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标准化管理培训课件_第1页
制造企业标准化管理培训课件_第2页
制造企业标准化管理培训课件_第3页
制造企业标准化管理培训课件_第4页
制造企业标准化管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标准化管理培训20XX年X月X日2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3第一部分

企业标准化管理(第二部分标准化数据管理)5

1、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导企业进行技术管理的基础和基本依据,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对技术标准的管理(或者说对于技术的标准化管理),主要在于明确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把握各标准分支的具体要求和基本特征,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各层次技术标准的贯彻和实施。要通过技术标准化管理,在标准化管理的科学方式和正确思维指导下,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行之有效、内部统一协调的技术管理系统,促进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全面贯彻、实施,实现管理目标。6

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技术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半成品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形式7技术标准是技术部门编制的吗?答案是:不完全是

误区9

设计标准制定要求:●设计标准应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产品设计标准应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在设计标准中对产品的重要质量特征应做出明确而适当的规定,如接受和拒收准则,还应规定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设计标准应保证产品在生产、安装和使用操作条件下容易进行生产、验收和控制;●必要时,可把设计标准汇编成企业设计手册供企业设计人员使用;●根据产品特点可编制标准件通用件手册;●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10

②、服务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指对产品销售过程中、销售后和服务提供所涉及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一般包括:对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缺陷进行处置的技术规范;产品使用故障维修规程。对产品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应制定对其进行排除、维护、修理的技术规程,以指导售后服务人员、维修点人员及用户维修;对服务及服务提供可能发生的质量不合格进行处置的技术规范;11

2、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贯彻与实施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管理标准化,主要应解决好三个环节的问题:一是要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考核的管理标准;二是认真组织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三是采取有效的方式对管理标准化的绩效进行考核,以便认真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及时纠偏。在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中,存在忽视管理标准化的倾向,致使技术标准化管理难以持久和有效,也造成了管理中的非规范化行为的不断出现。新形势下要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必须切实重视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考核,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13

3、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制定的标准,是以人或人群的工作为对象,对工作范围、责任、权限以及工作质量等所做的规定。工作标准主要是研究规定各个具体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权限。对各种工作的量、质、期以及考核要求所做出的规定。企业工作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明确工作标准的内容和对象,科学制定工作标准;认真组织实施工作标准;对工作标准的完整性、贯彻情况、取得的成效进行严格考核。

14工作标准决策层工作标准最高决策者工作标准决策层人员工作标准管理层工作标准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标准操作人员工作标准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工作标准一般操作人员(岗位)工作标准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操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15工作内容与要求一般包括:①、明确该岗位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是所应承担的工作目标;②、最高决策者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确定企业的方针目标,围绕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而做出决策、提供资源、监督实施、评价体系、持续改进等;决策层人员的工作内容应由最高决策者确定,相关之间不宜交叉,各负其责,协调接口,互相支持;③、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应注意尽量避免交叉,明确接口,工作内容应由主管管理者确定,对管理人员应侧重于效率和服务的要求;④、对岗位的工作应偏重于质量要求,也包括数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能够定量的要求尽可能定量化。凡能制定定额的岗位,均应制定定额,包括时间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⑤、对特殊工序过程工作岗位,例如:焊接工等的作业要求,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规定制定;17(三)、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图:18

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质上就是对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这三大标准体系所构成的企业标准化系统(或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与贯彻执行。

19让我们成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21(二)、标准化1、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标准就是通过这个过程产生的(包括研究、制定、发布、实施、管理)。标准化的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2、标准化的作用: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科学管理的基础;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扩大市场的需要。GB/T2000.1—2002所给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22

对于一项工作任务,将目前认为最好的实施方法作为标准,让所有做这项工作的人执行这个标准并不断完善它,整个过程称之为“标准化”。通俗的讲:23①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②标准化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这个月发个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标准就完成了。在进行标准化时一定要有耐心,还有些人会认为把经验写出来后“我”就变得不重要了,我的经验被别人掌握了,有这种想法十分正常,完全可以理解。因此,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比如管理样板、合理化提案制度、改进能手、标准化竞赛等等,让做得好的有成就感,做得不好的有压力,逐步引导,最终完成有效的标准化过程。强调一下:25

