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威胁了世界能源安全吗?赵祥苏戎安主要内容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世界能源格局及其新变化中国对外能源战略问题中海油收购尤尼科案例评析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重点:能源)主要年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中国已走出资本总量短缺时代,
结构性相对过剩初现。2007年中国大陆国内资本供给状况:国家外汇存底超过1.33万亿美元(6月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37万亿元人民币(4月末)全国银行存贷差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7月末)2007年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资产证券化率首次超过100%(8月9日沪深股市总市值突破21万亿元,首超06年GDP总量)A股总市值超过居民存款(5月17日达17.43万亿元)基金资产净值超过1.8万亿元人民币(6月末)劳动力劳动力供给数量能源我国能源生产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能源消费占世界12%,为世界第二。已探明煤炭储量占世界的11.6%,原油占2.1%,天然气占1%;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为17.1%,人均天然气为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主要年份石油消费和进口量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IEA预测:
2010年我国年进口石油2亿吨,2020年进口4亿吨,2030年进口5亿吨;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1%、76.9%和8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世界能源分布图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
(资料来源:BP2006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世界石油储量分布位次国家和地区可采储量(亿吨)储采比1沙特36281.312加拿大184200.763伊朗18187.484伊拉克157152.945科威特138132.966阿联酋126128.887委内瑞拉10996.178俄罗斯8218.399利比亚5468.4910中国50(07年为253)14.29(07年待查)11尼日利亚4840.9212美国3011.07世界主要石油产区为中东、里海地区、西非和北非、俄罗斯以及拉美地区。中东地区占世界剩余探明储量64%左右,欧佩克占78%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位次国家和地区储量(百万吨标油)储采比占世界比重(%)1俄罗斯1659.281.226.72美国184.89.533尼日利亚176.4
2.84阿尔及利亚159.754.62.65委内瑞拉146.5
2.46土库曼斯坦102.452.61.67印度尼西亚90.335.21.58澳大利亚9076.91.49挪威86.933.51.410马来西亚84.9451.4资本和资源分离能源工业的投资主体与资源客体分离。欧美大型跨国公司是世界油气产业的最大投资主体,而资源东道国的投资开发能力薄弱。目前,全球50家大石油公司控制着世界天然气储量的90.2%,天然气产量的70.3%,石油储量的95.4%以及石油产量的82.6%。其中以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和BP公司为代表的西方6家大型跨国公司在石油生产、天然气生产和石油炼制方面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6%、16.2%和25.9%。技术与资源分离技术与资源分离是指油气产业各经营环节所需要的技术与油气资源拥有相分离,由于绝大多数产油国是发展中国家,其掌握的技术水平与技术需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以来还比较强。
能源经济要素分离的后果西方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为了维护既有的能源利益,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国家实力优势,尽可能扩大自己对世界石油资源的控制,排斥其他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富油国积极发挥能源占有优势,在与他国经济、政治交往中努力打好能源牌。它们一方面开放油气产区,用石油资源换取资本和技术;另一方面利用能源武器拓展国际政治战略空间。能源经济要素的分离使得能源运输和价格风险增大,加剧了各国对油气资源的争夺。OPEC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伊战”后OPEC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份额受到其他非OPEC国家的侵蚀。为了减轻对中东石油,特别是沙特石油的依赖,美国一方面倡导在IEA体制内建立西方石油战略储备,促进OPEC内部分化;另一方面提高从俄罗斯、中亚和西非等产油国获得石油的份额,加大了与这些非OPEC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力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OPEC的影响力
