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MCTD病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儿童MCTD病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儿童MCTD病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儿童MCTD病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MCTD病例临床分析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disease,

MCTD)是一种血清中有极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

(ANA)

和抗

U1

核糖核蛋白

(U1RNP)抗体, 临床上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PM/DM)及类风湿关节炎

(RA)等疾病特征的综合征

,

肾脏受累轻。

1972

年Sharp首先提出并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结缔组织病 , 相对少见, 占儿童风湿性疾病的%~%。现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 9 例MCTD患儿的临床特点。1 对象和方法对象研究对象为20XX年至20XX年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 确诊为MCTD、年龄<18 岁患儿,共9 例, 均为女性。 有随访资料者7 例。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治指南》 , 主要诊断标准: ①严重的肌炎;②肺部受累, 一氧化碳(CO)弥散功能<70%, 肺动脉高压, 肺活检显示增殖性血管病变 ;③雷诺现象或食管蠕动功能减低 ;④手肿胀或手指硬化;⑤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滴度在 1∶10000或以上(血凝法)和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及抗Sm抗体阴性。次要标准:①脱发;②白细胞减少(<4×109/L);③贫血(血红蛋白<100g/L);④胸膜炎;⑤心包炎;⑥关节炎;⑦三叉神经病;⑧颊部红斑;⑨血小板减少(<100×109/L);⑩轻度肌炎;辊辑讹手肿胀病史。符合4项主要诊断标准包括第⑤条主要标准即可确诊。符合3条主要标准,或前3条中任2条伴抗U1RNP抗体阳性,即为可能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MCT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①临床表现;②实验室检查,起病时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mith抗体、抗Scl-70抗体及抗RNP抗体;③肺功能、食管造影、超声心动图、双手X线正位片;④治疗情况,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⑤预后,了解其复发及生存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 进行描述性统计。 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以频数及所占比例表示。结果一般资料本组9例均为女性,平均起病年龄(±)岁(10~18岁),平均确诊年龄(±)岁。多数曾于外院就诊,分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雷诺现象、结缔组织病、发热原因待查等。入我院前已不规律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例,效果欠佳。临床表现患儿起病时的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所有病例均有雷诺现象,其次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肿胀/关节痛7例、手指肿胀/硬指4例、发热4例、乏力/肌肉疼痛4例、活动后气短3例、皮疹1例。其中8例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7例伴有关节肿痛,累及颈、膝、踝、肘、腕及四肢小关节,其中6例为四肢小关节肿胀、疼痛,不伴肌痛。6例行X线双手正位片,多表现为双手骨质疏松及软组织肿胀。3例以活动后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中2例经心脏彩超或心脏导管介入检查证实存在肺动脉高压。血液系统受累4例,其中起病时伴有贫血1例,病程发展中出现贫血2例,均为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1例,无明显白细胞减少者。肝脾肿大、肾脏受累少见,9例患儿中仅1例伴有轻度脾肿大,1例行肾活检提示符合狼疮肾炎IIA型,无明显肾功能改变及血尿、蛋白尿。仅1例伴有皮肤损害,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及皮疹。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中无明显白细胞减低,仅3例病程中出现轻度贫血,1例表现血小板降低。ESR增快8例;IgG增高7例;补体C3均无明显降低;7例检测C4,3例降低;CH50升高5例。6例检测CK,4例升高,该4例患儿均行肌电图检查,3例未见明显肌源性损害,1例为可疑肌源性损害。