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螺生态学和控制详解课件_第1页
钉螺生态学和控制详解课件_第2页
钉螺生态学和控制详解课件_第3页
钉螺生态学和控制详解课件_第4页
钉螺生态学和控制详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钉螺生态学和控制详解钉螺生态学和控制详解钉螺软体动物门(PhylumMollusca)腹足纲(ClassGastropoda)前腮亚纲(SubclassProsobranchia)或扭神经亚纲(SubclassStreptoneura)中腹足目(OrderMesogastropodae)圆口螺科(FamilyPomatiopsidaae)钉螺属(GenusOncomelania)

钉螺软体动物门(PhylumMollusca)一、钉螺的形态特征贝壳较小,成体高6—10毫米,宽3—4毫米,尖圆锥形,有6—9个螺层。壳质厚,较坚硬,壳面光滑或有粗的或细弱的纵肋,底螺层较膨大。

壳面淡灰色,壳口卵圆形,具有黑色框边,外唇背侧有1条粗隆起的唇嵴。一、钉螺的形态特征贝壳较小,成体高6—10毫米,宽3—4毫米钉螺有雌、雄之分,水陆两栖,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比肋壳钉螺稍小多见于山丘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13个省市。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钉螺有雌、雄之分,水陆两栖,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软体肋壳钉螺光壳钉螺肋壳钉螺光壳钉螺钉螺体包括两部分:外壳和厣:用以包藏软体;软体部分:包括头、颈、足、外套和内脏囊钉螺体包括两部分:呈右螺旋状圆锥形。各地钉螺大小不一。湖沼地区的钉螺最粗大,长度在10mm左右(最长可达14mm);山区钉螺最小,在6mm左右;水网地区钉螺介于其之间,一般在7mm左右。

呈右螺旋状圆锥形。钉螺生态学和控制详解唇脊纵肋唇脊纵肋钉螺与其它相似螺类的鉴别在自然界环境中孳生的某些种类的螺蛳,其外形同钉螺较相似,易与钉螺混淆。在查螺、报螺过程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群众将相似螺类当作钉螺报上来,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鉴别。在实际工作易与钉螺混淆的相似螺类主要有:方格短沟蜷、管螺、细钻螺(菜螺)、泥泞拟钉螺等。钉螺与其它相似螺类的鉴别在自然界环境中孳生的某些种类的螺蛳,钉螺和相似螺类的鉴别要点