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俄罗斯把石油、天然气当作有力的政治武器,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建立了自己战略卖家的地位,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2003年,俄罗斯石油产量为4.2亿吨,占全球产量的11%,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报告预测,2010年俄石油产量将达到4.9亿吨/年,2030年达到5.2亿吨/年,年均增长率为1.8%。西非石油开发活动活跃
西非石油探明储量持续增长。2003年非洲剩余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占世界的8.9%和10.8%,2010年产量比例有望上升到20%。西非油气开发协议的条件比较宽松,勘探成功率高,石油品种多,品质高,运输成本也较低,吸引了大量跨国投资。预计今后5年内,跨国石油公司对西非油气产业的投资年均将超过100亿美元。西非地区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地位迅速上升,欧美发达国家已把西非石油放在中东石油的战略替补的地位。东北亚能源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急剧增加,对本地区俄罗斯能源的需求十分强烈,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全部依赖外部能源的日本发生矛盾,导致该地区的能源竞争活动主要发生在中日之间,而竞争的焦点在于俄罗斯远东输油管线之争,即安大线和泰纳线之争中日之间的能源竞争还包含了更多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日本在进一步强化美日同盟的基础上,对东海油气资源的主权划分问题一直以来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蓄意制造矛盾,试图以此来牵制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善意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建议漫天要价,加剧了区内能源格局的不稳定。中国对外能源战略问题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区域构成我国石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分布我国对外石油战略遇到的困难中石油海外项目分布我国对外石油战略遇到的困难面临美国多方钳制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控制着除俄罗斯以外的世界主要石油资源,我国石油对外战略直接受到美国的围堵。与我国密切合作的国家往往都是与美国敌对或不友好的国家,如伊朗、利比亚和苏丹等。美国担心我国和他们进行“武器换石油”交易,打乱其打击“无赖国家”的战略,从而认为“中国能源威胁”正在形成。面临日本的恶意竞争东海油气之争俄罗斯石油管线之争日本用日本向萨哈林项目投资80亿美元,远东管线和东西伯利亚油田注资75亿美元,援助滨海边疆区10亿美元,争取“安纳线”,否定通往我国的“安大线”
日本的恶意竞争使得俄罗斯宣布修建“泰纳线”,放弃“安大线”面临俄罗斯的戒心中俄能源合作主要还停留在石油贸易阶段中俄能源合作牵涉到俄罗斯中央与地方、中央与石油寡头、石油寡头之间的利益之争中俄能源合作涉及复杂的俄、美、日、中关系,俄罗斯将美、日因素加入到中俄能源合作中,加强自己的主导权,使中俄合作复杂化面临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目前全球前20家跨国石油公司掌握了世界81%已探明优质石油资源的开采权我国目前所能获得的油田主要包括:已经开采被其放弃,高风险或战乱区,新开发区(中亚和俄罗斯等)跨国石油公司挤压我石油空间的事例1中石油2002年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失利2中石油和中石化2003年联手竞购BP在哈萨克斯坦北里海项目股份被壳牌和埃克森·美孚以优先购买权击败3BP通过竞购部分控制了原拟向我供气的俄东部最大凝析气田克维克金斯克的勘采权面临南海油气资源的主权之争马来西亚、越南和文莱等国目前在该区已形成年原油4000多万吨,天然气310多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且有进一步扩大之势,我国海洋资源权益大量流失菲律宾、越南等国还不时提出所谓“主权要求”,屡屡出动军舰,驱逐我渔民美国也觊觎南海油气资源,不断强化亚太军事部署,对我开发南海形成制约中菲越搁置争议面临着运输安全风险我国石油进口运输主要靠海运且路线单一,石油进口风险较高。我国海外油气进口90%靠海运,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美、日、印等国一直谋求控制该咽喉水道,海盗猖獗和恐怖活动也威胁着该航道安全海上运输主要依靠外轮,石油进口极易受制于人我国海上油运业务主要由国际油轮联运体、环球航运和韩国现代等海外油轮公司承担,我国船东承运不到10%石油战略储备不完善,不能加入国际能源署国际能源署是维护需求国利益的重要国际机构,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其成员,加入该机构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拥有至少相当于9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战略储备,而我国目前只有15天左右的储备缺乏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机制目前我国对国际石油价格只有0.1%的话语权,与作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国内绝大多数企业无法通过国际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面对国际油价剧烈波动束手无策,只能被动接受损失
