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医学2016-全讲义zywsyx_第1页
职业卫生与医学2016-全讲义zywsyx_第2页
职业卫生与医学2016-全讲义zywsyx_第3页
职业卫生与医学2016-全讲义zywsyx_第4页
职业卫生与医学2016-全讲义zywsy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节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亦包括部分可见光。光照射、生产环境中各种熔炉、燃烧的火焰和熔射四个因素。用以评价的平均热负荷。夏季露天作业:夏季从事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受辐射和被加热后的地面及出汗量是反映机体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一个工作日(8)生理最高限度的出汗量为6L,失水过体重的1.5%。一个工作日(8小时)内尿盐少于2g或尿盐量降至5g/24h以下时,表示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一方面,心脏需要向皮肤血管输送大量血液,以便机体散热。另一方面,热适应热适应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热适应后,机体产生热应或防止中暑发生。热适应有一定限度,超过适应能力限度,仍可发生中暑。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碍和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热痉挛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机体不能有效代偿,致颅内供血不足而临床表现为起病迅速、头晕、头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诊断根据职业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38.5℃以上。GBZ2.2-2007》中关于高温作业工体温调节寒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入到脊髓和下丘脑,反射性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寒战、立毛及动员的脂肪和糖。血液由于外周血管收缩而转向流人深部组织,热在此不易散失。寒中枢神经系统低温条件下,脑内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降低。可出现神经兴奋与传导能力减弱,并与体温有直接的关系:在体温32.2~35℃范围内,可见手脚不灵、运动失调、反应减慢及发音。寒冷引起的这些神经效应使低温作业工人易受机械和事故的。心血管系统低温作用初期,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后期则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体温过低并不降低心肌收缩力而是影响心肌的传导系统。结的传导表现为进展性心动过缓,进而出现心3535℃时,寒战达到最大限度,体温再下气温16℃露双手从事精细作业超过10~20分钟,应该提供保暖措施。1℃,尚未出现中心体温过低时,表浅或深部组织即可冻伤,因此肢端疼痛和寒战(提示体温可能降至35℃)是低温的信号,当寒战十分明显时,应终止作业。劳动强度不可过高,防止过度出汗。饮酒,除影响注意和判断力外,还由于使血管扩张,减少寒增强耐寒体质皮肤在长期和反复寒冷作用下,会使得表皮增厚,御寒能力增强,而适应寒高气压海平面的大气压力通常为1个大气压,进行水业时,潜水员或潜函等工具每下沉10.3m,101.33kPa(1),增加部分称为附加压。附加压与水面大气压之和为总压,称绝对5~10减压病是在高气压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由于减压过快所导致的职业其原因是从高气压转入正常气压时由于减压过快,组织和血液中的氮气产生气泡,引起血液循环发病机制人在高气压环境工作时,氮气溶解在体液中,气压愈高,停留时间愈长,则体内溶解的危害。若减压过速,体内溶解状态的氮气迅速变成气泡。减压,气泡产生愈速,气泡出现在血管内则循环呼吸系统:可引起心血管功能,如脉搏细微、血压下降、心前区紧压感、皮肤和黏膜血、呼吸、发绀、胸痛等。诊断根据我国颁布的《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Z24—2006),将职业性急性减压病:轻度为皮肤表现,如瘙痒、丘疹、大理石样斑纹、皮下、水肿等;中度主要减压性骨坏死:I期X线为股骨、肱骨或胫骨见有局部的骨致密区、致密斑片或变透亮区;1/31/3;CT(或)胫骨见小X1/3,或出现大片的X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低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肺通气量增加。过度呼吸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时间稍长,心率则降至海平面时的水平。低氧引起肺动脉高压,可引起肺水肿,长期作用使肥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随海拔升高而增多的趋势;血细胞比容、血液和血液黏滞性增加。初登山者包原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性心脏病。3000m力、目眩、心悸、脉速、气短、胸闷、嗜睡、失眠、噩梦、、、食欲缺乏、腹胀、发绀、面部水肿等,也可出现视觉症状。多发生在登山后24小时内,第4~6天症状基本。痰,双肺广泛等肺水肿临床表现,X线检査见双肺中、下部有云絮状边缘不清的片状阴影。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海拔3000m以上高病,病程呈慢性经过。