要点钉螺方格短沟蜷管螺细钻螺泥泞拟钉螺长度6-10mm15-28mm(成螺)10mm12mm3-4mm旋向右旋右旋左旋右旋右旋壳色暗、黄褐色黄褐色黄褐、乳白色灰白色灰黑色壳口卵圆形半卵圆形、较薄,有锯齿形近似三角椭圆形卵圆形,壳脐呈沟裂状唇脊大多有无无无无厣有有无无有其它特点假眉金黄色;阴茎较粗大,呈浅红色体螺旋基部近壳口处有3条明显横纹;纵肋比钉螺稀疏壳口有皱褶眼有柄,能伸缩假眉为白色,阴茎细长,不呈红色栖息习性水陆两栖多见于有草处水栖,常见于清凉的湖河水中陆栖,常见墙脚.树洞阴湿处陆栖,常见菜园.屋基水栖,见于山沟水中小石上钉螺和相似螺类的鉴别要点要点钉螺方格短沟蜷管螺细钻钉螺生态学和控制详解二、栖息习性作为水陆两栖的螺类,钉螺喜欢在水中生活,成螺一般在潮湿而食物丰富的陆地上生活。钉螺不能长时间在水中,也不能长时间在陆地上。常年干旱地区不适应钉螺生存,水位和气温对钉螺的栖息地影响较大。水网地区钉螺可以在水中生活一段时间,而山区钉螺则以陆栖为主。冬季大多躲在草根、泥缝、松土、叶渣等处陷蔽起来,不食不动,越过冬天再活动。夏天汛期来临,江河水位上涨,钉螺可爬到2米多高的芦苇或树上求生,冬天可钻入土层下14厘米处越冬。二、栖息习性作为水陆两栖的螺类,钉螺喜欢在水中生活,成螺三、适应性(一)水分水分是促使钉螺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钉螺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尤其是在幼螺阶段必须在水中生活,离开了水以后即很快死亡。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成螺常伸出头足活动。但在干燥的环境中,钉螺软体则缩入壳内,闭厣不动,以减少体内的水分蒸发,这是钉螺抗御干燥的本能反应。在夏季阳光直射下,钉螺在干土上的寿命很短,但在湿土上的钉螺则不易死亡。土壤的含水量不等,钉螺的分布亦随之而不同。在湖、河岸壁水淹不到的地方,钉螺分布很少。一般认为,泥土含水量少于20%时,钉螺的活动力较差,基本不开厣;而泥土含水量在30%时,钉螺的活动则较强。三、适应性(一)水分(一)水分钉螺在干燥环境中虽然不能活动,但成螺却具有一定的耐干能力。钉螺的耐干能力与温度有关。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钉螺的耐干时间较短,而在低温下则较长。幼螺的耐干能力要远远低于成螺。至于水质和钉螺分布的关系,一般钉螺孳生地的水的PH值为中性或微碱、微酸;但据观察,有的地方钉螺在PH8.0左右的水中也可生活,在PH9.75~9.80的水中尚可有部分钉螺爬行,但在PH9.80以上的水中,钉螺即闭厣不动。另据苏北沿海地区观察和分析,钉螺也能适应和自下而上于含有0.26%可溶性盐的水中;也可适应总硬度为1.40度、氢氧化合物及碳酸盐为0~2.52度、酸式碳酸盐为6.72~29.4度的水中。(一)水分钉螺在干燥环境中虽然不能活动,但成螺却具有一定的耐三、适应性(二)温度1、温度与钉螺分布的关系我国有钉螺分布的地区,全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其孳生生地的最北界为江苏省宝应县。周晓农等认为随着全球气温变暖,钉螺北移的潜在可能性在增加。2、温度对钉螺活动的影响钉螺生长和活动的适宜温度是20-25℃,过冷或过热均不利于钉螺活动。钉螺在28-30℃时爬行速度最快,达35度时开始爬行速度很快,但很快衰竭。钉螺在3℃以下极少开厣,在13℃时开厣率达90%以上,当温度超过33℃时,随温度升高,钉螺闭厣率升高,至37℃时,钉螺闭厣率达50%以上,39℃时,全部闭厣。最适应钉螺舐食的温度为10-20℃。在自然环境中,钉螺活动一般4-6月最多,7-8月减少,9-10月增多,11月下旬后又开始减少。三、适应性(二)温度三、适应性(二)温度3、钉螺的休眠由于各地气候不同,在自然界的钉螺是否表现为冬眠或夏蛰各地情况不同。在炎热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季,泥土表面的钉螺明显减少。大多数蔵在树根、草丛、土缝、树叶等下面,似有冬眠和夏眠等现象。当温度在11℃时,部分钉螺休眠;当温度在6℃时,钉螺休眠率达到56.7%。当温度在1℃下时,钉螺休眠率达到100%。在低温影响下,钉螺普遍出现冬眠现象。当温度升至40℃时,仅部分夏蛰。夏蛰现象没有冬眠普遍。三、适应性(二)温度三、适应性(二)温度4、钉螺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性当温度在-9—-10℃下,1小时,钉螺死亡率接近100%,当温度在-14℃以下,1分钟全部死亡。钉螺耐高温能力远不如耐低温能力,在干燥环境中,钉螺经烈日曝晒数小时便死亡。在实验室中,水温0-5℃时,钉螺不动,10-30℃时,钉螺在水中活动力增强,并有爬出水面趋势。在水温29-30℃和38-42℃时,如不让钉螺爬出,分别在48和12小时全部死亡。钉螺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中钉螺半数死亡温度分别是40.01和42.13℃.钉螺在完全干燥的环境对极限温度的耐受力比在潮湿环境中弱些。总体说,在低温和高温情况下,钉螺不能久居水中和干燥环境,潮湿环境对钉螺更有利。三、适应性(二)温度三、适应性(二)温度5、温度对钉螺生殖的影响温度对钉螺的繁殖有很大制约作用,而对钉螺胚胎发育、生长亦有直接影响。螺卵的发育阈温度为11.79℃,成螺的发育阈温度为5.87℃。钉螺卵在15-30℃环境中平均发育历期为27.29天。从螺卵发育至成熟产卵的平均历期为334.22天。钉螺寿命平均一年左右,少数可活三年以上。三、适应性(二)温度三、适应性(三)植被

