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解读_第1页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解读_第2页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解读_第3页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解读_第4页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解读第1页/共110页背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09年医改启动以来,在我国城乡得到了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财政承受能力提高和公共卫生服务需要等因素的变化,也在不断调整、充实。第2页/共110页

从2009年医改开始到2011年,三年时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内容由2009年的9类增加到11类。第3页/共110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9类→11类)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第4页/共110页

时间:2013年6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名称:

《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卫计生发〔2013〕26号

第5页/共110页主要内容:2013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25元提高至30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做实、做细、做深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范围,强化基础性服务项目。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第6页/共110页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今年具体任务:2013年起全面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2013年,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要达到30%。各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中医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国家卫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制订下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7页/共110页一、“治未病”是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基础二、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过程三、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四、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五、中医体质学说六、中医药服务项目培训指导方案

第8页/共110页一、中医“治未病”

——是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基础第9页/共110页何为“治未病”?《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以及“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第10页/共110页治未病的渊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治未病”思想。《黄帝内经》首先提出“治未病”概念及基本涵义。东汉张仲景发展《内经》治未病思想,将上工治未病列于《伤寒论》首条。唐代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解放后,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实施,患病率明显下降。21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将疾病防治工作中心前移,预防和治病并举。2007年,吴仪副总理重申“治未病”,2008年,国家中管局出台“治未病预防保健工程实施方案”,由部分地区试点到后期全国广泛开展治未病工作。第11页/共110页什么是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

“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出现的趋向和未来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疾病微而未显、显而未成、成而未发、发而未传、传而未变、变而未果的全过程。中医治病强调“防患于未然”。

第12页/共110页“治未病”的涵义未病先防:调养在无疾之先既病防变:已病早治,防止传变加重。病后康复:加强调摄,防治复发。第13页/共110页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中医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中医养生以食为本中医治“未病”

从何入手(1)第14页/共110页适量运动增添健康动力:运则立,动则健,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血液循环的状况、新陈代谢的质量、疾病治疗和恢复程度的快慢等,都需要运动,以达到强身健体目的中医治“未病”

从何入手(2)第15页/共110页科学用药坚实健康保障:“齐毒药攻其中,砭石针艾治其外”,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非常超前、科学,这也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中医治“未病”

从何入手(3)第16页/共110页二、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2011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地区推荐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1〕75号)要求:

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决定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研究探索将中医药服务逐步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第17页/共110页通过试点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服务项目中医药服务项目经费安排(主要根据不同服务项目及内容测算和确定人均经费标准)提供中医药服务项目的人员和机构以及服务流程中医药服务项目考核方式第18页/共110页

关于印发儿童等5个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中医药医政基层便函〔2011〕147号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服务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组织专家共同起草了《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2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时遵照执行。附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第19页/共110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一、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二、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三、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四、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五、2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第20页/共110页

(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二)0—36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三、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3年版)第21页/共110页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第22页/共110页(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服务内容: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第23页/共110页服务流程:预约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根据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并进行评分偏颇体质平和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药保健指导:.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第24页/共110页服务要求: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每次服务后要及时、完整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第25页/共110页考核指标:(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居民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完整率=抽查填写完整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抽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100%。第26页/共110页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第27页/共110页第28页/共110页第29页/共110页填表日期:年月日医生签名:填表说明:1.采集信息时要能够反映老年人平时的感受,避免采集老年人的即时感受。2.采集信息时要避免主观引导老年人的选择。3.记录表所列问题不能空项,须全部询问填写。4.询问结果应在相应分值内划“√”,并将计算得分填写在相应空格内。5.体质辨识:医务人员应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表(见附件2)进行辨识结果判定,偏颇体质为“是”、“倾向是”,平和体质为“是”、“基本是”,并在相应选项上划“√”。6.中医药保健指导:请在所提供指导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其他指导请注明。第30页/共110页体质判定标准表第31页/共110页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第32页/共110页(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36个月儿童。服务内容: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指导;在儿童6、12月龄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第33页/共110页服务流程:12月龄6月龄36月龄30月龄24月龄18月龄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根据儿童不同月龄对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6、12月龄18、24月龄30、36月龄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方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四神聪穴方法第34页/共110页服务要求: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第35页/共110页考核指标: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年度辖区内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年度辖区内的0~36个月儿童数×100%。附件11岁以内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月龄满月3月龄6月龄8月龄随访日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中医饮食调养指导2.中医起居调摄指导3.传授摩腹、捏脊方法4.其他:

下次随访日期随访医生签名第36页/共110页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随访日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中医饮食调养指导2.中医起居调摄指导3.传授摩腹、捏脊方法4.其他:

1.中医饮食调养指导2.中医起居调摄指导3.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方法4.其他:

1.中医饮食调养指导2.中医起居调摄指导3.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方法4.其他:

1.中医饮食调养指导2.中医起居调摄指导3.传授按揉四神聪穴方法4.其他:下次随访日期随访医生签名第37页/共110页儿童健康管理第38页/共110页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姓名:编号□□□-□□□□□月龄3岁4岁5岁6岁随访日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中医饮食调养指导2.中医起居调摄指导3.传授按揉四神聪穴方法4.其他:下次随访日期随访医生签名填表说明:1.印制新表格时可在原“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所列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请在所提供服务对应的选项上划“√”,可多选。其他服务请注明。第39页/共110页

四、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2011年)》第40页/共110页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程序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要求老年人中医基本体质的特征

老年人中医体质的判定方法

老年人常见病证的保健方法老年人中医基本体质的保健方法

老年人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1234567第41页/共110页从事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者由经过中医知识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提供服务。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预约6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中医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第一部分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要求第42页/共110页告知居民中医健康辨识的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中医体质辨识:每年进行1次中医体质辨识。望、闻、切诊:包括神色、形体、步态、语声、气息、舌象、脉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心理、饮食、起居、运动和所患病证、中医治疗及目前保健方法。(四)中医干预(三)中医体质辨识(二)望、闻、切诊(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第二部分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程序

根据实际情况,各试点地区可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提供一次中医健康指导,主要内容为:第43页/共110页中医干预BECDA(一)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纳入《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干预》、《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干预》。(二)对存在中医偏颇体质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指导,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复检。(三)有常见病证的居民进行体穴、耳穴、推拿、饮食等养生保健指导,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复检。(五)对所有老年居民告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四)告知居民进行下一次中医复检的时间。第44页/共110页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

第三部分老年人中医基本体质的特征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30%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湿热质第45页/共110页阳虚质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第46页/共110页一、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二、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第四部分老年人中医体质的判定方法第47页/共110页体质类型条件判定结果平和质转化分≥60分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转化分≥60分基本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是转化分30-39分倾向是转化分<30分否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第48页/共110页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示例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可判定为基本是平和质,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分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第49页/共110页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精力充沛吗?12345*(2)您容易疲乏吗?12345*(3)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12345*(4)您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12345*(5)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吗?12345(6)您能适应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吗?12345(7)您容易失眠吗?12345(8)您容易忘事(健忘)吗?12345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平和质*第50页/共110页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容易疲乏吗?12345*(2)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12345(3)您容易心慌吗?12345(4)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吗?12345*(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12345(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12345*(7)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12345(8)您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12345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气虚质第51页/共110页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手脚发凉吗?12345(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怜吗?12345(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12345(4)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吗?12345(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12345(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者怕吃(喝)凉东西吗?12345(7)您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吗?12345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阳虚质第52页/共110页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感到手脚心发热吗?12345(2)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12345(3)您皮肤或口唇干吗?12345(4)您口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12345(5)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12345(6)您面部两颧潮红或偏红吗?12345(7)您感到眼睛干涩吗?12345(8)您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吗?12345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阴虚质第53页/共110页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12345(2)您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吗?12345(3)您腹部肥满松软吗?12345(4)您有额部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12345(5)您上眼睑比别人肿(上眼睑有轻微隆起的现象)吗?12345(6)您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12345(7)您平时痰多,特别是咽喉部总感到有痰堵着吗?12345(8)舌苔厚腻或有舌厚厚的感觉吗?12345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痰湿质第54页/共110页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12345(2)您容易生痤疮或疮疖吗?12345(3)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12345(4)您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12345(5)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12345(6)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12345(7)您的阴囊部位潮湿吗?(限男性回答)12345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湿热质第55页/共110页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的皮肤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青紫瘀斑(皮下出血)吗?12345(2)您两颧部有细微红丝吗?12345(3)您身体上有哪里疼痛吗?12345(4)您面色晦黯或容易出现褐斑吗?12345(5)您容易有黑眼圈吗?12345(6)您容易忘事(健忘)吗?12345(7)您口唇颜色偏黯吗?12345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血瘀质第56页/共110页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12345(2)您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12345(3)您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吗?12345(4)您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吗?12345(5)您胁肋部或乳房胀痛吗?12345(6)您无缘无故叹气吗?12345(7)您咽喉部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吗?12345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气郁质第57页/共110页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没有感冒时也会打喷嚏吗?12345(2)您没有感冒时也会鼻塞、流鼻涕吗?12345(3)您有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的现象吗?12345(4)您容易过敏(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或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吗?12345(5)您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风团、风疹块、风疙瘩)吗?12345(6)您的皮肤因过敏出现过紫癜(紫红色瘀点、瘀斑)吗?12345(7)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12345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特禀质第58页/共110页

