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市机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质量数为37的原子,应该有A.18质子,19中子,19电子
B.18质于,20个中于,18个电于C.19个质子,18个中子,20个电子
D.18个质子,19个中于,18个电子参考答案:D2.关于2mol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88g
C.分子数为6.02×1023
D.含有4mol原子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2摩尔二氧化碳,没有说明温度和压强,不能确定其体积,错误,不选A;B、2摩尔二氧化碳的质量=-2×44=88g,正确,选B;C、2摩尔二氧化碳的分子数=2×6.02×1023=1.204×1024,错误,不选C;D、每个二氧化碳中有3个原子,2摩尔二氧化碳含有6摩尔原子,错误,不选D。3.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关于此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A.该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2H2O2=2H2O+O2↑是放热反应,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正确;C.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因此属于分解反应,D正确。答案选A。【名师点睛】化学试题的呈现方式形式多样,可采用文字、数据、图表、示意图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增加试题信息的广度,考查学生从不同呈现方式中提取有用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思考或推理的能力。这些信息蕴含着解决试题的重要思路、数据和方法,如物质性质、物质形态、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等。这就要求考生通过“现场独立自学”的方式,从中概括抽象出新的知识或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与学过的知识相组合,形成较全面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将这些知识体系进一步应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从而解决问题。这种试题培养和考查了考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4.借助于化学方法,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而原子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为更小的微粒。下列实验事实最能体现上述论点的是A.食盐固体溶于水消失
B.盛浓盐酸的试剂瓶打开冒白雾C.干冰露置在空气中逐渐消失
D.红色氧化汞粉末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汞参考答案:D5.用固体NaOH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时,将固体NaOH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B.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D.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参考答案:D略6.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A.酒精和碘水
B.苯和水
C.乙酸和乙酸乙酯
D.乙酸和水参考答案:B略7.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是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变.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可能正确的是()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C.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已与原来碳酸钙完全不同D.纳米碳酸钙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参考答案:B【考点】纳米材料.【分析】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B.将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C.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与原来碳酸钙基本相同;D.纳米碳酸钙的粒子能透过滤纸.【解答】解:A.纳米碳酸钙是纯净物,分散系是混合物,故A错误;B.将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C.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与原来相比相同,故C错误;D.与胶体中的胶粒能透过滤纸一样,纳米碳酸钙的粒子能透过滤纸,故D错误.故选B.8.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
(
)参考答案:D略9.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127I),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放射性碘(131I)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7I与131I互为同素异形体
B.131I和131Xe互为同位素
C.131I原子的中子数为78
D.127I原子和131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参考答案:C略10.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气体溶于1000mL水中,得到的盐酸溶液密度为bg/mL,则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mol/L
B.mol/L
C.mol/L
D.mol/L参考答案:D1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A.普通玻璃
B.水玻璃
C.漂白粉
D.液氯参考答案:DA.普通玻璃含有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属于混合物;B.水玻璃是硅酸钠溶液,属于混合物;C.漂白粉含有次磷酸钙、氯化钙等,属于混合物;D.液氯属于纯净物。故选D。12.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发生了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中,大量存在一种叫做“碘-131”的放射性元素。关于131I原子和127I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B.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它们相差4个质子
D.它们的电子数相同参考答案:C略13.某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Ca2+﹑Cl-﹑CO32-
B.Na+、Ca2+、HCO3-、NO3-C.Cu2+﹑Cl-﹑Ca2+﹑NO3-
D.NO3-﹑Na+﹑Ca2+﹑Cl-参考答案:D无色溶液中,排除有颜色的离子;酸性溶液中,溶液中存在H+。A、CO32-与H+反应生成CO2和H2O,A错误。B、HCO3-与H+反应生成CO2和H2O,B错误。C、Cu2+为蓝色溶液,C错误。D、给定的离子间及与H+间均不反应,D正确。14.已知在25℃、1.0×105Pa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1/2O2(g)
ΔH=+242kJ·mol-1B.2H2(g)+O2(g)===2H2O(l)
