BA0),然后按6pig/kg体重的剂量计算,肌注五肽胃泌
素。注射后每15分钟留一标本,共4次1小时。分别测试MA0和PA0值。
十二指脂肠球部溃疡患者,PA0较正常数值显著增高,是本病的一大特征。如
MA0和PA0皆高于参考值上限,亦有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一般即可考虑
本病。如MA0
参考值:最大分泌量(MA0)男:17—23mm。1/1,女:10—16mm。1/1,高峰分泌量
(PA0)21±9.5mmol/L
相关疾病:减少:胃癌慢性胃炎
中文名称:无胃管胃酸测定
英文名称:DetectionforTubeIessGastricAcid
临床意义:无胃管胃酸分析法可做为胃酸分析的一种过筛试验。可使患者免受插管之痛
苦,尤其适合胃癌及不能插管的病人。但其结果的可靠性稍差。分析时,如
发现样品管颜色介于标准管I、n之间,则表示游离酸减少;如样品管颜色
较比标准管n颜色浅,则表示无游离酸;常见于胃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参考值:样品管颜色相当标准管I的颜色为正常。
相关疾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中文名称:胃蛋白酶
英文名称:StomachProtease
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由胃底主细胞分泌,在pH1.5〜5.0条件下,被活化成胃蛋白酶,
将蛋白质分解为陈,而且一部分被分解为酪氨酸、苯丙氨酸等氨基酸。胃液
胃蛋白酶测定可用于鉴别神经性低酸症和胃性低酸症,当胃酸过少或缺乏
时,前者胃蛋白酶的含量有时正常而后者盐酸与胃蛋白酶同时缺乏。一般认
为胃性低酸症是由于胃粘膜的重症器质性变化所致,特别是对于恶性贫血、
无酸症、无胃蛋白酶分泌是诊断上的重要所见。慢性胃炎、慢性胃扩张、慢
性十二脂肠炎等胃蛋白酶的分泌常减少。一般胃酸基础分泌高的疾患,如十
二指肠溃疡等,胃蛋白酶活性增高。
参考值:基础胃液胃蛋白酶分泌量为84.4±9.72mg酪氨酸/h,最高胃蛋白酶分泌量
为190.29±15.31酪氨酸/h(Anson氏法);420±208kU/L(改良李氏
法)。
相关疾病:减少:慢性胃炎
中文名称: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
英文名称:ImmunoglobulinG>ImmunogIobuIinAIgG,IgA
临床意义:lgG>200mg/L为阳性,lgA>50mg/L为阳性。胃癌病人胃液中IgG明显升高,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胃液中存在抗肿瘤的抗体。而IgA也升高,这可能系肿瘤抗
原刺激胃肠粘膜大量分泌所致。IgG和IgA对胃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93.6%和
87%,而良性胃疾患的阳性率分别为3.8%和5.5%o
参考值:IgG
相关疾病:胃癌
肝脏疾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查一血清酶检查
肝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脏器,因此,血清酶的变化有助于反应肝的病理状态,是肝功能
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血清转氨酶测定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此酶主栗存在于肝细胞中,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当肝脏发生病变,肝细胞
受到损伤时,此酶就会明显增高。
1、正常参考值:小于40单位
2、临床意义
(1)生理因素
*饮酒、剧烈活动后,此酶会轻度增高,一般很少超过100单位。
*妊娠后期,长大的胎盘也可排泌转氨酶入孕妇血液中,从而孕妇血清中此酶升高,
但一般很少超过100单位,且在分娩后此酶即可恢复正常。
*服用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红霉素、利福平、某些避孕药或抗癌药等,可引起肝
脏损害,而导致此酶升高。
(2)病理因素
①肝脏疾病
肝炎、肝硬化、肝癌或脂肪肝,此酶均可有所升高。特别是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
此酶持续时间较长,且恢复正常也较慢。
注意:肝脏疾病引起此酶升高,只表示肝细胞受到的损害程度(大于300单位时,肝细
胞多有坏死病变),而不能用于区别肝病的性质。
②其它疾病
心肌炎、脑血管疾病、肾病、胰腺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道疾病、多发性肌炎
等,此酶也可有所升高。
(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
此酶在心肌中的含量最高,而在肝中分布则排第二位。当肝脏发生病变时,此酶也会有
所增加,但往往没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敏感。
1、正常参考值:小于40单位。
2、临床意义
此酶明显升高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而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往往没有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敏感。
3、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比值(AST/ALT)测定意义
当肝病比较严重时,此酶也可明显升高,测定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的比值(AST/ALT),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比值小于1时,多见于一般急性、慢性肝炎;
*比值大于3时,则常见于酗酒引起的肝病。
二、碱性磷酸酶测定(ALP)
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骨、肝、乳腺、肾、胎盘等处,随胆汁而排泄。
(一)正常参考值
金氏法:成人3-13单位儿童5-18单位
(二)临床意义
1、升高
