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格-340精神病学-章节练习-专业知识-人格障碍(共44题)_第1页
-卫生资格-340精神病学-章节练习-专业知识-人格障碍(共44题)_第2页
-卫生资格-340精神病学-章节练习-专业知识-人格障碍(共44题)_第3页
-卫生资格-340精神病学-章节练习-专业知识-人格障碍(共44题)_第4页
-卫生资格-340精神病学-章节练习-专业知识-人格障碍(共44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资格-340精神病学-章节练习-专业知识-人格障碍(共44题)

1.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解析: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答案:(C)A.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B.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C.持续终生,不能缓解D.表现明显偏离常态的行为方式E.可为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

2.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解析: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在遭受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个性偏离正常,称为人格改变。答案:(E)A.人格障碍一般始于未成年时期B.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一旦形成就会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C.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D.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其症状程度在成年后有所减轻E.部分人格障碍患者是成年后的心理社会应激所致

3.有关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说法,正确的是解析:无答案:(A)A.性格明显内向,回避社交,多离群独处B.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C.比较关注别人对他的看法D.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E.常合并智能障碍

4.与违法犯罪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障碍类型是解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这种人无论是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与正常人不同,他们往往缺乏正常的人间友爱、骨肉亲情,缺乏焦虑和罪恶感,常有冲动性行为,且不吸取教训,行为放荡,无法无天。反社会性人格和违法犯罪具有较密切的关系。罪行特别严重、作案手段残酷、犯罪情节恶劣的犯人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答案:(C)A.偏执型人格障碍B.分裂样人格障碍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D.表演型人格障碍E.强迫型人格障碍

5.关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不正确的是解析:穷思竭虑,经常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为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答案:(D)A.感情用事,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B.暗示性强C.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被别人注意D.穷思竭虑,经常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E.卖弄风情,喜爱挑逗,给人以轻浮的感觉

6.有关冲动型人格障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解析:冲动型人格障碍以情感暴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常表现:情绪不稳,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冲动后对自己的行为虽懊恼,但不能防止再犯,间歇期正常;人际关系强烈而时好时坏,要么与人关系极好,要么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情感暴发时,对他人可有暴力攻击,可有自杀、自伤行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表现冲动、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做事往往事先没有计划或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事情。答案:(A)A.情绪不稳,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冲动后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意B.做事往往事先没有计划或不能预见可能发生什么事情C.情感暴发时,对他人可有暴力攻击,对自己可有自杀、自伤行为D.间歇期正常E.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7.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解析:并不是所有的罪行特别严重、作案手段残酷、犯罪情节恶劣的犯人均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答案:(E)A.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B.对家庭亲属缺乏爱和责任心,待人冷酷无情C.缺少道德观念D.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以恶作剧为乐E.罪行特别严重、作案手段残酷的犯人均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8.关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特点、以下错误的是解析:无答案:(C)A.敏感多疑、好争辩,自尊心过强,人际关系往往反应过度B.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C.自我评价低,自卑D.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推诿客观,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E.易怀疑配偶和情侣的忠诚,常限制对方和异性的交往

9.患者男,32岁。自小固执、学习不好就找老师的原因,不爱和别人交往,总爱猜疑别人,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对侮辱和伤害总耿耿于怀。最可能的诊断是解析:此患者猜疑,好斗,容易长久的记恨,自我评价过高,顽固的维护自己的利益,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答案:(A)A.偏执型人格障碍B.边缘型人格障碍C.强迫型人格障碍D.分裂样人格障碍E.回避型人格障碍

10.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哪项不对解析: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等。答案:(C)A.与遗传有关B.与大脑发育延迟有关C.与童年不良经历无关D.与教养方式有关E.与不良生活环境有关

11.以下有关人格改变的说法哪项正确解析: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有明确的起病时间。答案:(C)A.发生于成年早期B.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C.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之后发生D.为原发性疾病E.属于人格障碍的一种

12.有关强迫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是解析: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答案:(B)A.非源于自我意识的强迫与反强迫并存B.不可自控的冲突体验造成明显的主观痛苦C.病人无法意识到冲突的异常性质,因而无法摆脱D.一般不伴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受损E.具有明确的发作性病程,预后较好

13.区别人格障碍与精神病的关键是解析:人格障碍异常行为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答案:(D)A.有无自知力B.有无古怪行为C.有无家族史D.异常行为的持续时间E.有无冲动行为

