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的田园歌吟_第1页
隐者的田园歌吟_第2页
隐者的田园歌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隐者的田园歌吟《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代表陶诗平淡自然的一面,《饮酒》(结庐在人境)则更能表达陶诗醇厚隽永的另一面。《饮酒》共20首,也是陶诗的代表作,约写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秋,诗人这时53岁,归隐田园已经12年了。据诗前的小序说,这一组诗都是酒后的感怀,所以总题为《饮酒》。《饮酒》(结庐在人境)列组诗之五,表现复归自然的诗人悠闲自满的生活和心境,在组诗中最为著名。

诗的前四句是讨论说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人群聚居之地建房居住,却听不见车马的喧嚣声。"车马喧'指的是世俗之人追赶功名富贵的纷乱扰攘情状。头两句之间用"而'字上下连接,使语意转折。第三句承上提问,引发思考,第四句自己做出回复。"心远'是说思想上不慕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只求返归自然,淡泊超脱。只要在思想上摆脱了世俗观念的束缚,疏远了追名逐利之徒,那么即便"结庐在人境',也自会觉得偏僻幽静。"心远'是关键所在,它强调了人的主观心灵对外界事物、对生活环境的过滤和净化作用。提高主观修养,升华精神境界,是可以减少或改变客观环境对自我的不良影响的。这四句诗富于理趣,在平易自然之中显示着深刻和警策,被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誉为"奇绝不可及'之语,并认为"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句也'。

诗的后六句是写景抒情。"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是古今同赏的名句。心既已远离了尘俗,则所为所见无不舒心适情,高雅脱俗。秋日入夜,诗人在庭院的东篱边随便地采摘菊花,偶然抬起头来,清闲的目光恰与居处南边的庐山相遇。菊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服食又可健身延年;南山是远离尘世的胜景,同时又是长寿的代指。诗人采菊盈把,目接南山,情景妙合,感到十分舒心惬意。"见南山',有的版本写作"望南山',宋代大文豪苏轼对这一字之差做过很好的分析,他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若改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东坡题跋》)。苏轼的意思是说,这两句写的是无意之中偶见南山,南山的佳景正好与诗人清闲自满的心情,与诗人在隐居中所感受到的"真意'相吻合,所以显得"悠闲',假如有意去"望南山',人为地去寻觅"真意',就损害了诗人与自然的默契与和谐统一,诗句就失去了自然散淡的隽永韵味。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具体描写诗人所见的南山风景:黄昏时分,夕阳在山,岚烟缥缈,成群的鸟儿,在落霞晚照中结伴飞回山林。山色鸟影,依稀朦胧,大自然的一切显得那么美好,那么和谐!陶渊明经常在诗文中以"鸟'自喻,他把出仕为官喻为囚入笼中的"羁鸟',把归隐田园喻为"鸟倦飞而知还'。此刻,他又从飞鸟回林的自然和谐景象中,领悟到万物应各顺本性,各有所归,这正与他归田适志的心情契合,因而深感"此中有真意';当他想把此时情境中领悟到的生命真意分辩出来,却"欲辨已忘言',忘了该怎样用语言去表达了。这里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既然已经领会到了"此中真意',又何必再加分辩,用语言去说出来呢?

总之,这首诗的语言简朴活泼,立意高远深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