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会考试题分类)_第1页
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会考试题分类)_第2页
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会考试题分类)_第3页
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会考试题分类)_第4页
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会考试题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会考试题分类)LtDPAGEPAGE4高一地理单元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徐守东整理)一、选择题:(共60小题)1.(2002浙江补考31)下列古生物:①三叶虫②恐龙③大羽羊齿④始祖鸟⑤三趾马,其中出现在中生代的是()A.①②B.③⑤C.③④D.②④2.(2008浙江补考3)在自然环境的演化中,恐龙大致灭绝于()A.太古代末期B.元古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D.中生代末期3.(2007浙江会考6)导致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A.生物进化B.环境污染C.环境变迁D.陆地消失4.(2011浙江会考1)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为()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回答5-6题。5.使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要素,下列最准确的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3.与遗骸分布区、文献记载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A.地形更崎岖

B.气候更干旱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14.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09天津高考1-2)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图1),回答15-16题。1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淀16.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17.(2004浙江会考22)土壤中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A.岩石圈B.生物圈C.大气圈D.水圈18.(2008浙江会考8)各种成土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母质B.气候C.地形D.生物(2O10浙江会考34-3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表和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回答19~20题。高@考@资@源@网实验相关数据表甲乙丙丁土壤质地%砂粒40457814粉粒25251416黏粒3530867水土流失量(g/m2)47.3201.215.776.919.甲土壤属于()(A)砂土(B)壤土(C)黏土(D)粉土高@考@资@源@网20.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21.(2009浙江高考1)读右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2011山东会考7-8)22.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乱砍滥伐2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地貌A.差异性B.整体性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地貌24.(2006浙江补考40)右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2009浙江会考17-18)读右图,回答25-26题。25.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①水土流失②粮食产量下降③土壤盐渍化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②④①③26.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持续性(2009浙江会考23-24)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27.影响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28.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气候干旱②黑土广布③植被稀疏④水源充足(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图529.(2011浙江会考15)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图1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①耕地紧张②乱砍滥伐③植被破坏④地形起伏大(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30.(2007浙江会考28)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示意图(图6)中,④所表示的是()(A)毁林开荒(B)人口增加(C)土质疏松(D)土壤肥力下降新疆40%内蒙古24%西藏16%青海8%甘肃7%(其他中包括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各1%)其他5%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2005浙江补考33-34)“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有36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的总和,并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阅读材料和“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图新疆40%内蒙古24%西藏16%青海8%甘肃7%(其他中包括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各1%)其他5%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31.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是()(A)新疆(B)内蒙古(C)西藏(D)宁夏32.全球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全球降水量减少(B)环境污染不断加剧(C)过度垦殖、过度放牧(D)农民进城、土地抛荒33.(2005浙江补考10)浙江大部分山区实行“封山育林”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生态环境(B)推进城市化进程(C)发展山区经济(D)推广先进林业技术丽江大理三江并流澜沧江34.(2006浙江补考39)丽江大理三江并流澜沧江水电站,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最不科学的是()(A)会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B)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C)会使当地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D)会加剧该地土地沙漠化现象35.(2006浙江补考9)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A)坡度大于25°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B)大规模发展林木加工生产(C)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大面积植树造林(D)大力增加森林的采伐量36.(2010上海会考15)下列有关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喀斯特地貌区适合建设水库大坝B.海积地貌形成的海岸有利于大型船只泊靠C.坡度超过25°的山地不适合发展种植业D.黄土地貌区的黄土富含钙磷不适合农作物生长(2008山东会考16-17)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由于每年多次人工锄草,造成了茶园“消瘦”,后来,茶场主人把羊引进茶园,“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解决了茶园“消瘦”问题。据此完成37~38题。37.茶园“消瘦”的最主要原因是多次锄草()A.导致土壤中分解者缺乏 B.破坏了土壤结构,茶树难以生长C.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D.加快了雨水对表层土壤的冲蚀,土壤肥力降低38.茶场主人把羊引进茶园的好处有()①减少了人工锄草,节省了人力物力②减少锄草次数、利于水土保持③改变了当地的气候④增加了茶场的收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11山东会考9-10)39.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40.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41.(2002浙江补考34)右面为部分大陆理想自然带模式图,其中温带荒漠带是图中的()①(A)①(B)②①③④40°N(C)③(D)④③④40°N②②42.(2008山东会考6)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更替,这属于()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43.(2011浙江会考2)影响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光照(D)地形(2008山东会考9-10)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下表是世界部分地区的雪线高度,读后完成44~45题。地区热带非洲阿尔卑斯山北极圈内雪线高度(米)4550~52002400~320020044.影响表中不同地区雪线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势的高低 B.热量的纬度差异 C.降水的纬度差异 D.洋流的性质差异45.近些年来,世界上很多高山的雪线高度有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降水增多 B.海平面的上升 C.地壳运动剧烈 D.大气温室效应增强(2007浙江会考24-26)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图4)。回答46—48题。46.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则森林茂密。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47.图示地区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其中属于非可再生的是()(A)石油、天然气(B)天然气、太阳能(C)太阳能、风能(D)天然气、风能48.修建图中的铁路时,需要克服的主要不利因素是()(A)大风沙暴(B)高寒缺氧(C)地震火山(D)山高谷深(2011浙江会考26-27)图8为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9~50题。49.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寒带(B)北半球温带(C)南半球寒带(D)南半球温带50.该山地的雪线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登山破坏(B)高山草甸扩张(C)全球气候变化(D)山地不断隆起(2011重庆高考6-9)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51-53问题。5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5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53.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2011江苏高考13-14)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54题。54.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2010天津高考5-6)读图3和图4,回答55-56题。55.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56.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2009北京高考4-5)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3,回答第57-58题。57.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58.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右上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2回答59-60题:

59.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D.沿Y方向纬度增加

60.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二、非选择题:1.(2007浙江会考32)图10中的杭州六和塔约(300N,1200E)与伦敦塔桥约(51.50N,O0)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这两处旅游景观进行相关地理问题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2分)(4)杭州所在地区的自然带为带,伦敦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带。2.(2008浙江会考31)图8中A点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分)(图8)(3)C处受(气压带)控制,常年高温多雨。该地区的自然带是带,该处与浙江省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地带分异规律。3.(2009浙江会考36)图12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分)(图12)(图13)(2)B→C→D→E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地带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以为基础。4.(2O10浙江会考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分)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凌晨,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给智利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材料二: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图l3)。(4)某考察团从北部的阿里卡沿海岸线向南到麦哲伦海峡进行考察,发现自然景观有明是的变化,该变化体现自然带分布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5.(2009浙江会考37)读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图(图13)和下表,回答下列问题。(2分)2007年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产业结构比重表城市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上海0.80:47.30:51.90杭州4.10:50.20:45.70宁波4.47:55.03:40.50苏州1.70:63.70:34.60图13(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经济地带,其自然带属于。6.(2004浙江会考43)读“华北某沿海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其所属的自然带是带。(3)该地区人类对丘陵植被的破坏,易导致、等地质灾害的发生。(4)将下列选项前的数码代号填人相应的空格内(每个选项限填1次):①贝类养殖②小麦种植③苹果种植土地类型丘陵平原滩涂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7.(2004浙江会考46B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材料l:国际组织公布的灭绝和受威胁的动物物种类群1600年以来证明灭绝数受威胁的物种数哺乳类891096鸟类1081107爬行类21253鱼类92734昆虫73537软体类239920甲壳类10407材料2:近4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右上图)材料3:我国政府在保护生物种群上做了大量工作,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多部国际多边协定。(1)材料l所列物种类群中,灭绝数最高的物种是,受威胁数最低的物种是。(2)根据材料2分析,导致物种灭绝或受威胁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3)我国政府在保护生物种群上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原则。600500400300200100030600500400300200100030150-15-30-45-60110(月)47气温(℃)降水量(mm)(1)图示的气候类型是。(2)该气候的特点是、。(3)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的(东、西)岸。(4)夏季控制该气候区的气压系统主要是。(5)图示气候区河流的汛期可能发生在(冬、夏)季,此时杭州白昼(大于、小于)12小时。①a—b段剖面图a①a—b段剖面图abA28°S②④③⑤含水层隔水层农业带洋流9.(2005浙江补考44)读“澳大利亚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2)流经①处的洋流为(暖、寒)流,受这一洋流的影响,=2\*GB3②处的气候更加(干燥、湿润)。(5)②、③两地的降水、植被、动物和土壤有显著不同,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性;如果洋流④减弱,③处的气候、植被等将受到影响,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性。10.(2006浙江补考46)B题:右图为某贫困落后地区因开垦荒地而引起的生态恶性循环关系图,读图并完成回答下列各题:(8分)(1)将图中字母填入下列相应括号内:扩广大种耕薄地收开垦草地、牧场缩小风沙侵入、水土流失破坏水利和水产资源扩广大种耕薄地收开垦草地、牧场缩小风沙侵入、水土流失破坏水利和水产资源BDCFEA②毁林开荒,破坏植被(▲);③单产不高,粮食不足(▲);④草场过载,草场退化(▲);⑤干旱加重,肥力下降(▲);⑥平衡破坏,生态恶化(▲)。(2)从观念、行为两方面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1.(2008山东会考27)(8分)读“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各题。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11.814.114.516.023.223.526.227.826.524.716.514.0降水量(mm)618563361253816192877(1)图8中A点是根据表中6月份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画出的,请仿照此点将1、4、7、10月份的资料画在图中。(2分)(2)该地位于____(南、北)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2分)(3)根据资料描述该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2分)(4)该地属于气候,其典型植被是。(2分)12.(2010宁夏会考22)下面纬线⑴甲图所示各自然带是沿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在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的主导因素是。(3分)⑵乙图中自然带由A→B→C是沿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4分)⑶乙图中D处所示各自然带体现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的地域分异是随更替的,其主导因素是(3分)13.(2011北京春会2)读图10“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10图10(1)甲地位于大陆岸,全年盛行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形成气候,其气候特征是。(2)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随移动而北移,受其影响,控制乙地的气压带是。(3)丙地位于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气候。(4)从甲地向东到丁地降水量逐渐,反映出(选择填空)。A.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14.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图13 图13(1)A地所属自然带名称是,E地所属自然地的典型植被是,C地所属自然带相应的气候类型是。(2)分析评价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发展的条件:A处条件配合好,宜种植以为主的高产粮食作物;C处条件好,但资源不富裕,宜发展以为主的旱作农业;D、E处应充分利用有很大优势的资源和资源,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优质的畜牧业产品和等农产品。15.(2011上海高考58)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高一地理单元测试: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参考答案(徐守东整理)一、选择题:(共60小题)1-5:DDCCD6-10:DACCC11-15:CABAD16-20:AADBD21-25:DABBC26-30:BACDD31-35:ACADA36-40:CDBBA41-45:CAABD46-50:DAABC51-55:ABBAD56-60:BCBAB二、非选择题:1.(2007浙江会考32)(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2.(2008浙江会考31)(3)赤道低压带热带雨林纬度3.(2009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