所列9种基本体质的保健方法,兼夹体质的保健方法可参照执行。例:阳虚质(一)饮食保健对于阳虚体质的老年人应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推荐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料酒、食盐适量。制作:生姜冲洗干净,当归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块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本汤具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冬天服用。第五部分中医基本体质的保健方法

第59页/共110页(二)穴位保健选穴:命门、肾俞定位: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艾灸法:俯卧,借助温灸盒,对穴位进行温灸,时间10-15分钟,隔日一次,10天为1疗程。耳穴选穴:肾穴耳穴定位:肾穴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肾穴上,用胶布固定,每穴用拇、食指对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40次,达到使耳廓轻度发热、发痛。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两耳穴交替贴压,3-5天一换,10天为1个疗程。第60页/共110页(三)推拿保健采用摩擦腰肾法:以两手平掌的鱼际、掌根,或两手虚拳的拳眼,拳背着力,同时做上下左右摩擦两侧腰骶部。每次15分钟,每天2次,10天1疗程。做坐式八段锦的“闭气搓手热,背后摩精门,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翻掌向上托,弯腰攀足频”。(四)运动保健对于阳虚体质的老年人在运动中应注意避风寒,不宜大汗,适合做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慢走、太极拳等。八段锦的“背后七颠百病消”和“两手攀足固肾腰”加做1-3遍。第61页/共110页(五)注意事项阳虚质者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季节要适当暖衣温食以养护阳气,尤其要注意腰部和下肢保暖,每天以热水泡脚为宜。夏季暑热多汗,也易导致阳气外泄,使阳气虚于内。建议尽量避免强力劳作和大汗,也不可恣意贪凉饮冷。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不可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

第62页/共110页

例如:腰腿痛㈠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腿部疼痛,或以腰酸腿软为特点,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喜揉喜按,体倦乏力。㈡保健要点①体穴疗法:常用穴位:委中、犊鼻定位: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犊鼻穴位于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正坐屈膝位,在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取穴。操作方法:可以用拇指点按双侧委中,点按的力量要适中。如此反复5-10次。10天1个疗程。患者也可自行按压。第六部分老年人常见病证的保健方法第63页/共110页②体育康复法: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和左右开弓似射雕太极拳、五禽戏均可使腰腿的筋骨得到缓和而充分的活动。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太极拳,如体力条件较好可练四十八式太极拳、五禽戏。③药物外敷法:可用伸筋草、川断煎汤,取汁用毛巾在腰部湿敷,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如有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劳动后加重者,可用肉桂、生姜炒至热后以绢包裹熨痛处,冷后再炒热敷。第64页/共110页④饮食疗法:芝麻核桃粥:核桃仁(碾碎)、芝麻少许、大米克,将核桃、芝麻、大米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枸杞羊肾粥等:羊肾一个,枸杞子、大米,将羊肾、枸杞子、大米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以上两粥均具有补肾的作用。第65页/共110页⑤足浴疗法:药物:补骨脂、威灵仙,如有遇寒后腰痛加重,可加肉桂、川椒。操作方法:将所有药物加水煎取3000ml,取药液置入药桶内,药液平面没膝,水温以40℃为宜,每次30-45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日1-2次。疗程:30天为一疗程。注意:患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有出血风险、皮肤破损或皮肤感染者不宜足浴,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第66页/共110页失眠

便秘

尿频耳鸣腰腿痛

健忘老年人常见病证

第67页/共110页第七部分老年人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老年人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

心理调摄

饮食调养

起居调摄运动保健

人到老年,机体的器官组织形态和功能都发生了退行性变化,脏腑气血生理机能自然衰退,阴阳失衡;同时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改变,带来心理上的变化,易产生孤独寂寞、忧郁多疑、烦躁易怒、失落等心理状态。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应从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多方面进行。第68页/共110页

五、中医体质学说概述第69页/共110页中医“体质”的意义

中医所谓体质指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

在人的胎儿期、童年、青少年、成年、中老年等各个阶段,它是相对稳定的,但又具有动态可调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体质的偏颇往往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基础性因素。第70页/共110页中医体质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人群体质可划分为以下九种体质:

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

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本质

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第71页/共110页平和体质

一般体形匀称健壮,面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嗅觉通利,唇色红润、精力充沛,性格开朗,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通畅,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对外界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强,不易生病。若生病,对治疗的反应敏感,自我康复能力强。

第72页/共110页平和体质饮食调养: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过冷、过热之物。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油腻及辛辣之物。体育锻炼:适量运动。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适当散步、打太极拳)药物调理:不提倡使用药物,可作自我按摩以保健。

第73页/共110页气虚体质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若伴气短懒言、咳喘无力(肺气虚);食少腹胀、大便溏泄(脾气虚);脱肛、子宫脱垂(脾虚气陷);心悸怔忡、精神疲惫(心气虚)。

第74页/共110页气虚体质养生原则: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饮食调养: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第75页/共110页气虚体质药物养生:服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药物,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成药可选六君子丸;若兼腹胀用香砂六君丸;慢性泄泻选用参苓白术丸;气虚下陷者选用补中益气丸。第76页/共110页阳虚体质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有齿痕。若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肾阳虚)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脾阳虚);胸背彻痛、咳喘心悸(心阳虚)。

第77页/共110页阳虚体质养生原则: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饮食调养:可服食甘温益气温阳的食物。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第78页/共110页阳虚体质药物治疗:偏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汤;偏脾阳虚者,选理中汤(成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偏肾阳虚者,宜服金匮肾气丸。第79页/共110页阴虚体质

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若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腰酸背痛、眩晕耳鸣(肾阴虚);胁痛、视物昏花目干涩(肝阴虚)。第80页/共110页阴虚体质养生原则:滋阴清热。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肺肝肾阴虚较多见,所以,以滋养肝肾或肺肾为要。

饮食调养:宜清淡,远辛辣、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少吃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第81页/共110页阴虚体质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丸;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阴虚火旺者宜服知柏地黄丸;肝肾阴虚者宜服杞菊地黄丸;肺肾阴虚者宜服麦味地黄丸。第82页/共110页痰湿体质

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舌体胖苔滑腻,脉濡而滑。第83页/共110页痰湿体质养生原则:燥湿化痰。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洋葱、枇杷、扁豆、薏苡仁、红小豆等。

第84页/共110页痰湿体质药物养生:若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若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丸;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第85页/共110页湿热体质

皮肤油腻,易生痤疮,口臭、汗臭味大,汗液发黄,口苦口干,身重困倦,烦躁易怒,大便黏滞不畅,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

第86页/共110页湿热体质养生原则:清热化湿。湿热体质多因肝胆、脾胃功能不畅通,肝胆郁结化热,脾胃积滞化湿,湿热熏蒸而成,故应以清热化湿为主。饮食调理:以清淡为原则,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芫荽、辣椒、酒、胡椒、花椒、蜂蜜等甘酸滋腻之品及火锅、烧烤等食物。应戒除烟酒。第87页/共110页湿热体质药物调理: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可用六一散;胃火牙痛可用清胃散;夏令暑湿伴热重湿轻、口渴尿赤、身热困倦可服用甘露消毒丹。第88页/共110页血瘀体质

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皮肤比较粗糙有时不知不觉出现皮肤淤青眼睛里的红血丝很多,刷牙牙龈易出血等第89页/共110页血瘀体质养生原则:活血化瘀饮食调理:可多食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醋、玫瑰花、绿茶。酒可少量常饮,可多吃醋、山药粥、花生粥。

第90页/共110页血瘀体质药物养生: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可选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妇女小腹包块,腹痛拒按可选用桂枝茯苓丸。第91页/共110页气郁体质

平素性情易于激动,忧郁寡欢,胸闷不舒,喜欢叹气,舌淡红,苔白,脉弦。常常伴有胸胁胀痛、窜痛;或见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嗳气;或见气郁化火冲逆,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第92页/共110页气郁体质养生原则:疏肝理气。肝属木,主疏泄,气郁者可通过疏理肝脏气机,调节情志。饮食调养:

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山楂、萝卜、海带、佛手、橙子、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香橼等。

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第93页/共110页气郁体质药物养生:肝气郁结者,选用柴胡疏肝散;若肝郁脾虚,宜选逍遥丸;肝郁化火者宜选丹栀逍遥丸等;若气郁引起血瘀,可用活血化瘀药,成药可选血府逐瘀口服液。

第94页/共110页特禀体质

对不同的物质有易于过敏的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其他先天遗传性疾患。第95页/共110页特禀体质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