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经过对中国山脉散布基本格局的认知,认识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散布的大势,知道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基本特点。2.经过对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散布的认知,归纳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点。3.经过对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认识三级阶梯的分界限,以及它们大概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从中领悟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散布的特点。4.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散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剖析其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5.经过对中国壮丽河山的认识,激发民族骄傲感和爱国爱乡感情。二、教材剖析地形是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因素,它既遇到其余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限制,同时又影响着其他因素,如天气、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所以,认识我国的地形特点,将为学习此后各章节知识确立坚固的基础。本节包含“山脉纵横交叉”、“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3部分内容,知识构造以下:山脉纵横交叉多山的国家,山脉为骨架中控制着国四大高原的地形复杂多样四大盆地地三大平原形三大丘陵特散布在征地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
对天气、河流、交通、水能资源散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中国地形图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标准”不要修业生记忆大批地名,而是将要点放在对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点的归纳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既能够培育学生经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并且有益于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鉴于对“标准”的这一理解,教材在安排有关内容时,要点突出,详略适合。教材以中国地形、地势的三大特点为小标题,来组织内容:①山脉纵横交叉。纵横散布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区的散布多以山脉为分界限。教材采纳图文联合的形式论述了这部分内容,将我国山脉按走向分为5种种类,即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为指引学生将这部分知识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教材设置了“熟习中国的山脉”这组“活动”。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申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修养,教材安排了有关的“阅读”内容,如“珠穆朗玛峰”、“中华五岳”,并在这些资猜中故意增强了人文地理的内容。②地形复杂多样。第一,教材正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对于它们的详细状况则以“阅读”形式体现,以方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的特点。其次,教材正文要点叙述了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以及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劣势,山区常有的自然灾祸,在山区开发利用中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教材安排了玲玲的提示和“矮寨大桥”、“滑坡”、“泥石流”三幅图片。最后,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散布地点、地形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设置了有针对性的“活动”,以指引学生经过这些讲堂“活动”来落实有关的地理知识,发展相应的地理技术。③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西高东低,大概呈阶梯状散布,这是我国地势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教材的要点之一。这部分教材正文简要叙述了我国地势特点对天气、河流、交通、水能资源散布等的影响,主要经过“中国地势三级阶梯表示”、“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两幅图像,指引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散布的特点,明确我国三级阶梯的界限、范围、大概海拔和主要地形种类。为了指引学生将上述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想能力,教材设置了相应的“活动”。本节教材充分运用地图和景观图片,来增强兴趣性和吸引力,力求让学生经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教材安排了“中国主要山脉散布”、“中国地形散布”、“中国地势三级阶梯表示”、“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等地图和大批景观图片,较好地突显了地理教材的特点。指引学生发展读图、用图能力,这是本节教材重要的教课内容和教课目的。在本节的“阅读”和“活动”中,浸透了很多有关“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依据教课的需要,教师可指引学生就我国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出简要的剖析与评论,以培育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三、教课纲要一、山脉纵横交叉1.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2.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3.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5.弧形山脉二、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地形单元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地势西高东低1.地势三级阶梯的概略2.地势对天气、河流、交通、水能资源散布等的影响四、教课建议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固然不大,但因波及中国宏观地形散布,对于八年级2学生来说,因为缺少感性经验累积,在详细学习过程中仍是会存在必定困难。在教课过程中,需要用好有关地图和景观照片,让学生在获取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点有一个理性的判断。