(1)与转氨酶同时测定,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多数阻塞性黄疸的患者,此酶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增高;
*肝细胞性黄疸的患者,此酶正常或稍高,而转氨酶明显增高;
*肝癌患者,此酶明显增高,而转氨酶则无明显增高;
(2)其它疾病
*多种骨骼疾病,如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骨肿瘤、骨折恢复期等,此酶升高。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此酶也可升高。
2、减低
见于呆小症、重症肝炎、重症慢性肾病等。
三、y-谷氨酰转移酶测定(y-GT)
(一)正常参考
固定时法:成年男性377单位/升,成年女性273单位/升
(二)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此酶多在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癌等疾病时升高。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若仅有此酶升高,则提示肝炎未愈。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若此酶持续高值,则表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若此酶逐
渐下降,表明肝脏病变趋向好转。
*酒精性肝病患者,其转氨酶仅轻度升高进,而此酶常明显升高。
*临床上,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时,此酶也会升高。若两值的比值(y-GT/ALT)愈大,
则肝癌的可能性也就愈大,对肝癌与肝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2、其他疾病
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此酶在发病后87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约3-6天
后恢复正常。
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参数
血液常规检查,指的是对血液的一般检查,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包括红细胞参数、白细胞
参数和血小板参数。
(-)红细胞计数(RBC)
1、正常参考值
成人——男:(4.0〜5.5)x1012/升(400万~500万/立方毫米)
女:(3.5〜5.0)x1012/升(350万~500万/立方毫米)
新生儿——(6.0—7.0)x1012/升(600万~700万/立方毫米)两周岁后逐渐下降。
2、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初生儿、高山居住者、登山运动员、精神因素、多次献血。
*病理增多:脱水、严重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肺心病)。
(2)红细胞减少
*生理减少:妊娠中后期、产后、婴幼儿、某些老人、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减少: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丢失或破坏过多。
(二)、血红蛋白(HGB)测定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
1、正常参考值
成人——男:120克~160克/升女:110克~150克/升
新生儿——170克~200克/升
2、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增多:多见于腹泻、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增多症等患者。
(2)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贫血、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患者。
(三)、红细胞比容(HCT)
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正常参考值
男性:0.40-0.50
女性:0.37-0.48
2、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容主要与血中红细胞的数量及其大小有关,常用来帮助诊断贫血并判断其程度。
过高时要考虑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增多症
(四)平均红细胞常数
包括以下三方面,结合三者可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
I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指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1、正常参考值
成人:80-92飞升儿童:75-90飞升新生儿:95713飞升
2、临床意义
此值增高,表示红细胞过大,见于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巨红细胞血症、口服避
孕药、停经妇女及老人。而此值降低,则表示红细胞较小,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
慢性疾病造成之贫血。
II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
1、正常参考值
成人:28-33朋克儿童:27-31朋克新生儿:35-42朋克
HI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
2、正常参考值
成人:320-360克/升儿童:325-365克/升新生儿:400-460克/升
血常规检查一白细胞参数
(-)白细胞计数(WBC)
1、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x109/升新生儿:20x109/升2岁:11*109/升