05年油价飙升使得我国多支付相当于04年GDP的2%的价值中海油收购尤尼科案例评析案例所涉公司概况中海油收购的动因主要过程事件美国会反对中海油收购的理由主要国际舆论中海油收购案例的评价案例所涉公司概况中海油尤尼科雪佛龙─德士古中海油概况总资产:1532.6亿元负债:536亿元历史:23年世界排名:约第50名中海油报价及收购资金来源要约报价每股67美元,总计185亿美元,约1500亿元人民币,全现金支付资金来源自有资金:30多亿美元高盛财务和摩根大通:30亿美元过桥贷款中国工商银行:60亿美元过桥贷款中海油总公司:45亿美元(长期次级债)及25亿美元过桥贷款尤尼科公司概况尤尼科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墨西哥湾、得克萨斯、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地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资产和项目,目前的市场价值是117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优尼科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共计17.6亿桶油当量(石油占到38%左右)
,其中50%位于远东。产量方面,远东占46%,海外其他地区占8%。该公司还向泰国提供天然气进行发电,并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泰国拥有热电厂雪佛龙-德士古公司概况总资产:932.8亿美元负债:113亿美元历史:126年世界排名:4要约报价:170亿美元,40%现金,60%股票,折合每股63.1美元中海油收购的动因如果收购成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采和利用,有利于我国油气来源的多元化。两家公司业务均以亚洲为主,尤尼科所拥有的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资源约70%在亚洲的印尼、泰国、缅甸、孟加拉和中亚的阿塞拜疆等国及里海地区。优尼科的资产分布与中海油在中国东南沿海加紧实施的天然气战略十分适合,尤尼科气资产分布最广、与中国地理最为接近的东南亚正是中海油沿海天然气市场最理想的气源地。尤尼科在石油、天然气,尤其是液化天然气的销售渠道和运输市场上的优势,也是中海油想得到的。主要过程事件2004.12.26-2005.2.27:准备阶段,按照“资产价值小于200亿美元;有储量和产量增长潜力;中海油的承受能力、中国LNG业务和可获得性”等各项指标,中海油在经过三轮的筛选后,最终将收购目标锁定在尤尼科。3月7日,中海油决定向尤尼科提出一个每股59-62美元的报价区间。该报价属于意向性报价,不具有约束性。3月10日,优尼科董事会接受了中海油的非约束性报价,允许中海油进行“确认性”尽职调查。时间为2周半。3月30日,是按照约定由中海油向尤尼科提交准确报价的最后期限。然而,由于中海油独立董事的犹疑,这一天召开的决定报价的董事会不欢而散,中海油失去了报价先机。4月4日,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宣布以25%的现金(65亿美元)、75%的股票(1.03股雪佛龙股票换1股尤尼科股票)收购优尼科公司。按照雪佛龙公司4月1日股票59.31美元的收盘价,收购价约为62.07美元/股。尤尼科管理层初步接受了该报价。6月23日,中海油报价67美元/股(总价185亿美元),全现金收购。按当时的股价,超出雪佛龙报价9.4%。6月24日,美国国会能源商业委员会主席JoeBarton和RalphHall致信布什,称中海油收购对美国能源和安全构成“明显威胁”,要求政府确保美国能源资产不出售给中国。当日,共有41名国会议员向布什总统递交了公开信,要求政府对中海油的并购计划严格审查。随着时间的推移,向白宫写信“反映问题”的议员不断增加,据统计,前后共有64个国会议员参与到这场反对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的游说行列中来。6月24日,雪佛龙副董事长PeterRobertson在《纽约时报》发表讲话,称“雪佛龙与中海油进行的绝非商业竞争,而是与中国政府在竞争,这是不公平的。”6月27日,52位众议员联名致信总统布什和财政部长斯诺,要求财政部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依据《埃克松-弗洛里奥修正案》(EXONF-LORIA)法案严格审查中国政府在这一收购案中扮演的角色。6月30号,众议院投票通过财政拨款修正案,“禁止财政部将拨款用于审查中海油并购尤尼科”。7月11日,两位参议员写信给美国商务部,要求审查中海油的贷款是否违背WTO的规则7月13日,众议院军事服务委员会举行了听证会,会议主要围绕中国的崛起可能给美国造成威胁的内容展开。7月14日,尤尼科董事会召开会议,要求雪佛龙和中海油加价,并宣称如果双方都不加价,拟另觅买家。在中海油5天坚持不加价的情况下,7月19日,雪佛龙被迫加价,报价改为40%的现金,60%的股票,测算下来合每股63.1美元。7月21日,中海油发表声明,表示了三点意见:一、对尤尼科没有改变推荐表示遗憾;二、认为中海油每股67美元的全现金收购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三、鉴于维护自己公司股东最大利益的考虑,没有意愿改变价格,同时将继续关注市场发展的动态。7月3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能源法案新增条款,要求政府在120天内对中国的能源状况进行研究,研究报告出台21天后,才能够批准中海油对尤尼科的收购。这一法案的通过基本排除了中海油竞购成功的可能。8月2日,中海油宣布撤回对尤尼科的收购要约。此时,距离8月10日尤尼科董事会最后投票决定“谁是赢家”还有8天的时间。