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麻醉方法的应用和管理_第1页
吸入麻醉方法的应用和管理_第2页
吸入麻醉方法的应用和管理_第3页
吸入麻醉方法的应用和管理_第4页
吸入麻醉方法的应用和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吸入麻醉方法的应用和管理第1页/共49页张家口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尹健第2页/共49页吸入麻醉的优点与局部麻醉和阻滞麻醉相比,吸入麻醉具有病人舒适、能满足全身各部位手术需要等优点。第3页/共49页吸入麻醉的优点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出体外,因此吸入麻醉容易控制,比较安全、有效,是现代麻醉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第4页/共49页

吸入麻醉方法的分类开放法半开放法半紧闭法紧闭法

按重复吸入程度及有无CO2吸收装置第5页/共49页开放法(无重复吸入系统)

方法:直接滴醚进入呼吸回路的新鲜气流大于病人的每分通气量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缺点:不易有效控制麻醉药量及麻醉深度,且造成环境的污染,目前已废弃不用。第6页/共49页半开放法方法:在没有无重复吸入活瓣及CO2吸收装置的通气系统中,呼出气的大部分排除至大气中,一部分被重复吸入进入回路的新鲜气流小于病人的每分通气量,但大于病人的总摄取量

第7页/共49页半开放法优点:此法优于开放式者是可进行辅助呼吸和控制通气。缺点:高流量可造成浪费和手术室污染,长时间使用可引起气道干燥。

第8页/共49页半密闭法方法:循环式呼吸环路,呼出气体的一部分排入大气中,另一部分通过CO2吸收装置吸收CO2后,再重新流入到吸入气流中。优点:允许呼出气重复呼吸,这样能减少呼吸道水和热丢失,同时能减轻手术室污染,减少麻醉气体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吸入全麻药的浓度相对较稳定。

第9页/共49页半密闭法缺点麻醉药和O2耗量大,另外为减少污染需安装残气排放装置。这种回路可增加呼吸阻力,不便于清洗、消毒。第10页/共49页密闭法方法循环式呼吸环路,呼出的气体全部重复吸入,CO2经吸收装置全部被吸收,新鲜气流量必须能够维持麻醉药的有效肺泡浓度和由麻醉药摄取和代谢所需的氧供

第11页/共49页密闭法优点麻醉气体的重吸入可保证吸入气体的湿度和温度

减少麻醉污染便于掌握麻醉药摄取的规律及早发现回路泄漏和代谢改变

第12页/共49页密闭法缺点紧闭麻醉增加了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麻醉药过量的危险性要求加强监测和充分的掌握药效动力学

第13页/共49页密闭法流量是决定挥发性麻醉药消耗的最主要因素药效血液和组织中的溶解度

第14页/共49页吸入麻醉方法的分类

高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量大于4L/min低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量小于1L/min第15页/共49页

低流量麻醉低流量法:氧流量在500~1000ml/min,呼气期仍有少量的气体从回路排出。微流量法:氧流量在250~500ml/min。最低流量法:又称代谢流量法,其氧流量等于机体耗氧量,通常为250ml/min。

第16页/共49页低流量麻醉的优点减少麻醉气体的消耗,降低费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指导肌松药用药有利于了解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容易了解环路故障第17页/共49页何时不适宜用低流量和最低流量麻醉麻醉诱导期以面罩实施的短时间麻醉有气道不密闭的情况存在:例如纤支镜检查第18页/共49页低流量和最低流量麻醉的禁忌证CO中毒败血症恶性高热存在漏气(面罩、纤支镜、开放性气胸)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监测不全:例如氧浓度失灵第19页/共49页低流量和最低流量麻醉的禁忌证糖尿病人的新鲜气体流量不应<1000ml/min,长时间紧闭麻醉有可能发生丙酮蓄积。嗜酒的病人新鲜气流量也不就应<1000ml/min,以免发生乙烯醇蓄积。吸烟病人,长时间紧闭麻醉,可使COHb上升过高,应予注意。第20页/共49页低流量和最低流量麻醉的禁忌证CO生理值=0.4~0.8%,抽烟者可达10%(正常时,内源性CO生成很少,0.42~0.07cc/h)紧闭麻醉2h,呼吸系统CO=20~210ppm(平均80ppm),紧闭麻醉6h,CoHb=0.5~1.5%,吸烟者3~3.5%CO毒性=CO浓度(ppm)×接触时间(h)Itox=300时,无反应;600时,有中毒现象;900,呕吐、头痛;1500时,危险及生命第21页/共49页

低流量麻醉实施(一)术前用药同往常起始阶段: è 维持时间10to20分钟

è 1.4L/minO2and3.0L/minN2O

è 挥发罐设置:Isoflurane1.0-1.5vol.% Enflurane2.0-2.5vol% Halothane1.0-1.3vol.%第22页/共49页低流量麻醉实施(二)监测:è

FIO2报警低限28-30vol.%è管道脱落报警限气道压峰置-5mbaè

分钟通气量MV报警限设定置-0.5Lè

麻醉气体浓度的报警上限2.0vol.%第23页/共49页低流量麻醉实施(三)降低流量(e.g.lowflow)è0.5L/minO2and0.5L/minN2O(大约诱导后20分钟)

è

挥发罐设置Isoflurane1.5-2.0vol.%Enflurane2.5-3.0vol%Halothane1.5-2.0vol.%第24页/共49页低流量麻醉实施(四)恢复阶段Recoveryphaseè手术结束前20-30分钟关闭挥发罐è采用SIMV模式诱导患者进入自主呼吸

è

拔管前5-10分钟关闭笑气

è

增大氧流量至5L/min第25页/共49页紧闭麻醉是否需特殊装置?