植被能提供钉螺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等条件,而且夏季可避免阳光直射,冬季可避免严寒。草是钉螺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有螺必有草,钉螺孳生地往往杂草丛生,而无草处一般较少发现钉螺,即使偶然见到,其密度亦很低。但有草不一定有螺。在有草的环境中,钉螺能获得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条件,而且在夏季还可避免阳光直射,在冬季钉螺聚集在草根附近可避严寒。因此,在自然界钉螺的分布与草的分布有密切关系,有草无草,草的多少是决定钉螺分布不均匀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三、适应性(三)植被三、适应性(四)食物在自然界钉螺可摄食原生动物和植物,但以摄食植物性食物为主,其嗜食的种类较多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草本种子植物等。从钉螺胃中发现的藻类共有11种,包括无隔藻属、水绵属、转板藻属、卵形藻属、舟形藻属、羽纹藻属、茧形藻属、桥弯藻属、双眉藻属、双菱藻属及色球藻属等。三、适应性(四)食物三、适应性(五)氧气钉螺依靠鳃及外套腔与水接触,进行气体交换,而获取氧气。钉螺的耗氧量昼夜不同,夜间较多,约为白昼的3倍。钉螺在水中的耗氧量较恒定,远高于离水后的耗氧量,这可能与钉螺在水中活动较强有关。钉螺对缺氧有显著耐力。幼螺对缺氧的较成螺敏感,在密闭的水中24h后,成螺的死亡率为13.6%,而幼螺的死亡率则可达86.9%。三、适应性(五)氧气三、适应性(六)光线钉螺对光的反应较敏感由于光线照度的不同,钉螺可表现为趋光或背光反应。钉螺所喜欢的照度,大约在3600~3800LX。但当照度低于0.1LX时,也能强烈地吸引钉螺。钉螺在15、40、100W的光源照射下,都有趋光性。钉螺对强烈的日光(大于4000LX)表现出畏缩、背光而行,或潜伏于隐蔽物下。一般情况下,在晴朗的白昼照度多在4000LX以上,因此钉螺绝大多数都藏匿起来,少数暴露在外面的钉螺也大多数缩在壳内,紧闭螺厣;而在阴雨天、黎明、黄昏和夜晚,照度较低,钉螺的活动则非常活跃。三、适应性(六)光线三、适应性(七)土壤到目前为止,在广大的流行区内,还不能确定何种土壤最适宜或最不适宜钉螺的生存繁殖。但一般认为钉螺喜欢在富含有机质的、含氮、磷、钙的肥沃土壤环境中生活。在PH6.8~7.5的微碱、微酸和中性土壤中环境,钉螺都能生存。2002年4月苏州疾控中心和吴中区疾控中心用生石灰粉灭螺试验,PH≤12时,60天观察钉螺死亡率达到100%。也有报道发现土壤中Mg和Ca的含量少于20%的地区,所见钉螺都是光壳,大于20%的地区的钉螺都是肋壳。三、适应性(七)土壤四、钉螺的分布、活动与扩散钉螺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北至北纬36。附近,南至赤道附近。分布的国家有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钉螺的分布取决于自然因素。我国大陆钉螺分布地区的1月份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雨量都有在750mm以上。另外,钉螺分布与土壤、植被也有一定的关系。四、钉螺的分布、活动与扩散钉螺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北至但是,钉螺并不是在分布的四周范围内普遍存在,在我国流行血吸虫病的各省、市、自治区中,只有部分的县市,一个县市中只有几个乡,一个乡中可能只有几个村有钉螺分布。在个别地区中,钉螺孳生地虽然连成一片,但在这样大片孳生地中,也存在着无螺的“孤岛”。但是,钉螺并不是在分布的四周范围内普遍存在,在我国流行(一)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根据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地理特点及钉螺孳生地的特征,可将我国的钉螺分布地区分为水网型、湖沼型和山丘型三类。这3种类型的钉螺分布特点如下:1.水网地区:江、浙、沪等一带的水网地区,河道、沟渠纵横交错,互相通连,密如蛛网。这些河道、沟渠多直接或间接与江、湖相通,有些近海地区还受潮汐的影响,因此水位常有变化。较大的河道或渠道水流较急,不利于钉螺孳生。水流缓慢的河道和沟渠适于钉螺的栖居,因此钉螺的密度较高。在有螺沟渠和河道相通处,钉螺较为密集,说明钉螺有互相蔓延的可能。与有螺沟渠相通的田、塘,往往可以找到钉螺,尤以入口处的钉螺密度较高。稻田中的钉螺一般多分布于田边,但稻田中间也可发现钉螺存在。与河、沟不通的死水塘中,一般无钉螺。(一)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据水网地区调查,水中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现钉螺,而水陆分布的比例却各季不同,一般冬季水下钉螺较少,春夏之交水下钉螺较多。钉螺在较平坦的斜坡或浅滩处密度较高;在近水线处密度也较高,远离水线处密度则低。当水位上涨时,钉螺被淹没,水位下降时钉螺遗留在岸上,但水位变化小时,钉螺有随水位上下移动的趋势。潮汛对钉螺的孳生有一定的影响,在日潮差大于lm以上的地区,就没有钉螺的孳生。波浪经常冲刷的地方一般也无钉螺孳生。水网地区的许多河岸种植树木,近居民点处的河边常用乱石堆砌,或年久累积大量的碎砖瓦片等,这些特殊的复杂环境为钉螺的孳生提供隐蔽场所。据水网地区调查,水中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现钉螺,而水陆分布的比例

2.湖沼地区:根据地形和自然环境,我国有钉螺分布的湖沼地区大体上包括长江中、下游调蓄洪水的湖泊、洲垸、江滩、江心洲、内湖草滩、河边滩、草塘等。每当汛期水位上涨时,这些地区的滩地被淹没,呈现一片汪洋;而当汛期结束退水后,水位下落,滩地暴露,形成成片的潮湿草滩。这种典型的“冬陆夏水”型的草滩,十分有利于钉螺的孳生。这类地区由于滩地面积广阔而且较为平坦,钉螺呈面状分布,而且范围较广。2.湖沼地区:根据地形和自然环境,我国有钉螺分布的湖沼

但不同高程的滩地由于淹水时间的不同,钉螺的分布也有所差别。钉螺一般分布在洪水线以下、枯水线以上的一定范围内。洪水线以上地势较高的滩地及枯水线以下的低洼滩地往往没有钉螺。因此这类地区钉螺的分布与淹水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年中,淹水时间超过8个月以上、或淹水日数极少的滩地,均很难发现钉螺。钉螺多分布在一年中淹水为0.5~5个月的高程内,尤以淹水2.5~4个月的高程内的钉螺最为密集。有些地方的钉螺分布呈“两线(最高有螺线、最低有螺线)三带(上稀螺带、密螺带、下稀螺带)”但不同高程的滩地由于淹水时间的不同,钉螺的分布也有所差3.山丘地区:山丘地区地形较为复杂,钉螺孳生环境也很复杂。可分为高山地带和丘陵地带两大类。虽然各地情况有所不同,但钉螺分布规律一般是随着水系自上而下分布在各个不同地形的孽生环境中。如丘陵地带的钉螺主要孳生于洼地、草坡、菜地、田埂、小沟、地塘、水坝、堤埂等处。3.山丘地区:山丘地区地形较为复杂,钉螺孳生环境也很复杂。可

