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堂:追问、探寻、守望_第1页
幸福课堂:追问、探寻、守望_第2页
幸福课堂:追问、探寻、守望_第3页
幸福课堂:追问、探寻、守望_第4页
幸福课堂:追问、探寻、守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幸福课堂:追问、探寻、守望【摘要】“幸福”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聊的话题。面对目前教育领域学生幸福缺失的追问,本文通过“探寻一一解读幸福的意蕴”,探讨了幸福是什么?幸福课堂是什么?幸福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并提出了“守望一一构建幸福的课堂”,即构建“生本、灵动、愉悦、高效”的幸福课堂。在构建幸福课堂过程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加强课堂观察。【关键词】幸福课堂追问探寻守望“幸福”这一热词已经越来越多地深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你幸福吗?”也已经成为我们经常会聊到的话题。中央电视台曾就“幸福”话题走基层调查访问,一场场街头采访引起了国人对幸福标准的关注。幸福是什么?怎样才算幸福?确实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关注幸福了。对学校来说,是否也有关于幸福的关注和追求呢?如果你去问带着大量作业放学回家的学生“你幸福吗?",去问忙碌了一天还要回家备课的老师“你幸福吗?”不知他们该如何作答。今天笔者就带着这样的疑问,就教育领域的“幸福”话题进行一些点滴的探讨。一、追问——面对幸福的缺失说实话,你瞧瞧我们现在的孩子,中小学生一般七点甚至更早就要求到达学校,最晚也要八点到校,参加早自修或者早读;上午四节课,吃完中饭基本上是十二点了,休息二十几分钟就进教室,写作业或者教师来督班辅导讲解题目;下午一点开始上课,基本上也是四节课,课后还有作业辅导课、课外文体课、学科兴趣班等课程;有的学校还有晚自习,没有晚自修的学校,学生家庭作业也要做到九点、十点;每当考试临近,课外补差、强化训练,很多学生由于完成任务不够及时总会免不了挨骂、罚站、训斥;有的学生双休日还要学钢琴、舞蹈、绘画、奥数、英语等。孩子们在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学习之中,学习时间非常长,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他们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如何能感受到幸福?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幸福的教育,让我们的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这本来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学生们成天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整天在紧张、焦虑和批评埋怨的情绪中生活。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要质量,家长要成绩。虽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减负”,但在这这样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下,学校要分数、老师要分数、家长也要分数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我们的学生一天在校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而课堂上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在唱主角,大搞题海战,唯分数第一,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很累,教师也很累,学生厌学思想严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何谈幸福之有?课堂是幸福教育的重心和主阵地,在这里不仅传授着文化知识,还全方位呵护着学生健康幸福成长。我们不能改变教育大的环境,不能改变考试分数“指挥棒”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课堂。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我们思考“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总是责怪教育体制,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在这样一个至少目前还算比较公平的体制下,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的幸福,去寻找孩子们的幸福。因此,建设幸福课堂成为教育领域幸福教育的重中之重。思想品德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思想品德课在本质上是德育课,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导向作用,其主要性质在于它的思想教育性和内在德育的功能。在试卷分数方面,思想品德学科可能不必面临像数学、英语等学科那样大的压力,所以思想品德学科幸福课堂的实现完全是有可能的。我们希望上完思想品德课后,当问学生“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从古到今,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和追寻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止过,每一个领域的不同的人们在寻求幸福的憧憬中永不停息地努力着、跋涉着。何为“幸福”?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不同的人对幸福都有十分丰富而又不同的看法。有研究认为,幸福就其形式、样态来说,是主观的心理体验,具有主观性;就其内容、内在本性来说,是个体精神需求的满足,存在发展的完满,因而是客观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性。①基于这种研究,笔者认为,幸福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是人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快乐的心理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状态,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综合体。何为“幸福课堂”?有研究认为,幸福课堂可从心理.、生理、伦理三个维度来解释,是师生在课堂上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在课堂上经历的幸福快乐的生活境遇和生存状态及自我实现后的一种满足感。②基于这种研究,笔者认为,幸福课堂是一种教师以生为本,艺术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愉悦体验,从而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同步发展的师生平等融洽的课堂。幸福课堂的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渴求得到了满足,精神上感到无比的愉悦和幸福。我们可以展望这样一个情景:上课前,学生满怀期待地坐在教室里安静地等待教师的到来;上课了,师生脸上都洋溢真诚的微笑,教室幽默诙谐,平易近人。学生充满热情,小组间小脸争得通红,回答时小手举得老高,补充时小嘴争着发言;下课了,学生满足地离开了课堂,依依不舍地和教室挥手再见。这样的课堂就师我们理想中的幸福课堂。如何去评价“幸福课堂”?有研究认为,幸福课堂评价理论基础之一是“快乐是幸福的真谛”。