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原卷版)_第1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原卷版)_第2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原卷版)_第3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原卷版)_第4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单元测试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期末考试·2)西汉晁错在申述“徙民实边”的主张时说:“(新建城邑)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置器物焉”。这反映了当时()A.民众居住条件优越B.政府借此解决王国问题C.民居等级差别显著D.建筑规划注重地理环境2.(2022·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期末考试·4)材料反映出的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管辖、治理的手段和措施包括()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合月氏、乌孙等共同对付匈奴。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政府三次出兵重创匈奴,并在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01年在轮台等地进行屯田,并设置地方官吏管理。公元前60年控制东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汉,西汉统一西域。西城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①和亲册封②武力讨伐③设置机构④移民屯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22·北京海淀区高二下期末·11)敦煌出土的唐代历书既采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又在一些日期的上方标注代表星期天的“蜜”字,这是中国历书首次出现“星期”概念。研究者认为,敦煌历书中表示星期中各天名称的汉字,都是粟特(中亚古国,首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语的音译。以上材料说明唐代敦煌地区()A.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管辖B.以南、北面官分别管理汉人和游牧民族C.开始学习中原生产技术D.位于丝绸之路,出现中外生活习俗交融4.(2022·浙江台州高二下期末·5)《礼宾图》(下图)是出土于陕西章怀太子(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宾客的情景。据此分析正确的是()《礼宾图》A.反映了隋文帝时期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B.鸿胪寺仅限于管理少数民族的相关事务C.为研究唐代中外交往提供了珍贵的资料D.唐朝服饰文化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影响5.(2022·浙江宁波九校高二下期末·9)某史料记载:“宋真宗上仙(崩),(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因调幸臣曰:‘吾与兄皂,未结好前,征伐各有胜负。约兄弟二十余年,兄皇升退,况与吾同月生,年大两岁。吾又得几多时也。’又谓后曰:‘汝可先贻书与南朝太后,备述姑嫂之好。’人使往来,名传南朝。又诏于燕京悯思寺,置真宗灵,御建道场百里。”下列关于该史料说法正确的是()A.圣宗所属民族应是契丹族B.体现了汉族与周边民族的商贸往来C.圣宗指的可能是金朝君主D.反映了宋朝对唐朝羁縻政策的延续6.(2022·河北邢台高二下期末·6)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是色目人,其诗歌中多有描述元代社会现实的句子,如他在《芒鞋》一诗中写道:“南人求名赴北都,北人徇利多南趋。”这些诗歌描写的现象()A.反映了农业的基础地位B.促进了人本主义的发展C.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内涵D.推动了多元文化的汇聚7.(2022·河北邢台高二下期末·7)乾隆皇帝塑造并完善来自藏地的“文殊菩萨”称号,以及强化转轮王的化身身份认同,建构起“朕即佛祖”的象征符号。他还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并设立四大经学院,广招蒙古喇嘛入京学法,并在承德修建藏传佛教寺院。乾隆帝的这些做法()A.加速了佛教中国化进程B.巩固了大一统政治秩序C.对蒙藏实现了分而治之D.确立了佛教的国教地位8.(2022·山东日照三模·4)清朝仿明代之例,祭祀历代帝王,并对入祀的帝王作了如下增补和调整。据此可知,清廷此举旨在()顺治二年(1645年),恢复元世祖牌位,增加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开创之主入祀,入祀先代帝王达21位;顺治十七年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罢祀康熙帝即位之初,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重新增祀;康熙六十年(1721年)“凡曾在位,除无道、被裁、亡国之外,应书庙崇祀”,各代帝王计143人雍正帝认为祭祀不仅要知“创业之维艰”,也要知“守成之不易”,入祀帝王增至164位乾隆元年(1736年)增祀明建文帝入帝王庙;四十九年谕令增祀两晋南北朝及唐末五代时期有为之君;至五十年,正式确定增祀晋元帝等二十五帝,撤出原祀汉桓、灵二帝,总计奉祀历代帝王共188帝。至此,历代帝王庙入祀标准及规模得以最终定型A.建构起合法统治的国家认同B.顺应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实际C.促进对传统治理体系的继承D.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交融9.(2022·福建龙岩高二下期末·12)在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马丁·路德在德国皇帝的支持下,将圣经翻译成了德语,这标志着从此以后,德国的普通知识分子也可以读懂圣经。这一做法()A.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统一B.完善德国公共教育体系C.消除教会在德国的影响D.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10.(2022·山东德州三模·12)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期间,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却站在新教国家一方参战,当时法国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曾言:“人可不朽,救赎可待来日;国家不得永生,救赎惟有现下,否则万劫不复。”由此可知,法国参战旨在()A.强化文化认同B.维护国家利益C.