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课件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_第1页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课件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_第2页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课件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_第3页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课件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_第4页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课件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识作者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盛唐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5岁始在各地漫游①,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伴读]①李白的漫游生涯在诗中是从十五岁开始的,你看: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二、知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②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这已是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伴读]②学者闻一多盛情讴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也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的相遇能与之媲美,是太阳与月亮的相碰。三、明文体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③。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诗句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为“杂言古诗”。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给人一种奔放排奡④的感觉。[伴读]③李白很喜欢写古风,也许唯其如此,才会“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④奡ào,矫健有力。四、拓知识1.谢公屐《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⑤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伴读]⑤他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开创了山水诗派。2.三山五岳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于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东、西、中三岳地处黄河附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五、理基础1.记字音mǔyíngtāishànlùzhuóyǐnlìdànhōngjìhuǎngjiào2.通假字列裂分裂3.一词多义(1)信确实,实在信任,相信信用真实,不虚伪音讯随便,随意依据于是,就通过顺着,沿袭原因趁机副词,暂且递进关系,而且,并且让步关系,尚且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将,将要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弹奏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名词作动词,下雨使动用法,使……战栗,使……惊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在中间附文白对译⑥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⑦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⑧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云之君”“仙之人”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何等的惊心炫目,光耀夺人!⑨在梦幻中翱翔轻飘飘,在枕席之上躺卧沉甸甸。多么惨痛的对比!⑩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登高一、识作者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二、知背景三、明文体律诗的格律四、理基础1.古今异义晚年。极恨。2.一词多义盘旋回转调转还、返回极使……困苦发愁凄苦,痛苦附文白对译*琵琶行并序一、识作者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美刺讽喻作用。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二、知背景三、明文体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特点有:①篇幅可短可长。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四、拓知识琵琶五、理基础1.记字音chānggǔmǐnzhéxúndíxiándiànliǎnháfāngbìlánzhāozhāōuyā2.古今异义于是创作。第二年。随随便便。容颜。突然冲出。整理。副词,以前。年纪大了。3.一词多义 (1)是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正确这说话言语字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量屡次计算写,创作弹奏给,替以为,认为为了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摆酒席形容词用作动词,被打湿名词作动词,作歌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在梦里附文白对译任务群构建与探究文本构建结构图示主旨归纳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的笔墨借助想象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突出地展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结构图示主旨归纳这首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琵琶行并序结构图示主旨归纳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任务探究任务探究一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任务导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中也说过:“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衬,乃具深婉流美之致。”我国古代诗人深谙此道。本课三首诗中,渲染景物以衬托所抒之情的例子很多,要注意赏析。任务设计1.本课三首诗中都有写景,请分别概括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答案李诗写景由四幅画面组成。第一幅是清幽宁静的月夜渡湖图,画面意境的清幽宁静,则表明了李白此时内心的惬意与自足。第二幅是山中日出图,壮丽雄奇的“海日”“天鸡”景象,预示以后的前途一片光明,豪壮的图画中洋溢着他凭诗才受宠后短暂的得意之情。第三幅是阴森恐怖的山中夜景图。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第四幅是富丽神奇的傍晚仙聚图。这是一个瑰丽多姿、险怪神奇,而又变幻莫测、灿烂辉煌的自由极乐的神仙世界。仙境美妙衬现实丑恶,向往神仙就是厌恶黑暗现实。杜诗的首联和颔联是写景句子。首联两句出现六个意象,勾勒出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生动图画,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从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到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我们可以感到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白诗有五处景物描写。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头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折地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2.三首诗中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析。写景常用手法:正与侧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声与色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白描手法。