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群落及其演替(考点1、2、3)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群落及其演替(考点1、2、3)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群落及其演替(考点1、2、3)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群落及其演替(考点1、2、3)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群落及其演替(考点1、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3.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核心素养]1.群落属于生命系统,具有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特征,群落可以发生演替。(生命观念)2.比较各种种间关系的不同特点,并用数学模型表示。(科学思维)3.制订并实施方案: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科学探究)4.通过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第九单元

第2讲

群落及其演替群落的结构要点聚焦1.什么是群落?群落主要研究那些内容(特征)?2.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哪些差别?什么是丰富度?什么是优势种?3.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哪些?有什么特点?4.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分别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意义?5.群落的季节性有哪些例子?6.什么是生态位?动物动植物的生态位分别研究什么?生态位的分化对于群落和物种有什么意义?8.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什么方法?计数方法?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22-32,完成《新》P250研读教材填空。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注意:①包括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成分(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②群落是不是种群的简单叠加!!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群落的概念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群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群落的范围和边界如何?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占优势?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群落具有怎样的时空结构?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边缘效应丰富度

优势种生态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的演替群落及其演替从内部结构看群落从生物的适应性看群落从动态变化看群落视角决定问题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种间竞争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演替的类型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1.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①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生物间的关系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寄生2.种间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双方都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能够独立生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想象。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新》P251T1、21.(2021·山东,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

主要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A考向1生物中间关系辨析《新》P251T1、22.(2021·佛山高三模拟)将家蝇和丽蝇培养在小的种群笼中12~13周后,部分种群笼只剩下了家蝇,部分种群笼只剩下了丽蝇,这表明培养在小种群笼中时两种蝇的竞争能力大致相当。如果把两种蝇培养在大的种群笼中,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大种群笼中家蝇和丽蝇的实验种群和野生种群的竞争能力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野生丽蝇与家蝇(不论野生种群还是实验种群)相比,其竞争能力处于劣势;但第38周后从种群笼中取出的丽蝇在与家蝇(不论野生种群还是实验种群)进行竞争时却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蝇和丽蝇的竞争能力会随着两种蝇所处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B.与培养在小种群笼中相比,培养在大种群笼中两种蝇的竞争强度要更低C.丽蝇实验种群在数量稀少并处于灭绝边缘时通过进化获得了竞争优势D.自然环境中野生家蝇和野生丽蝇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只有一种蝇能够存活D补充:比较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图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种间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

..

..

..

.能量关系图.

.常见形式:.

..

..

..

.举例海葵和寄居蟹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蛔虫与人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新》P2511.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

图1图2(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源于选择性必修2P29“练习与应用”:试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捕食者往往B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可以为其他物种腾出生存空间,有利于维持物种丰富度,同时,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老弱病残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源于选择性必修2P25“思考与讨论”: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3、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_________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______。2)类型类型现象决定因素垂直结构______植物分层{地上分层:____________地下分层:水分、无机盐等动物分层:________________条件水平结构______分布______的变化;土壤______________的差异;__________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生物种群空间分层光照、温度栖息空间、食物镶嵌地形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形成原因:在长期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有利于群落整体对__________的充分利用。自然选择自然资源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c.分层现象-垂直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光质b.分层现象-垂直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光照强度a.地带性分布-水平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3.群落的空间结构拓展延伸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立体农业和四大家鱼的混养的生态学原理和意义是什么?P32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从而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从而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4.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群落的季节性实例实例: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迁徙,冬眠,夏眠等原因5、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__________,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__________的关系等。2.研究内容(1)动物的生态位:研究它的________、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植物的生态位: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__________、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__________的生态位。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的结果。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__________环境资源。空间位置其他物种栖息地种群密度相对稳定协同进化充分利用2.在群落形成的过程中,若两个物种生态位相似,你认为这两个物种发展的结果将是什么?(选择性必修2

P29“拓展应用”)提示:生态位相似的两个物种,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会通过多种方式来避免竞争和减少生态位的重叠。补充:生态位分化、生态位重叠《新》P251重难归纳

(2)生态位分化:在长期的相互竞争作用中,两个生态位上接近的物种若要共存,必须在空间、食物、活动时间、生理或习性上有分化,即生态位分化。(3)生态位重叠: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物种灭绝。《新》P2512.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以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证实竞争排斥原理,请你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提示:设计思路:将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其存活情况。预测结果: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4.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B.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