(二)钉螺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l.土表和土层:钉螺经常出没于表层的土内,在全年的各个月份中,都有一部分钉螺在土内洞穴缝隙中匿居。在水网地区,全年平均钉螺在土表约占60%,土内约占40%,其中在5cm以上的浅土层约占35%,在更深的土层内约占5%。土内钉螺所占的比例,以冬季最多(约占50%),夏季次之(约占40%),春季约占30%~40%。钉螺在土层中的深度,一年中以冬季最深,可达14cm,其他季节一般在6cm以内,但可因地而异。(二)钉螺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2.河岸水线上下:钉螺分布在河岸水线上下lm的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水线上33cm的范围内,全年平均有10%~15%的钉螺在水线以下,6月份水线下钉螺较多,主要分布在水线下33~66cm范围,河底中心部未发现钉螺。水线上河岸的潮湿范围与坡度有关,平坦者潮湿面积大,陡者潮湿面积小,因此河岸钉螺分布的范围与坡度有关。由于钉螺活动缓慢,故水位猛涨时,水下钉螺暂增多。在冬季和初春,水钉螺的比例较低,约为5%。在春末夏初时比例较高,主要是出现大量幼螺水栖的缘故。2.河岸水线上下:钉螺分布在河岸水线上下lm的范围内,

3.稻田:稻田中钉螺大多分布在进出水口和田埂附近,特别是和有螺沟相连接的进出水口。在距田埂3m以上的田中,钉螺往往极少,这种现象在面积较大的稻田中特别显著。荒田和没有积水的冬闲田内钉螺密度最高,积水的冬闲田次之,二熟田内很低。4.沟渠:水流缓慢的沟渠适于钉螺栖息,因此密度较高。沟渠中的钉螺常年以陆栖为主,集中于近水地带,水退后,钉螺密集于潮湿的沟底。3.稻田:稻田中钉螺大多分布在进出水口和田埂附近,特别(三)钉螺的迁移与扩散l.钉螺迁移范围: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钉螺迁移扩散的情况有所不同。钉螺主动爬行的能力有限,一般可沿沟渠岸边爬上0.5~1.0m。在较恒定水位的情况下,钉螺的扩散距离不远。但在长江汛期,江滩或江心洲上的钉螺由于洪水推动,不仅可以大量随水迁移,而且扩散距离较大。据国内在长江洪期钉螺的扩散实验观察,发现在江面水流速度0.97~2.2m/s,风速3m/s和3级波高的情况下,有17.3%的钉螺可依附载体飘流5万m以上,而多数钉螺只能随物漂流至5万米的距离以内。因此认为,钉螺不能靠自身漂浮而随水流作长距离的扩散,因为钉螺不能漂浮在流速0.8m/s和水面波高1级以上的水流中。钉螺需依靠载体随水流扩散,而水的流速、波浪和程度等都是影响扩散的因素。(三)钉螺的迁移与扩散2.迁移扩散方式(1)游动:从钉螺的构造来看,没有专门的游泳器官。但幼螺能足向上地浮动于水面,如不受外界影响,不致翻转下沉。成螺可以伸张腹足,例悬水面游动或摄食。钉螺游动的速度和水温成正比,水温6℃以下时,虽能浮在水面,但不能游动,坚持时间一般不超过5min。在静水面游动时间,约为36.15h,每分钟游动速度约2.2cm;在流动水面游动最长时间为20min,每分钟平均移动速度为1.55m,这与水的流动有关。虽然钉螺可能在水面游动,但毕竟有限,因此钉螺游动不是造成扩散的主要原因。2.迁移扩散方式(2)随水或随物飘流:调查发现,钉螺可随水流与水面的飘浮物飘流扩散。在长江中,新长的洲滩若附近洲滩有螺,生长芦苇后3~5年,就有可能查到钉螺。江滩钉螺还会向通江河道扩散,而且还可通过通江河道进一步向内陆扩散。此外,还曾发现钉螺附着来往的船只底部,随船迁移的情况。(2)随水或随物飘流:调查发现,钉螺可随水流与水面的飘浮物飘(3)人畜活动携带:据观察,人们所穿的鞋底缝中能粘着螺或钉螺,随足迹播散。牛蹄两趾间隙所藏的钉螺能被带到1.1km以外。另外还发现打渔、捞虾、打湖草或青芦苇和种植水上作物、移种芦苇时,都能将钉螺携带到其他地方。钉螺的扩散可造成血吸虫病蔓延。这不仅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应当加以注意,而且在实际防治工作中,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钉螺扩散到已消灭钉螺地区或无螺区。(3)人畜活动携带:据观察,人们所穿的鞋底缝中能粘着螺或钉螺(四)钉螺的生殖云南钉螺全年均有交配,以春节最多,夏节次之,秋末和冬季最少。每年3月钉螺开始产卵,6-7月为产卵高峰期,9月份明显下降,11月至次年2月为产卵间歇期,产卵期持续8个月。1只雌螺月平均产卵量为0.02(3月)-1.83只(7月)。山区钉螺于5月份开始产卵,比坝区推迟2个月。螺卵孵化率3月约为33%,其他月份为50%-60%之间,平均约为45%。云南钉螺1年繁殖1代。平均寿命为10.59个月,最长可达47个月。(四)钉螺的生殖云南钉螺全年均有交配,以春节最多,夏节次之,(四)钉螺的生殖影响螺口增长率的主要参数为钉螺平均产卵量(X)、螺卵孵化率(P)和幼螺成活率(P0)。三者之间可用公式F1=X*(1-P)*(1-P0)表示。此公式可预测一对钉螺经一个繁殖季节后新增螺口数。据周晓农报道,每对江滩钉螺在自然条件下经一个繁殖季节后新增螺口数为69.24只,而湘、赣、鄂、皖、苏五地钉螺迁移至南京地区后,经一代繁殖季节后螺口预测数分别为10.82、11.28、5.93、25.08和13.68只。(四)钉螺的生殖影响螺口增长率的主要参数为钉螺平均产卵量(X五、钉螺控制(一)查螺1目的掌握钉螺分布范围和特点,了解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的密度,为制定灭螺计划、选择灭螺方法、考核灭螺效果提供依据。2制定计划按照国家级机构制定的钉螺调查技术方案,根据省级机构制定的编制钉螺调查计划原则,结合本地钉螺分布情况,以流行行政村(以下简称流行村)为单位编制钉螺调查计划,并汇总上报州级机构。五、钉螺控制(一)查螺(一)查螺

