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西宋乡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东营市西宋乡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东营市西宋乡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东营市西宋乡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东营市西宋乡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西宋乡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参考答案:D略2.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降低C.卤素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参考答案:B3.1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A.1L水中含有1mol硫酸B.1L溶液中含1molH+C.将98g硫酸溶于1L水所配成的溶液D.指1L硫酸溶液中含有98gH2SO4参考答案:D略4.下列原子或离子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Be B.K+ C.Cl﹣ D.N

参考答案:A【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A.L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B.钾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9,核外电子总数为18;C.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含有8个电子;D.N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7,最外层含有5个电子.【解答】解:A.Be的核电荷数为4,核外含有2个电子层,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B.K+的核电荷数为19,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Cl﹣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D.N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都是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故选A.5.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都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对应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④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

⑤气态氧化物与水反应都不会再生成气体

A.全部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⑤参考答案:A略6.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需向工业酒精中加入下列物质,并加热蒸馏,该物质是:(

)A.新制的生石灰

B.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

D.碳化钙参考答案:A7.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C.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参考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甲为甲烷,乙为乙烯,丙为苯,丁为乙醇.A.甲烷性质稳定,与高锰酸钾不反应;B.乙烯中含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苯不含碳碳双键;D.乙醇可发生催化氧化。【详解】由比例模型可知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别为甲烷、乙烯、苯、乙醇,A.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选项A错误;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选项B错误;C.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选项C正确;D.乙醇在Cu催化作用下可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比例模型及对应化合物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常见几种烃和乙醇性质及结构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③用电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湿法炼铜是用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D略9.航天飞机用的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O2↑,放出热量为Q,下列对此反应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根据题给信息知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正确;B、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正确;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错误。10.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浓H2SO4、NaOH﹣腐蚀品 B.酒精﹣易燃气体C.KMnO4﹣氧化剂 D.白磷﹣易燃固体参考答案:B【分析】A、硫酸和氢氧化钠分别是强酸和强碱,有强腐蚀性;B、酒精为液态;C、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D、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易自燃.【解答】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氢氧化钠是强碱,也有强腐蚀性,故均属于腐蚀品,故A正确;B、酒精为液态,可燃烧,故是易燃液体,故B错误;C、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故经常做氧化剂,故C正确;D、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易自燃,且为固体,故为易燃固体,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特点,应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来分析,难度不大,注意基础额掌握.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周期表中,族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它们形成简单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D、碱金属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降低;卤素单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熔沸点逐渐升高参考答案:D略12.200mlFe2(SO4)3溶液中含Fe3+56g,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5mol/L B.7.5mol/L C.10mol/L D.2.5mol/L参考答案:B【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式Fe2(SO4)3可知,溶液中n(SO42﹣)=n(Fe3+),根据n=计算56gFe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56gFe3+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中n(SO42﹣)=n(Fe3+)=×1mol=1.5mol,所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7.5mol/L.故选B.13.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A.150mL1.5mol·L-1的NaCl溶液

B.75mL2mol·L-1NH4Cl溶液C.150mL1mol·L-1的KCl溶液

D.75mL1mol·L-1的FeCl3溶液参考答案:D略1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D.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而使之沉降,达到净水目的参考答案:C略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喷泉实验 B.稀释浓硫酸C.排水法收集NO D.实验室制取氨气参考答案:C【详解】A.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不能使圆底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选项A错误;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选项B错误;C.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选项C正确;D.加热氯化铵生成氨气与氯化氢,氯化氢与氨气遇冷又生成氯化铵,无法获得氨气,选项D错误;答案选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在____进行效果更好;(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用50mL0.5mo1?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参考答案:(1)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偏小

保温杯

(3)不相等

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

(4)偏小

无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和热的测定。(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保温杯,在保温杯中进行实验保温效果会更好;(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4)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分析。据此解答。【详解】(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措施,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本小题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在日常生活实际该实验在保温杯中效果更好。本小题答案为:偏小;保温杯。(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增多。本小题答案为:不相等;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4)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少,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中和热指的是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5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对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无影响。本小题答案为:偏小;无影响。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已知计量系数比为最简整数比,则b=______。(2)若t2-t1=10min,则从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计算出来的结果为_______mol/(L·min)。(3)t1、t2、t3三个时刻中,______时刻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参考答案:(1)1

(2)0.05

(3)t3【分析】(1)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数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2)根据计算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3)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时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详解】(1)N的物质的量变化是8-2=6mol,M的物质的量变化是5-2=3mol,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数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所以a:b=6:3=2:1,所以b=1;(2)容积为2L,t2-t1=10min,则从t1到t2时刻,M的物质的量变化5-4=1mol,所以0.05mol/(L·min);(3)t3时刻M、N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所以t3时刻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点睛】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数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

18.浓硫酸有如下性质:A.酸性;B.强氧化性;C.难挥发性;D.吸水性;E.脱水性;下列实验或事实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试选择正确答案编号填在相应空格处:(1)铜片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二氧化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