氧分析仪是呼吸回路中不可缺少的装置因病人的氧消耗故呼气段的氧浓度明显低于吸气段

监测呼出气氧浓度现代麻醉回路中有超过20个潜在的漏气部位:包括吸收器,管道连接处,单向阀门,橡皮垫和呼吸囊

第26页/共49页紧闭麻醉是否需特殊装置?在麻醉回路中,气体的泄露将干扰二氧化碳和氧耗的判断。泄露可导致平均气道压和吸气时间等比改变。第27页/共49页如何预测紧闭麻醉的氧需?

麻醉期间的基础代谢率取决于病人的体重和体温基础耗氧量(VO2)为:VO2=10kg3/4

某患者70kg,其VO2=10×(24.2)=242mlO2/min第28页/共49页如何预测紧闭麻醉的氧需?在体温低于37.6℃时,每下降1℃,需氧量下降10%VO2at36.6℃=242-24=218mlO2/minVO2at35.6℃=218-22=196mlO2/min必须个体化考虑

第29页/共49页如何预测紧闭麻醉的氧需?氧耗量减少低血容量休克,甲减和主动脉夹闭增加需氧量恶性高热,甲亢,烧伤,败血症第30页/共49页耗氧量与CO2生成的关系如何?

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近似于80%的耗氧量(例如:呼吸商=0.8)

VCO2=8kg3/4=194mlCO2/min第31页/共49页维持正常二氧化碳需多少通气量?分钟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和解剖死腔及机器死腔通气量的总和正常二氧化碳约为肺泡二氧化碳浓度的5.6%40mmHg/(760mmHg-47mmHg)=5.6%第32页/共49页维持正常二氧化碳需多少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必须达到:194mlCO2/5.6%VA=VCO2/5.6%=194ml/min/5.6%=3393ml/min

解剖死腔约为1ml/kg/次解剖死腔=体重×1ml/kg=70ml/次第33页/共49页维持正常二氧化碳需多少通气量?机器死腔由正压通气时呼吸机回路中丢失的通气量组成。如果回路的顺应性和气道峰压已知,则此死腔可由计算得知机器死腔=顺应性×压力

=10ml/cmH2O×20cmH2O=200ml/次第34页/共49页维持正常二氧化碳需多少通气量?所以,在呼吸频率为10次/分时,由计量计测量的总通气量应该为

VT=3393+700+2000=6093ml/min总潮气量为609ml

第35页/共49页吸入麻醉的管理麻醉前准备麻醉准备诱导期维持期苏醒期第36页/共49页麻醉前准备

在病人入手术室前麻醉者就应将麻醉机、吸引装置、气管内插管用具、药品以及监测用具等准备好。

第37页/共49页麻醉准备核对姓名、所属科室、年龄、性别、手术名称和部位;对病人的全身情况、病房准备、麻醉前用药的效果进行检查;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第38页/共49页麻醉准备开放静脉,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穿刺,测定中心静脉压或置入漂浮导管;根据需要选择进行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置管作动脉压监测。

第39页/共49页吸入麻醉的诱导

特点:诱导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期间病人经历兴奋期再进入抑制状态适用于小儿,成人通常不用吸入麻醉诱导方法:单次吸入诱导法浓度递增诱导法高浓度给药法第40页/共49页吸入麻醉的维持特点:单独用于麻醉维持时,其浓度通常要达到1.3~1.4MAC,方可满足抑制手术应激的需要。缺点:药物消耗量大,体内脂肪组织内蓄积多,苏醒时间长,而且由吸入麻醉药代谢产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第41页/共49页吸入麻醉的维持联合用药:如静吸复合麻醉,加入少量静脉麻醉药即可适当减低吸入麻醉药的用量第42页/共49页吸入麻醉浓度的调节血压、心率的变化综合参考吸入麻醉药的浓度、EEG、BIS和SEF的变化手术刺激的强弱及病人的情况

第43页/共49页苏醒期适时停止吸入麻醉:正确估计手术的结束时间。通常在距手术结束前10~15min关闭挥发罐,开始将麻醉减浅。“三明治技术”:诱导和结束时用异丙酚,麻醉维持用吸入麻醉。

第44页/共49页苏醒期优点:苏醒迅速,苏醒期平稳,病人无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大为减少。适时开始镇痛治疗:可有效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第45页/共49页适时拮抗肌松药作用肌松药的拮抗时机为:距前次给药时间30min以上;胸腹腔肌层缝合完毕,肌松作用已部分恢复(TOF比值大于0.25)。方法:阿托品0.5~1mg和新斯的明1~1.5mg静脉注射。如肌松恢复不完全,可在肌松监测下重复给药。苏醒期第46页/共49页深麻醉下拔管的主要标准:自主呼吸的恢复。当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节律规则,呼吸次数小于20次/min,呼吸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