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丝路探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丝路探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丝路探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丝路探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丝路探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路探源——丝路明珠周村一、活动目标:1.通过探索周村丝绸的历史,了解周村是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供货源头之一。激发学生对家乡周村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从而萌生民族自豪感。2.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短片等资料,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以及学以致用的品质。3.为了让家乡周村变得更美好,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为周村的未来出谋划策,立志成为家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明晰周村丝绸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促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二、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历史资料和现实事物论证出周村是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供货源头之一。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周村的热爱并萌生自豪感。突出重点的办法:运用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三、活动难点:小组讨论、汇报学习成果。分散难点的办法:用问题驱动讨论,提前教给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四、活动方式:启发谈话、合作讨论、汇报展示五、活动准备:多媒体播放相关文字、图片及视频材料,学生课前自学的相关材料。六、本课特色:教师“抛砖引玉”,利用问题驱动学生讨论,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七、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国旗图片)1.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国旗)你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国旗用的丝绸是哪里制作的吗?(瑞蚨祥绸布庄)大家都知道呀!那中国这么大,好多地方都生产丝绸,周恩来总理为什么偏偏选中发轫于周村的瑞蚨祥绸布做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你了解其中的缘由吗?(多生介绍周村丝绸资料)2.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周村自古以来就是盛产丝绸的地方,被誉为“丝绸之乡”,周村的丝绸业从於陵古邑算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二)了解古代丝绸之路1.师:提到丝绸,不得不提曾经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你又有哪些了解呢?(生说)2.教师播放视频后小结: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过渡语:刚才咱们知道周村的丝绸非常有名,那它与丝绸之路有联系吗?请看老师找到的这段资料——播放视频(三)质疑问难,发现问题:1.师:短片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周村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供货源头之一)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在白板上板书)(1)历史上的周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2)古代周村在全国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3)为什么说周村是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供货源头之一呢?3.分析问题,找出事实,恰当归类。师:同学们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任何结论都需要用事实来论证它的真实性。现在我们就来找出这些事实,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按照这几个方面进行整理、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类,也可以当堂上网查找资料,注意不同种类的资料字体颜色要不同,找到的资料请上传到我们班的QQ群上,现在请各小组行动起来吧!(四)小组合作学习1.教师巡视各小组学习情况:如有从自己的文档中提取信息的、有从百度搜索文字资料的、有从百度搜索图片资料的、自制汇报演示文稿的、还有积极讨论的场景、QQ群上传情况等等。2.资料归类分五方面:民间传说(红)、地理环境(绿)、历史故事(蓝)、历史考证(黑)其他(紫)(五)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展示,教师适当点拨提升)汇报形式:哪个小组先说,就先讲哪一方面。以下是各方面汇报重点:1.民间传说生讲:(1)传说在远古时候,周村上空飞来一只凤凰,嘴里衔着一个茧子,引导人们学会了用丝绸遮体。凤凰为了看到丝绸技术在当地普及,不惜让自己化为一座山峰,就是周村的凤凰山,在周村的南郊镇还有一个村子叫凤凰村,就是今天的丁家村。——由此推测丝绸技术起源于周村。(2)周村在明代即建有天后宫。相传,养蚕和丝织技术是由黄帝夫人嫘祖传授,人们称嫘祖为天后娘娘,传说天后娘娘是正月十六寿诞,这一天周村百姓都虔诚供奉。人们在正月十六这天,早早起来包饺子、放鞭炮,日出前在河里把蚕帘子洗刷干净,蚕的成活率高,于是周村沿河两岸十五夜间出现了两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灯笼长龙。——由此推测当时周村养蚕的人很多,制作的丝绸应该也是最多的。2.过渡:了解丝绸的制作过程师:当然,所有的传说只是寄托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故事中都提到了织绸做衣,那你知道丝绸是怎么做出来的吗?(生说)(1)出示制作过程图片(打乱顺序),同桌讨论。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片,同桌讨论一下正确的顺序应是怎样的。(2)指名到台上给图片排序。(3)反馈排序情况。教师小结:看来要想制作出精美的丝绸,我们首先得有丝,要想有丝,就要养蚕,拿什么养蚕,最终还要有桑叶,所以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周村当时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哪个小组的找到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来给大家讲一下?3.地理环境(1)千百年来,周村一带及整个一直栽种鲁桑。鲁桑是全国最早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桑树品种,故有“桑之治”之说,其特点为叶大而圆,力劲而厚,枝叶低矮,便于采摘,产量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性状由多种品类组成的“鲁桑类型”,并广泛流传到黄河、长江流域。——由此推测周村的丝绸可能会运往西安等地出售。因为长安不是生产地,而是一个全国丝绸的集散地。(2)播放视频(老师讲解)重点理解:齐、鲁千亩桑麻师:从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齐鲁大地是汉朝时期全国最先种植桑树的地区,也是最早出现丝织业的地区,而拥有先进纺织技术的地区只有周村,有史书中记载:“本境虽能缫丝,而售与周村商贾织造。”那时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人民的主要行业。“每于夏季,丝市极盛”。附近地区所产蚕茧大都运往周村市场出售。