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文档_第1页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文档_第2页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文档_第3页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文档_第4页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问题的提出1.近年来“教师专业化”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和新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我国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过程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帮助,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农村教师成长的途径和目标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是比较低的,在资源上和城市教师有很大差距,教师成长受到限制。本课题的研究一是为了促进农村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二是为了提高其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三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赋予农村孩子以优质的竞争力。课题的研究目的1.开展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操作机制。2.在络化下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明确网络化对教师能力发展的新要求,逐步培养一支能够恰当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民乐县三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共有教师32人,通过对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32名教师中认为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时间的占32%,没有良好环境的占45%,缺乏专业指导的占50%。如何探究出一套适宜我校教师发展的路子,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查我校基本情况,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对课程改革中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技术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以及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还有许多困惑。我们认为在加强校本有效培训的同时,要大力强化校本有效研修的力度,才能真正使教师走进新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而我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城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增加,都为我们必须全面改变教师队伍的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育现状提出了挑战。为了响应党的“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号召,我校必须从改变教师入手,因为成就教师,就是成就学校,就是成就学生的未来。因此,本课题探索和建立特色式农村教师“网络教研”,通过“网络教研”实施研究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并付诸实践,特别是以运用网络研修为亮点,以实践“同课创新型再构”为创新点,进行校本有效研修,具有本地区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发展性和代表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具有实用价值。研究内容设计与方法的理论价值1.内容设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中立足校本,在创建学校教师学习网络教研基础上,主要通过有效培训到有效研修与实践,促使我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得到提高,进而整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和途径的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及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研究。现代网络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2.过程设计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2013年3月,校领导研讨确定以信息化及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主题方向。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进行文献研究,购买第一批10本相关书籍,在中国知网检索收集相关研究成果,整理汇编相关研究成果,形成第一稿文献资料,为课题申报提供依据。2013年3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进行课题整体规划和设计,教研处初提议,确定了《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为题省级课题的申报方案。2013年4月15日之前,由张丽华、杨秀萍老师完成开题报告设计。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资料的学习与研究,制订和论证课题方案,细化课题实践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为课题实施作前期准备。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构建网络教研平台,教师进行自主网络互动学习活动。优秀网络教研组评选及经验介绍,总结构建网络平台的形式、途径。“网络环境下各科教师的专业发展”主题研讨活动,提出研究策略。经验学习:就各科教研在开展网络学习中存在的焦点问题进行交流,集体反思。专家引领:分别聘请网络技术专家和教学科研专家针对课题酝酿、方案撰写、实施策略及过程监控、课题研究的总结等进行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引领。展示评选:通过各种类型的展示评选活动,交流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的先进经验,积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心得体会,总结实践研究成果。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总结课题实验开展情况。汇集实验进程中的各类问题,课题组全力攻关,突破难点,推进实验进程。结合实验开展情况,将相关成果整理成论文。准备课题验收、总结实验成果:全面回顾、总结课题实施情况,整理实验过程材料并撰写研究报告。3.研究方法课内外学习相结合,集体探究和个别探究相结合,网络技术与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运用行动研究法,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研平台模式,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运用相关研究法,研究构建网络教研平台与提高教师学科专业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察、反思教学、合作教学的相关性。综合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通过上课、随机抽测等途径,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查。五、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及其有效性,目前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关注的重心所在。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及亚洲一些国家,对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着不同方式的探索,通过对教师的研究、教师的成长,最终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课改进入了课堂,教师成为课改的主体,课程改革研究和发展的重点转到教师身上。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即研究者”,在这种状况下,师资培训的最好途径是立足校本从有效培训到有效研修,实施研训一体化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课程改革同步递进。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网络教科研”,在网络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对“网络教科研”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延伸和创新。六、课题研究条件1.学校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我校在“十一五”期间较好地开展了甘肃省教育学会规划课题的研究,2009~2013年两项省级课题通过鉴定,一项市级课题获市级奖项,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各项课题的上报参评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教育科研队伍,形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2.课题组核心成员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管理能力本课题的核心成员由分管校长、教科室、教务处、政教处等部门领导组成,他们基本上是我校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他们大都曾参加了“十一五”期间课题的研究,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他们的论文在省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这些老师作为本课题的核心成员能发挥较好的骨干带头作用。3.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调研工作本课题的提出,源于本校教师的师资现状。围绕本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分析工作,搜集了一批与校本培训及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资料,并组织教师开展了学习研讨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对本课题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界定。同时,我们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景规划、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研究能力等现状作了调研,这些都为开展好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的高度重视“科研兴校,科研兴师”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学校向来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本课题由学校分管教学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对本课题的研究做直接、有效的策划、指导、组织、协调和领导。学校将确保课题研究的活动开展,保障课题研究的时间和人员,满足课题实验研究的需要。同时,我们还将继续紧紧依靠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七、切实采取措施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1.改革校本培训机制和方式针对校本培训实施中无益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机制、培训方式等问题,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形式,创新培训评价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政策和条件。2.强化管理机制管理追求层次化、精细化。构建课题管理网络机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要求,规范课题组成员个人行为和实验的运行过程。3.以点带面各教研组长是各学科课题实验小组的组长,这些组长就是课题研究的骨干,也是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的重点对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这些骨干,将他们牢牢抓在手中,让他们带动组内的其他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付诸实施,由点到面,全面展开。4.设立课题研究成果奖对课题研究的教师个体、课题研究小组实行奖励,将课题研究成果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职称晋级挂钩,建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和激励机制,以此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内驱力。八、加大经济投入,保障科研经费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每年将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1.学校为课题研究征订必要的报纸杂志,购买一定数量的书籍2.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将XX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进修培训3.必要时聘请专家、学者或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