2、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加: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
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
(2)白细胞减少
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再生障
碍性贫血,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酶素等)反应等。
(二)、白细胞分类
因血中白细胞的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因而在多
数情况下,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N)
1、正常参考值
0.50-0.70(出生后2天〜2岁0.31-0.40)
2、临床意义
与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相同。
(2)嗜酸性粒细胞(E)
1、正常参考值
0.005-0.05直接计数:(50〜300)x106/升
2、临床意义
*增多: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某些血液病,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减少:伤寒、副伤寒、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嗜碱性粒细胞(B)
1、正常参考值
0.0—0.01直接计数:(20〜50)x106/升
2、临床意义
此值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由于正常人血
中嗜碱性粒细胞极少,因而此值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
1、正常参考值
0.20-0.40直接计数:(1.684±0.404)x109/升
2、临床意义
*增多: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某些慢性感染等。
*减少:细胞免疫缺陷病,接触放射线后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单核细胞(M)
1、正常参考值
0.01-0.08直接计数:(0.196±0.129)x109/升
2、临床意义
此值增加多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疟疾,重症结核,单核细胞性白血
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等。此值减少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一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主要具有止血功能,当血小板数目减少时,体内容易出血,反之则容易发生血栓。
1、正常参考值
(100—300)x109/升
2、临床意义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可有相当大的波动。如清晨的计数比午后少;运动、进
餐后会增加;月经期的第一天可减少,而在第3-4天可回升至正常或更高。
*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骨
折,急性出血,大手术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急慢性
骨髓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某些恶性肿瘤(如何杰金病、淋巴瘤等),血小板减少
症恢复期(反跳性升高)及剧烈活动后等。
*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症、某些
细菌感染、肝病、尿毒症、大量输入库血、维生素B12缺乏、抗肿瘤药及其他骨髓抑制药物
反应等。
(-)平均血小板容积(MPV)
1、正常参考值
7-11飞升
2、临床意义
*增大:见于脾切除、巨大红细胞增多症及白血病缓解期等。
*减少:见于各种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期间等。
(三)血小板比积(PCT)
1、正常参考值
0.1%-0.3%
2、临床意义
需结合平均血小板容积共同分析。
*若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血小板比积增大时,表明病情有所好转。
*若血小板或(和)平均血小板容积下降时,血小板比积降低,多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
障碍性贫血、肿瘤化疗后等。
血清胆红素测定
胆红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大部分胆红素是由衰老、死亡的红细胞破坏而来,少
部分的胆红素是由肝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解而来,极少部分的胆红素是由无效造血而生成
的。
因而,当肝细胞发生损伤、红细胞破坏或寿命缩短等病变时,胆红素的代谢也会发生异
常,从而有助于判断相应的病变情况。
一、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血清总胆红素包括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两种。
1、正常参考值
3.4-17.1微摩尔/升
2、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
血清总胆红素为17-34微摩尔/升为隐性黄疸,34T70微摩尔/升为轻度黄疸,170-340
微摩尔/升为中度黄疸,大于340微摩尔/升为高度黄疸。
(2)判断黄疸的类型
在340-510微摩尔/升多为阻塞性黄疸,170-265微摩尔/升多为不完全性梗阻者,肝细
胞性黄疸多为17-200微摩尔/升,溶血性黄疸很少超过85微摩尔/升。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1、正常参考值
