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_第1页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_第2页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_第3页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_第4页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单元质量检测二(第四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此之谓自谦 B.上恤孤而民不倍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D.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A项,“谦”通“慊",满足;B项,“倍”通“背”,违背;D项,“直”通“值”,价值。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老老而民兴孝 老老:尊敬老人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鲜:很少C.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去:前往D.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患:祸害,灾祸解析:去:离开。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修身也,尊贤也C.上长长而民兴弟 D.圣人之所以为圣解析:A项,“明”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A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eq\b\lc\{(\a\vs4\al\co1(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②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B.eq\b\lc\{(\a\vs4\al\co1(①故君子慎其独也,②中庸其至矣乎))C。eq\b\lc\{(\a\vs4\al\co1(①恐惧乎其所不闻,②知耻近乎勇))D.eq\b\lc\{(\a\vs4\al\co1(①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②柔远人,则四方归之))解析:A项,“者”,①表停顿;②代词,的人。B项,“其",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推测。C项,“乎”,都相当于“于”,介词。D项,“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3分)(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3)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止于至善。(《大学》)答案:(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博学之审问之(3)在明明德在亲民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尧、舜用仁义来统治天下,民众就跟从他们追求仁义;桀、纣用暴虐来统治天下,民众就跟着凶暴。(2)中,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二、阅读鉴赏(55分)(一)课内阅读(15分)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0题。(15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慎,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止而后有定此:终止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C.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形:表现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谨慎解析:A项,“止”的意思是“最高的境界”。答案:A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3分)()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解析:①不是直接阐释;⑤是“小人"的做法;⑥是从反面说明.答案:B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B.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理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解析:D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并没有说这类人也要“慎独”。答案:D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谓诚于中,形于外。(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代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2)这就是所说的内心真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二)课外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1分)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①。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②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庐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④,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齐明盛服⑤,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⑥,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节选自《中庸》)注:①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②敏:勉力,用力,致力。③蒲庐:即芦苇。芦苇性柔而具有可塑性。④杀:减少。⑤齐明盛服: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⑥跲(jiá):说话不通畅.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布:分布B.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 远:远离C.所以劝大臣也 劝:劝勉D.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豫:预备解析:A项,“布"的意思是“陈列,写”的意思.答案:A12.下列语句,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一组是(3分)()①夫政也者,蒲庐也②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③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④继绝世,举废国⑤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⑥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A.①④⑤ B.②③⑥C.①④⑥ D.②③⑤解析:④说明对待诸侯国的方法,⑥强调的是“诚”。排除这两项即可.答案:D13.下列有关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就像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一样。B.孔子解释说,“仁”就是爱人,“义”就是应该多做事,这都是礼的要求。C.做任何事情,事先预备才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做事都是这样。D.文章在结尾处告诉人们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到达真诚,即要明白什么是“善”.解析:B项,对“义”的解释不当,原文是“义者宜也”,就是“事事做得适宜”的意思。答案:B1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句要注意介词结构的翻译。第(2)句“官盛任使”是省略句,要注意恰当地补写出省略的成分。第(3)句“一"是“一样”的意思.答案:(1)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2)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3)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参考译文: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政事就像芦苇一样。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9分)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终陕西副使。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遭母丧,服阕,进右中允,转左谕德,父丧归。