促进民族交融D.发起宗教改革11.(2022·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末考试·11)1791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征用圣热纳维耶芙大教堂改为先贤祠,用以供奉伏尔泰等人。在仿古罗马万神殿的三角门楣上,雕刻了“献给祖国感念的伟人”的铭文,大型浮雕的主题从天使围绕十字架的“信仰之爱”变成了“祖国为公民与英雄加冕”。这反映出()A.法国开始形成近代民族国家B.天主教失去精神独裁地位C.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D.当时政权注重塑造民族意识12.(2023·清华大学9月高三诊断性测试·14)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战争都)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这种战争认识观()A.推动欧洲和平主义思潮产生B.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客观上纵容绥靖政策的推行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13.(2022·皖豫名校联盟高二下期末·8)常驻外交使节制度最初在13世纪出现于意大利各城市国家。15世纪,意大利城市国家对西班牙、德国、法国和英国派遣常驻代表,其他国家纷纷仿效。特别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后,该制度在欧洲各国之间发展成为普遍的制度。这一制度()A.使欧洲形成均势局面B.有利于稳定国际秩序C.消弭了国家间的冲突D.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14.(2022·北京市通州区高三模拟·14)1814年10月1日,欧洲各国君主沉浸在战胜拿破仑的喜悦中,纷纷派出代表,齐聚维也纳,召开了由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的国际会议,整个会议期间,除讨论《最后总决议案》外,从未正式召开过大会,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首相卡斯莱尔、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和普鲁士首相哈登堡在幕后决定,许多决定是在梅特涅书房里“成交的”,被称为“梅特涅书房里的交易”。由此可见该会议()A.由大国来协调争端B.带来了欧洲的和平C.开创国际会议先例D.确立近代外交制度15.(2022·山西运城高二上期末调研·16)罗斯福在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斯大林也曾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16.(2022·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期末·5)在国际联盟的半官方徽章中,五边形象征五大洲,五角星代表五大种族,并以英文和法文书写“国联”字样,但并未获得成员国的广泛认可。联合国徽章中间是橄榄枝围绕的世界地图,地图的纬线由五个同心圆构成,长期沿用。材料表明,与国联相比,联合国()A.突出了世界和平与团结B.忽略了种族和解重要性C.实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D.实际由英法两大国主导17.(2023·安徽“皖南八校”高三上·20)下表是一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这反映出()1921年1941年8月1945年6月1946年7月1951年7月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宪章》《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A.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社会事务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难民和维护人类健康C.维护基本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呼声D.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18.(2022·江苏苏州高二下期末·11)1951年《关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的报告》指出,“有独立语言而尚无文字或文字不全的民族,一面着手创立文字和改革文字;一面得按自愿原则,采用汉族语文或本民族所习用的语文进行教学”。这一规定()A.体现了国家的统一性B.有利于文字的继承发展C.反映出文化的民族性D.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19.(2022·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考试·12)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一论断()A.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C.有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D.践行了“五个认同”的思想原则20.(2023·清华大学9月高三诊断性测试·7)张历历在《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为此,新中国()A.召开一届人大实施“大跃进”B.统一全国财经参加日内瓦会议C.实施一五计划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完成三大改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1.(2022·安徽宣城高二下期末·14)下表为摘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元),据表可知,当时我国()

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进出口总额合计80.9284.72109.80108.65104.50与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62.4469.3990.1681.6077.00与苏联47.8249.0768.0257.9151.86与亚非及西方国家18.4815.3319.6427.0527.50与西方国家7.085.017.429.6911.37A.对外贸易突破了意识形态界限B.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同西方大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斐然22.(2022·天津市红桥区一模·13)1964年初,美国发现中法接近后开始出手阻挠。一方面指出“法国的这一决定与美国的利益有直接冲突”,另一方面也力挺蒋介石坚守巴黎,不要主动宣布与法国断交。这表明()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强化B.法国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C.