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作业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单选题1.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A.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 B.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 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2.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C.可看出经济重心的转移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3.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地区时间北方南方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北宋贡献财政收入20%贡献财政收入80%南宋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A.人口大量南迁B.宋朝社会生活C.经济重心南移D.苏杭生活富足4.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这表明北宋时期()A.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 B.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C.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 D.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5.宋代某些地区的租佃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土地所有者和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大土地所有者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租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二地主或包佃主的出现()A.限制了土地兼并B.推动了生产发展C.改变了地租形态D.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6.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收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此材料说明宋代()A.土地契约制度已比较完善B.自耕农的数量增多C.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D.庄园经济迅速发展7.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商人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优秀的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8.史料记载,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重门阀士族,而重金榜题名;二是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材料反映宋代()A.商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B.婚姻和家庭看重物质财富C.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观念的变动 D.门阀土族的影响逐渐弱化9.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重文轻武 B.北方长期战乱 C.南方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D.吏治腐败10.据俞建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赵雅辞统计)整理,某研究者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该研究者()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比较项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其他地区唐朝73%11%6%10%北宋63%17%10%10%南宋6%26%65%3%A.能严谨地进行历史推论B.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C.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D.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11.以下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图。大运河的开凿()A.是隋末和元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B.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C.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优越性D.使政治中心由中原向北方农耕和游牧过渡区转移12.北宋苏淘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13.据学者统计,唐代官员科举出身的大约占15%,而北宋这一比例大概为40%。范仲淹、欧阳修等不少名臣将相都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这反映出北宋时期()A.官僚制度比唐代高效B.阶层的流动相对频繁C.科举考试始设进土科 D.重文抑武的风气明显14.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原本高高在上的士人文化逐渐摆脱“唯我独尊”的精英观念,开始走向普通大众,呈现出由“雅”到“俗”的转变,而民间文化亦逐渐突破等级观念的限制,开始路身主流文化行列。这一变化反映出()A.民间文化迎合了统治阶层 B.市民阶层扩大推动文化世俗化C.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发展 D.士人文化主导了社会价值取向15.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弑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1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17.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18.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19.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二、材料分析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对于前代技术和经验的积极总结,新的发明层出不穷,出现了许多在后世都有极大影响力的农业书籍。皇帝和王公贵族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培育出一些新品种。同时,宋代积极与外国进行交流,引进海外优良品种,如占城稻的推广。在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注重对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摘编自谷跃东《论宋代江南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材料二五代至宋,东京逐渐繁盛,城内到处有酒楼、食店、茶坊,还有瓦舍、勾栏。965年,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前的夜市不禁。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做“鬼市”。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遍布内外城的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随着城市的发展,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北方的强敌(契丹)无法驱除,建都开封更使宋室处于极不利的形势下。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愈闹愈凶,几于穷得不可支持。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3)材料三是中外史学家对宋代的不同评价,分别指出他们的评价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