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4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1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4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2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4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4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4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4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4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专题四整体感知2知识梳理3合作探究4拓展深化5随堂演练6强化作业7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在女童五六岁时开始用5尺长2寸宽的布条,把脚紧紧地缠住,使4指下屈压至足心,变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成为中国女性病态美的象征,给女子带来了无限痛苦。近人林纾曾写道:“小脚妇,谁家女,裙底弓鞋三寸许。下轻上重怕风吹,一步艰难如万里……”中华民国成立后多次明令禁止缠足,得到普遍响应,当时有的妇女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随着历史的发展,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妇女缠足的陋俗逐步被废除。近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方面有哪些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整体感知本课第一、二、三、四目分别讲述近代以来中国在衣、食、住和习俗方面的变迁。知识梳理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__________转变。平民化2.近代服饰的变化:变化男子服饰女子服饰传统服饰________________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晚清女子的着装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新式服饰(1)鸦片战争后,______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2)辛亥革命后,_______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1)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_______是这方面的典范(2)20世纪20年代后,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西式服式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变化。3.现代服饰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①穿衣打扮与__________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②中山装和以________、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__________”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式样和颜色趋于__________。(3)改革开放以后:受__________________和港台、欧美等文化的影响,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政治生活列宁装干部服单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受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民众服饰和人们生活的变化呈现阶段性特点。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有__________、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传统菜系,到清朝末年特色更加鲜明。2.西餐:(1)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随之传入。鲁菜(2)区别:在烹饪方式、__________、就餐环境、礼节要求等方面都与中餐存在明显区别。(3)影响:①__________中常用的原料大量进入百姓饭桌。②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③西菜、西点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种类西餐1.社会生活的变迁往往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有哪些?(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早,也较为深入。(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而封建统治基础相对较为薄弱。(3)这些地区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家庭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民居:(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__________,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2)代表:__________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文化内涵四合院2.西式住房:(1)出现。①鸦片战争后,在__________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__________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__________成为典型特征。租界京、津中西合璧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变革原因:__________、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__________等,都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辛亥革命改革开放2.导致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西方礼仪的传入。②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的推动。③教育的普及,人们思想的解放。2.表现:(1)婚姻风俗。①古代:缔结婚姻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②近代:__________,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③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种时尚。清末民初恋爱自由婚姻自主(2)丧葬礼俗。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丧礼和带有强烈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并存,传统丧礼趋于__________。②新中国成立后:土葬改为__________。(3)其他习俗。①民国成立后,男子__________,女子迫令放足。②__________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③__________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简化火葬剪辫易服公历点头鞠躬辛亥革命前后,民主、共和、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点头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成为社交的常见礼节,既体现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也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秩序的进步的革命意义。在近代新潮冲击下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追求民主、进步、文明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过程。④女子在获得______________的同时,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受教育权利3.近代以来新式礼俗的出现,是不是取代了传统礼俗?不是。近代以来新式礼俗出现,但传统礼俗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交融、东西碰撞的特点。同时,广大农村的传统习俗长期沿袭,改变缓慢。合作探究【史料】材料一1912年3月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缁流,以终余年……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大革命”兴起,在“破四旧”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封、资、修”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康先生曾说:“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请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提示】(1)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政治变革的促进;外来文化的渗透。(2)论证: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随后中山装、西装以及改进后的旗袍流行,凸显了人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初,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象征着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中苏友好关系的开创。“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的盛行,体现了极“左”的革命色彩。拓展深化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文明的窗口,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2)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2.特点(1)发展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西方舶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3)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4)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5)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6)变化首先从通商口岸开始,逐步向内地扩展,这与资本主义列强势力的侵入路线相同。(7)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有较明显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2013·潍坊模拟)1930年《内政年鉴》的调査:山东、山西、河南缠足之风依然很盛……江苏、浙江、广东缠足风俗基本上已经消失。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传统观念影响深远B.国民革命推动了风俗变革C.社会风俗深受地区开放程度的影响D.沿海地区严令禁止缠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分析,1930年“山东、山西、河南缠足之风依然很盛”,说明尽管社会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但是传统观念影响仍在,A、B正确。但是“江苏、浙江、广东缠足风俗基本上已经消失”说明了地区差距;C体现了原因。D不符合史实。随堂演练1.(201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C.民国建立后 D.国民革命后【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以西装为代表的洋装是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2.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辛亥革命后,西式服装开始在中国流行,北伐战争时期始渐流行新式旗袍,30年代后期出现的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A、B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只符合“中西合璧”特点。3.(2013·长春模拟)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壖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僭侈,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①平等思想的传播②通商口岸的开设③民主政权的建立④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C.②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变迁。由材料“19世纪晚期”可知当时适逢晚清统治时期,辛亥革命尚未进行,故③不正确。4.下图所示的餐馆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A.广州 B.杭州C.北京 D.济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最早的西餐馆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较早地出现在通商口岸,西方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