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九首其一寒依疏影萧萧竹高启_第1页
梅花九首其一寒依疏影萧萧竹高启_第2页
梅花九首其一寒依疏影萧萧竹高启_第3页
梅花九首其一寒依疏影萧萧竹高启_第4页
梅花九首其一寒依疏影萧萧竹高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花九首(其一)高启人文学院艾晓玉主要内容一、历代咏梅诗经典回顾二、作者简介三、本诗赏析五、毛泽东与高启的“诗交”四、本诗的艺术特色一、历代咏梅诗经典回顾

一树梅花万首诗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寒夜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二、作者简介高启(1336-1373)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高启1、生平1、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尤精历史,嗜好诗歌。2、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多次派人邀请,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3、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1、生平3、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4、洪武六年(1373),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处以腰斩而亡。(高启写得那篇《上梁文》上,有“龙蟠虎踞”的字眼,犯了朱元璋大忌)2、文学成就

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成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

“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农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成一家”。——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3、后人评价三、本诗赏析

高启苏州石刻像梅花九首(其一)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用袁安卧雪典故。《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典出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未销,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只有梅花和稀疏劲拔的翠竹相依而立春天到来,带有残香的花片飘落大地结成青苔。指南朝梁何逊《咏早梅》诗:“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咏早梅》反映了梅与春、梅与雪、梅与人的关系。自何逊后,咏梅诗词大多围绕这三个方面创作,梅与雪、梅与春、梅与人成为咏梅创作的基本元素。

四、本诗的艺术特色

1、崇尚写实,描摹景物时细致入微。产生于生活实感,新颖逼真。2、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只是寥寥数句,收煞处戛然而止,给人以深远的回味。3、用典不多,力求通畅。高启的诗,对明代诗歌影响较广,以致有人把他誉为“明代诗人之冠”。

1961年11月6日上午,毛泽东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请他查找一首咏梅诗。上午6时的信写道:“田家英同志: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

8时半他又写信说:“田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随即,他又追加一信,说:“家英同志: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里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五、毛泽东与高启的“诗交”

毛泽东手书《梅花九首》其一毛泽东对本诗大为赞赏,不仅重新书录了全诗,而且在诗前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梅花九首之一”在“伟大”下面,他还重重画了一道横线以示强调。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谢谢!内容总结梅花九首(其一)。高启。1、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尤精历史,嗜好诗歌。2、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多次派人邀请,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3、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3、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