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的端午节教案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端午节教案篇1活动:话说端午节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活动要求: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活动准备: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种粽子?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端午节教案篇2一、活动主题的确定在国务院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认为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决定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开这些谜团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二、学情分析:我们四年级孩子,懂事、好学,喜欢阅读,但家庭条件一般,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学习,家里有电脑的只在极少数,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网络、老师和课外书。他们对于的端午的认识也仅仅是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带彩线辟邪之类,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对屈原的了解也甚少。资源分析:电脑网络的普及,学校图书馆的开设,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为孩子们提供了的实践的空间和取之资源;走访经验丰富、不忘传统的家长,也是实践中重要的社会资源。三、活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来源及历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中国传统节日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进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并通过分组合作,感受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乐趣。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和与人交往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活动时间安排1.确立主题,成立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一课时)2.各小组实践活动(四课时3.成果展示(一课时)4.活动延伸(一课时)四、活动实施过程(一)活动准备1.提出课题。师引导:“家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有多少?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得知?”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设计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调查表,对初一至初三各一个班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问卷的制作与整理。师进一步引导:“通过调查结果,你最想说什么?最想知道什么?”生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生活动结果: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就以部分同学比较熟悉的端午习俗粽子艾叶命名———粽艾香里话端午。【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活动发现问题,从而有兴趣解决问题。调查结果让一些同学感受有些传统节日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的悲哀!】2.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师: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探源呢?生活动,同学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提醒引导,决定从五方面探源: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探源组端午节的习俗——习俗组端午的诗词故事——文化组采访本地的老人及搜集本地的习俗画面——摄制组国外端午节习俗——涉外组师:子课题已经确立,根据兴趣自愿分成五组。生自由组合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兴趣选择与合作交往的辅导和鼓励,使他们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老师提议:各组民主推选出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小组长。学生活动,各组或口头推选或投票选举。3.制定活动方案。在小组长带领下,各组同学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任务内容确定活动方式。师建议每个组长根据组员特长分配任务,合理安排,鼓励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各组长上台交流活动方案,师生提出建议。师巡回指导组长分工明细,根据兴趣负责到人。各小组草拟活动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后制定完整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计划表4.阶段性评价。从参与的积极程度、选择的活动内容及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二)实践活动1.各小组预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内资源查找所需的资料,教师协调各组查资料的时间和地点,保证活动进度。2.学生自愿报名当主持,在不影响小组进度的情况下准备台词。3.探源组活动,交流整和所有材料后,决定编排小品以纪念屈原,教师适当指导动作、表情等。4.习俗组三位同学整理搜集各地端午习俗的资料,两位搜集图片,两位美术爱好者画习俗画,并联系摄制组拍照片。5.文化组分工搜集端午诗词与故事,三位同学一组,争取脱稿复述。6.摄制组采访当地的老人,配合其他各组活动,教师首先对照像机的使用提出要求,由李娜同学专管,对与人交往的礼貌以及怎样设计采访问题等提出意见,然后与习俗组合作学习包粽子。7.涉外组主要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外国端午风俗,交流感想,畅谈体会。另外,教师经常询问小组长,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及时指导帮助,来统一协调各组员意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同学有个性地表达,发扬创新精神。】(三)成果展示主持人杨焕、王群带领同学慷慨激昂的高歌《中国人》引入成果展示。1.探源组汇报。(1)讲端午节的六种起源:①源于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②源于伍子胥的忌辰。③源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④源于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⑤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⑥源于田文。(2)几个同学表演了小品“屈原颂”。(3)讲端午节名字的来源及别称。(4)通过对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通过集思广益,用思想风暴的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2.习俗组汇报。学生各代表发言:(1)介绍各地端午习俗,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的核心内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卫生防疫节。(2)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赛龙舟图片以及自画农村端午风俗画。(3)讲端午节戴五彩线的讲究。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不过,我们这儿的大人为了祈求孩子平安、幸福,小孩子的双手双脚上都带五彩线。(4)搜集了许多关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新闻和灾区小朋友快乐过端午的照片。(5)谈本次活动的感受。【本环节关注灾区,激发同学的爱心,增强民族凝聚力。】3.文化组汇报。学生代表交流:(1)关于端午节诗词。(2)门楣上挂菖蒲和艾叶的传说。(3)黄巢与艾叶的故事。【通过传说、故事,让学生明白:信任与爱心也是端午节的另一来源。】(4)组员互评活动表现。4.涉外组汇报。(1)外国也有端午节。(2)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3)还搜集到20xx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全班同学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形成一场小型辩论赛:甲方:端午节仍是中国人的节日。乙方:端午节是汉文区的共同节日。【通过辩论,引起同学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增强爱国情端午节教案篇3教学目标: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2、自制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提纲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二、展示与交流1、汇报生字词。(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2)理解词语:辅佐:协助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诬陷:诬告陷害。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谗言:陷害人的坏话。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1)端午节的由来。(2)爱国诗人屈原。(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3、学生汇报。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4、感情朗读。三、反馈与检测1、读词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爱戴——辅佐——诬陷——流放——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30端午节的由来传统节日——屈原第二课时一、预习提纲复习导入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二、展示与交流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3、组织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引导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投江原因:(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人们的做法:(引导学生通过5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投粽子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6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三、反馈与检测。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3、指名在全班复述。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1、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2、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板书设计:30端午节的由来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百姓——爱戴——纪念屈原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端午节教案篇4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活动准备: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活动过程: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幼:见过。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幼:好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幼:纪念屈原。师:在什么时候?幼:农历五月初五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幼:赛龙舟,包粽子、、、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活动准备: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活动过程: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幼:见过。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怎样写承包合同
- 历史文化常识纪年法
- 服务公布协议书安装
- 补充协议书之补充协议书
- 房产转交协议书
- 影视作品知识版权协议书
- 婚礼布置协议合同范本
- 货运运输协议书
- 会计顾问协议合同范本
- 代扫墓协议书
- 桡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全册知识点复习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13第十三讲 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教案
- TB10752-2018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7张)-完整课件
- 《健康管理学》教案(郭清主编版)
- (高清版)TDT 1061-2021 自然资源价格评估通则
- 2024年三方协议范本-(附件版)
- 高考小说阅读强化训练:孙犁小说专题(附答案解析)
- 培智五年级上次数学期末考试题
- 神鸟的故事作文4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