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8.时间的脚印(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8.时间的脚印(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8.时间的脚印(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8.时间的脚印(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8.时间的脚印(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时间的脚印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旅行(lǚ)踪迹(zōng)岩石(yán)沙砾(lè)B.逝去(shì)低洼(wā)堆积(duī)帷幕(wéi)C.龟裂(guī)悬崖(yá)崩落(bēng)裂缝(liè)D.腐蚀(fǔ)山麓(lù)粗糙(zào)装置(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楔形宝藏痕迹犹豫B.绝璧冲刷吹拂笨重C.孔隙遗体缓慢摩损D.浑浊沟壑沉淀虎珀3.结合语境,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这里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B.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C.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D.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这里指裂开许多缝子。)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___________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2)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___________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3)自然界某些转眼就___________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A.时时刻刻无时无刻消逝B.无时无刻无时无刻消失C.无时无刻时时刻刻消逝D.时时刻刻时时刻刻消失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B.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C.通过学习《时间的脚印》,使我明白了岩石也可以记录时间。D.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2.品读课内语段,完成(1)—(5)题。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1)“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一句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面选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此题为多选题)()A.下定义B.举例子C.分类别D.作比较E.打比方(4)上面选文最后一段中的“很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文中“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一句,为什么要强调石头是“死”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年模拟全练1.(2022浙江余姚兰江中学期中,1,★☆☆)请根据语境和拼音,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汉字。(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____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社戏》)(2)耳畔是一声miǎo____远的鸡啼。(《安塞腰鼓》)(3)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____默。(《大雁归来》)(4)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wéi____幕的一角而已。(《时间的脚印》)2.(2022四川成都武侯西蜀实验学校期中,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措着吃。B.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减默。C.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诲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D.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3.(2022山东五莲期中,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B.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C.“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D.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4.(2022山东日照莒县期中,6,★☆☆)下面对句子的分析或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此句存在着语序不当的问题,可以把状语“一件珍贵的”后置,改为“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B.“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此句中的“描绘”后面本应有一个宾语,但由于定语太长,结果漏掉了宾语。C.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发狠”“忘情”“没命”三个词虽然是并列的,但是同时表现了沸腾、宣泄、不可遏止的生命活力)D.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气势;“冲”“爬”,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五年中考全练(2022河北中考,12-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漫话石鼓文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②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③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选文有改动)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2.(★★☆)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素养全练1.(2022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一杯水的重量老师拿起一杯水,问:“这杯水的重量是200克,各位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老师继续说道:“一杯水,随着所拿时间的延长,它的重量也在发生变化。其实这杯水很轻,但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重。所以,我们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杯“水”,我们该怎样对待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仿照《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中的画线部分,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内容相关,格式相似。时间都去哪儿了陈曦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时间的脚印基础闯关全练1.BA.砾lì。C.龟jūn。D.糙cāo。2.AB.璧→壁。C.摩→磨。D.虎→琥。3.A文中运用的是词语的本义,即“直到海水干涸,石头粉碎”。4.A注意分析近义词在词义上的细微差别,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时时刻刻”指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地。“无时无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消逝”,动词,消失。“消失”指(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根据句意和“不”这一标志,(1)句应选“时时刻刻”,(2)句应选“无时无刻”.(3)句应选“消逝”。故答案选A。能力提升全练1.C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使”即可。2.答案(1)一句话独立成段,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2)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3)BC(4)不能删掉。因为“很可能”表示一种推测的可能性;若删掉,则变成了肯定,这样就与现实不符合。(5)因为石头自己是不能动的,那么,不能动的“死”的石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了岩石的这一功能的奇特。解析(1)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上文,不是承上启下。(2)解答此类题应联系上下文,找到标志性的词语。这句话后边“这说明……”一句即是答案。(3)“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红色的岩石……,而灰黑色……”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此类题可把删除后的句子和原句比较.即可得出答案。(5)“岩石”是没有生命的,所以强调是“死”的,但岩石的形成过程就是地壳的“活动”过程,作者如此强调,是为了突出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三年模拟全练1.答案(1)踊(2)渺(3)缄(4)帷解析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误用。“踊”不要写成“勇”,“渺”不要写成“邈”,“缄”不要写成“减”,“帷”不要写成“苇”。2.DA.措→撮。B.减→缄。C.诲→晦。3.C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后面的顿号应为逗号,“容不得闭塞”后面应为句号。B.句中问号应改为逗号。D.句中第一处逗号应为句号,“攻击”后面的句号应为冒号。4.DA.“状语”改为“定语”。B.“宾语”改为“宾语中心语”。C.“并列”改为“递进”。五年中考全练1.A原文中第②段第一、二句提到“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选项中丢掉了“现存的”这个限定词,与原文不符。2.答案石鼓文的出土及历代保存情况。(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原文第③段首句提到了石鼓文的出土,之后便是从唐到五代、宋、金、元、近代再到解放后,都是在讲石鼓文的辗转和保存情况。所以此段讲了石鼓文的“出土”和“保存”两个方面的内容,较容易概括。3.答案探索;求真(求实);严谨。(意思对即可)解析尾段主要谈到了石鼓文的时代考证,从最初认为是周时期文物,到后来确认为秦时期文物,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再者,虽然提出考证时代的是历代的诗人、史学家等有影响力的人,但后人并不盲从,体现出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从更精细考证石鼓文的具体时代可以看出严谨性。核心素养全练1.答案学会适时放下,我们才能坚持更久,走得更远。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