3组织实施县级机构根据下达的钉螺调查计划,组织、培训查螺人员,准备查螺器材和表卡,指导、实施钉螺调查,并建立钉螺调查数据库。(1)查获的钉螺分袋包装,并标注调查钉螺地点、环境类型、线号、框号和调查日期。(2)鉴别钉螺死活和感染血吸虫情况。(3)调查的结果当日填写钉螺调查登记表,调查人签名。(4)及时、逐项过录有螺环境登记卡,计算钉螺调查的统计分析指标,汇总上报相关信息资料。(一)查螺

3组织实施(一)查螺4调查原则4.1计划调查钉螺的环境,循水系逐条逐块调查。4.2山丘地区的钉螺调查,从源头到下游,从平坝到山丘,从湿地到水宕,追查有螺水系的源头和末尾。4.3与钉螺分布环境相毗邻的地区扩大范围调查。4.4易感环境和现有螺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4.5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调查;查获钉螺后再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一)查螺4调查原则(一)查螺5调查范围和频次5.1现有钉螺环境近2年查获感染性钉螺、发生急性感染病例和人畜常到的生产生活区等易感环境,每年查螺1次;其他有螺环境,每年调查1/3面积。5.2可疑环境与有螺水系相连或与现有钉螺环境毗邻、引进有螺区植物、水生物的环境以及洪水淹没区等可疑环境,每年查螺1次。(一)查螺5调查范围和频次(一)查螺5.3传播阻断村钉螺监测5.3.11年内查出钉螺的村,每年查螺1次。5.3.23-9年未查出钉螺的村,每3年查螺1次。