——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周村的丝绸业是一派繁荣景象,应该能源源不断地给长安提供丝绸制品。4.历史故事(1)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来於陵访友(也就是现在的周村),吃到了一种鲜嫩的竹笋,这在当时是太金贵了。我们知道竹笋是产在南方的一种东西,在唐代的交通条件下,能在北方的周村吃到鲜嫩的竹笋,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那么这个竹笋是哪儿来的呢?很可能是南方的商人带过来的。这说明周村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成了全国性的商品集散地了。——由此可推断出周村当时应该与南方地区有着重要的联系,这种联系肯定与丝绸有关。(2)当历史的车轮转到汉代,经历了楚汉之战的刘邦登上王位。这位最喜欢穿齐国丝绸的农民皇帝,下令在齐国设立三服官。三服官是汉朝中央政府开办的官方纺织管理机构,专门织造供应皇室和对外礼品的丝绸产品。於陵和临淄为代表的齐国,占到了当时国内丝绸产量的绝大多数。这足可以说明齐地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丝绸供货地和外销地。——由此可以推测周村从先秦到汉唐时代,一直都是全国的丝绸生产和贸易基地。过渡语:刚才我们大家从史书和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了解到周村丝绸的发展历史,但这些只是推测,要想真正论证周村就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还有一项最重要的证据,那就是——历史考证。哪个小组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5.历史考证(1)纺轮图片周村的前身於陵,是淄博乃至最早的古城遗址,1982年在古城墙附近发现的大量各种各样的陶纺轮,就是那时的人们养蚕织绸的工具。由此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周村就出现了丝织业。——大量的出土文物向我们证明了周村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桑麻种植和丝绸纺织地区之一的辉煌历史。(2)古商城街市系列图片周村的丝市街、绸市街是唐宋以来不断发展起来的古街。这里仍然保存着千余年来丝绸基地印记的地名,许多以蚕丝为图案的建筑装饰,流传着一个个有关丝绸历史的美丽传说。就是它们,组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丝绸博物馆。——这些保存完好的古街、店铺是中国丝绸文化的标志,是丝绸之路源头的证明。(3)摩尼教造像刻石图片(教师补充)摩尼教是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被认为是摩尼教造像的刻石,现存于周村区文物管理所。正面浮雕,上部为一尊主像,四尊胁侍像;下部刻有五个造型怪异的形象。周村商埠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郭济生先生在周村发现了两处摩尼教遗迹,也就是说,摩尼教在唐代早期就传到周村,应该是确信无疑的了。——由此可以证实周村一定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村的丝绸一定会传入西域和阿拉伯国家。6.其他方面(1)民谣——“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这首民谣生动的再现了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2)闻名中外的周村民间艺术——芯子,它的服饰、华盖、锦罗、故事,无一不是在展示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是丝绸文化的体现。(3)周村花灯,五光十色,流光溢彩,十里天棚,用丝绸、钢材扎成云霞锦缎,亿万纱灯,用绫罗糊成万千奇景。——这是丝绸工艺的展示。7.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从民间传说、地理环境、历史故事、历史考证等各个方面证实了丝绸是周村的象征,更是中国的象征。它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周村因丝绸而闻名天下,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供货源头之一。(六)谈古论今,展望周村未来(升华主题,实现文化传承)1.师:周村丝绸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丝绸,就没有周村,没有周村,就没有丝绸之路的辉煌,丝绸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周村人,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说)2.我为家乡发展出谋略(配背景音乐《旱码头恋曲》,出示周村行政图轮廓,学生上台粘贴)师小结:作为一名周村人,我们为周村辉煌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千言万语代表不了我们此刻的心情,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心愿卡,写下你今后打算为周村的发展做些什么,畅想一下周村的未来——3.学生宣读自己的心愿、张贴。4.齐诵自编诗歌《周村,您好!》(七)教师总结: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周村辉煌的历史,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也为周村的未来发展写下了铮铮誓言,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周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让我们大声地说出——我爱你,周村!(生齐说)八、活动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恰当地使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及班级QQ群互动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利用交互式白板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以图文声像并茂的视频短片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清晰化,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我随机用电子笔写在白板上,一目了然;当学生上台汇报完内容后,我及时与学生互动,并把知识点在白板上做了批注;在讲解丝绸制作过程时,让学生亲自上台排序,学生的参与面大,反应积极。(二)运用班级QQ群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归好类的资料第一时间发到班级QQ群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白板上滚动的大屏幕我们可以清楚地掌握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为下一步学生的汇报讲解做好铺垫。(三)使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帮助学生自学。课堂上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及时、准确的查找到所需各类资料。个别小组还把找到的图片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备展示。总之,信息化的课堂效率提高了,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也高了,今后我们一定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更多的精彩!学情分析:1、能学——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了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这些为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持。