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单元综合测试三教科版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挑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小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网吧老总挡住,网吧老总跟他讲:“给你找个刺激的网站玩玩吧,第一次上网别要钞票。”你以为小刚应该:()
A.到里面去玩玩,没啥大别了的
B.第一次上网别要钞票,这条件别错,就到里面去一次,下别为例
C.抵制别良诱惑,坚定别到里面去
D.一定要把那个好消息告诉小伙伴
2.“拒绝XXX”列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因为:()
A.青青年吸毒已成为当前社会要解决的中心咨询题。
B.XXX必定会引发青青年违法犯罪。
C.吸毒会严峻摧残青青年的身心健康。D.吸毒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3.“小时偷针,长大偷金。”那个俗语是讲一具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别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往往源自日常日子的:()
A.别良适应
B.一件小事
C.间或看了一本“黄群”书籍
D.间或犯了一次错误
4.欠债别还,拾到遗物归自个儿,这种行为属于:()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犯罪
5.下列对普通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A.违法别一定犯罪,犯罪别一定违法B.犯罪别一定违法,但违法必然犯罪
C.违法别一定犯罪,但犯罪必然违法D.有普通违法行为进展下去一定会犯罪
6.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A.欠债别还
B.违反交通法规
C.抢劫
D.贩XXX
7.16岁的男孩小华尽管从小爱玩好动,然而学习成绩还算别错。一次在游戏机房里,他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群粉末,围坐在那吸,小华坚决果断的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造成小华吸毒的缘故是:()
①强烈的好奇心②盲目的趋同心理
③结交了一群别良“哥儿们”④没有认识到吸毒的危害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总数已增加到100万人,其中青青年占74%。有关部门强调:2003年的禁毒工作将接着以在校中小学生和高危人群为重点。对此,你以为青青年应做到:()
①积极配合,做好XXX预防宣传工作
②只要别上瘾吸几口也无妨
③用合适的手段,积极同吸毒、XXX、制毒行为作斗争
④要珍爱生命、自觉远离和拒绝XXX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违法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依照这些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类不,能够把违法行为分为:()
①违宪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民事违法行为④刑事违法行为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社会复杂,诱惑多多。面对身边世界的诱惑,青春期的青青年应该:()
A.想方设法满脚自个儿的好奇心
B.只要是自个儿喜爱的都要去试一试
C.跟着感受走
D.认清诱惑,经受考验
11.考试中同学要你“帮忙”时,“我”会:()
A.当时别理睬,事后会给他(她)说清危害,并帮助补习
B.有时会偷偷“帮助”一下
C.有求必应
D.看事情再讲
12.少年罗某在公交车内谎称自个儿得了“非典”,造成满车乘客的恐慌,个个争先恐后挤下车,结果罗某被公安机关拘留。罗某的行为是()
A.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B.妨害社会治理秩序的行为
C.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D.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为
13.中学生小徐在踢脚球时将自个儿的一具“随身听”放在球场边,踢完球后不记得带走,被同学小罗拾得。小徐得知后去找小罗索还,但小罗却以自个儿拾得为理由拒绝返还。小罗的行为:()
A.触犯了我国刑法规定,是犯罪行为B.是违法行为,因为他拒绝履行我国民法规定的义务
C.是应受行政处罚的行为
D.是别道德的,但别违法
14.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没有触犯刑法,不过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称为:()
A.刑事违法行为B.犯罪行为
C.普通违法行为D.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15.王家父子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争吵,爸爸一怒之下,用砖块砸向宝贝儿子腿部,将宝贝儿子打成重伤。爸爸的这种行为是()
A.父教子的行为B.教育办法别当C.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
16.公民陈某一天夜晚对一名妇女实施抢劫,被路人抓获,并扭送至派出所,在法院审理时,陈某辩讲:“我啥也没抢到。”但仍被判刑。此案讲明()
A.法院错了,陈某没抢钞票别是违法行为B.法律具有惩治犯罪,爱护人民的作用
C.公民应提高自我爱护能力
D.陈某的行为不过普通违法行为
17.张某购买陶瓷时打破了该店的一具清代花瓶。张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A.确认花瓶的所有权B.恢复花瓶原状C.赔偿陶瓷店的损失D.向陶瓷店老总道歉1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创造XXX的行为属于()
A.普通违法行为
B.违反《治安治理处罚法》的行为
C.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
D.违反社会治理秩序的行为
19.从法律的角度看。“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别积别脚以灭身”这两句古语提示的道理是:()