ΔH=-484kJ·mol-1C.H2(g)+1/2O2(g)==H2O(g)
ΔH=+242kJ·mol-1D.2H2(g)+O2(g)==2H2O(g)
ΔH=+484kJ·mol-1参考答案:A略15.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Fe(OH)3胶体、白磷、石灰乳
B.干冰、铁、氯化氢C.烧碱、液态氧、碘酒
D.空气、氮气、明矾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Fe(OH)3胶体是混合物,A错误;HCl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B错误;C分别为化合物、单质、混合物,C正确;明矾是化合物,D错误.答案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Ba(NO3)2、CaCl2、、K2CO3,现做以下实验:(1)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2)向(1)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生成;(3)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判断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定发生的有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CaCl2、K2CO3
Ba(NO3)2
Ca2+
+
CO32-
==CaCO3↓
CaCO3+2H+==Ca2+
+
CO2↑+H2O
Ag+
+
Cl-===AgCl↓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已知A、B、C和甲、乙、丙均是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物质,D是过渡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条件没有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丙的电子式为_____;组成气体乙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物质B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属D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的NO气体,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为_______mol。参考答案:(1)
第三周期第ⅦA族
离子键和共价键
(2)2Fe2++Cl2=2Fe3++2Cl-
Fe3++3OH-=Fe(OH)3↓
(3)0.2【分析】金属A的焰色为黄色,所以A为Na,A与水生成气体甲(H2)和物质B(NaOH),气体甲和黄绿色气体乙(Cl2)反应生成气体丙(HCl),丙溶于水形成物质C盐酸;因为金属D最终会和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所以D为Fe,物质E为氯化亚铁,物质F为氯化铁,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详解】(1)丙是HCl,电子式为,组成气体乙的元素为Cl,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ⅦA族,物质B是氢氧化钠,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和共价键;(2)反应④为2Fe2++Cl2=2Fe3++2Cl-反应⑤为Fe3++3OH-=Fe(OH)3↓(3)铁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Fe+8HNO3=2Fe(NO3)3+2NO↑+4H2O,所以当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的NO气体(即0.05mol气体)时,消耗的硝酸为0.2mol。【点睛】在做元素推断题时,要学会找到“题眼”,此题中物质的焰色、沉淀的焰色,都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常见物质的相关物理性质。18.某学习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K与M、N均断开,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若K与M相连、与N断开,石墨为_________(填电极名称)。(3)若K与N相连、与M断开,石墨电极处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CuCl2溶液换成精制饱和食盐水,仍保持K与N相连、与M断开,此时装置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反应过程中转移1mol电子,理论上共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__________________L。参考答案:(1)Fe+Cu2+=Fe2++Cu
(2)正极
(3)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4)2Cl-+2H2OCl2+H2+2OH-
22.4【分析】(1)铁比铜或活泼,K与M、N均断开时,铁可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2)K与M相连时,为铜铁原电池反应,铁为负极,石墨为正极;(3)K与N相连时,石墨为阳极,铁为阴极,以此解答.(2)根据方程式,每转移1mol电子,即产生1mol气体。【详解】(1)铁比铜或活泼,K与M、N均断开时,铁可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Cu2+=Fe2++Cu。(2)若K与M相连、与N断开,为铜铁原电池反应,铁为负极,石墨为正极,(填电极名称)。(3)若K与N相连、与M断开,石墨为阳极,发生2Cl--2e-=Cl2,石墨电极处的现象为有黄绿色气体产生。(4)若将CuCl2溶液换成精制饱和食盐水,仍保持K与N相连、与M断开,石墨为阳极,发生2Cl--2e-=Cl2↑,铁为阴极,发生2H2O+2e-=2OH-+H2↑,此时装置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根据方程式,每转移1mol电子,即产生1mol气体,现此反应过程中转移1mol电子,理论上共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质知识,难点:电极判断和电极反应,注意区别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9.痛风是关节炎反复发作及产生肾结石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关节炎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NaUr)晶体,有关平衡如下:①HUr(尿酸,aq)Ur―(尿酸根,aq)+H+(aq)
(37℃时,Ka=4.0×10-6)②NaUr(s)Ur―(aq)+Na+(aq)(1)37℃时,1.0L水中可溶解8.0×10-3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表检定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钢结构施工防水与排水方案
- 消防设施消防系统数据同步方案
- 氢能产业园氢能产业市场的供应与需求分析
- 建筑工程项目临时用水与排水系统方案
- 混凝土施工中的原材料质量检测方案
- 施工人员培训方案
- 水电站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讲座
- 知识点2.2熟悉色彩的体系设计构成设计色彩60课件
- 水电师傅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驾考题库及答案大全
- 医疗废物与污水处理培训
- 康复科疾病护理
- 4S店员工职业卫生培训
- 地下通道水泵房管理制度
- 溺水患者急救培训
- 2026版步步高大一轮高考数学复习讲义第十章 §10.1 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含答案
- 人力公司营销策划方案
- 医院医疗用房管理制度
- 股权代持协议终止协议书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