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头1~33RBC≥6.5×1012/L、Hb≥200g/L、Hct≥65%。高原性心脏病:一般在海拔3000m以上高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心悸、胸闷、呼吸、咳6000m足的新鲜蔬菜水果及适量蛋白的饮食有助于适应高原环境。红景天等藏药可改善高原缺氧症状。人耳能够感受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这一频率范围的振动波称为声波。小于20Hz的声波称20000Hz噪声及生产性噪声的概念从卫生学的角度,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都称为噪声。生产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所发出40dB在技术上和实践上了“级”的概念,即用对数来表示声强的等级,称为声强级,单位是贝尔。实3dB。声压级的合成:如果有两个相同的声源同时存在,则n2,总声压级比单个声源的声压级增加2dBn1010dB。频谱由各种频率组成的称作复合音。把组成复合音的各种频率由低到高进行排列而形成的1/21/3人对声音的感途径对于测量和耳聋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暂时性听阈位移(TTS)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检査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这种永久性听阈位移(PTS)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分为损失或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早期常表现为高频下降,曲线在3000~6000Hz出现“V”形听谷。患者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随着病损程度加重,高频下降明显,同时语言频段(500~2000Hz)的也受到影响,语言出现。聋,结合动态观察资料和现场卫生学,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损失,即可做出诊断。 噪声对神经系统影响听觉感受噪声后,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还有的表现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检査可见脑电波改变,表现为α节律减少及慢波成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心电图S-T段或T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在中等强度噪声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噪声作噪声对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表明接触噪声的女工有不调现征增高明显。一些流行病学表明噪声可使新生儿的体重降低。噪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噪声对谈话、阅读、教学都会带来影响。当噪声达到65dB以上,就能干扰谈话。65dB时打 即有,80dB时难以听清。在噪声影响下,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容易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同样的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对影响越大,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与工龄有其他有害因素振动、高温、寒冷或物质共同存在时,能增加噪声的不良作用,对听觉和控制噪声源如无声代替高噪声的锻5885dB(A),非稳态噪声85dB(A)。1/3(6.3~1250Hz)1/1(8~4势平衡和空间定向。全身振动伴有长时间的强制(如长途驾车)是导致骨骼肌疲劳的主要原因;全身振动可抑制中枢患者先有疲劳感、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继之可出现眩晕、、。部分患者伴有视物模糊、血压下降、眼球震颤。严重者可发生水与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这种预后良好,可通手传振动对机体的影响长期接触过量的手传振动,首先引起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条件反射抑制,神经行为功能下降,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和肢端感觉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痉挛,出现典型的雷诺现象(Raynaudphenomenon),即振动性白指。振动频率和强度低频率(20Hz以下)、大振幅的振动,主要作用于、内脏,局部受振动在一定频率下,振幅越大,对机体的影响越大。振动的加速度越大,振动性白指的越高,出现接振时间振动的强度和时间,决定了机体受振动的“剂量”。工作日内接振时间和工龄越和操作方式对于全身振动,立位时对垂直振动敏感,卧位时对水平振动敏感。强制可降环境温度和噪声环境振动病的发病和流行多在寒冷地区及寒冷季节。振动、噪声二者具有协工具重量和被加工工件的硬度可影响作业负荷以及静力紧张程度操作方式和因素操作时的身体负荷、工作、熟练程度、加工部件的硬度等均能影响机体的负荷和静力紧张程度。而对振动的敏感程度与有很大关系。有些振动作业还要采取强迫,甚至胸腹部直接接触振动物体,振动的危害作用更大。