0-6.8微摩尔/升
2、临床意义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的类型,比值大于35%为阻塞性黄
疸或肝细胞性黄疸,比值小于20%为溶血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增高应警惕以下疾病——
(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各种药物、酒精所致的肝细胞性黄疸。常伴有明显食欲减退、
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及肝肿大、肝区轻度压痛等体征,ALT明显增高。
(2)胆石症、胆管、肝门、壶腹部、胰腺癌肿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常伴有右上腹绞痛及
胆囊肿大,或持续性腹痛、体重减轻,黄疸呈间歇性,多有弛张高热,ALT可正常或轻度增
高O
(3)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所致溶血性黄疸。
三、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1、正常参考值
1.770.2微摩尔/升
2、临床意义
此值增高多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等。但有少数人因遗传因素,体内不能合
成结合胆红素,因而只有非结合胆红素。
乙肝两对半化验单
乙型肝炎检查五项与我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是一样的,是指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
学检查的五项指标。即: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
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
这五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分别是指:
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解读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传染性很强
+—+—+俗称“大三阳”,传染性很强,病情可能恶化
-----------+急、慢性乙型肝炎
--------++急性肝炎的恢复期,或曾感染过病毒。
—+—++曾患过乙型肝炎,已痊愈,并有免疫力
—+———曾注射疫苗,或肝炎已康复,有抗体
+--------+急、慢性乙型肝炎
+-----++俗称“小三阳”,携带病毒,但传染性较弱。
关节腔积液检查
中文名称:关节液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1、粘蛋白定性+++以下为异常,见于各种炎症,如化脓性,痛风性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2、炎症性关节炎总蛋白多为20~30g/L,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结晶性滑膜炎总蛋白多为
40~70g/Lo
正常参考值:
粘蛋白定性:阳性+++;
总蛋白定量:10.7~21.3g/L;
白蛋白/球蛋白:20:1
中文名称:关节液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关节液葡萄糖最好与空腹血糖同时测定。
非炎症关节炎时两者糖差约0.56mmol/L,炎症性关节炎时两者糖差为>1.mmol/L,或关节液
糖明显减少为<2.24mol/L。
正常值:正常参考值:
3.89~6.11mmoI/L.
中文名称:关节液颜色
临床意义:
1、红色:见于穿刺损伤或血友病的病理出血,如血友病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
2、乳白色:见于结核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红斑狼疮病。
3、绿色:见于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
正常参考值:
淡黄色或草黄色
中文名称:关节液有细胞分类
临床意义:
1、白细胞总数增加:
(1)白细胞数>50(109/L,中性粒细胞常>0.90,见于感染性炎症疾病,如急性细菌性感染、
结核、Reiter综合征,病毒感染等。
(2)白细胞数为(3~5)(109/L,中性粒细胞常<0.30,见于轻度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绒手结节状滑膜炎等。
(3)白细胞数为(12~50)<0.1(109/L,中性粒细胞常>0.50,见于重度非感染性炎症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
(4)白细胞数为(广2)(109/L,中性粒细胞<0.30,见于非炎症性疾病,如创伤性关节炎,
退变性关节炎、肿瘤等。
2、类风湿细胞(“RA”细胞):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
3、红斑狼疮细胞:见于SLE等。
4、组织细胞(吞噬细胞):见于Reiter综合征等。
5、多核软骨细胞:见于骨关节炎。
6、肿瘤细胞:见于骨肿瘤
正常参考值:
有少量散在的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偶见散在的滑膜细胞。
中文名称:关节液结晶
临床意义:1、尿酸盐结晶:见于尿酸盐引起的痛风。2、焦磷酸钙结晶:见于软骨石灰
沉着病。3、滑石粉结晶:见于滑石粉引起的慢性关节炎。4、类固醇结晶:见于类固醇
制剂引起的急性滑膜炎。5、胆固醇结晶:见于结核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文名称:关节液透明度
临床意义:
炎症性关节病变时呈不同程度的混浊,甚至呈脓样;非炎症性病变可清晰或微混。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中文名称:关节液有核细胞计数
临床意义:
各种关节炎时有核细胞数增加
正常参考值:
0.2~0.6*109/L.
中文名称:关节液粘稠度
临床意义:
各种炎症时粘稠度下降。
正常值:
悬滴法:4~6cm.