2、会学——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我注重以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分析、表达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培养使他们这方面的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3、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课前,我对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在这方面已有的认知,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三年级学生对周村历史的认知非常少,有关丝绸方面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这些空白点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我恰当地使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及班级QQ群互动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运用班级QQ群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归好类的资料第一时间发到班级QQ群平台上,有从自己的文档中提取信息的、有从百度搜索文字资料的、有从百度搜索图片资料的、有自制汇报演示文稿的,从而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白板上滚动的大屏幕我们可以清楚地掌握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为下一步学生的汇报讲解做好铺垫。(二)利用交互式白板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以图文声像并茂的视频短片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清晰化,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我随机用电子笔写在白板上,一目了然;当学生上台汇报完内容后,我及时与学生互动,并把知识点在白板上做了批注,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在讲解丝绸制作过程时,让学生亲自上台排序,学生的参与面大,反应积极,效果很好。(三)使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帮助学生自学。课堂上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及时、准确的查找到所需各类资料。个别小组还把找到的图片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备展示。在此向老师们展示其中一位学生的汇报过程:先从QQ群共享下载自己上传的文件,然后做详细的介绍。效果分析:课堂观察学习效果分析任职学校任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任教年段三年级姓名观察视角学习效果观察记录观察视点执教的《丝路探源》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测试学生是否能把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培养梳理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2、通过小组自制ppt演示文稿,培养学生独立陈述学习成果的能力,进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目标已达成。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教师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同问题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启发回答,得到了不同提高。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基本能了解和满足了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从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环节中得到着重体现:一是在小组交流讨论环节,给每个学生一个机会;二是课前调查资料时,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在课前安排调查表,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学,通过自学—合作——成果分享,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学生通过学生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预习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6.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学生对同一问题有独特的思考和创见。特别是各人提出问题和回答同学问题的环节,学生争先恐后,各持己见。补充视点: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有选择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学改进建议:在课堂上还需继续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言。教材分析:我们周村自古以来就有“丝绸之乡”的美誉,漫步在周村古商城的大街上,你会发现许多有关丝绸的历史印记:有古老的丝绸店铺遗址、有以丝绸命名的街道……多少年来,一提到丝绸之路的起点,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汉唐的首都,也就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地——长安。然而它却不是桑蚕、丝绸的主要生产地,而仅仅是一个丝绸的集散地。那么,这个丝绸之路的丝绸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周村跟丝绸之路会不会有联系呢?带着心中的好奇和疑问,我和我的学生们利用休息日开始了调查研究,搜集到很多相关资料,为了更好地整合同学们搜集到的各方面资料,形成较为清晰的统一认识,于是我决定开展这节具有我们周村本土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丝路探源之丝路明珠周村。评测练习: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在白板上板书)(1)历史上的周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2)古代周村在全国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3)为什么说周村是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供货源头之一呢?2、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按照这几个方面进行整理、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类,也可以当堂上网查找资料,注意不同种类的资料字体颜色要不同,找到的资料请上传到我们班的QQ群上,现在请各小组行动起来吧!资料归类分五方面:民间传说(红)、地理环境(绿)、历史故事(蓝)、历史考证(黑)其他(紫)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恰当地使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及班级QQ群互动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利用交互式白板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以图文声像并茂的视频短片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清晰化,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我随机用电子笔写在白板上,一目了然;当学生上台汇报完内容后,我及时与学生互动,并把知识点在白板上做了批注;在讲解丝绸制作过程时,让学生亲自上台排序,学生的参与面大,反应积极。(二)运用班级QQ群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归好类的资料第一时间发到班级QQ群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白板上滚动的大屏幕我们可以清楚地掌握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为下一步学生的汇报讲解做好铺垫。(三)使用网络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