新课导入:方案①:古诗导入:明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回来不看山,黄山回来不看岳”的叹息。你到过黄山吗?你知道“五岳”吗?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率领你们去领会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感悟我们国家的地形特点。方案②:歌曲导入:播放或清唱歌曲《青藏高原》片段或全曲:“呀啦索哎/是谁带来太古的呼喊/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莫非说还有无言的歌/仍是那久久不可以忘却的依恋/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但是青藏高原/是谁昼夜远望着蓝天/是谁盼望永远的梦幻/莫非说还有赞叹的歌/仍是那忧如不可以改变的威严/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注:以歌曲创造讲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请同学们不要一味地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你听出歌词中对于青藏高原地形特点的描绘吗?你知道青藏高原的地理地点吗?今日,我们一同从优美的旋律开始,去探访我国的名山大川、高原盆地,谁能从中归纳出我国的地形特点呢?方案③:图文导入:由教师或学生采集描绘我国大好河山的短文或有关图片,在讲堂朗诵或展现,指引学生猜想判断,由此引入课题。【山脉纵横交叉】教课指导: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主要山脉的走向和散布两部分构成,是本节教材的要点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课时要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精讲多练,让学生从地形图中获取有关知识,并从中感觉山脉的“骨架”作用。这样,就能够为后边认识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散布和地势特点做好铺垫。教课过程:方案①:读图2-1“中国主要山脉散布”,指引学生达成P.22“活动”——“熟习中国的山脉”。方案②:运用多媒体教课,如在空白中国政区图显示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由教师示范,介绍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山脉西侧为内蒙古高原,东侧为东北平原。依据这类方式,挨次显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三列、东西走向山脉三列、西北—东南走向山脉、南北走向山脉和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每出现一条山脉,要修业生读有名称、双侧的地形区名称及所在的主要省区名称及其部位。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同时也有益于学生对山脉空间散布的感知。方案③:运用板图教课,教师在中国政区图上画出主要山脉,再由学生回答山脉名称、山脉双侧地形区及其所在的主要省区名称或简称,学生在笔录本上同步达成,讲练联合,有益于学生形成山脉空间散布的观点,也为叙述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的内容打下基础。不论采纳哪一种教课方式,教师应明确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点,其实不是要修业存亡记硬背全部山脉的3名称,而是要修业生经过对不一样走向山脉散布的认识,从中感悟出我国山脉纵横交叉的特点。纵横交叉的山脉控制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散布,同时山脉的自然隔断也成为省级行政地区单位的天然分界限。为此,在教课过程中必定要组织学生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剖析和议论,指引学生自主感悟我国山脉散布的特点与作用。指引学生读P.23“阅读”资料,回应新课导入方案①中说起的“五岳”,让学生认识“五岳”的名称、所属省区和景观特点。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山峰层叠,山势陡峭,为世界自然与文化两重遗产。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以山势陡峭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称。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南部:自然风光艳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北岳恒山横跨山西、河北两省:道教名山,有独到的悬空寺。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宗教、文化重地,有少林寺等众多名胜遗迹。小结:中国山脉众多,不一样走向的山脉纵横交叉散布,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之间或高原,或盆地,或平原,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形种类,同时还散布着很多中外有名的旅行名山。后边,我们再一同探访散布在这些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和平原,看一看它们拥有如何的特点。课后活动:采集你最感兴趣的“名山”(能够是一列山脉或一座名山)的文章、景观图片等,记录它的地理地点和景观特点,并与同学分享。(注:本活动也能够在课前部署,在讲完“山脉纵横交叉”这部分内容时进行展现)【地形复杂多样】导入:方案①:从学生准备的“名山”资猜中,选择几个学生进行展现交流。若学生准备的资猜中波及了P.27“活动”中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则优先考虑这些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讲话的基础上,教师追问:你察看到了这些山脉双侧的地形种类及名称吗?如知道,请说一说。请同学们依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察看教材图2-8,达成P.27“活动”1表格内容(如学生准备的资猜中没有波及上述山脉,在学生展现交流后,教师可直接要修业生达成P.27“活动”1)。方案②:准备一张白纸,联合P.27“活动”2,勾勒出我国的主要山脉(稳固前面所学知识),比较图2-8“中国地形散布”,看一看这些山脉之间散布着哪些地形单元。我们已经认识到,纵横交叉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在方才的“活动”中,我们也感悟到了我国山脉之间散布着种类不一样的地形区,如高原、盆地、平原等。下边,我们一同来认识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空间散布和地形特点。教课活动:4教师设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形吗?除了前面我们已学习过的山地(山脉)以外,我国大陆上还有哪几种地形基本种类?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展,起伏很小。高原——一般指绝对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广阔地域。盆地——周围高、中间低的盆状地形。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度都较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静。