答案李诗写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绘了梦中所说的洞天仙境的景象,这是一个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世界,众仙平等相处,仙人和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这些都显示了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之妙。杜诗写景动静结合,首联和颔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格调高亢的秋景图。杜诗还通过视角方位变换来写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既为远观之景,亦是仰视之物,而“渚清沙白鸟飞回”,则为近看之物,俯视之景。与此同时首联两句相对颔联两句则为局部之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为作者登上高处,远眺全面之景,如此变换写景,描写了气势恢宏、境界阔大之景。白诗写景纯用白描,并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黄芦苦竹绕宅生”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3.(拓展延伸)从读过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名句,并和同学分享。答案(示例)李白: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④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⑤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杜甫:①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④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⑤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白居易:①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②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③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任务探究二高扬个性,异彩纷呈——探究唐代三大诗人的风格任务导引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唐代三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他们都高扬个性,风格迥异,把唐诗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课三首诗就是这三位大诗人的名篇,可以看作他们不同人生的缩影。任务设计1.本课三首诗歌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品,试结合诗句分析其风格。要从诗歌的形式、内容以及所用的手法上思考。答案李诗采用杂言歌行体,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风格飘逸奔放,并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所写内容想象丰富,具有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杜诗是格律严整的律诗,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所写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呈现出现实主义风格。白诗是句式整齐的歌行体,把写景和抒情穿插到叙事中,语言流转自然,通俗易懂,刻画形象生动鲜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把封建社会底层艺伎的痛苦生活与正直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相提并论共表同情,表现了作者极强的人民性。全诗具有现实主义特色。2.(拓展延伸)诗评家们评论李白诗“豪迈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白居易诗“通俗鲜明”,请分别举出诗句予以说明。(课文所选诗词除外)答案(示例)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豪迈的情怀使得诗歌的表达瑰丽无比,奇特俊逸。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足见诗人沉郁之情。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只是通俗之语,而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任务探究三此曲只应天上有——赏析《琵琶行并序》的音乐描写任务导引浔阳江上,琵琶几曲,使得江州司马白居易泪透青衫,将琵琶女引为知己,唱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慨叹。音乐原本是抽象的,音乐形象是很难捕捉的,但今日凡读到此诗,我们对琵琶声会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这都缘于白居易的妙笔巧绘。任务设计1.诗人根据音乐的或高或低、忽缓忽急的特点,把整个演奏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而有合。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①酝酿准备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仅是调弦校音,就显示了琵琶女的演奏才能和丰富的感情。②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乐声渐起,“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这便将弹奏时的神态与自如的动作、灵活多变的指法,惟妙惟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③起伏跌宕阶段:由“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写到“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再到“此时无声”最后又“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有一个“声暂歇”之时,又在“暂歇”之后写出一个高潮。④收尾阶段:戛然而止,干净利落。2.《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诗人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音乐的呢?诗歌中对音乐的描写单从正面描写是很难的,更多的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答案①用饱含感情的动作引领听众去感受音乐。“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演奏时的情态,“轻拢慢捻抹复挑”中“拢”“捻”“抹”“挑”是弹奏中的指法,表面看,是展示琵琶女技艺的娴熟,实际上一系列时缓时急、时强时弱的动作变化,正是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澜;曲终时“收拨”一“画”,干净利落,整个音乐戛然而止,却余音绕梁。②用精妙的比喻突显人物情感,完成主题表达。以紧张的“急雨”比乐声的繁密强劲,以轻柔的“私语”比其幽细亲切,以“珠落玉盘”喻其圆润清脆错杂,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形容乐声暂时休止后骤然响起的激越雄健。以“裂帛”喻四弦齐拨时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以“花底”的“莺语”,喻乐声的流畅婉转轻快,以“冰下”的“泉流”喻音乐的幽咽冷凝低沉,倾诉“得意”时的欢快、失落时的凄凉。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听到过的声音,比拟各种不同的音响,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体会出了弹奏者的“有情”“不得志”以至难以明言的“无限事”。③注意运用环境气氛来描写音乐效果。“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里写听乐,以人们沉湎神往于周围环境的寂静,衬托其效果迷人。3.(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回答问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1)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答案好处: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出弹者的不幸与悲苦。这一句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用。(2)有人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答案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本身的描写上。《琵琶行并序》得意的笔墨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从听者听曲感受角度加以衬托(侧面描写),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任务群阅读与实践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材料一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