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濬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指。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B.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C.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D.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语句的意思和句中特殊词语的词性.这句话主要表述了两件事,即给事中邓英揭发袁弘勋贪赃枉法的事情,皇上解除了袁弘勋的官职;高捷上书揭发刘鸿训,皇上停止了高捷的俸禄。从特殊词语的角度分析,这里有专有名词“弘勋”“帝”“高捷"“鸿训”“维垣”等,这些专有名词有可能作主语或宾语,如果作主语或宾语并且主语前、宾语后没有状语出现就可以断定主语前、宾语后停顿,如果有这句话中的状语,就在主语前的状语前面或宾语后的状语后面停顿;比如“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一句,专有名词有“高捷”“鸿训"“维垣”,“已而”前停顿,“维垣”后要停顿.由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答案:D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庶吉士”,明代选举人中文学优等及善书者担任,三年后考试,成绩优良者授编修、检讨等职。B.“服阕",指服丧期满。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阕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C.“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的人),主管某一事务的人,宋金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D.“文渊阁”,指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的地方,《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文渊阁编纂的.解析:A项,“选举人”错误,应是选“进士”中优秀者担任.答案:A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鸿训的父亲刘一相是一位性格刚直的人。进士出身,后来担任吏科给事中一职,因为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被执政者嫉恨。B.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遭遇国内战乱。神宗、光宗去世后,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但遇到国内的战乱,就乘坐朝鲜专门为他建造的两艘大船,从海上回国。C.刘鸿训出任礼部尚书时处在斗争的旋涡当中.此时,魏忠贤虽然失败,但其党羽还比较兴盛,因为刘鸿训能够主持公道,而遭受杨维垣等人的合谋排斥。D.刘鸿训因为敢于直言而失去皇上的宠信.刘鸿训被召见时应对敏捷,并推荐自己喜欢的人担任要职;在关门之兵起哄的事上受到皇上责难,从此失宠。解析:D项,“推荐自己喜欢的人担任要职”“受到皇上责难"错误,文中的意思是刘鸿训推举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在关门之兵起哄的事情上请求发钱币与皇上的想法不一致,是皇上不再宠信他的原因,没有“责难”的说法。答案:D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沿途收留难民,船超重而毁坏。刘鸿训跳入水不太深的沙滩,坐小船,漂泊三天三夜,才得以到达登州回复命令。(2)刘鸿训身居要职,处理政务意志坚定。皇帝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他退朝后说:“皇上到底是年幼的君主。”参考译文: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其父是刘一相,由进士入南京吏科给事中。由于追究以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执政的人嫉恨他,(他)离开京城为陇右佥事,以陕西副使而终.刘鸿训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宗、光宗相继去世,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刚一入境,辽阳被攻陷,朝鲜为他建造两艘大船,从海路而回。沿途收留难民,船超重而毁坏。刘鸿训跳入水不太深的沙滩,坐小船,漂泊三天三夜,才得以到达登州回复命令。他的母亲去世,服丧期满,晋升右中允,转任左谕德。父亲去世而回.天启六年冬,起任少詹事,违抗魏忠贤,被贬斥为民。庄烈帝即位,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派使者去召他。刘鸿训三次推辞,皇上不许。崇祯元年四月回朝。在那时,魏忠贤虽然失败,其党羽仍兴盛,刚晋升的谏官群起抨击他.各个主管事务的官员曾经与魏忠贤共事,不敢明显地辩白.刘鸿训到了,毅然主持公道,斥责杨维垣等人,人心大快。而御吏袁弘勋本来由杨维垣等人推举,想着合谋攻击排斥刘鸿训使他离开,那么党人就可以安心了。袁弘勋就诋毁刘鸿训出使朝鲜,满载貂皮、人参回国.锦衣佥事张道濬也诬陷攻击刘鸿训,刘鸿训上奏章辩解.给事中颜继祖说:“刘鸿训在先朝时被削去官职。出使朝鲜,因为船毁坏,仅仅保住自己的性命。"皇帝认为是。给事中邓英就全力告发袁弘勋接受赃物,并说袁弘勋送千金给杨维垣,得以做御史.皇帝大怒,免去袁弘勋官职(让其)等候审讯。不久,高捷上书说刘鸿训斥责攻击奸臣杨维垣、错误地主张焚毁《要典》。皇帝以妄言责备他,停止他的俸禄。七月,因四川贼寇平定,加授刘鸿训为太子太保,晋升文渊阁.皇帝屡次召见廷臣。唯独刘鸿训应对敏捷,说百姓困苦是由于官吏失职,请求皇上长久任用专人完成任务。因为尚书毕自严善于治理赋税,王在晋善于治兵,请求皇上倚重信任。皇帝起初很器重他.关门之兵因为缺乏粮饷而起哄,皇帝责备户部,而刘鸿训请求调发钱币三十万,以示皇恩浩荡,由此失去皇帝的宠信。没过多久,御史田时震弹劾刘鸿训.刘鸿训数次被弹劾,连续上奏为自己辩解。皇帝不听,发到廷臣之中议罪。第二年正月,刘鸿训被贬谪戍守代州.刘鸿训身居要职,处理政务意志坚定。皇帝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他退朝后说:“皇上到底是年幼的君主。”皇上听说后,十分恨他,想置其于死地。依靠诸位大臣极力救援,才得以稍微从轻处罚.七年五月在戍所去世。三、语言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解析:首先阅读文段,了解大意。整个文段论述了创新之于当代戏曲的重要性,而四个选项都是说创新精神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A项和B项将“当代戏曲的发展”放在前面,陈述重点与文段中心不符。C项和D项将“创新精神的缺失”放在前面,更能突出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而“制约了……”和“对……起了制约作用”两种句式相比,前者表述更简洁明确。所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为C项。答案:C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5分)()A.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解析:本题从成语使用的语境、语义程度轻重的角度设题。寿终正寝:寿终,年纪很大才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屋。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的意思.此处是说戏曲如果只是复制和模仿,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灭亡了,使用“无疾而终”不合语境,应用“寿终正寝”,体现“自行消亡”。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噪一时”用在此处语义程度与语境不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等人都是流传至今的艺术大师。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从后面“还从化妆、灯光……大量的探索”可知,这里应选用“博采众长”。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从前面尚小云等人努力超越前人和后面的“突破藩篱”可知,这里的“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是不满足于模仿,应选用“照猫画虎"。答案:C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解析:“眼花缭乱”是人看东西的感觉,前面应加上“令人”或“使人”等,排除A、D两项。后一句缺少主语,“才能”前应加上“这样”,代指前面所说内容,使文意连贯,排除C项。答案:B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哲理,是感悟的渗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思维领域的万千景观。请以“生活中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从整体上说,“生活中的哲理”这一话题较为宽泛.所谓生活,它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既可以指历史生活,也可以指现实生活。总之,生活几乎无所不包。所谓“哲理”,小而言之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理,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