丘陵——相对高度一般不超出200米,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学生活动1:找出图2-8“中国地形散布”的主要地形区,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试试给这些地形划分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的三大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中国的四大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中国的四大盆地;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中国的三大丘陵;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等——中国的主要山脉。学生活动2:归纳特点: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种类在我国都有散布,并且纵横交叉的山脉构成了我国的地形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此中——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学生活动3:学生迅速阅读教材中“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阅读”资料,在达成教材P.29“活动”1的基础上,教师指引:假如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曲折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中国的地形还拥有什么特点呢?——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请同学们想想,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看,山区与平原对比,拥有哪些明显的特点呢?(指导学生细读教材P.28正文内容,归纳出山区的优点与弊端)。学生活动4: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一方面为我们供给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也致使了我国不一样的地形区其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拥有不一样的特点。你们想认识更详细的状况吗?请小组合作达成教材P.29“活动”2、3。(此活动较为开放,难度也较大,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量,并赐予学习困难的小组以适合的帮助)课后活动:阅读教材“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阅读”资料,也能够经过网络和书本(教师可供给相应的网站和书名)进一步采集有关资料,认识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概略、景观特点,以及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差别。学生自主阅读单四大高原:读教材P.24图2-8“中国地形散布”和有关“阅读”资料,达成以下任务:1.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地点,并思虑:①各高原位于我国哪个部位?跨哪几个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②与其余地形区之间的自然界限是什么?2.归纳四大高原的主要地形特点(从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特别地貌等方面进行对照剖析),达成下5表内容。(标有下划线的内容,由学生填写)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均匀海1000米左右(均匀多在1000~1500多在1000~2000拔)海拔)米米地形特点远当作山,近当作川坦荡无垠——地千沟万壑——沟曲折不平——峰——起伏缓和面坦荡,无边无际壑纵横,支离破裂岭众多,地表曲折特别地貌雪山绵延、冰川广布风成地貌较广黄土地貌发育喀斯专门貌发育地位中国面积最大高原、中国第二大高原世界上边积最广世界有名的喀斯世界海拔最高大高原的黄土散布区专门貌散布区四大盆地:读教材P.24图2-8“中国地形散布”和“阅读”资料,达成以下任务:1.在地图上找出四大盆地的地点,并思虑:①四大盆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个部位?②四大盆地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是如何的?③四大盆地的自然状况有哪些同样或不一样之处?2.四大盆地的人类活动有何差别?(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准噶尔盆地: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柴达木盆:“聚宝盆”,矿产资源开发;四川盆地:“天府之国”,农业发达)三大平原:读教材P.24图2-8“中国地形散布”和“阅读”资料,达成以下任务:1.在地图上找出三大平原的地点,思虑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沉、土壤肥饶,并且我国三大平原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带,天气润湿。所以,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2.达成下表:(标有下划线的内容,由学生填写)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高度大多200米以下大多半在50米以下大多在50米以下主要河流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黄河、淮河、海河长江自然特点面积辽阔,黑土广布,多地势低平,土质较松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沼泽“鱼米之乡”三大丘陵:读教材P.24图2-8“中国地形散布”,找出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查阅有关资料,认识山东的泰山、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广西的“桂林山川”等有名的景色名山。【地势西高东低】教课指导:在中国地形图上,能够显然地读出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要稳固和加深学生对这一特点的认识,可在中国地形图上经过以下双方面进行:第一,认识三级阶梯界限上的山脉,以便于学生利用这些山脉在地6图上判断某地域所在的地势阶梯;第二,认识各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这样既能够在地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散布,又能够将地形、地势特点联系起来。导入活动:方案①:展现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察看图中颜色的差别,得出我国地形构成上的东西差别。即:西部主假如高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主假如平原和丘陵。由此引入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方案②:展现空白中国图,多媒体显示中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平原,学生随着图像出现的节拍,挨次说出地形单元名称(稳固前面所学知识)。教师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主要地形的散布地点,认识了它们的主要特点,那么,假如我们从地势高低的角度,又能够得出如何的特点呢?——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散布(最好由学生得出)。