A.必须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B.犯罪往往是从普通违法开始的,我们惟独防微杜渐,才干防患于未然
C.违法必定走向犯罪
D.普通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联系
20.目前,各种网站良莠别齐,有的充斥一些别健康的内容,容易使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学生张某自从迷上网上谈天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别三别四的人,荒废了学业。家长和老师如何劝也别听,最终进展到离家出走。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①日子中处处有诱惑,未成年人无法摆脱②别良诱惑妨碍学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③一定要提高自个儿的辨不能力,拒绝别良诱惑
④要学会拒绝,坚定别上网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④
21.有多少青青年因吸毒误入歧途,一发别可收拾,结果悔之晚矣。“千万别要尝试XXX,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恶魔缠身,难以摆脱!”这是吸毒青青年的忠告。针对上述现象,下列讲法正确的有:()
①对自个儿的行为负责,就要幸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控能力
②吸毒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一种别负责任的具体表现
③在做任何情况之前都对自个儿的行为也许产生后果做出正确的推断
④可以明辨是非,知道得XXX危害的人就一定可以拒绝XXX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2.王传根是独生子,父母基本上知识分子,自小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双亲的疼爱。上初中后,经别住诱惑,沉迷于XXX和光盘。学习成绩直线下落,竟进展到同他人拦路抢劫、XXX,别到16岁就被判刑。这一典型事例告诫我们:()
①人假如一味追求低级趣味,进展下去极有也许走上犯罪道路
②要远离电脑和网络
③应该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④要学会善于抵制各种别良的诱惑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3.犯罪行何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却别一定是犯罪行为。‘推断一具人是否犯罪,要看他的行为是否:()
①具有严峻的社会危害性②违反刑事诉讼法③触犯刑法④应受刑罚处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拒绝交还失主的行为下列讲法正确的是:()A.违背了XXX道德的要求
B.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C.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D.不人无权干涉
25.正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然而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进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最终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讲明:()
①青青年要依法律己
②一具人假如法制观念淡薄,就非常容易从普通违法进展到犯罪.
③普通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别同
④普通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别可逾越的鸿沟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挑选题
26.情景一:你的好朋友邀你去上网,并包吃包住。
情景二:你的家人无缘无故被人打了,亲戚邻居要去血债血还。
结合上述情景谈谈你的挑选及理由。
27.某校周边分布着一些图书出租店、录象厅和网吧,其中一些别健康的东西对学生的负面妨碍越来越大。
请回答: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面对这一事情,你该如何办?
28.有人以为:拾到遗失物品别依然理所固然的,大别了是个道德咨询题,用别着法院判决。这种看法对吗?为啥?
29.有人讲: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严峻,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而普通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别大,别应负法律责任。请评析这种讲法。
30.一天,王明去当地书店购书,当时除店主外,书店里惟独王明一具顾客。店主向王明讲:“我这儿有几本好书,你买别买,价格非常廉价。”王明翻看时,发觉是几本黄XXX书籍。王明别敢买。店主讲:“我送一本,望着好的话,往后再来买。"后来,王明从店主手里高价购买了许多淫秽书籍,学习成绩一降千丈……
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发是啥?
31.某都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对在押的未成年犯举行了调查统计,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材料一:从现有的别良行为看,经常吸烟者占69.7%,经常喝酒的占60.06%,有打架行为的占57.58%,有旷课行为的占49.86%,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08%,上课携带管制刀具的占41.6%,看过黄XXX书籍和淫秽音像制品的占31.96%。材料二:从犯罪类型看,抢劫罪居于首位,占51.79%;其次是XXX罪,占19.01%;此外还有有意杀人、敲诈勒索、绑架等罪名。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咨询题:(14分)
(1)材料一、二中的行为分不属于啥行为?这两种行为之间有啥联系?
(2)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得到哪些启发?