产品系列化:产品的系列化通常是在简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简化的延伸。系列化是为防止盲目的品种泛滥而预先作出的科学安排。通用化:通用化是在互换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同一对象的使用范围的一种形式。或者说,通用化是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互换性的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通用化是以互换性为基础的。互换性的本质是统一。通用化的对象有两大类:一是物,如标准件。二是事,如检验方法,检定规程。通用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零部件设计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

产品标准化程度是指产品中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的比重高低。它的提高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便于制造、使用和维修。26

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当通用件的通用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把那些通用性很强的零部件从具体的产品中分化出来,变成独立的、标准的组合单元。模块化:模块通常是由元件或子模块组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可成系列单独制造的标准化单元,通过不同形式的接口与其他单元组成产品,且可分、可合、可互换。例如:计算机显卡、声卡等。模块化是以模块为基础,综合了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的特点,解决复杂系统类型多样化、功能多变的一种标准化形式。295、国外先进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指未经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SNI;德国标准化学会DIN;日本工业标准JIS;英国标准BS;欧洲最主要的标准制定机构EN;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美国可降解产品协会BPI(一些出口的包装产品需要BPI认证);美国安全认证UL(主要从事产品的安全认证和经营安全证明业务,其最终目的是为市场得到具有相当安全水准的商品)。

我们生产的设备做出口业务时必须了解相关国际标准或相关国外标准内容!30四、我国标准概况:

1、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将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国家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强制实施的标准。凡涉及到安全、卫生、健康方面的标准,保证产品技术衔接及互换配套的标准,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标准,都是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是指并不强制厂商和用户采用,而是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促使他们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未曾接受或采用之前违反这类标准,不必承担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但一经选定,则该标准对采用者来说,便成为必须绝对执行的标准了,即转化为“强制性”。推荐性标准鼓励各方自愿采用。312、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受国务院委托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代号:强制性国家标准GB

例如:《GB4053-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例如:《GB/T13487-2002一般传动用同步带》

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例如:《GB/Z24636-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统计公差》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国家标准委委托的行业协会、学会,负责组织制定和发布。机械JB、轻工QB、邮政YZ、汽车QC、商业SB、林业LY

例如:《JB/T5422-2006印刷机械纸张覆膜机》324、地方标准:

由各省、市、自治区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根据《标准化法》规定而制定的地方标准。

5、企业标准: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由企业自行管理。企业标准是指由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和为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上报备案,属强制性的。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原则上企业不必再制定企业标准。一般只要贯彻上级标准即可。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6、我国现行标准数量:

2万多项国家标准;3万多项行业标准;1万多项地方标准;87万多项企业标准。2700多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占国标的13%。33五、如何推进我们公司标准化管理案例

1、同样一个问题陈部长要这样处理,而李部长是另外一种处理方法,因此而产生了争议,怎么办?

2、王技术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很多技术型资料只有他一人掌握。如今他离职了,一些技术问题、生产问题其他人无法解决,怎么办?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也是十分危险的。

我们企业有这类人吗?

避免或减少这种问题的法宝就是

------标准化34(一)、搞好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35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

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36

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一些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

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37(二)、我们搞标准化的作用:

1、降低成本。

2、减少变化,工作结果的一致性。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3、便利性和通用化。

4、积累技术。

如果一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找到了做某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却没有拿出来与他人共享,那么这个方法将随着这位员工的离开而流失。推行标准化就可以让这些好方法留在公司里。

5、明确责任。

在推进了标准化的后,如果一项不好的操作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就可以让其重复操作来确定问题的责任——是作业指导书不好还是操作者未按指导书操作。明确责任后,我们才有可能对今后工作进行改进。38(三)、标准化步骤: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完善标准

在标准化过程中要注意的是,首先是否制定了此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不要老是讨论标准的完善性、正确性,很可怕的是部门“本位主义”。首先讲究的抓紧时间制定出来,让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去不断完善。也特别注意的是“不断完善”。

天平是永远没有绝对平衡的!强调39(四)、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我们企业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检验标准的检验状况,结论:正常或不正常”。请问什么是正常或不正常呢?如何确定呢很不明确。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40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2、显示原因和结果:

比如“安全地拧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用多大的拧力,是否涂螺丝胶等等。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XX毫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施工用XX电流XX分钟来获得XX毫米的厚度”。3、准确:要避免抽象:“拧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41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我们企业中制定标准的通病。42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一个良好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标准:●内容难,或难以执行标准中定义的任务;●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如环境的问题)时;●当法律和规章(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时;●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等)已经改变。43