性的维持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

未被利用的资源C考向3生态位及其特点、意义P252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2)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统计丰富度的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中种群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目测估计法原因: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考点2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实验原理《新》P253准备取样器和记录环境情况取样采集观察分类统计分析取样器取样诱虫器诱捕、简单采集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考点2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实验步骤完成《新》P253对应练习1、2、3结论: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1.科研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梨园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土层分布相对丰度营养类群0~20cm20~40cm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食细菌线虫79.9280.0579.7177.4560.9466.39食真菌线虫6.546.337.452.692.592.59杂食捕食线虫5.775.685.524.454.424.20植物寄生线虫7.777.947.3215.4132.0826.82注: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实验2区(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A.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层中相对丰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在0~20cm土层,不同防治方法对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影响不明显D.在20~40cm土层,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线虫的效果最佳《新》P253D2.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形成的林冠层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生物群落中,林窗下与林下枯落物层及不同深度土壤中小动物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土壤动物种类数(种)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用样方法B.光照仅影响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小动物种类数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小动物种群密度不同C群落的结构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的演替群落及其演替从内部结构看群落从生物的适应性看群落从动态变化看群落视角决定问题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种间竞争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演替的类型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考点3群落的主要类型和群落演替反映考点3群落的类型及演替要点聚焦1.群落有哪些类型?根据什么划分?陆地群落有哪些类型?2.不同的陆地群落的特点(外貌、分布环境)?其中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3.不同群落种的生物如何适应环境?4.什么是群落的演替?包括哪些类型?分别有什么特点和实例?5.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哪些?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什么影响?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33-43,完成《新》P254研读教材填空。生物群落自然生物群落人工生物群落陆地生物群落海洋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分类依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1)群落的类型群落类型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存环境极度干旱;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湿润或较湿润群落结构物种少;结构非常简单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物种繁多;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生存生物特点动植物具有耐旱特性植物抵抗干旱能力强,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较强,动物善于树栖和攀缘(2)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适应性如何体现?)(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说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实例:弃耕农田、过量砍伐的森林的演替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实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2.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是一些种群取代了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速度慢,趋向于形成新群落,经历阶段较多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阶段较少P255重难归纳:1、自然群落演替的4个特征2.群落演替的原因分析(1)群落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迁入、迁出。(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干扰。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①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快或者减慢;②人类活动往往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演替的方向,有时也会和自然演替的方向一致;③人类活动不一定同时改变速度和方向;《新》P255判断正误1.某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而不是草本或乔木。一般这类灌木的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请尝试解释其适应性较强的原因。(选择性必修2

P35“思考·讨论”)2.如果一块弃耕农田位于半干旱地区,群落演替最可能发展到哪个阶段?并说明理由。(选择性必修2

P41“文字信息”)提示: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水分。适应性提示: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由于处于半干旱地区,受水分影响,弃耕农田最可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新》P255《规范表述》3.植物修复是金属矿山生态修复中应用前景最好的技术之一。在其修复过程中,所选草本、木本植物一般为本地物种,而不选外地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避免引进的物种由于缺乏天敌、资源充裕、环境适宜等原因造成生物入侵。2.生物量是指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某一时刻现存的有机物总量(一般用干重代表)。泥石流使某原始林群落遭到破坏,经过长期的演替逐渐形成新的恢复群落,但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仍然很低,请你提出一条促进这种恢复林快速增加植被生物量的措施。提示:种植适合本地土壤条件的植物;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引入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状况等。

考查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2021·扬州高三模拟)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000m。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新》P256D2.下表为三个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分析合理的是(

)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m-1)201810平均产量/(kg干重·hm-1)2000900200A.草甸草原物种丰富度最高,放牧强度加大对其没有影响B.三种草原上生活的动物均具有挖洞和攀缘生活的特点C.遭遇火灾后荒漠草原最快恢复,一定演替为草原群落D.草原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发生有规律变化D4.(2021·徐州高三模拟)某湖沙丘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出现了4个阶段:①湖水退却后,基质条件为原生裸地性质,未被任何生物群落占据过;②松柏林、黑栎林、栎-山核桃林占优势;③相对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④黄蒿、狗尾草、羊草等杂草占优势。关于该湖沙丘上群落的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顺序为①③②④,为初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为植食性动物C.与④阶段相比,②阶段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D.群落演替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与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有关A5.(2021·济宁高三二模)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本地物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片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然后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R=处理组干重/空白对照组干重-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感作用存在于种内和种间B.入侵植物薇甘菊易形成集群分布C.鸡矢藤对其他物种生长均表现抑制性D.化感作用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C6.间伐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