5.3.310-15年未查出钉螺的村,每5年查螺1次。5.3.415年以上未查出钉螺的村,如环境已彻底改变,已不适宜钉螺孳生,原则上可不再定期查螺。5.4非疫区钉螺监测与有螺水系直接相通的地区,养殖来自有螺地区的水生动、植物及场所,以及来自有螺地区的船泊停靠码头、船坞等开展螺情监测。(一)查螺5.3传播阻断村钉螺监测(一)查螺6调查方法6.1现有钉螺环境6.1.1易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查螺(江湖洲滩环境框线距20-50m,其他环境框线距5-10m)。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6.1.2其他有螺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根据植被、低洼地等环境特点及钉螺栖息习性,设框调查)查螺。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一)查螺6调查方法(一)查螺6.1.3可疑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查螺,若检获活钉螺,再以系统抽样进行调查,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6.2对与历史螺区毗邻的乡(镇)、村,特别是与原有钉螺水系相通等适宜钉螺孳生的地区,采用6.1.3方法开展螺情调查。(一)查螺6.1.3可疑环境(一)查螺7.查螺工具7.1查螺框框可用8号铅丝制成33.33cm正方形的框(框内面积为0.1m2)。2.2镊子或竹筷镊子为15~20cm医用直镊,竹筷为普通筷子。2.3螺袋用牛皮纸制成5×8cm螺袋,并印刷以下信息:环境名称、查螺日期、天气情况、线号、点号(框号)、捕螺只数、查螺员签名等。2.4防护用具查螺时用防护油、手套、胶靴等作为个人防护用具,以防止血吸虫感染。(一)查螺7.查螺工具(一)查螺8.调查时间上半年3、4、5月和下半年9、10、11月。(一)查螺8.调查时间(一)查螺9.钉螺的死活鉴别9.1敲击法将钉螺置于厚玻片或硬物上,用小铁锤轻击使之破碎,如未见钉螺有收缩反应,且未见新鲜软体组织者为死螺。反之为活螺。9.2爬行法将草纸铺于平底瓷盘底部,在草纸中心上画直径为5cm的圆圈,瓷盘内加入少许脱氯水使草纸湿润。将钉螺置于草纸上的圆圈内,置室温(20~25℃)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钉螺爬动情况。若钉螺爬到圈外,则为活螺。在原位不动则为死螺。9.3温水法将现场捕捉的钉螺放入温水(20~25℃)中,15min后发现钉螺开厣活动的即为活钉螺,反之为死螺。(一)查螺9.钉螺的死活鉴别(一)查螺10感染性钉螺检测10.1压碎法将钉螺置于载玻片上,另用一张较厚的玻片将钉螺轻轻压碎,然后在螺体上加一滴脱氯清水,将钉螺置于解剖镜下,用解剖针拔开外壳,依次撕碎软体组织,发现血吸虫尾蚴、子胞蚴即为感染性钉螺,感染早期的钉螺有时可检获母胞蚴。10.2逸蚴法将单只钉螺置于指形试管内,加脱氯水至试管口,用尼龙纱盖好管口。置20~25℃、光照条件下,4~8h后用放大镜或解剖镜在灯光下观察指管水面有无血吸虫尾蚴。必要时可取表面水滴于载玻片,在镜下观察。(一)查螺10感染性钉螺检测(一)查螺11.个人防护查螺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查螺前应将暴露部位涂搽防护油膏或带有防护作用的手套。检取钉螺要用镊子或竹筷,不能用手拾取。不要在疫水中洗手脚。在岸边陡坡查螺时,特别要注意防止滑跌落水。如怀疑查螺期间有接触疫水史者,应及时进行检查治疗。(一)查螺11.个人防护(一)查螺12.查螺资料的登记、整理和保管查螺以村为单位进行,查螺前要参照各地已有的基础资料和钉螺分布示意图,确定建立应查环境示意图,分发给村的查螺专业队,由专业队逐条逐块有计划地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登入有螺环境登记卡,绘制年度钉螺分布示意图。查螺时每框均要编号,框内钉螺全部捕捉,并以框为单位装入螺袋,螺袋外标注调查钉螺地点、框号、环境类型和调查日期。经死活鉴别、感染性检查后,登记和计算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等。(一)查螺12.查螺资料的登记、整理和保管(一)查螺13.钉螺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13.1山丘、水网地区13.1.1确定有螺段相邻框中有螺为一个有螺段。两个有螺段之间的无螺区在30米以内时,融为一个有螺段。无螺区超过30米时,按两个有螺段计算。13.1.2计算有螺段的长度确定有螺段后,从有螺段的最远点各延伸15米为有螺长度,孤立螺点的长度按30米计算。(一)查螺13.钉螺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一)查螺13.钉螺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13.1.3计算有螺段的宽度常年有水且水位比较稳定的河沟,以河沟岸的实际坡高为宽度。夏水冬涸的河沟,以河沟两侧的实际高度+底宽为宽度。如仅一侧有螺。则以一侧的高度为宽度。田埂以1米计算。13.1.4计算公式面积(平方米)=长(米)×宽(米)特殊地形如冷浆田、山地、坟堆、竹林、木林等,发现有螺,按孳生地的实际面积计算。(一)查螺13.钉螺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一)查螺13.钉螺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13.2江湖洲滩地区13.2.1总面积不超过15hm2的洲滩,发现有螺,全部计算为有螺面积。13.2.2总面积大于15hm2的洲滩,先确定有螺片。有螺框之间的距离在300米以内时,融为一个有螺片,有螺框之间的距离大于300米时,分为两个有螺片单独计算。(一)查螺13.钉螺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一)查螺13.钉螺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13.2.3有螺面积。有螺片确定后,先计算出有螺片的长度和宽度,再将长宽各向两端延伸50米计算有螺面积。长度(米)=最远点间距+50×2宽度(米)=(最宽处间距+最窄处间距)÷2+50×2即有螺片以纵向两端最远点的距离各延长50米为长度,以横向最宽处+最窄处的距离除以2后各延长50米为宽度。13.2.4计算公式为面积(平方米)=长(米)×宽(米)(一)查螺13.钉螺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一)查螺14.主要统计指标活螺平均密度(只/0.11m2)=捕获活螺数/调查框数有螺框出现率(%)=(活螺框数/调查框数)×100%钉螺感染率(%)=(感染螺数/解剖螺数)×100%感染螺平均密度(只/0.11m2)=感染螺数/调查框数

(一)查螺14.主要统计指标(一)查螺15.质量控制15.1省级、市级机构在县级、乡镇级机构开展钉螺调查期间,抽样复查已查的环境,核实钉螺调查资料。15.2县级机构在乡镇级机构开展钉螺调查期间,组织实施钉螺调查的过程质量控制,并抽样复查已查的环境,核实钉螺调查资料。(一)查螺15.质量控制(一)查螺16.资料收集16.1县级和县级以上机构收集钉螺调查的统计资料和钉螺调查数据库。16.2县级和/或乡镇级机构收集16.2.1逐环境钉螺调查的原始记录。16.2.2钉螺调查登记表,16.2.3有螺环境登记卡,16.2.4钉螺分布示意图,16.2.5钉螺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16.2.6有感染性钉螺分布地区的环境信息。

