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_第1页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_第2页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_第3页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_第4页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海洋科学研究内容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假如地球的地壳是一具平整光滑的球面,这么就会是一具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地球科学体系是一具独特的、复杂的、交叉科学体系。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其相关学科有环境科学和测绘科学。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人们依照研究对象别同,通常把它分为: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四大学科。

(一)、研究内容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海洋,以及溶解或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底边界、侧边界和上边界。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各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进展和演变规律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妨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特点:1、特别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具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别刻别在举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觉的。3、海洋作为一具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靠于直截了当观测;2、信息论操纵论系统论等办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物理海洋学:

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办法研究发生于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要紧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要紧研究海水的各类运动(如海流、潮汐、波纹、紊流和海水层的微结构等),海洋中温、盐、密和声、光、电的现象和过程,以及有关海洋观测的各种物理学办法。

海洋化学:

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

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海洋地质学:

研究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底地壳构造和形态特征,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有关海洋的起源及演化以及海洋地热、地磁场和重力场等。

新兴科学:工程海洋学,遥感海洋学,环境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和渔业海洋学等

(二)、海洋的特性

2.海水特性:

混合溶液:水、盐分、气体、悬浮有机物、悬浮无机物。

第二节海洋学研究意义

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紧密;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产、化学、生物、动力)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辟;

第三节海洋学研究办法

1.(物理海洋学)常规和遥感观测。

2.实验和数值模拟。

3.理论研讨

第四节海洋学研究进展史

1、早期研究(麦哲伦,库克,郑和、王充、哥伦布、列文虎

克、牛顿、贝努力、拉瓦锡、拉普拉斯)2.海洋科学研究开始(达尔文、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被以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1925~1927年,德国“流星”

号在南大西洋的科学考察,第一次采纳电子回声测深法)3.

全面认识和近期高速进展:(1957年,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和XXX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成立,促进了海洋科学的迅速进展。)4.国际研究打算及研究前景和规划

启发:研究历史是蜿蜒漫长的,对海洋认识逐渐深入,科学研究需要别怕吃苦,勇于创新。我们因该关注海洋、善待爱护海洋、和海洋和平共处。

§2.8与海洋法有关的海域名称

直线基线:直线基线是先在大陆岸上或沿海岸外缘岛屿上选定若

干点作为基点,然后将相邻的基点以直线相连而成。

内水:(包括湖泊、河流、内海、港口、领峡及其他位于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

领海:(沿海国从其全部海岸的最低降潮线,即大比例海图的低潮线(称自然基线)或所选定的一条领海基线(称直线基线)向外延伸,划出一定宽度(通常12n)的海域作为领海,该国对此海域行使主权管辖。1浬(1n)=1.852)

毗连区:(沿海国为了某些特定事项(如海关、财政、移民、防疫等)在其领海宽度线外划出别超过12n的海域作为毗连区,行使必要的管制。)

专属经济区:(沿海国有权在领海以外划定一具专属管辖区,其宽度自领海基线起别超过200n,对该区域的一切生物和矿产资源拥有主权,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敷设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公海:(除领海、内水、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全部海域。)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2.1地球的基础知识

2.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吸引着九大行星、50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600多颗彗星绕其运行。

2.1.2地球的形状

赤道面向外膨胀、沿地轴向内收缩;别规则椭球体。梨形

2.1.3地球的圈层结构

2.1.4地球的起源与地质时代

一、地球的起源

大约在(50~60)亿年前,在银河系所在部位存在一具巨大的气体“尘埃”星云,叫作太阳云。一开始它就在别稳定地自转,并且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举行收缩,使大量物质聚拢于中心部分。依照旋转体角动量守恒定律,体积缩小导致自转速度加快,离心力随之加大,太阳云逐渐变扁成圆盘状。太阳云在收缩过程中,密度压力加大,导致温度急剧上升,于是产生氢聚变为氦的核反应。经过向外强烈辐射释放出巨大能量,于是光芒四射的原始太阳就此产生。原始太阳通过一具别稳定时期,抛射出大量物质。太阳抛出的物质参加到环绕它旋转的圆盘中去。在环绕太阳旋转的盘状星云赤道面上,尘埃物质作为气体凝结的核集结成一具个大小团块,并沿赤道下沉,形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尘环。环内物质在别均匀引力作用下,大质点吸引小质点,逐渐聚结成为行星胚胎,最后形成行星。

2.2海与洋

2.2.2海洋的划分

要紧部分为洋(90%》2000m35%。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沉积物为海相(钙质软泥,硅质软泥和红粘土),附属部分为海(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湾和海峡10%。陆相(沙,泥沙),

(1)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

地中海和加勒比海。

(2)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身边大陆的强烈妨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

(3)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东海、XXX海等。

海湾:被陆地围绕且面积别小于以口门宽度为直径的半圆面积的海域。

海峡:海洋中相邻海区宽度较窄的水道,要紧特征是流急,沉积物多为岩石和砾石。

2.3海底的地貌形态

海岸带: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落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相互交界的一具地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海岸线:陆地与海面的交线。近期大潮平均高潮面与陆岸的交线。海岸动力学:下界浅海波纹对海底开始起作用的地点,上界最高潮位激浪还能作用到的上限。

潮间带:高潮时的海岸线与低潮时的海岸线之间的带状区域。一、稳定型大陆边缘

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大陆架:大陆身边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忽然变大的地点为止。

大陆坡:大陆坡是一具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歪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下限水深变化较大。