自然下滴法:1滴<1秒。
浆膜腔积液检查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pH测定
临床意义:
浆膜腔积液pH测定有助于鉴别良性积液或恶性积液。恶性积液pH多>7.4,而化脓性积液则
多<7.2。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1、漏出液蛋白定性(李凡它试验)阴性,定量<25g/L,常由心功能不全,肾病,肝硬化腹
水引起。
2、渗出液蛋白定性阳性,定量>40g/L,常见于化脓性结核性疾患,恶性肿瘤,肝静脉血栓
形成综合症等。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葡萄糖测定
临床意义:
漏出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相似,而渗出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血糖。如积液中葡萄糖含量低
于3.63mmol/L,或积液中含量同血中含量的比值<0.5,常见于风湿性积液,积脓,恶性肿瘤
性积液,结核性积液,狼疮性积液或食管破裂等。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乳酸税氢酶(LDH)活性测定
临床意义:
1、LDH检测主要用于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当浆膜腔积液中LDH与血清LDH之比值(0.6
时,多为渗出液;反之则为漏出液。
2、当胸水或腹水中LDH与血清LDH比值>1时,对胸,腹膜恶性肿瘤或转移癌的诊断有一定
意义。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透明度
临床意义:
漏出液清晰或微混,渗出液多混浊。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细胞学检查
临床意义:
在胸膜水中检查肿瘤细胞,对诊断胸、腹腔肿瘤十分必要,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达90%o肺
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以及原发性间皮细胞瘤,间皮细胞瘤等发生转移时,均可在浆膜
腔积液中找到其有关的肿瘤细胞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比重
临床意义:
小于1.018为漏出液;大于1.018为渗出液。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量
临床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浆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若有多量液体贮留,形成积液,即为病理
变化。这些积液因部位不同而分别称为胸膜积液(胸水)、腹膜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等。
临床上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漏出液为非炎症所致,渗出液为炎症、肿瘤所致。
正常值:
胸膜液:<300ml;
腹膜液:<100ml;
心包膜液:20~50ml.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溶菌酶检测
临床意义:
结核性胸水患者胸水溶菌酶的含量同血清溶菌酶含量的比值常>1.0,而恶性胸水患者此比值
皆<1.0,故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铁蛋白(IBP)测定
临床意义:
胸腔积液中IBP可作为肿瘤性积液与结核性胸膜炎性积液的鉴别诊断指标,若胸水中
IBP>1500ng/mI,则为肿瘤性积液的可能性较大。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细胞计数及分类
临床意义:
1、漏出液细胞较少,常<0.1009/L,以淋巴细胞为主,并有少量间此细胞。
2、渗出液细胞较多,常>0.10O9/L,各种细胞增高见于: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渗出液,结核性浆膜炎早期亦可见中性粒细胞
增多。
(2)淋巴细胞增多:主要提示慢性疾病,如结核性、梅毒性、肿瘤等渗出液。慢性淋巴细
胞性白血病如乳糜性积液时,也可见淋巴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变反应和寄生虫病所致的渗出液。多次穿刺刺激,人工气
胸,脓胸,手术后积液,肺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何杰金病,间皮瘤等,
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在积液中增多。
(4)组织细胞增多:在炎症情况下,除可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外,常伴有组织细胞。
间皮细胞增多,表示浆膜刺激或受损,在肿瘤性积液时常见明显增多。
中文名称:浆膜腔液腺昔酸脱氨酶(ADA)活性测定
临床意义:
ADA活性测定对结核性积液与恶性肿瘤性积液的区别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
风湿肿瘤性积液,狼疮性积液,以及由肝炎,肝硬化所致的积液时,其ADA活性仅轻度增高
(常<50U/L)或正常。
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补体•肝炎.酶测定
中文名称:EB病毒抗体
英文名称:EBV-Ab
化验介绍:EB病毒是1964年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
幼儿和青少年容易感染。
临床意义:(1)增高: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抗一EBV。IgM呈现阳性反应,病人
血中出现的嗜异情抗体3-4周达高峰,滴度超过1:224可以确诊。
(2)抗一EBV.IgG阳性:考虑有过既往的感染历史,但抗一EBV.IgM阳性可以证
明近期感染。
(3)增高还多见于儿童的恶性淋巴瘤和一些鼻咽癌病人。
