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基础_第1页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_第2页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_第3页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_第4页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第1页/共40页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滤过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第2页/共40页复习一、单项选择题3.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A.回流提取法B.煎煮法C.渗漉法D.连续回流法E.蒸馏法4.下列类型基团极性最大的是()A.醛基B.酮基C.酯基D.甲氧基E.醇羟基第3页/共40页复习一、单项选择题5.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C6H6、CHCl3、Me2CO、AcOEt、EtOH、H2OB.C6H6、CHCl3、AcOEt、Me2CO、EtOH、H2OC.H2O、AcOEt、EtOH、Me2CO、CHCl3、C6H6D.CHCl3、AcOEt、C6H6、Me2CO、EtOH、H2OE.H2O、AcOEt、Me2CO、EtOH、C6H6、CHCl3第4页/共40页复习一、单项选择题6.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A.生物碱B.叶绿素C.鞣质D.黄酮E.皂苷7.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A.两相溶剂互溶B.两相溶剂互不溶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D.两相溶剂极性不同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第5页/共40页复习一、单项选择题8.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9.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A.乙醚B.醋酸乙脂C.丙酮D.正丁醇E.乙醇第6页/共40页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0.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A.氯仿B.苯C.正丁醇D.丙酮E.乙醚11.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A.伯胺生物碱B.叔胺生物碱C.仲胺生物碱D.季铵生物碱E.酰胺生物碱12.可外消旋化成阿托品的是()A.樟柳碱B.莨菪碱C.东莨菪碱D.山莨菪碱E.去甲莨菪碱第7页/共40页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3.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A.分子中含N原子B.具有碱性C.分子中多有苯环D.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E.N原子多在环内14.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是()A.杂质B.小分子化合物C.大分子化合物D.两者同时下来15.硅胶不适于分离哪类成分()A.酸性成分B.苷类C.中性成分D.碱性成分第8页/共40页复习二、多项选择题1.水溶性生物碱通常指()A.两性生物碱B.游离生物碱C.季铵生物碱D.具有N→O配位键的生物碱E.仲胺生物碱2.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A.醇提水沉法B.酸提碱沉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E.等电点沉淀法第9页/共40页复习二、多项选择题3.下列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A.乙醚>水>甲醇B.水>乙醇>乙酸乙酯C.水>石油醚>丙酮D.甲醇>氯仿>石油醚E.水>正丁醇>氯仿4.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有()A.重结晶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水蒸气蒸馏法D.离子交换树脂法E.核磁共振光谱法第10页/共40页复习二、多项选择题5.应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对物质进行分离,要求()A.两种溶剂可任意互溶B.两种溶剂不能任意互溶C.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D.加入一种溶剂可使物质沉淀析出E.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发生改变6.液-液分配柱色谱用的载体主要有()A.硅胶B.聚酰胺C.硅藻土D.活性炭E.纤维素粉第11页/共40页复习二、多项选择题7.下列有关硅胶的论述,正确的是()A.与物质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B.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C.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D.一般显酸性E.含水量越多,吸附力越小8.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包括()A.氢键吸附B.范德华引力C.化学吸附D.分子筛性E.分配系数差异第12页/共40页复习二、多项选择题9.提取分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时不需加热的方法是()A.回流法B.渗漉法C.升华法D.透析法E.盐析法第13页/共40页复习三、填空题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有:

。2.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混溶的溶剂中

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化合物的

差异越

,分离效果越

。3.溶剂提取法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操作方法有:

等。4.吸附色谱法常选用的吸附剂有

等。第14页/共40页复习三、填空题5.生物碱的碱性由来是

,其碱性强弱以

表示,

大,碱性

。6.生物碱的氮原子周围引入吸电子基团如

等,使生物碱碱性

,如山莨菪碱的碱性

于莨菪碱。7.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色谱分离法中主要依据分配系数差异、吸附能力差异、分子量差异、形成氢键差异、离子差异等,根据上述差异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等。第15页/共40页复习四、写出下列生物碱所属的类型AB第16页/共40页复习四、写出下列生物碱所属的类型CDE第17页/共40页复习四、写出下列生物碱所属的类型FG第18页/共40页复习四、写出下列生物碱所属的类型IH第19页/共40页复习五、比较碱性的大小(1)第20页/共40页复习五、比较碱性的大小(2)第21页/共40页复习五、比较碱性的大小(3)第22页/共40页复习五、比较碱性的大小(4)第23页/共40页复习六、比较下列物质在吸附硅胶薄层上完全被分离开后的Rf值大小第24页/共40页复习七、写出下列基本结构式异喹啉哌啶吲哚吡嗪咪唑嘌呤第25页/共40页31生物碱概述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生物碱的理化性质生物碱的检识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2433356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实例第26页/共40页一、化学检识沉淀反应生物碱在酸性水溶液中,与某些试剂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分子复合物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生物碱沉淀反应,这些试剂称为生物碱沉淀试剂。第27页/共40页一、化学检识常用生物碱沉淀试剂(1)碘化物复盐类碘化铋钾KBiI4橘红色至黄色沉淀碘-碘化钾KI-I2红棕色沉淀碘化汞钾K2HgI4类白色沉淀

(若加过量试剂,沉淀又被溶解)第28页/共40页一、化学检识常用生物碱沉淀试剂(2)重金属盐类雷氏铵盐硫氰酸铬铵试剂红色沉淀或结晶(3)大分子酸类硅钨酸SiO2.12WO3浅黄色或灰白色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黄色沉淀(在中性溶液中反应)第29页/共40页一、化学检识沉淀反应条件(1)通常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苦味酸为中性水溶液(若在碱性条件下则试剂本身将产生沉淀)(2)在稀醇或脂溶性溶液中时,含水量>50%;(当醇含量>50%时可使沉淀溶解)(3)沉淀试剂不宜加入多量。(如:过量的碘化汞钾可使产生的沉淀溶解)第30页/共40页一、化学检识结果判断(1)鉴别生物碱的存在,需要采用三种以上生物碱试剂。(2)排除假阳性反应,除去水提液中含有的蛋白质、多肽、鞣质等杂质。

(如何排除水溶性成分的干扰?)(3)仲胺类不易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如麻黄碱。注意:在判断结果时要慎重第31页/共40页常规提纯方法(排除水溶性成分的干扰)中草药水提液CHCl3H2OH+/H2OOH-/CHCl3萃取H2OCHCl3氨基酸、蛋白质多糖、鞣质等测定液第32页/共40页一、化学检识沉淀反应的应用(1)鉴别——检测生物碱的存在(2)显色剂——薄层色谱,纸色谱(3)提取分离——检查是否提取完全(4)分离纯化——雷氏铵盐用于季铵碱的分离第33页/共40页一、化学检识显色反应:某些试剂能与一些生物碱反应生成有颜色的溶液。名称组成现象Macquis试剂甲醛-浓硫酸吗啡——紫红色可待因——蓝色Mandelin试剂钒酸铵-浓硫酸吗啡——棕色士的宁——蓝紫色奎宁——淡橙色Frohde试剂钼酸钠-浓硫酸利血平——黄~蓝色小檗碱——棕绿色第34页/共40页二、色谱检识薄层色谱、纸色谱(一)薄层色谱法吸附剂:硅胶、氧化铝展开剂:三氯甲烷、苯极性很弱的生物碱:加入极性小的有机溶剂(石油醚、环己烷)极性较强的生物碱:加入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第35页/共40页二、色谱检识(一)薄层色谱法吸附剂:硅胶(弱酸性)碱性较强的生物碱易在硅胶板上产生拖尾,形成复斑。解决方法:①碱液制板(0.1~0.5mol/LNaOH)②展开剂中加入少许二乙胺或氨水③在层析槽中放一小杯氨水,使氨气饱和展开缸。在展开前先用氨气饱和薄层板。第36页/共40页结果观察:①可见光下观察有色斑点(例如小檗碱显黄色)。②紫外光下观察。③喷显色剂(碘化铋钾,对大多数生物碱显橘红色)硅胶和氧化铝色谱(吸附色谱)适用于检识脂溶性生物碱。二、色谱检识(一)薄层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