大陆隆:大陆隆是自大陆坡坡麓徐徐倾向洋底的扇形地,位于水深(2000~5000m)处。

大洋盆地:又称大洋床,是海洋的重要部分,地形广大而平整,占海洋面积的72%以上。

二、活动型大陆边缘

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最大特征是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

(1)岛弧亚型大陆边缘

岛弧亚型大陆边缘要紧分布在西太平洋,其组成单元除大陆架和大陆坡外普通缺失大陆隆,以发育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地为最大特点。这类大陆边缘的岛屿在平面分布上多呈弧形凸向洋侧,故称岛弧,大都与海沟相伴存在。

(2)安第斯亚型大陆边缘

安第斯亚型大陆边缘分布在太平洋东侧的中美-南美洲陆缘,高大陡峭的安第斯山脉直降深邃的秘鲁-智利海沟,大陆架和大陆坡都较狭窄,大陆隆被深海沟所取代,形成全球高差(15以上)最悬殊的地带。

2.3.3大洋底

位于大陆边缘之间的大洋底是大洋的主体,由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两大单元构成。

一、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通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二、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坡麓与大陆边缘之间的广大洋底,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

(2)海底高原

海底高原又叫海台,是大洋盆地中近似等轴状的隆起区,其边坡较缓、相对高差别大,顶面宽广且呈波状起伏。

(3)海山:大于1000m者称为海山

(4)深海平原:大洋盆地底部相对平整的区域是深海平原

2.4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讲

?2.4.1大陆漂移:他以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往常

曾结合成统一的联合古陆(或称泛大陆),其身边是环绕泛大陆的全球统一海洋——泛大洋。中生代往后,联合古陆解体、分裂,其碎块——即现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今日所处的位置。由于各大陆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泛大洋(古太平洋)收缩而成为现今的太平洋。

?2.4.2海底扩张:大洋中脊轴部裂谷带是地幔物质涌升的

出口,涌出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洋底,新洋底并且推动先期形成的较老洋底逐渐向两侧扩展推移,这算是海底扩

张。海底扩展挪移的速度大约为每年几厘米。

?2.4.3板块构造

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构造演化

边缘海盆地是指沟-弧体系陆侧具有洋壳结构的深水盆地,因其位于岛弧后方,又称弧后盆地,

?(1)残留型

?(2)大西洋型

?(3)陆缘张裂型

?(4)岛弧张裂型

2.5海洋沉积

2.5.1滨海沉积

一、海滩沉积作用

波纹操纵,沉积特点:海滩沉积物的粒度变化较大,可从粉砂到巨砾,而以砂、砾为主。沉积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变化与波能强弱有关。在横向上粗颗粒多分布于破波带,由此向岸、向海均变细。在纵向上颗粒沿海岸线递变,波能强处颗粒粗,如岬角处往往发育砾石滩;波能弱处颗粒细,如岬角间的海湾则发育沙滩。(典型的海滩剖面分为后滨(平均高潮线至特大高潮线)、前滨(平均高、低潮线之间)、内滨(平均低潮线至破波带)和滨面(破波带与内陆架之间)四带)

二、潮坪沉积

?潮汐动力操纵,沉积特点:平行等深线的带状形式被反复

搬运、沉积。(1)高潮坪是以悬浮载荷为主的搬运沉积带,要紧是由粉砂和粘土等细粒物质组成的泥质沉积;(2)中

潮坪则是床沙及悬浮载荷共存的过渡搬运沉积带,要紧是

砂质和泥质混合过渡沉积物。(3)低潮坪是以床沙载荷为

主的搬运沉积带,堆积成具有多种交织层理的潮坪砂体;

三、沙坝—泻湖沉积体系

定义:泛指近海与海岸线延伸方向平行分布的一系列沙坝和沙岛。被沙坝从毗邻海域隔离出来,仍与海洋沟通或有沟通的浅水域称为泻湖

操纵因素:泻湖普通为低能环境,波纹、潮流的作用都别强,仅潮流通道口附近的潮流较强。

沉积特点:泻湖沉积的组成有碎屑物质和化学沉淀物,以碎屑为主,要紧来自障壁、外滨,部分来自陆地。热带海岸泻湖也许全由碳酸盐质的生物碎屑组成,高盐泻湖中可形成石膏、岩盐等化学沉淀物。

四、河口湾沉积

?(1)定义:河口湾是与开阔海洋自由沟通的半封闭沿岸水

体,与河流相接并被径流所淡化,上限为潮流界或沉积物

举行双向搬运的上界。

?河流作用区:搬运、扩散碎屑物质的要紧营力为径流,潮

流作用非常弱。其沉积物以边滩相为主,由交织层状砂和粘

土透镜体组成;另外还有河道沉积(砂、粘土互层并含砾

石)以及沼泽沉积(富含有机质的粘土及粉砂)。

?河口环流作用区:径流量与潮流量之比为0.05~1.0,细

粒物质的扩散依靠于河口环流。该作用区的沉积相以潮道

相为主,由纹层状粉砂、粘土组成,夹砂质透镜体,向海

方向生物扰动程度增大;另外还有由砂组成、偶含泥砾、

具波痕构造的沙滩相,由纹层状泥和砂组成、具生物扰动

构造的潮坪相以及由富含植物碎屑的粘土组成的沼泽相。

?海洋作用区:其营力有河口环流、潮汐、波纹和沿岸流,

入口处的潮汐和波纹作用最强,而携带悬移质的河口湾则

由较深的潮道中注入外海。潮道中的沉积物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