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课隋唐政治新格局导入:解读前言。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隋朝581年由杨坚建立,589年,完成全国统一,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以隋朝长安为都城。隋唐时期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和特点,在隋、唐两朝制度创新中,尤为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文帝时期,唐继承和发展。过程与方法:通过阐释、朗读、划线、讨论、问答、互动等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三省六部制的机制运行的基本情况;皇帝同宰相的特殊关系以及这一关系自秦朝至隋唐的变迁;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作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三省六部制的机制运行基本情况的探究,初步培养研究中国封建制度的兴趣和客观地看待三省六部制度的史学态度。操作程序:点播——划线——自学——划线——朗读:P51/1、2。P51/3——P52/3。自学——阐释:P51/倒1(第一句号)读图——朗读——阐释——划线:P51/2、图。阐释——划线——自学——讨论:P52/2。朗读——划线——阐释——P52/1。阐释——划线:P52/1。科举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从秦汉以来到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动的需要,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科举制最早起源于隋代。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过程与方法:通过阐释、朗读、自学、问答、讨论、互动等教学形式使学生理解科举制的内容、作用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封建统治阶级建立科举制以间接地加强封建统治,体会那种用人凭关系讲门第的观念的落后与反动性。操作程序:朗读——阐释——划线——PPT拓展:P53/3。阐释——划线——讨论——互动:P53/2。朗读——划线:P52/4;划线:配2/5。(4)A、朗读与划线:P53/4。B、插话拓展:从隋唐创立科举制度,直到晚清废止,实行达一千多年。从科举制创立之初起,就着力于打破官僚贵族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官位的垄断,为庶族中小地主以致出身寒微的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从而大大扩展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C、划线与阐释:P53/5。三、练习与测评(参考答案)1、(1)秦朝中央权力机构的建置: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2)西汉中央权力机构的建置: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时期,形成了“内朝”与“外朝”和刺史制度。(3)隋唐中央政权机构的建置的特点:中央设中枢(隋称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2、从科举制创立之初起,就着力于打破官僚贵族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官位的垄断,为庶族中小地主以致出身寒微的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从而大大扩展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后,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科举制的实行,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之后,科举制不断发展和完善,一直沿用至清末。四、探索与争鸣(暂缓)五、课后反思:(待写)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甲版)政权更迭581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都长安。隋唐制度建设特色隋朝能融会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在制度层面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与创设。唐朝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推广改进,使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隋、唐制度创新中,尤为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背景初创于隋文帝,经唐朝的继承和发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运作机制三省中书省(隋称内史)草诏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吏、礼、兵、刑、户、工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具体事务。评价三省六部制其实是皇权逐渐加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不过,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甲填空版)政权更迭581年,杨坚篡A建隋,是为B。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C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同年,D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都E。隋唐制度建设特色F朝能融会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在G层面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H。唐朝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I、推广J,使这一时期的K呈现新的气象。隋、唐制度创新中,尤为重要的是L与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背景初创于隋文帝,经M朝的继承和发展,运作过程更趋N化、程序化。运作机制三省O省(隋称内史)草诏为最高R机构。三省长官都是S。唐朝还设立T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由U会议商议决定,经V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P省审核Q省执行六部吏、W、兵、X、户、Y隶属于Z省。分管a。评价三省六部制其实是b逐渐加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c,使个别宰相难以d。不过,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乙版)政权更迭581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都长安。隋唐制度建设特色隋朝能融会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在制度层面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与创设。唐朝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推广改进,使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隋、唐制度创新中,尤为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背景初创于隋文帝,经唐朝的继承和发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运作机制三省中书省(隋称内史)草诏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吏、礼、兵、刑、户、工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具体事务。评价三省六部制其实是皇权逐渐加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不过,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乙填空版)政权更迭A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B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C局面。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同年,李渊称帝,建立D朝,是为唐高祖,都长安。隋唐制度建设特色隋朝能融会E而推陈出新,在制度层面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与创设。唐朝在总结F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推广改进,使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G。隋、唐H创新中,尤为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背景初创于I,经唐朝的J和K,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L化。运作机制三省中书省(隋称内史)M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P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Q议事的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门下省N尚书省O六部吏、礼、Q、刑、户、工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具体事务。评价S其实是皇权逐渐T的产物,众多U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V互相牵制,使个别W难以擅权专断。不过,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X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Y之权。科举制(甲版)历史背景秦汉以来,选拔官员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更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选举大权,庶族子弟多遭排斥。推举制,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地方门阀往往凭借这种盘根错节的政治、社会联系扩展自己的势力,对统一王朝构成进一步威胁。性质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过程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唐朝的科举制已较健全,但尚不完善,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一直沿用至清末)唐代科举考试科目制举由皇帝特旨招试常举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酸、明书等(其中尤受重视的是:进士和明经。考取难度最大。)影响科举制的实行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科举取士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人员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后,经科举入仕的都成为“天子门生”,于是。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科举制(甲填空版)历史背景秦汉以来,选拔官员主要采用A的方式。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更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选举大权,庶族子弟多遭排斥。B制,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C、报D关系,地方门阀往往凭借这种盘根错节的政治、社会联系扩展自己的势力,对E构成进一步威胁。性质通过F考试形式选拔G的制度过程H朝开创。经唐朝逐渐I(唐朝的科举制已较健全,但尚不完善,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一直沿用至清末)唐代科举考试科目制举由皇帝J常举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酸、明书等(其中尤受重视的是:K和L。考取难度最大。)影响科举制的实行是我国M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科举取士主要依据N,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O,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P的基础——人员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后,经科举入仕的都成为“Q”,于是。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科举制(乙版)历史背景秦汉以来,选拔官员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更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选举大权,庶族子弟多遭排斥。推举制,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地方门阀往往凭借这种盘根错节的政治、社会联系扩展自己的势力,对统一王朝构成进一步威胁。性质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过程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唐朝的科举制已较健全,但尚不完善,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一直沿用至清末)唐代科举考试科目制举由皇帝特旨招试常举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酸、明书等(其中尤受重视的是:进士和明经。考取难度最大。)影响科举制的实行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科举取士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人员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后,经科举入仕的都成为“天子门生”,于是。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科举制(乙填空版)历史背景秦汉以来,选拔A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B朝,门阀世族更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C大权,庶族子弟多遭排斥。推举制,使D人与E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F往往凭借这种盘根错节的G、社会联系扩展自己的势力,对统一王朝构成进一步威胁。性质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过程隋朝开创。经H朝逐渐健全(唐朝的科举制已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答案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网络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DB37T 2131-2025鲁禽1号麻鸡配套系
- 售后服务人员工作自我总结范文
- 工地环境保护与扬尘治理措施
-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 统编版语文单元习作教学方案
- 变电站接地设计规范与施工要点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使用说明
- 物业管理投标设备清单模板
- KCA试题库完美版
- 铺面装修购销合同模板
- 五年级英语上学期 Unit 2 阅读理解精练-译林版三起(含答案)
- DB35∕T 2174-2024 改良酸性土壤专用有机肥料通 用技术要求
-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解读
- JT-T-1211.1-2018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快速修补材料第1部分:水泥基修补材料
- 水利工程运维水利工程运行和日常维修养护方案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灭火设备:洗手间灭火系统及其他
- 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分析能力
-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