(一)查螺16.资料收集(二)钉螺控制1.药物灭螺1.1目的1.1.1降低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减轻对人畜的危害。1.1.2实施反复药物灭螺,消灭山丘、水网和垸内部分环境的钉螺。1.1.3环境改造消灭钉螺的辅助措施。(二)钉螺控制1.药物灭螺(二)钉螺控制

1.2制定计划

县级机构按照国家级机构制定的药物灭螺技术方案,根据省级机构制定的编制药物灭螺计划原则,结合本地钉螺分布情况和防治目标,以流行村为单位按有螺环境编制药物灭螺计划,并汇总上报州级机构。(二)钉螺控制1.2制定计划(二)钉螺控制1.3组织实施1.3.1县级和/或乡镇级机构根据下达的药物灭螺计划,实施药物灭螺。1.3.1.1组织、培训灭螺人员;准备灭螺药械和记录药物灭螺的资料表卡。1.3.1.2在药物灭螺前向乡镇政府提供药物灭螺的地点、时间、药品种类、影响范围和注意事项。1.3.1.3乡镇政府公示药物灭螺后,按药物灭螺技术方案实施药物灭螺。1.3.1.4药物灭螺后,以环境为单位填写药物灭螺登记表,签署灭螺负责人。1.3.1.5及时、逐项过录入有螺环境登记卡。1.3.1.6汇总、统计药物灭螺指标,并逐级上报。1.3.1.7县级机构建立药物灭螺数据库。(二)钉螺控制1.3组织实施(二)钉螺控制1.4药物灭螺原则1.4.1根据钉螺分布环境的类型和特点,选定灭螺效果好、易于实施的药物灭螺方法。1.4.2药物灭螺前,清理山丘、水网型和垸内的有螺环境,尽可能清理湖沼型有螺环境。1.4.3根据钉螺密度和感染程度,先重后轻,并按水系分片块,先上游、后下游,由近及远、先易后难实施药物灭螺。(二)钉螺控制1.4药物灭螺原则(二)钉螺控制1.5灭螺范围和频次1.5.1湖沼地区的易感环境,每年灭螺1-2次。1.5.2山丘地区和水网地区的各类有螺环境,每年灭螺2-3次。1.5.3计划环境改造的有螺环境,在工程实施前,进行药物灭螺1-2次。(二)钉螺控制1.5灭螺范围和频次(二)钉螺控制1.6灭螺药物常用的是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溶解性较好。无特殊味,对皮肤无刺激,对人、畜毒性低,不损害农作物,可直接加水稀释应用。杀螺效果好,持续长。氯硝柳胺的管理应有专人保管,有药物入库及领用记录。药物领用数量与实际药物灭螺面积符合。每年定期对药物库存情况进行清理,防止药物过期造成浪费。(二)钉螺控制1.6灭螺药物(二)钉螺控制1.7药物灭螺方法1.7.1浸杀法适用于有少量积水或水位能控制的沟、渠、塘、田。浸杀时先筑坝堵住水流(如水源丰富,则可用引流法排除余水),短期内使其不流通,然后计算水容量,再根据用药剂量和水容量计算灭螺所需药量。落差较大的沟渠应分段浸杀。施药时先将称取的药物置于桶中,加少量清水充分搅匀成母液,然后将母液均匀泼浇至灭螺区水中,用棍棒或机械搅拌。周边有螺区域水线以上的草土均要铲入水中浸泡,铲草皮6cm左右,铲后要清扫1次。露出水面的芦草、树枝等均要割除并浸泡于水中,四周堤岸以喷洒剂量泼浇药液,以防止钉螺上爬。浸杀期间须保持水位恒定,浸杀时间不少于72小时,渗漏严重或蒸发较大时需随时补水加药。投药剂量为2g/m3。浸杀总药量=水容量(m3)×剂量(克/m3)。(二)钉螺控制1.7药物灭螺方法(二)钉螺控制1.7.2铲草皮沿边药浸适用于积水多的河、沟、渠、塘等环境,不强调保持水位。使用时将一定量药物沿水线上30~70cm撒布于河岸,再将河岸孳生钉螺的草皮与药物一起铲入河边水中。使土表、土内、水上、水下的钉螺同时受到药物的浸杀作用,灭螺效果良好。铲草皮时要先铲近水线处30cm,再铲水线上较高处,铲的厚度一般在6~10cm,随铲随扫,将草皮推到水线下,不使其露出水面,以免钉螺上爬。水利防汛的堤岸不可采用本法。使用药物剂量为2g/m2。(二)钉螺控制1.7.2铲草皮沿边药浸(二)钉螺控制1.7.3喷洒法不能采用浸杀法的环境一般可采用喷洒法。喷洒时按有效用药量,称(量)取药品加入定量水桶(缸)中,搅匀后进行喷洒,如每桶内水量为100kg,用氯硝柳氨剂量为2g/m2,则需加药200g,灭螺面积为100m2。喷洒前必须先清除灭螺区域内的植被,杂草等植物齐根割下后即集中进行填埋或药物浸泡处理,防止钉螺藉此扩散。喷洒时要经常搅拌药桶,不使药物沉淀。喷洒的水量,一般为1kg/m2,但通常提高土壤含水量可显著提高喷洒法灭螺效果。大面积洲滩灭螺可采用出水量大、功效高的灭螺机。大面积滩地喷洒灭螺时需增加人员移动输水管,因此,一个灭螺机组通常需6~12人。内陆、山区小面积复杂环境可采用出水量较小,但机动灵活,移动方便的灭螺机。药物剂量为2g/m2。(二)钉螺控制1.7.3喷洒法(二)钉螺控制1.8药物灭螺时间选择3-11月适宜时间实施药物灭螺。(二)钉螺控制1.8药物灭螺时间(二)钉螺控制1.9施药工具在孤立小环境可采用人工方法进行药物灭螺,多数地方采用机械药物灭螺方法,主要工具有:压缩喷雾器和单管喷雾器、踏板喷雾器、机动药物灭螺机、湘江-18和湘江-25型喷药灭螺机、5CL手抬式灭螺机和18型背负式喷粉机等。(二)钉螺控制1.9施药工具(二)钉螺控制1.10操作规程1.10.1基本原则1.10.1.1全面规划原则药物灭螺前要根据钉螺分布及环境特点进行全面规划,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做到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1.10.1.2先近后远原则优先杀灭靠近村庄、人畜接触频繁的易感地带钉螺。