下边我们来拥有剖析中国的这一地势特点,以及它对天气、河流、交通、水能资源散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方案③:出示李煜的《虞佳人》:“月下花前何时了,旧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不过朱颜改。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学们读过这一首词吗?知道“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含义吗?(一去不复返之意)你能从地理的角度来解说这句话意思吗?预计绝大多半学生都能回答: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这又是为何呢?其实“一江春水向东流”反应出了中国地形的一个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散布。教课过程:“地势西高东低”这部分知识,教材P.30~31安排了图2-1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表示”、图2-20“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和一组“活动”,再加上学生已有的中国地形散布的知识贮备,教课难度应当不大。教师可灵巧办理这部分教课内容,最好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引学生看图说话和商讨交流,建议采纳以下方案进行教课:方案①:第一步:运用多媒体课件,在中国地形图上沿32°N绘一条线,引起学生想象:假如我们沿这条线切开,你将看到如何的情境呢?——出现“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而后将中国地势三级阶梯表示图与地形剖面图对照,由学生归纳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第二步:指引学生达成教材P.31“活动”1:勾勒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限,并标明界限上的主要山脉名称及界限双侧的主要地形区。(一、二级阶梯的分界限: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二、三级阶梯的分界限: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进一步察看各级地势阶梯上散布的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均匀海拔在4000米以上,主假如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均匀海拔1000~2000米,主假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7第三步,指引学生议论(达成教材P.31“活动”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会对天气、河流、交通、水能资源散布和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益于海洋上润湿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很多大河滔滔东流,既交流了东西交通,促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又在在阶梯交界处形成巨大落差,产生巨大的水能等)方案②:第一步:展现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指引学生参照图例,运用已学知识作出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再指引学生与教材上的“沿32°N线中国地形剖图”对照,看一看自己画得能否正确。在学生绘图的基础上,归纳出中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散布。第二、三步与方案①同样。课后活动:查阅学校所在地(乡、县、市)的地形资料(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或文字资料),当地的地形以什么种类为主?拥有如何的地形特点?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附1:本节教课中应注意浸透的方法1.描绘地形特点的方法描绘一个地域(国家)的地形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看地形种类的构成状况(有哪些地形种类,以什么种类为主);二看地势的起伏状况(地势特点);三看有没有典型的(或特别的)地形散布。比如,右图所示地域的地形特点能够作以下描绘:①分区描绘:地形种类地势起伏海拔数据典型地貌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多在500米以上水蚀、风积地貌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小多在200米以下流水堆积地貌②整体描绘: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形种类),地势西高东低(地势)。2.地理因素间互相影响剖析在某一地区中,各自然地理因素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限制的。假如学会了因素间互相影响剖析的方法,就能更好地掌握地区的环境特点。比如,在本节教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就中国地形特点对天气、河流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剖析。地形对天气的影响:(1)西高东低的地势有益于海洋上润湿气流深入内地,气流多次抬升,降水丰富;(2)山脉和高原阻拦夏天润湿气流深入内地,增添内地干旱的程度;(3)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拦冬天风南下,南方部分地域冬天气温比同纬度高;(4)西部高原和高峰形成了独到的高原高峰天气;(5)地形高低起伏大使天气垂直变化显然;等等。地形对河流的影响:(1)流向多为自西向东;(2)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西部高大的山地为河流供给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东部低平的平原河网密布;等等。地形对地质灾祸、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西南地域地形曲折,地表起伏大,所以多滑坡、泥石流、倒塌等地质灾祸。在高峰地域,植被散布的垂直变化显然。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西高东低的地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612-2025航空航天用1 100 MPa MJ螺纹花键头螺栓
- 编程培训班汇报
- 交通工程安全生产培训
- 研究生教育与保安专业发展的联系计划
- 车辆过户项目合同协议
- 演出用工协议书
- 车位出租转让合同协议
- 送水店转让合同协议
- 《古代小说选读》课件
- 消防双方协议书
- 2024中国电信通信传输设备与线路维护服务采购协议3篇
- 空气源热泵培训资料
- T∕HGJ 12400-2021 石油化工仪表线缆选型设计标准
- DB64-266-2018: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201-250
- 2024年无人机飞行表演服务合同
-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
- JGJ162-20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20211102195200
- 政工师(高级)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目的论视角下电子游戏的本土化翻译探究:以英雄联盟为例开题报告2500字】
- TGXTC 0008-2024 鹰嘴桃流胶病防治技术规程
- 冶炼烟气制酸工艺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