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_第1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_第2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_第3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_第4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妒)”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按自然段概括段意,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教学用具: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怎样读?

3、,齐读课题

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

读出你的感受来。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训练语言

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你最想做些什么?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

五、课后作业

锡林郭勒大草原现在是什么样的呢?还这么美丽吗?请同学们课下做一次小小的调查或访问,写一篇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教学设计方案篇3

一.活动内容:聪明的小兔子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练习在一定范围内绕着障碍物四散跑,培养幼儿的动作灵活性。

2.在游戏中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小路,圈圈作河中的石头,若干小伞作蘑菇,布置森林情景。

2.狐狸和兔妈妈的头饰各一。

3.《刷牙歌》《悄悄话》音乐。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以兔妈妈带宝宝做游戏的形式导入,创设游戏情境。师戴兔妈妈头饰:“兔宝宝们,起床了。今天天气很好,妈妈带你们去玩,好吗?”

2.以师生共同游戏的形式通过练习双脚跳跃、踮脚走的身体动作练习,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为游戏做好准备。

师:妈妈带兔宝宝们去森林采蘑菇吃好吗?

踮脚走的形式走小路,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师:我们要先走过小路,这条小路太窄了,兔宝宝们要踮起脚尖,张开双臂走。

以师生双脚跳跃的形式过小河,发展跳跃能力。师:前面有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应该怎么办?河面上有石头,我们可以跳在石头上过河。兔宝宝可要小心了,别掉进河里去了。

基本部分森林到了,兔宝宝们我们来玩一个《抓人》的游戏吧!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妈妈在睡觉的时候,你们就绕着蘑菇跑,如果妈妈醒过来的时候,就开始抓你们,妈妈要抓你们的时候,你们赶紧蹲下来或者躲到蘑菇伞里。

第二次游戏。森林里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它专门抓我们小兔子。妈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如果狐狸要抓到你们的时候,就赶紧蹲下来,或者躲到蘑菇伞

里,这样狐狸就抓不到你们了。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

师:“下雨了,我们赶紧撑着蘑菇伞回家吧。”

教学设计方案篇4

1、知识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能力训练目标:

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写下来。

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理解老牛说的话。

一、准备教具

多媒体课件、角色头饰

二、教学课时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今天出大事儿了!你看,动物法官牛伯伯家门口围着一大群动物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是牛伯伯在给两只发生争论的动物评理呢!生:老师,到底是谁在争论呢?

师:这个呀,老师也不知道啊!不过,牛伯伯给大家出了两则谜语,大家猜一猜就知道了!

出示课件:

谜面1?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到谁,开口叫妈妈。

谜底——山羊

谜面2?沙漠一只船,船上两座山,个子高又大,耐暑顶呱呱。

谜底——骆驼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两只发生争论的动物就是:骆驼和羊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他们俩的故事。

2、整体感知课文

展示课件视频,

带上头饰,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一齐朗读旁白。

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用序号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思考课文讲了骆驼和羊的什么事。

老师根据学生朗读时,读音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强调。

3、详细讲解各段落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找一找,他们俩有几次对话。

2.读第一次对话,思考:为什么骆驼说高好,羊说矮好

板书:骆驼高

羊矮

3.读第二次对话,说说第二次对话讲的是什么。

4.分角色练习对话,指导读出他们俩自信、互不服气的语气。

[这一环节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弄清楚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通过骆驼和羊说的话,初步理解他们想的是什么。]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骆驼心里想,山羊啊山羊,你等着瞧吧,我会让你相信个子高才好的!于是它做了这样一件事——

请看屏幕:

课件

2、仔细观察,回答:骆驼把羊带到哪里?骆驼想要干什么?此时此刻它们分别会想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

4、课件出示——讨论:骆驼为什么要把羊带到这里来?羊为什么不服输?

5、再齐读课文。

小结:尽管羊不肯认输,在这一件事情上,骆驼还是证明了“高比矮好”。

[图文对照,再加演示,使学生对图意和课文内容都有了较清楚的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学习,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山羊虽说是比输了,可它不肯认输。心里想:矮就是要比高好,我总会证明给你看的,等着瞧!

2、出示课件

3、仔细观察,回答: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此时此刻,它们又会怎么想呢?

4、指导朗读。读出怎样的语气?

5、讨论:这次,羊为什么要把骆驼带到这里来呢?为什么骆驼也不服气呢?小结:尽管骆驼也不肯认输,在这一件事情上,羊还是证明了“矮比高好”。问题:骆驼已经证明高好了,羊会怎么办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就有意识按一定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就可以让学生按上述方法学习,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两段的叙述顺序是相同的,都是先写来到什么地方,再写看到什么、分别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最后写对方的态度。

2、出示课件——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3、都不肯认输怎么办呢?总得有个结果啊!哎——!

4、向同学们提问:

提问:“长处”是什么?骆驼有什么长处?羊有什么长处?

提问:“短处”是什么?骆驼和羊各有什么短处?

5、他们俩去找老牛评理去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老牛的怎么评理的。

[通过读书和理解老牛说的话,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并且此时的理解是围绕“长处”“短处”等词语展开的,使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这次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准备的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骆驼和羊》。针对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们更多地采取寓教于学的策略,大部分内容都采取情境引入的方法,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然而仅仅有理论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学便会无往不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道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教学。这次教学实践活动便给了锻炼我们的机会,只有面对学生和课堂,我们才有更深切的体会。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与学生的联系。备课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充分的分析与准备。备课教案内容的任何环节任何内容都要考虑详尽,想清楚,看明白。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我们小组采取谜语导入课程的方法。谜语导入简单易行,并且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应该考虑怎样能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

课文的讲解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重点在在于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读准字音,训练他们生词的掌握。同时,应注意对学生书写规范

的要求,而此次我们忽略了这一点,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此外,课文知识拓展是讲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要从学生的水平出发,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向外延伸拓展。比如,要求续写《骆驼和羊》,可以让学生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原有的认知上获得新的建构。

同时要注重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复习,及时强化。回顾原有知识,联系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作为老师,上课要轻松自然,面部表情要放松,这是目前我们还欠缺的。上课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与学生互动,对学生及时予以表扬,讲解连贯,知识点的过渡要顺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更活跃,学习更愉快,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篇5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的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用不等式表示:

x的3倍大于1;y与5的差大于零;

3.当x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x+3<6是否成立?

-4,3.5,4,-2.5,3,0,2.9.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

首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不等式x+3<6,除了上面提到的,-4,-2.5,0,2.9是它的解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解?若有,解的个数是多少?它们的分布是有什么规律?

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寻求不等式x+3<6的解的关键值是“3”,用小于3的任何数替代x,不等式x+3<6均成立;用大于或等于3的任何数替代x,不等式x+3<6均不成立.即能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是小于3的所有数,用不等式表示为x<3.把能够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所有x值的集合叫做不等式x+3<6的解的集合.简称不等式x+3<6的解集,记作x<3.

最后,请学生总结出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的概念.

一般地说,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一般有无限多个解.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启发学生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我们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个别解,而应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个数或几个数组成的,而是由无限多个数组成的,如x<3.那么如何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不等式x+3<6的解集x<3呢?

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解集x<3.如下图所示.

由于x=3不是不等式x+3<6的解,所以其中表示3的点用空心圆圈标出来.

记号“≥”读作大于或等于,既不小于;记号“≤”读作小于或等于,即不大于.

例如不等式x+5≥3的解集是x≥-2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

即用数轴上表示-2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表示出来.由于解中包含X=-2,故其中表示-2的点用实心圆点表示.

此处,教师应强调,这里特别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