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评价与反思_第1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评价与反思_第2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评价与反思_第3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评价与反思_第4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评价与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学生的学习更进一步卢丽莲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更多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成为我思索最多的问题。在这种开放式的课堂上,学生学习角色的变换使得他们拥有了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然而,课堂的“开放”,同时也更加增加了各种“无用”的发言,干扰了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究竟应该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将自己“隐身”在学生之后,却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又趁着重上“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契机,让我有机会重新去探触这个问题。《分数的意义》对我来说是比较驾轻就熟的一堂课,因为有了之前许多次的磨课、试课、听课,也很清晰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单位“1”的真正理解以及分数意义的完整接触是他们学习的瓶颈之所在,每次学生看似掌握了这一内容,但等到实际运用,以及以后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找单位“1”时,总会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那么,在我的课堂上怎样调整,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更进一步”,为以后学习这些重要的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呢?一、精心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学习环节,让学生一步步上升认识。任何一个新知识的学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思考中的实际状况进行有准备的精心设计,使得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层层剥开知识的外衣,碰触到学习的核心。为了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完整深入的认识,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我抛开了教材中简单地情境,而是根据他们学习的特点,设置了一个体验式的情景,从认识、理解单位“1”开始,然后唤起旧知,复习14,再放手让学生探讨14,2()二、重新构建了单位“1”,为知识的生长找准起点。单位“1”的出现,打破了学生以往对于分数的认识,要求他们在认识上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一个整体”作为单位“1”,与之前所学的自然数1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冲突,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快能够接受“一些物体”可以看做“单位‘1’”,但是却没有真正明白这个单位“1”是作为一种计数单位而存在的,它是分数学习的起点,因此才会在后续的学习中形成障碍。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从情境冲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同一个分数,只要这个用来分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含义也会不一样。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再深挖单位“1”的含义。2、深入理解单位“1”。(1)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样的“1”吗?这样下去,能说完吗?看来,小小的1还真是无所不包。(师在1上加双引号)不过,这时的l和我们一年级时所认识的1一样吗?同学们,你们真有数学眼光,又赋予了1新的内涵,可以表示一个整体。(2)沟通整数、1、与分数之间的联系。3个苹果能用“1”来表示吗?那6个苹果可以看做“1”吗?一旦我们把3个苹果看做“1”了,那么,6个苹果通常就不再看做“1”了。这时的6个苹果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有几个这样的“1”——(就用几来表示)这样看来,在这里,3个苹果所看做的“1”,其实不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正因为如此,数学上,我们就把这样的“1”又叫单位“1”。1个苹果呢?2个苹果呢?把3个苹果看做单位“1”,有几个单位“1”,就是几;可为什么1个苹果、两个苹果都要用分数来表示啊?不足一个单位“1”的,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人们在生活中计数,往往也不能刚好用整数表示,这时通常用分数来表示。通过这样一个片段的谈话,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加了解了“1”是作为一个计数单位的存在,也就为接下来学习的深入思考提供了可能。三、激励、启发的语言,学生思考更近一步的催化剂。如果说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保障,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留心观察和适时的鼓励与点拨,则是学生思考的催化剂。由于在教学之前,已经精心预设了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并且在教学设计中,已经预想了若干个课堂提问的问题和小结语,所以当学生出现种种出乎意料的状况时,才能做到不急不躁,想到对策将其引导会思考的轨道上来。1、当学生没有想到时,采用启发式问题引导思考。(1)你能在下面的各图中涂色表示出吗?思考:思考:涂色的个数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表示呢?在这一堂课上,学生出现的意外层出不穷。在刚开始第一个展示14时,学生便只是上来涂了色,说了他们的表示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这些都是表示同一个分数没有阐述清楚。而下面的同学可能由于紧张,也没有任何一个同学提出质疑。在这种状况之下,我顺势先点评了孩子们的表现,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三幅图,分别涂的是一个正方形、2个、3个,数量都不一样,怎么会表示同一个分数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马上进入了思考状态,有部分反应快的同学高高地举起手来来。“因为他们的单位‘1’不同。”一位同学直接站起来说。听到这个答案,下面的孩子频频点头。也许因为他们都认为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思考又一次就此止步。但如果只达到这个程度,还不能解决分母的意义这个问题。我便第二次提出了问题:“是啊,单位‘1’不同,所以每份的数量不同,但明明数量不一样,怎么还能都表示为四分之一呢?”这个问题比起上一个问题来说,指向性更强,很快,看到了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虽然单位‘1’不同,但是他们都平均分成了4在思考遭遇瓶颈的时候,教师作为教育的指导者,更加需要清晰、理性地思考,该用怎样的问题才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发地学习碰触到学习内容的核心。通过这两次的追问,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较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且明确了分母所表示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2、善于发现学生的资源,提升学生的认识在进行第二个环节的展示(内容如下)时,(2)你能在下面的图中表示出你喜欢的吗?。刚好看到有个男生只涂了一个,表示为,便在展示过后特意请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也可以表示为把这12个苹果平均分成24份,1个苹果就是其中的2份。”我大力表扬了他的爱动脑筋,然后问了一句:“你怎么想到的?”期望中是孩子会从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入手,结果他完全出乎意料地来了句:“因为懒嘛。”顿时全班哄堂大笑。我也跟着笑了。随后半开玩笑地说:“是啊,数学就是教会你偷懒的一门学科,但是,要想偷懒,就需要你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时候,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等你完全弄懂了这个知识,那你就会慢慢发现窍门,可以偷懒了。”接着话锋一转:“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究竟他是怎样才可以偷懒的。”孩子们顿时认真起来了。我趁机拿了另一个女生涂了一个,但是写成“”的拿来进行对比。这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进行了讨论,甚至大家发现这两个分数之间分子分母都是乘了2,但是大小相等。这已然是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教师应当是善于观察与利用学生资源的。只要选取了一些适合学习内容的材料,并且加以智慧地点拨,就能让孩子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越发接近学习的真谛。3、学会利用学生的错误,转化为学习的资源在小结的时候,特意点了几个平时课堂上不太听课、学习基础较弱的孩子来回答。让他们举一个例子结合生活中的情境来说说对这个分数的理解。其中一个女生在描述34时,说:“就是一个蛋糕,分成四份,取其中的3份。”当一节课结束,如果孩子们的描述仍停留在这个错误的阶段是很让人气馁的。本来打算让其他学生点评,转念一想,华应龙老师在给我们做讲座时不是提出过“融错”这个观点吗?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啊。于是我在装糊涂似地在黑板上画出了她所描述的分数。(如右图)“是这样分吗?”“不是。”孩子们都笑了。“应该要平均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了起来。“是啊,分数,本来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数学应该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平时我们描述一个数学概念时,应该要用准确地语言描述。”我小结到。通过这样一个小片段的处理,孩子们在接下来对分数的描述中,都特别注意“平均分”这一基础。有时,当错误发生的时候,教师不要急着去纠正他们,而是应让他们通过自我的调整和矫正,这样才会使得他们更加注意自己存在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孩子们在学习中的自我检查,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