评价标准最基本的可概括成三条“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③基于这种研究,笔者认为,幸福课堂的评价应该建立在“快乐这一本质”基础之上,可以从四个维度去观察: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课堂主体。幸福课堂的主人一定是学生,学、教关系的主体应该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唱主角的再精彩的课堂总会让学生不快乐;其次关注的维度是师生关系。幸福课堂必须有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师才能营造幸福的课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幸福课堂的前提;再次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幸福课堂要求学生的体验一定要快乐、愉悦,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采取高效、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采取主动、自主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快乐地获取知识;最后关注的课堂的效果,也就是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达成,尤其是情感目标的达成。因为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幸福课堂的关键,而其他目标没有达成的教学显然难以称为幸福。三、守望一一构建幸福的课堂构建幸福课堂,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是关系到师生生存境遇的一种教育关怀,因此关键的解决方案还是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去寻求学生幸福的教育作为。有观点认为,教育者要深入研究课程,使每一个四十五分钟发生原子裂变,产生有价值的教育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把这能量输送给儿童,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幸福、交往的幸福、生活的幸福、成长的幸福。④基于前文所提出的幸福课堂的评价标准,笔者提出“生本、灵动、愉悦、高效”的幸福课堂追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坚持和守望。生本,幸福主体的守望。生本即“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回归教育的本原,贯彻生本思想,关爱每一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每一人的成长发展奠基,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做到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可以避免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以把教师从知识点的网络中解脱出来,不再忙于讲授和落实知识点,而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视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清楚把什么还给学生,笔者认为应该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提升的时空;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还要还给学生敢于质疑、发表见解的权利;还给学生学习平等、人格平等的尊严。所以在这一环,改变传统的学、教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幸福的源泉就会如涓涓细流,无穷无尽。所以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我们独一无二的选择。灵动,幸福氛围的守望。幸福课堂,一定要有幸福的氛围,幸福课堂应该洋溢着师生之间独特而鲜活的生命意义,应该是灵性的。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后,我们教师注意些什么?笔者认为教师要注意营造氛围、注意师生互激、注意引导调控、注意倾听,注重鼓励,注意宽容。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双边环境,让灵动的师生关系充满课堂的始末,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始终充满激情,饱含热情,使教室成为润泽学生心田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用开放的心态,把学生当做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用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让教室出现灵敏的寂静;教师还应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多给学生关爱和温暖,让学生对教室充满美好的回忆。愉悦,幸福本原的守望。愉悦是幸福课堂的本原,学生在课堂上渴求得到满足后感受到精神上的快乐,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如何让学生愉悦?那就是让他们得到肯定、让他们实现自我、让他们尽情地体验课堂上主人的感觉。所以教师应要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每一次机会,多点赞美、多点肯定、多点鼓励、去赏识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坚持“自主、探究、合作”的课程理念,尽量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成功、体验展示的快乐;高效,幸福结果的守望。目前全国范围内,高效课堂有很多的模式,如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昆铜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优秀课改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学校或者学科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研究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要准确解读教材,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形成符合自己特色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式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也是构建幸福课堂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教师科学、艺术的教学组织下,学生知识的增长、人格的平等、个性的发展、心理的放松、素质的提高都成为学生幸福感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满足了求知的渴望、满足了精神的体验、满足了能力的提升,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总之,面对幸福的缺失,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追寻、坚持和守望。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我们应利用学科独有的优势,构建“生本、灵动、愉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