14.诊断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主要依据是解析:DSM-5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一种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普遍模式;起自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活动;(2)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4)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的先占观念;(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答案:(C)A.不渴望也不喜欢亲密的关系B.需要别人承担其生活中大部分责任C.认为自己无能,不具有吸引力,比别人差D.缺乏感情移入,不愿意认识或识别他人的感情E.精力过度投入工作,排斥娱乐活动和友谊

15.有关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说法,哪项不对解析:情感冷漠是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点。答案:(C)A.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B.容易长久地记仇C.情感冷漠D.容易与人发生争辩、对抗E.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

16.患者男,26岁。既往性格温和。半年前车祸致脑外伤,近几个月来脾气变得暴躁,常因小事发脾气,摔东西,冲动,做事不顾后果。最可能的诊断是解析: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此患者车祸致脑挫裂伤,伤后逐渐出现个性改变,具有相对明确的起病时间,因此符合脑外伤导致的人格改变的诊断。而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答案:(C)A.分裂样人格障碍B.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C.人格改变D.偏执型人格障碍E.冲动型人格障碍

17.关于人格障碍的治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解析:人格障碍的治疗较为困难,药物治疗难以改变人格结构,但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仍有帮助。如情绪不稳定者少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攻击行为者给予少量碳酸锂等心境稳定剂;有焦虑表现者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校正不良习惯,心理治疗和教育、训练有所帮助。答案:(B)A.抗精神药物有可能改变人格结构,从而治疗人格障碍B.具有攻击行为的人格障碍者,可以给予少量心境稳定剂C.总体而言,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D.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直接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模式E.对于人格障碍的患者,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18.发达国家中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解析:发达国家中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2%~10%答案:(B)A.1%~5%B.2%~10%C.4%~12%D.6%~14%E.8%~16%

19.患者男,30岁,已婚。待人冷淡,没有愉快感,妻儿病了不管,家里来了客人也不热情,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没有亲密的朋友,喜欢独来独往,还常有奇特的幻想。5岁时父母离异。患者对婚姻没有需求,在母亲百般催促下结婚。问:据此表现判断此人是解析:1.此患者以情感冷淡为主要表现,人际关系淡漠,对家人也没有温情,对性没有兴趣,常有奇特的幻想,最符合分裂样人格障碍特点。2.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3.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心理治疗、教育与训练等治疗手段对行为的矫正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可有帮助。电休克治疗是不适合的。答案:(D)A.边缘型人格障碍B.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C.冲动型人格障碍D.分裂样人格障碍E.焦虑型人格障碍

20.患者男,30岁,已婚。待人冷淡,没有愉快感,妻儿病了不管,家里来了客人也不热情,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没有亲密的朋友,喜欢独来独往,还常有奇特的幻想。5岁时父母离异。患者对婚姻没有需求,在母亲百般催促下结婚。问:此患者的个性特征可能开始于解析:1.此患者以情感冷淡为主要表现,人际关系淡漠,对家人也没有温情,对性没有兴趣,常有奇特的幻想,最符合分裂样人格障碍特点。2.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3.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心理治疗、教育与训练等治疗手段对行为的矫正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可有帮助。电休克治疗是不适合的。答案:(C)A.两年前B.18岁后C.童年或青少年D.成年期E.三个月前

21.患者男,30岁,已婚。待人冷淡,没有愉快感,妻儿病了不管,家里来了客人也不热情,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没有亲密的朋友,喜欢独来独往,还常有奇特的幻想。5岁时父母离异。患者对婚姻没有需求,在母亲百般催促下结婚。问:以下哪项治疗不适合于此患者解析:1.此患者以情感冷淡为主要表现,人际关系淡漠,对家人也没有温情,对性没有兴趣,常有奇特的幻想,最符合分裂样人格障碍特点。2.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3.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心理治疗、教育与训练等治疗手段对行为的矫正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可有帮助。电休克治疗是不适合的。答案:(B)A.药物治疗B.电休克治疗C.教育D.心理治疗E.训练