自身抗体ANA阳性9例,均为斑点型,滴度1∶640~1∶1280;抗U1-RNP抗体阳性9例,滴度1∶64;无1例出现抗Sm抗体阳性;抗SSA抗体低滴度阳性3例;无抗SSB抗体阳性。6例进行肺功能检查,4例存在弥散功能障碍,CO弥散功能%~71%;6例行肺部高分辨CT检查者中,2例存在肺间质病变。9例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肺动脉高压3例,轻、中、重度各1例,估测肺动脉压47~90mmHg之间;2例合并右心增大、主动脉增宽,其中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估测肺动脉压力47mmHg,提示轻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心漂浮导管测肺动脉压力正常。仅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3例行食管造影检查,未见明显食管蠕动障碍。1例有吞咽困难、反酸症状患儿行胃电图、食管测压及食管24hpH检测提示胃动过缓,符合MCTD改变。治疗及随访多数患儿于入我院前已经过激素治疗,其中不规律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4例,经确诊后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规范治疗,包括单独应用泼尼松治疗3例,泼尼松联合羟氯喹治疗2例,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1例, 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2 例, 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 1 例。病情好转8 例, 病情控制无明显进展 1 例。9 例患儿随访至今, 无死亡病例。讨论国外的回顾性分析显示, 儿童MTCD的平均起病年龄为 ~12 岁, 有报道最早起病年龄为 2~ 岁; 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 4∶1。本组资料中患儿平均起病年龄 岁, 最小10岁, 年龄稍大于既往同类研究的报道 , 且均为女性,而确诊的平均年龄为15岁,其前多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雷诺现象、结缔组织病、发热原因待查而延误诊治。儿童MCTD病理基础为广泛的血管内膜和中等血管内膜的增殖性损害。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多以雷诺现象起病,雷诺现象可早于发热、关节炎、肌炎、进展性硬皮病样症状数月甚至数年。本组资料中患儿均合并雷诺现象,而以其起病者又占绝大多数,提示对于雷诺现象的鉴别诊断应放宽思路,于疾病早期完善MCTD相关实验室免疫指标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关节炎也是较常见症状,并不严重,一般不会表现为活动受限或遗留关节畸形。 患儿的关节炎、 关节痛表现为多发性,且多为四肢小关节受累。有研究提示儿童MCTD者肺部受累较常见,表现为气短、胸痛、咳嗽。挪威的一项研究显示,MCTD患儿的肺间质改变较轻,多无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可提示早期肺功能改变。本组患儿肺部表现并不突出,仅1/3患儿有活动后气短,无胸痛、咳嗽等症状。但6例患儿的肺部检查中,有4例发现一氧化碳弥散功能障碍,2例存在肺间质改变;9例患儿中3例存在肺动脉高压。即MCTD患儿在临床症状尚不明显时已存在心、肺功能改变。儿童MCTD的硬皮病样胃肠道症状包括食管蠕动障碍、硬皮病样肠病、肝血管病变及纤维化,前者较常见,30%~40%的MCTD患者可发生。而本组中仅1例存在胃食管反流及胃动过缓,无明显硬皮病样内脏受累表现。而9例患儿中有硬指、指端硬化表现者4例,中国台湾也有类似报道,有待于随诊中进一步观察。儿童MCTD患者肾脏受累率远高于成人患者,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炎是MCT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日本一项11例MCTD患儿肾活检的研究中,6例病理提示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较常见,其中4例在活检时并无尿常规及肾功能异常改变。本组患儿均无明显血尿、蛋白尿或肾功能损害等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但1例行肾活检的患儿病理结果为狼疮性肾炎。提示具有低补体血症的儿童MCTD患者可考虑早期行肾活检以发现亚临床型肾病改变。儿童MCTD患者与成人患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面存在差别。只有小部分患儿可维持长期缓解,大部分仍有轻度的疾病活动。本组9例患儿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8例病情得到缓解,随访发现其中炎症性症状及SLE样症状缓解明显,随着临床症状好转,抗RNP抗体也相应的显着降低,而硬皮病样症状多持续存在。对内脏受累情况需要长期观察,硬皮病样改变可以在发病10年后才出现。本组患儿经规律的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尚无死亡病例。长期、规范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病情转归及预后极为重要。目前有小样本研究显示,采用小剂量激素联合蛋白A免疫吸附法救治重症MCTD患儿取得较好的效果,随访5年已停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无明显临床不适症状。本文属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