(4)血清病患者和某些正常人的血中可以含有少量的嗜异性抗体。
正常参考值:嗜异性凝集试验:〈1:7(或阴性)
抗一EBV.IgG:阴性
抗一EBV.IgM:阴性
中文名称:丁型肝炎抗体
英文名称:HDAb
化验介绍:HDAb是病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3—8周内在血中出现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占急
性感染患者的90%。
临床意义:(1)HDAb阳性只能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的血清中测得,是诊断丁型肝炎
的一项可靠指标。(2)HDAb呈高滴度(〉1:100-1:1000)持续阳性者为丁型病毒慢性
感染,即使丁型病毒感染的病人病情缓解后仍可长期阳性。HDAb不属于保护性抗体。
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放射免疫未能(RIA):阴性
中文名称:甲型肝炎抗体IgM
英文名称:HAVAb-IgM
化验介绍:这种抗体是感染甲肝病毒(HAV)后病人血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抗体,属于HAV衣
壳抗体。
临床意义:(1)感染后的甲型肝炎病人血中很快就可出现此种抗体,并在血中能够维持3
—6个月的时间。
(2)有少部分病人测不出这一抗体,这种结果临床上称作HAVAb-IgM应答“缺失”。
这类患者可借助于检测HAAg或甲型肝炎总抗体来明确诊断。
正常参考值:免疫电镜法:阴性
中文名称:血清免疫球蛋白G
英文名称:IgG
化验介绍:免疫球蛋白G(IgG)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它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70—80%,
是体内最主要的抗体,对各种细菌、病毒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癌、淋巴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等。
(2)减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的病人和长期应用
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3)胎儿出生后7天时血清内IgG的含量为100mg/L,2—4周时来自母亲体内的
IgG迅速减少,1―6个月时处于30-60mg/L的低水平,1—8岁时血清内IgG含量为60-
100mg/L,以后逐渐增高,达到成人水平。
正常参考值:单向琼脂扩散法:6-16g/L
中文名称:戊型肝炎抗体
英文名称:HEAb
化验介绍:戊型肝炎。原来称作肠道传染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在同一个地区可以同甲型肝炎
相伴发生,散在流行。HEAb包括HEAb.IgG和HEAb.IgM两类抗体。
临床意义:(1)HEAb.IgM阳性,表示近期感染戊肝炎病毒。
(2)凡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的HEVAb.IgG效价〉=4倍增高,可判为HEVAb.IgG
阳性,表明新近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有临床确诊价值。
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
中文名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英文名称:HBsAb
化验介绍:HBsAb是病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后,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质所
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抗体(保护性抗体),它对HBsAg有一定的中和作用。
临床意义:(1)HBsAb阳性证明以往有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历史,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免疫
力。
(2)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打过HBsAb免疫球蛋白,HBsAb可呈阳性反应。
(3)HBsAb是保护性抗体,血中抗体滴度在1:64或P/N〉10以上时才对机体有保
护作用。
正常参考值:酶标记法:阴性或P/N〈2.1
中文名称:乙型肝炎E抗体
英文名称:HBeAb
化验介绍:一些乙型肝炎病人或带毒者体内可产生HBeAg,它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产生相对应的专一■性抗体HBeAb□
临床意义:(1)慢性乙型肝炎HBeAb阳性占48.3%,肝硬化为68.3%,肝癌为80%。
(2)HBeAb阳性率增高,表明多数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时间可长达7—27年。
(3)HBeAb阳性仍会有一定的传染性。在HBeAb阳性的孕妇分娩婴儿中可有20%感
染乙型肝炎病毒。
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抑制率〈50%为阴性放射免疫法(RIA):阴性
中文名称: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英文名称:HBcAg
化验介绍:HBcAg的成份是蛋白质,存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的内部,相当于一般病
毒的衣壳,外面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所包裹,所以不容易在血中检测到游离的HBcAg。
临床意义:(1)阳性:表示病人血中有感染性的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含量较多。