1.10.1.3先上游后下游原则灭螺要循水系,按照灌溉渠系,先上游、后下游,以防止钉螺向下游地区扩散。(二)钉螺控制1.10操作规程(二)钉螺控制1.10.操作规程1.10.1基本原则1.10.1.4区域灭螺原则按照钉螺分布单元,成片覆盖有螺区,灭螺区域越大,灭螺效果越能持久。河岸灭螺范围通常自水线扩大至最高水位线。一般沟渠则包括沟底及两壁(边)。田块则为隔埂所围区域。山涧溪流则需扩大至山洪淹没处。单元性较强的有螺环境需全部覆盖。江湖洲滩钉螺呈面状或片状分布,灭螺范围较大,施药时需按区域进行。1.10.1.5反复杀灭原则每个有螺环境要反复进行药物灭螺,每遍间隔两周左右,对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环境也需复灭巩固。(二)钉螺控制1.10.操作规程(二)钉螺控制1.10.1基本原则1.10.1.6安全用药原则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对鱼类毒性较大,因此在使用、贮存等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发生鱼毒事故。制订和执行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使用时严格掌握剂量和使用方法,施药人员要穿戴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药液,施药后用肥皂水清洗身体暴露部位。(二)钉螺控制1.10.1基本原则(二)钉螺控制1.10.2县级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螺情分布情况,按照年度防治任务的要求,事先做好年度灭螺计划,落实灭螺任务,将灭螺任务层层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环境。明确当年各地灭螺的范围、方法、时间、地点、人员和资金安排等。(二)钉螺控制1.10.2县级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螺情(二)钉螺控制1.10.3县级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灭螺专业队,灭螺工作前进行钉螺分布特点、药物特性、灭螺方法、操作要点、灭螺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应尽量保持灭螺人员的稳定性,建立相对稳定的灭螺队伍。(二)钉螺控制1.10.3县级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二)钉螺控制1.10.4县级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药物灭螺技术指导,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灭螺方法。1.10.4.1喷洒法适合江洲湖滩滩地和没有积水的沟、渠、塘、田的埂边等有螺环境。1.10.4.2浸杀法适宜于有少量积水且水位能控制的沟、渠、塘、田等环境。(二)钉螺控制1.10.4县级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二)钉螺控制1.10.4.3喷洒法适合江洲湖滩滩地和没有积水的沟、渠、塘、田的埂边等有螺环境。1.10.4.4浸杀法适宜于有少量积水且水位能控制的沟、渠、塘、田等环境。1.10.4.5山丘地区可采用药物泥敷有螺田埂、沟渠等环境。1.10.4.6在缺乏水源的环境采用机械喷粉或人工撒粉或拌沙撒粉的灭螺方法。(二)钉螺控制1.10.4.3喷洒法适合江洲湖滩滩地和没有(二)钉螺控制1.10.4.7在于积水较多,难以堵截流水和保持水位的沟、渠、河等地区采用土埋缓释灭螺法和铲草皮沿边药浸法灭螺。灭螺方法选择不当,如在水体较大的池塘、河道采用浸杀法,结果既浪费药物,又污染环境,还有可能毒害水生动植物。同时注意氯硝柳胺浸杀法时,有钉螺上爬现象,不作相应处理时,有可能降低灭螺效果。(二)钉螺控制1.10.4.7在于积水较多,难以堵截流水和(二)钉螺控制1.10.5公告:在开展药物灭螺工作前,应由乡镇政府通过广播、告示等形式通知当地群众了解灭螺时间和范围,以便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1.10.6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组织和实施药物灭螺前的环境清理工作,并组织实施药物灭螺。(二)钉螺控制1.10.5公告:在开展药物灭螺工作前,应由(二)钉螺控制1.10.7药物灭螺事故处理因实施药物灭螺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周边环境损害(水产品中毒等)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或进行民事调解。(二)钉螺控制1.10.7药物灭螺事故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