雪佛龙和国会反对中海油收购的理由中国对石油的依赖与日俱增,国有控股的中海油如果收购了尤尼科,那么尤尼科的石油资源将优先输送给对石油饥渴的中国中国政府控股70%的中海油有限公司1/3并购资金来自中国政府的低息或无息贷款,相当于政府补贴,属不公平竞争尤尼科拥有的石油勘探、生产和提炼技术中有些可用于军事。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国有控股的石油公司在伊朗、苏丹这些地方都很活跃,一旦收购完成,这些可用于军事的技术有可能会出口到这些受美国贸易制裁的国家中海油收购可能会影响到美国在东亚盟国的利益。日本、韩国和台湾都大量进口尤尼科在印度尼西亚开采的天然气。如果中海油成功收购,一旦台海发生冲突,中海油将不会向台湾输送天然气中国能源问题的国际舆论消极的评价《洛杉矶时报》:“中国在全球圈油”,华盛顿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盖勒夫特:“布什政府现任的对华政策是寻找与之合作的途径,但不知道这种政策的可持续性如何,最终两个能源大国将在同一个砂箱上竞争,中国迟早会到处寻找石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战略能源投资集团尤素福·易卜拉欣:“底线是,美国必须给中国让出空间,否则,中国将争夺空间”。《华盛顿邮报》:“经过这场战争,中国更加担心自己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陷入了一场得失所系的竞争之中,促使北京紧锣密鼓地寻找新油源”。《国家利益》季刊:“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摩擦的真正根源在于中国对确保稳定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的不断增加的需要对美国安全的影响,能源需求正在吸引中国从政治上更加深入地卷入政治上动荡的地区─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华盛顿对此并不高兴”。《华盛顿观察》:“能源让中美关系走向死胡同”。《今日美国报》认为“中国的投资者正在寻找原材料长期的供应源以满足其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因此他们急于抢购带有全球印戳的跨国公司。”中性的评价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中国经济高级研究员凯德尔认为:“要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法治的国际商业环境,向中国证明它的未来可依赖于这样一个以法律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包括它能够以价格机制进行产品和资源竞购,以保证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开放和市场化”。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孔哲文认为:“美国挡住中国投资美国的石油公司,这么做正是反对美国人自己的理想,即市场支配的全球石油分配体系的建立”。《国际先驱论坛报》:中海油决定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收购美国石油巨头。香港投资专家麦嘉华说:“这个代价相当高。中国人甘愿出高价获取石油储备,从长远来看,这次收购未必不明智。”
中海油收购案例所引发的思考如何看待美国人所说的“自由贸易”准则?傅成玉在总结时说了两个没想到:一没想到雪佛龙作为中海油的长期合作伙伴会把政治手段引入到竞购中来。二没想到在美国运行了20多年、并且被美国总统布什肯定的相关法律程序,为了维护一家美国公司的利益就可以轻易改变。中海油CEO傅成玉1980年代以来,右派在美国舆论中获得优势地位,把美国制度和自由市场等同起来。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对经济生活从来没有遵守过不干预的规则,它恰恰是在高关税的围墙后面繁荣起来的。对自身经济利益的刻意保护乃是美国民族利己主义的最突出表现,美国右派政客通过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儿童防脚趾步行靴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化学 含解析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 无答案
- 政策导向下的行业安全教育计划
- 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无答案
- 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班级活动计划
- 如何提升财务决策的准确性计划
- 学期期中目标回顾计划
- 理财过程中常见的误区计划
- 前台接待礼仪的学习计划
- 二方审核计划
- DB62∕T 3176-2019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优秀病例演讲比赛PPT
- 吉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 最新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公司员工基本礼仪培训ppt完整版课件
- 工程项目综合应急预案(通用版)
-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设计与仿真
-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附表
- 城市桥梁工程竣工验收
- NB_T 10393-2020《海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_(高清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