静力紧张还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神经功能为主的疾手麻、手痛等手部感觉:手麻、手痛、手胀、手僵、手多汗等局部症状是本病早期和比较诊断根据我国颁布的《职业性振动病诊断标准》(GBZ7—2002),诊断原则:具有长观察对象:具有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职业史,出现手麻、手胀、手痛、手掌多汗、无轻度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①白指发作累及手指的指尖部位,未超出远端指节的重度振动病: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①白指发作累及多数手指的所有指节,甚至累及全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特别是振动性白指,一旦发病治疗恢复相当,也比较缓慢。少数病 其他处理观察对象一般不需调离振动作业,但应每年复査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轻度振动病调离接触手传振动的作业,进行适当治疗,并根据情况安排其他工作。中度振动病和重度振技术措施工艺设备和方法(如、粘接代替铆接),风动工具,采用自动化操作装手传振动卫生标准根据我国现有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执行。如达不到标准要求,可按在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较小(12eV),不足以引起组织电离的辐射线称为非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引起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乏力、睡眠、力减外,还可引起性功能减退,女性周期紊乱等。高频电磁场: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采用金属薄板或金属网、罩将高频电磁波的场源包工作场所限值按照我国颁布的职业接触限值执行,连续波为0.05mW/cm2(14V/m)脉冲波为波:防措施的本原则射,加大辐源与作点的距,采取人防护施。50μW/c200μWhcm23μm~1mm1400nm~3μm,760~1400nm,被组织吸收后可引起灼伤。接触机会自然界中最强的辐射源是。工业上产生红外线的辐射源很多,如加热金属、熔玻现红斑反应,停止照射后红斑,反复照射,局部可出现色素沉着。适量的红外线辐照有助于健康,当100~400nm(短波紫外线)100~290nm,具有杀菌和致皮肤红斑作用,为灭菌波段;②中紫外区(中波紫外线)290~320mn,具有明显的致红斑和角膜、结膜炎效应,为红斑区;③近紫外区(长波紫外线),320~400nm,可产生光1200℃以上时,辐射光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随着温度升高,紫外线的波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随波长而异:受紫外线辐照可引起皮炎,表现红斑,有时伴有水电弧光发射的紫外线所致的急性角膜结膜炎,称为电光性眼炎。在阳光照射的冰雪环境业时,会受到区,以免其他工人受到紫外线照射;非电焊工进入操作区域眼电焊。接触低强度紫外线,可使接触机会工业上激光用于金属和塑料部件的切割、微焊、钻孔等;军事上用于高容量通讯技术、 对机体影响激光对机体也可产生热效应,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去活性。还可表现为光化学效应、机械压力效应和电磁场效应,激光对组织的和损伤程度主要取决于激光的波长、光源类型、程、确定操作区和带,设置醒目的警告牌,无关人员严禁入内。严禁眼激光束,严防激光反射照射量:照射量(X)仅用于X射线或γ射线,单位库仑/千克(C/kg)的SI单位单位为“戈瑞”(Gy)。剂量当量:指组织吸收产生的效应与吸收剂量、辐射类型、射线能量等因素有关,根据综辐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电离辐射能以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形式作用于。外照射的特点是进入后,对机体产生作用。其作用直至放射性核素排出体外,或经10个半衰期以上的蜕变,才可忽辐射的物理特性:辐射的窄离密度和力是影响损伤的重要因素。例如,α粒子的电离密度虽较大,但力很弱,其主要危害是进入体内引起内照射,而外照射的性很小。X射线或γ射线的穿机体因素:不同种属、不同、不同组织、不同细胞对辐射损伤敏感性不同。种系演化 单一或多因素等都会影响辐射所致生物学效应。使用,如、X射线和射线等在医疗上的应用,工农业生产中使用辐射源等。放射性核素的加工和使与剂量大小有关,但损伤的程度与剂量无关,且不存在损伤效应的阈值水平,如效应、遗传效应等。放射病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所引起的全身性或或局部性放射损伤,临分为急病。多见于事故性照射和。骨髓型:最为常见,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临床表现为白细胞数减少和性。以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是指在较长时间(数周到数月)内受电离辐射连续或间断较大剂量1Gy造血功能是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的基本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造血组织破坏、萎缩、再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表现为头痛、头昏、睡眠、疲乏无力、力下降等,伴有消化系统和有紊乱、经量减少或。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