以美国为首西方阵营趋于瓦解D.美国力求阻止中国的统一23.(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30)1972年8月,中国从反对肢解一个国家的原则立场和国际法规范出发,在安理会投票否决由部分国家提出的关于推荐接纳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原因是印度军队尚未撤出东巴,巴基斯坦的9万战俘和3万平民尚未按1948年的日内瓦公约约定被遣返本国,战争状态尚未结束。此举()A.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C.改变了全面冷战的国际局势D.表明中国发挥了大国作用24.(2022·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综合练习·10)下表所示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它反映出中国()年代次数主要出访国家1949—1983年12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1984—1992年44亚洲、西欧、东欧、北非1993—2014年225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整理A.始终保持与世界各国密切的双边关系B.出访次数的变化与外交政策调整相关C.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际格局演变D.以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为外交主轴二、非选择题25.(2022·云南昆明高二下期末·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表3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概况时间史实公元前139年张骞从长安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公元前121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昆邪王降汉后,在其故地设酒泉、武成、张掖、敦煌四郡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诏,河西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屯共71270户。——据《史记》《汉书》材料二1950年底,相关部门勘探出玉门地区石油蕴含量达160.85万吨,天山南北也勘探出大量金矿、钢矿、锡矿。1953年,中央划拨1.7亿元资金,正式启动兰新铁路建设。兰新铁路从兰州出发,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1956年,刚从莫斯科访问归国的周恩来总理向中央汇报,提出“要重视河西走廊,要加快兰新铁路建设。”1962年,兰新铁路全线通车。——据史跃林《建国初期河西走廊大动脉——兰新铁路》材料三新时代的河西走廊,原有的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等已全面升级为高铁。截止2019年,河西走廊开通了5条国际货运列车线路、12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河西走廊承载“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辉煌历史,伴随“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风采。——据殷晓霞《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打造新时代“河西走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的重大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兴建兰新铁路的原因。(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河西走廊的意义。(4分)26.(2022·江苏南通高二下期末·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928年8月,《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在法国举行。作为《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的凯洛格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除了麻痹资产阶级和平运动者之外,《非战公约》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也无力阻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冷战结束后一超独大的局面下,西方国家凭自己的意志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的频率增加。战争在毁灭人类财富的同时,迟滞了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如阿富汗战争期间,阿富汗安全部队和平民的死亡人数无法估计,有些人仅仅是因为出现在了错误的地方,就惨遭轰炸。同时,大量难民诵向周边国家。——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资料整理(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订的历史作用。(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维护世界和平。(6分)27.(2022·湖北鄂州高二下期末·17)【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下表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边疆治理情况。朝代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汉朝设立郡县;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膝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征服、纳降、内徙、分化瓦解、派遣使者、屯田、册封官爵、羁縻统治等隋唐确立羁際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并可以世袭;设立都护府,统于中央政府确立了军镇屯成制度,“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采取过武力讨伐,但以怀柔、招抚为主,主要是和亲、册封、内徙,还有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元朝设立宣政院;建立驿站制度部署了大量军队

屯田、册封、联姻、因俗而治等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实行州县、八旗并存制;盟旗制;沿袭土司制度,后来进行“改土归流”西北设伊犁将军、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