22.某男,32岁,公务员。因反复多想,做事犹豫不决,总是想做并不必要做的事10年来诊。患者刚开始工作时经常被上司批评,渐对做事情无信心,害怕出错,做事之前总要反复考虑,犹豫不决,后渐对细枝末节不放过,自觉没必要但停不下来。上交的文件反复检查后仍不放心,有时和别人说话后自觉不妥,忍不住反复想是否需要再次解释。自感痛苦,主动求医问:最可能的诊断是解析:1.患者的表现符合强迫障碍。强迫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患者表现为来源于自我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是没有必要或异常的,是违反自己意愿的,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基本完好。2.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患者常不觉痛苦,并不主动求医。3.抗精神病药没有治疗强迫障碍的适应证,对于某些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可以合并使用小剂量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答案:(B)A.抑郁障碍B.强迫障碍C.精神分裂症D.神经衰弱E.恐惧症

23.某男,32岁,公务员。因反复多想,做事犹豫不决,总是想做并不必要做的事10年来诊。患者刚开始工作时经常被上司批评,渐对做事情无信心,害怕出错,做事之前总要反复考虑,犹豫不决,后渐对细枝末节不放过,自觉没必要但停不下来。上交的文件反复检查后仍不放心,有时和别人说话后自觉不妥,忍不住反复想是否需要再次解释。自感痛苦,主动求医问:该患者自觉无必要并感痛苦而求医,此点是该病与下列哪种疾病鉴别的要点解析:1.患者的表现符合强迫障碍。强迫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患者表现为来源于自我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是没有必要或异常的,是违反自己意愿的,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基本完好。2.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患者常不觉痛苦,并不主动求医。3.抗精神病药没有治疗强迫障碍的适应证,对于某些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可以合并使用小剂量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答案:(C)A.焦虑障碍B.强迫障碍C.精神分裂症D.神经衰弱E.恐惧症

24.某男,32岁,公务员。因反复多想,做事犹豫不决,总是想做并不必要做的事10年来诊。患者刚开始工作时经常被上司批评,渐对做事情无信心,害怕出错,做事之前总要反复考虑,犹豫不决,后渐对细枝末节不放过,自觉没必要但停不下来。上交的文件反复检查后仍不放心,有时和别人说话后自觉不妥,忍不住反复想是否需要再次解释。自感痛苦,主动求医问:对该患者的治疗,以下哪项说法不对解析:1.患者的表现符合强迫障碍。强迫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患者表现为来源于自我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是没有必要或异常的,是违反自己意愿的,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基本完好。2.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患者常不觉痛苦,并不主动求医。3.抗精神病药没有治疗强迫障碍的适应证,对于某些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可以合并使用小剂量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答案:(E)A.可选择SSRIs治疗B.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大C.治疗疗程十分重要D.心理治疗可单独或合并药物进行E.对难治患者建议抗精神病药首选

25.患者男,27岁。既往性格倔犟、固执、易发脾气。中学时学习成绩相当好,总觉得同学嫉妒他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常的目光看他。经常顶撞班主任,总觉得班主任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对其他人,包括班里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说什么话,都从心里怀疑。工作中被调离机关到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患者就断定有人搞鬼,多次给上级部门写信控告。妻子说他有病,便认为她变心了,怀疑妻子作风问题。因为人际关系不佳,纠纷较多,家属带来就诊。问:该患者的人格特征是解析:无答案:(D)A.感情用事,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B.爱表现,行为夸张、做作,渴望被人注意C.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D.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E.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

26.患者男,27岁。既往性格倔犟、固执、易发脾气。中学时学习成绩相当好,总觉得同学嫉妒他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常的目光看他。经常顶撞班主任,总觉得班主任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对其他人,包括班里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说什么话,都从心里怀疑。工作中被调离机关到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患者就断定有人搞鬼,多次给上级部门写信控告。妻子说他有病,便认为她变心了,怀疑妻子作风问题。因为人际关系不佳,纠纷较多,家属带来就诊。问: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解析:无答案:(D)A.反社会型人格障碍B.冲动型人格障碍C.回避型人格障碍D.偏执型人格障碍E.表演型人格障碍

27.患者男,27岁。既往性格倔犟、固执、易发脾气。中学时学习成绩相当好,总觉得同学嫉妒他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常的目光看他。经常顶撞班主任,总觉得班主任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对其他人,包括班里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说什么话,都从心里怀疑。工作中被调离机关到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患者就断定有人搞鬼,多次给上级部门写信控告。妻子说他有病,便认为她变心了,怀疑妻子作风问题。因为人际关系不佳,纠纷较多,家属带来就诊。问:关于此患者治疗,以下哪项不正确解析:无答案:(A)A.使用抗精神药物来改变人格结构B.对有攻击行为的人格障碍者,可以予以少量碳酸锂C.总体而言,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不好D.治疗目的之一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纠正不良习惯E.给予心理治疗和教育、训练