(2)表明HBV复制活跃,血液传染性强。患者预后较差,约有78%的病例病情恶
化。
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
放射免疫法(RIA):阴性
中文名称:丙型肝炎抗体
英文名称:HCV-Ab
临床意义:(1)在输血后患肝炎有80—90%的病人是丙型肝炎,其中大部分为阳性。
(2)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特别是经常使用血制品(血浆、全血)的病人可以引起
丙肝病毒的合并感染,使疾病转为慢性化、肝硬化或者肝癌。所以对乙型肝炎的复发病人或
是慢性肝炎病人要进行HCV—Ab的检测。
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阴性
中文名称:丁型肝炎抗原
英文名称:HDAg
化验介绍:丁型肝炎病毒(HDV)表面缺少外壳蛋白,本身不能复制,因此不能引起疾病。丁
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炎型属于RNA,只有在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时,丁肝病毒借助于乙肝病
毒的外壳蛋白,才能进行复制,引起丁型肝炎。
临床意义:阳性:表示有传染性,而且患者肝脏内丁型病毒(HDV)复制活跃,并对肝脏有
直接的损伤作用。此外还说明机体被感染,发生了在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又合并感染了丁型肝
炎。一旦如此,可使疾病发生迅速变化,导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
放射免疫法(RIA):阴性
免疫斑点法:阴性
中文名称:甲型肝炎抗原
英文名称:HAAg
化验介绍:HAAg是在甲型肝炎患者的粪便滤液中发现的直径27nm的病毒样颗粒。
临床意义:(1)HAAg试验阳性病人可以确诊为甲型肝炎,因为HAAg阳性是本病的特异性指
标。
(2)急性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发病前1一15天,粪中HAAg阳性占70.6-87.5%,
发病一周阳性为42.9%,1—2周阳性占18.3%,半个月后很少见阳性。
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
放射免疫测定(RIA):阴性
中文名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澳抗)
英文名称:HBsAg
化验介绍:HBsAg是乙型肝炎病素(HBV)颗粒(Dane氏颗粒)的外壳部分,由蛋白质所组成。
临床意义:(1)HBsAg阳性,常为慢性HBsAg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慢性迁延性肝
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
(2)HBsAg阳性还可见于输血后肝炎病人的血中,有少数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人血
中HBsAg呈阳性反应,随着病情的好转HBsAg消失。
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或P/N〈2.1
放射免疫法(RIA):<5ng/ml
中文名称:乙型肝炎E抗原
英文名称:HBeAg
化验介绍:HBeAg是乙肝病毒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
临床意义:者是活动期。
(2)如HBeAg阳性持续时间大于10周以上或更长时间,病人可能进展为慢性持续
性感染,肝组织常有较严重的损害,急性乙型肝炎容易演变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3)HBeAg阳性孕妇有垂直传染性,9%以上的新生儿将受乙型肝炎病素感染,HBeAg
也为阳性。
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P/N<2.1
放射免疫法(RIA):阴性
中文名称: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英文名称:HBcAb
化验介绍:HBAb是由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刺激肝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其中有IgG、IgM、
IgA和IgE型。临床上常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租房协议书
- 艺术机构合作协议书
- 外墙真石漆协议书
- 三层网关冗余协议书
- 大众回购协议书内容
- 2025年安全设备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化工产品买卖合同范本
- 2025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低空经济行业抗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加固措施报告
- 2025年河道整治项目合同协议
- 饮水机采购安装合同范本
- 下肢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 2025年湖北农商行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易燃易爆物品和场所管理制度模版(3篇)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解析)
- 血气胸病人护理查房
-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一六一中高三(上)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DB61T1502-2021电动汽车充电站(桩)验收规范
- 410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 红色旅游合同范本
- 万达商业广场管理合同模板(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