“五按五干五检”:

·按程序、按线路、按标准、按时间、按操作指令

·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按什么线路干、干到什么程度

·由谁来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什么项目、检查的标准是什么、检查的结果由谁来落实。标准制定方法44(五)、如何让员工按标准作业:1、灌输遵守标准的意识;2、全员理解其意义;3、部门主管现场指导,跟踪确认;4、宣传揭示,揭示在显著位置;5、接受别人的质疑;6、对违反行为严厉斥责;7、不断完善;8、定期检讨修正;9、向新的作业标准挑战。45思考创新改善与标准化矛盾吗?

我们公司的理念是“创新”,创新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创新是使企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46第二部分

标准化数据管理47

采用标准化技术,是开发现代生产管理,实施MRPII/ERP的重要支撑!48六、名词解释:

1、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它是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生产经营管理计划体系,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MRPII是把企业宏观决策的经营规划、销售、采购、制造、财务、成本、模拟功能和适应国际化业务需要的多语言、多币制、多税务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接口等功能纳入,形成的一个全面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

2、企业资源计划ERP:它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系统。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93、业务流程重组BPR:它是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50现代企业的正确管理理念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十二分是数据!51

数据标准化是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之基础。52七、基础数据的标准化

企业原始数据的完整、准确和及时是企业有效运行的关键。为此,要求提供原始数据的相关部门扎扎实实地开展数据标准化工作。MRPⅡ/ERP系统的数据准备是系统实施过程中头绪最多、耗时最长、涉及面最广的工作;而且数据准备常要结合工业工程和BPR进行,例如对工作中心的编码,首先要划分工作中心,而工作中心的划分是工业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考虑工厂布局、工艺流程和生产监控等多方面。数据准备需要与管理模式相配合,对参与该项工作的管理人员来说必须在咨询人员指导下,首先掌握MRPⅡ/ERP的基本原理,转变管理观念,才能着手这项工作。数据准备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是运用实施MRPⅡ/ERP的前提,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可靠,那么加工处理后的数据也是不可信的。对用户而言,MRPⅡ/ERP系统中软件的实现、硬件的配置、操作系统和网络的选择都能通过“外购”获得,唯有自身产品的基本数据是花钱所买不到的。53(一)、产品设计方面的标准化企业管理中许多技术数据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产生的,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形成各种技术文件。虽然已有标准或规定,但在应用计算机的条件下,就要求这些标准或规定要适合于计算机的处理要求。要使生产管理过程优化,必需贯彻产品设计标准化,要为MRPⅡ/ERP实施获得效果提供基础。另外,产品目录要满足生产计划编制的层次要求。机械产品制造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外购件往往成千上万,而且由于市场的变化,新产品还会不断增加。如果没有一定的选用规范,由设计人员自由选择原材料、外购件,不但会造成采购工作的困难,增加产品的成本,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所以必需根据产品设计与发展的要求以及市场可能的变化,按精益生产的精神,建立本企业的原材料、外购件等选用规范。在规范中必需规定设计选用时所需的数据、性能参数及统一的编码,必要时可以规定绘出所需的外形图、结构简图,以便在CAD系统中能自动选择原材料、外购件及图形的绘制。具体包括:541、物料项目定义数据产品物料项目定义数据是企业生产管理中最基本、最起码的基础数据,所谓项目可以定义为一种产品、部件、零件或消耗品等,其范围应根据企业管理水平、计算机资源情况而定,企业生产的每一种产品、部件、零件都要有唯一的定义和相应的数据描述。2、产品结构定义(BOM)数据物料清单是一种描述装配件的结构化的零件表,包括制造一个装配件所需的各种物料及其数量。MRP系统要正确计算出物料需要的时间和数量,首先要使系统知道企业所制造的产品结构和所要使用到的物料,它必需说明组件项目中的各种物料需求的数量和相互之间的组成结构关系。在所有数据中,物料清单的影响面最大,对它的准确性要求也最高,它是接收客户订单、选择装配、计算累计提前期、编制生产与采购计划、跟踪物流、追溯任务、计算成本、改进产品设计等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文件。因此,可以说物料清单是一种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文件,是联系与沟通各部门的纽带,企业各个部门都要用到物料清单,物料清单应充分体现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55(二)、工艺设计方面的标准化它包括工作中心、工艺路线、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等各方面。在制造系统中是信息流指导物流,要使物流优化,首先必需优化信息流,而制造信息的优化,在于工艺路线、工艺规程和工艺定额等的设计与编制。所以要求生产真正获得效益必需做好工艺设计的标准化。为了适应计算机在工艺工作中的应用,要重新制定计算机应用条件下的工艺管理标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标准化。56