28.人格障碍解析:尽管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出现思维形式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但临床观察发现,不少精神分裂症病人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而没有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激越性抑郁不仅有明显的情绪抑郁,同时也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和激动不安。人格障碍是一种偏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行为模式,常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多持续终生。而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酒精中毒,除可以导致大量的神经精神症状以外,还可以引起多个躯体系统的功能损害。答案:(B)A.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B.一种偏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行为模式C.以抑郁、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D.可表现多个系统的功能损害E.以情绪高涨、激动不安为主要表现

29.慢性酒精中毒解析:尽管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出现思维形式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但临床观察发现,不少精神分裂症病人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而没有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激越性抑郁不仅有明显的情绪抑郁,同时也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和激动不安。人格障碍是一种偏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行为模式,常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多持续终生。而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酒精中毒,除可以导致大量的神经精神症状以外,还可以引起多个躯体系统的功能损害。答案:(D)A.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B.一种偏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行为模式C.以抑郁、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D.可表现多个系统的功能损害E.以情绪高涨、激动不安为主要表现

30.激越性抑郁解析:尽管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出现思维形式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但临床观察发现,不少精神分裂症病人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而没有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激越性抑郁不仅有明显的情绪抑郁,同时也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和激动不安。人格障碍是一种偏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行为模式,常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多持续终生。而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酒精中毒,除可以导致大量的神经精神症状以外,还可以引起多个躯体系统的功能损害。答案:(C)A.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B.一种偏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行为模式C.以抑郁、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D.可表现多个系统的功能损害E.以情绪高涨、激动不安为主要表现

31.精神分裂症解析:尽管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出现思维形式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但临床观察发现,不少精神分裂症病人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而没有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激越性抑郁不仅有明显的情绪抑郁,同时也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和激动不安。人格障碍是一种偏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行为模式,常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多持续终生。而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酒精中毒,除可以导致大量的神经精神症状以外,还可以引起多个躯体系统的功能损害。答案:(A)A.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B.一种偏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行为模式C.以抑郁、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D.可表现多个系统的功能损害E.以情绪高涨、激动不安为主要表现

32.对已经完成的事情不放心,如门窗是否紧闭,言谈是否有误解析:1.患者感到有一种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心愿的事称为强迫意向。2.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有不确定感,称为强迫怀疑。3.对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反复思索、刨根问底称为强迫性穷思竭虑。4.对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确定,反复检查称为强迫检查。答案:(D)A.强迫情绪B.强迫意向C.强迫检查D.强迫怀疑E.强迫性穷思竭虑

33.总想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如“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解析:1.患者感到有一种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心愿的事称为强迫意向。2.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有不确定感,称为强迫怀疑。3.对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反复思索、刨根问底称为强迫性穷思竭虑。4.对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确定,反复检查称为强迫检查。答案:(E)A.强迫情绪B.强迫意向C.强迫检查D.强迫怀疑E.强迫性穷思竭虑

34.患者有做某种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情的强烈冲动,如某患者抱着自己的婴儿想往地上摔解析:1.患者感到有一种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心愿的事称为强迫意向。2.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有不确定感,称为强迫怀疑。3.对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反复思索、刨根问底称为强迫性穷思竭虑。4.对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确定,反复检查称为强迫检查。答案:(B)A.强迫情绪B.强迫意向C.强迫检查D.强迫怀疑E.强迫性穷思竭虑

35.担心账目或稿件是否有错,反复核对验证解析:1.患者感到有一种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心愿的事称为强迫意向。2.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有不确定感,称为强迫怀疑。3.对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反复思索、刨根问底称为强迫性穷思竭虑。4.对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确定,反复检查称为强迫检查。答案:(C)A.强迫情绪B.强迫意向C.强迫检查D.强迫怀疑E.强迫性穷思竭虑

36.早年起病,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解析:无答案:(A)A.人格障碍B.人格改变C.精神分裂症D.适应障碍E.心境恶劣

37.18岁以前人格正常,在脑部损伤之后出现偏离正常的行为方式,社会适应不良解析:无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