32.一名年仅16岁的青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校无心学习,精神萎糜别振。虽经学校老师及家长的多次教育和劝导,但仍别思悔改。别幸的是,该青年在别知别觉中结织了自个儿以为非常信得过的网上“朋友”。某日,那个所谓的“朋友”,邀该青年外出旅游,在未经学校许可和老师知晓的事情下,该同学欣然前往。谁知该同学却一去别回。学校着急,家长更是心焦……。
阅读材料后回答:(12分)
(1)作为中学生,我们在网络交往中应怎么样爱护自个儿?
(2)我们作为一具网上游客时,应遵守怎么样的网络规则?
第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对中学生来讲别良网吧属于别良诱惑,对我们有巨大的消极妨碍。我们应坚定抵制。A、B、D项的讲法基本上别可取的,故选C项。
2.答案C解析:本题可采纳排除法,A项讲法错误。当前社会要解决的中心咨询题是经济建设。B项讲法太绝对。D项讲法别符合题意。故选C项
3.答案A解析:有普通违法走向犯罪往往是从一些别良适应引起的,所以我们应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故选A项
4.答案C解析:违法行为分为普通违法与犯罪。A、D项属于犯罪行为,别符合题意。欠债别还,拾到遗物归自个儿是民与民之间的官司纠纷故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选C项。
5.答案C解析:违法行为分为普通违法与犯罪。二者是有区不的。犯罪是严峻的违法行为故
A、B项讲法错误。D项讲法太绝对,故选C项。
6.答案B解析:A项属于民事违法行为,C、D项已构成了犯罪。故选B项。
7.答案D解析:本材料中导致小华吸毒的缘故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是他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盲目从众心理,没有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而客观因素是结交了一群别良朋友。故选D项。
8.答案A解析:本题可采纳排除法,俗话讲:“吸毒一口,误入虎口。”第②种讲法错误。故选A项
9.答案D解析: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其中普通违法行为又包
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故本题选D项。
10答案D解析:面对别良诱惑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别能盲目从众、要操纵好自个儿的好奇心。故选D项
11.答案A解析:考试中帮助同学别是真正的帮助,反而会害了对方。故选A项。
12.答案C解析:罗某的行为是扰乱交通工具上的公共秩序行为,故选C项
13.答案B解析:拾到遗物归自个儿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是普通违法行为。A、B、D项应排除,故选B项
14.答案C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其中普通违法行为又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故选C项。
15.答案D解析:爸爸的这种行为严峻侵犯了宝贝儿子的生命健康权,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构成了犯罪。故选D项。
16.答案B解析犯罪行为使之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陈某的行为已构成了犯罪,受到法律严惩讲明法律具有惩治犯罪,爱护人民的作用。故选B项
17答案C解析:张某打破了该店的一具清代花瓶。属于一起民事违法行为,应赔偿陶瓷店的损失。故选C项
18.答案C走私、贩卖、运输、创造XXX的行为具有严峻的社会危害性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故选C项
19.答案B解析:本题可采纳排除法,A项讲法别符合题意,C、D项讲法错误。故选B项
20答案C解析:面对别良诱惑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别能盲目从众、要操纵好自个儿的好奇心。要学会拒绝。第①④项讲法错误故选C项。
21答案A解析:本题可采纳排除法。第④种讲法错误故选A项。
22答案B解析:别良诱惑对青青年健康成长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我们应该学会拒绝。第②种讲法太绝对,故选B项。
2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犯罪的特征第②种讲法别符合题意。故选C项
24答案D
25答案B解析:第②种讲法别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项。
26答案情景一:自个儿别去,也劝阻朋友。理由:去上网有也许会对自个儿和他人带来别利的妨碍,要操纵自个儿,坚定别去住。情景二:应制止,并劝告亲戚和邻居们采取合法方式去解决。理由:要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别能感情用事,否则,假如去报复,自个儿的合法权益别但得别到爱护,还会因侵害他人的权益,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7.①依法自律,法律别允许做的事坚定别做②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增强抵御各种别良诱惑的能力③及时检举揭发娱乐业的违法行为④向有关部门或学校提出整治周边环境或加强学校教育等有关建议。
28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①拾到遗失物品别还,别仅是别道德行为,而且是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普通讲来,凡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基本上XXX道德责备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并且算是XXX道德的要求。②我国法律规定,拾到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假如将拾得物品拒绝交还原主,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算是违法行为,应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
29.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错误的。①犯罪行为是性质最严峻,社会危害性大的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