(三)、生产管理数据的标准化

1、计划编制中计量单位(完成时间、加工数量、加工单位)标准的变化。传统生产计划以台、套、年、季、月为计量单位下达计划,考核计划。由于机械产品的离散性,在台份计划下达后,其执行部门——生产部(协作加工厂、或金加工车间)要做大量的工作,把产品分解成部件、零件,并找出本部门生产的零件才能安排生产,这样不但造成各部门工作重复,不准确,也给生产计划部门造成困难,使调度无效,生产失控。要改变这种粗放式的生产管理,必需由生产计划部门直接下达零件计划,即计划单位的标准由“台”改为零件的数量“件”。生产计划部门能直接掌握零件情况(库存、加工过程、售后服务),便于组织生产。在计划时间上,为了提高计划的准确性,适应生产情况的多变,缩短计划时间的单位,一般由“月”改为“周”或更短的时间“天”。

572、期量标准又叫作业计划标准,是组织生产的重要数据。期是指期限,即制造一种产品(或零、部件)需要多长时间;量是指数量,即一批生产的零部件的数量。期和量是构成生产作业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前后生产环节的协调配合而制定的标准数据,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着不同的期量标准,合理的期量标准能保证均衡生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的积压,加速资金周转。批量是在某个时间自制或订购某些项目的数量,对每一个项目采用什么样的批量算法,是根据管理上要达到的目标来选择的,这些目标包括:降低订货成本、降低准备成本、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在制品水平。58(四)、基础数据管理与控制的标准化为了使输入数据库中的数据达到规定的标准,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相关性及准确性,必需建立数据检验保证体系。计算机应用系统中人是系统的主宰,但人的工作受精神状态、体力、外界环境的制约,在大量细致的工作中极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在建数据库时必须建立数据检验模块,用各种专用的检查程序来检验输入的数据,其工作效率和质量是人工校对所不可能做到的。59

检验范围如下:

1、数据唯一性检验。凡是输入的数据在系统内必需是已定约的且不能重复定义。

2、数据格式检验。凡是输入的数据必须符合定义的格式要求。

3、数据的相关性检验。凡是有相关关系的数据可按其关系进行检验。

4、数据完整性检验。有些数据往往是由一组数据或记录构成的,所以检验程序可按设定的完整性进行检验。

5、数据的逻辑性检验、如产品结构树中多层次隶属关系的检验。

6、部分数据的准确性检验。凡是能用一定关系表示准确性的,程序也可检验。60

建立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在企业中使用的数据的各职能部门,各工作岗位要求不同,有的数据需要保密,所以建立的数据库之后必须制定数据的使用制度,对可使用的单位及个人授权,保证数据库的正常使用,防止数据的非法使用和失密。61八、工作流程的标准化随着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提高,市场已由过去的共性消费转变为追求个性、突出自身特色的消费需求,从而使批量、少品种的生产模式不能适应形势要求,必须用少批量、多品种、快节奏的模式取而代之。管理业务流程是制定管理标准的基础,而管理标准的制定是流程重组的继续和细化,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就是将管理工作中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按照现代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管理经验,规定其工作内容、程序、方式、方法和应达到的要求,标准必须有典型性、科学性、可衡量性。62(一)、工作秩序的标准化

企业应该根据生产管理的目的有序、合理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生产经营可抽象为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的活动过程。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需优化流程,而这些流程都有自身的规律。如物料流根据制造工艺的要求决定其流向及顺序,但物料的数量及流动时间又受经营管理的要求所约束。所以要优化物流首先必需优化信息流,通过优良合理的信息流实现控制物料流和资金流的合理化要求。

所以工作程序的优化与标准化是建立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另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有严格、科学的程序,不但要符合作业逻辑概念的要求,还必需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63

为此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必须在分析企业各项工作的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就是在掌握现行系统的情况下对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