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总平面布局与消防车道_第1页
第三讲总平面布局与消防车道_第2页
第三讲总平面布局与消防车道_第3页
第三讲总平面布局与消防车道_第4页
第三讲总平面布局与消防车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设计

城市总体布局防火要求消防车道及救援场地设计当前1页,总共40页。城市总体布局防火要求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必须将易燃易爆物品工厂、仓库设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并应与影剧院、会堂、体育馆、大商场、游乐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或场所,保持规定的防火安全距离。选择好大型公共建筑的位置,确保其周围通道畅通无阻。

当前2页,总共40页。城区内新建的各种建筑物,应建造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控制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严格限制修建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当前3页,总共40页。消防站是城市的重要公共设施之一,是保护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合理确定消防站的位置和分布。城市汽车加油站要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重要的公共建筑,以及有明火和散发火花的地点。街区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相邻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当前4页,总共40页。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设计

民用建筑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民用建筑、其他重要公共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上述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当前5页,总共40页。合理确定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等之间的防火间距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火灾除了在建筑物内部蔓延扩大外,有时还会通过一定的途径蔓延到邻近的建筑物上。为了防止火灾在建筑物之间蔓延,十分有效的措施是在相邻建筑物之间留出一定的防火安全距离,即防火间距。从消防方面考虑,防火间距还起到了为消防灭火战斗,为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资的紧急疏散提供场地的作用。在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中,布置好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当前6页,总共40页。火灾在相邻建筑物之间蔓延的途径火灾在建筑物之间发生蔓延,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由于热辐射、热对流、飞火、火焰直接接触延烧造成的。

当前7页,总共40页。

规范中规定的防火间距是考虑了以下情况:☆防止热辐射作用造成火灾蔓延。☆满足消防扑救火灾时消防车最大工作回转半径的要求。☆消防扑救的影响作用以及节约用地的原则。当前8页,总共40页。

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规定为了防止火灾在建筑物之间、建、构筑物等之间蔓延,规范规定了各种情况下的防火间距数值。在总平面布置时,应严格按照其布置建、构筑物等。当前9页,总共40页。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建筑类别高层民用建筑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一、二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民用建筑一、二级1391114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一、二级9679三级117810四级1491012当前10页,总共40页。当前11页,总共40页。当前12页,总共40页。★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屋面15m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且不开设门窗洞口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符合下列条件者(★)可适当减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2条表5.2.2注

当前13页,总共40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2条表5.2.2注

当前14页,总共40页。★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2条表5.2.2注

当前15页,总共40页。★相邻的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屋顶无天窗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2条表5.2.2注

当前16页,总共40页。★相邻的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筑屋面15m及以下范围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防火卷帘和防火分隔水幕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2条表5.2.2注

当前17页,总共40页。当前18页,总共40页。★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表规定减少25%。当前19页,总共40页。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当前20页,总共40页。除高层民用建筑外,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住宅或办公楼,当建筑物的占地面积的总和小于等于2500㎡时,可成组布置,但组内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4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4条

当前21页,总共40页。消防车道

设置消防车道的目的在于,一旦发生火灾时确保消防车畅通无阻,迅速到达火场,及时扑灭火灾。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1条

当前22页,总共40页。当前23页,总共40页。当前24页,总共40页。大体量或超长建筑物长度计算示例:当X或Y有一边≥150m或者X+Y>220且消防车穿越困难时,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前25页,总共40页。大体量或超长建筑物长度计算示例:当X或Y有一边≥150m或者X+Y>220且消防车穿越困难时,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根据扑救火灾和保护人员需要建筑物的进深一般应控制在50m以内。当前26页,总共40页。外折线或突出曲线内折线或内凹曲线大体量或超长建筑物长度计算示例:当前27页,总共40页。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2条

当前28页,总共40页。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人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4条

当前29页,总共40页。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4条

当前30页,总共40页。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5条

当前31页,总共40页。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边缘距离取水点不宜大于2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7条

当前32页,总共40页。消防车道的净高和净宽均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的坡度度不宜大于8%,其转弯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8条

当前33页,总共40页。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x12m;对于高层建筑,回车场不宜小于15mx1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x18m。消防车道可利用城乡、厂区道路等,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转弯和停靠的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8条

当前34页,总共40页。消防车道不宜与铁路正线平交。如必须平交,应设置备用车道,且两车道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10条

当前35页,总共40页。

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2.1条

救援场地和入口当前36页,总共40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2.1条

救援场地和入口当前37页,总共40页。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场地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和车库出入口;2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8m。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5m;3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4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2.2条

救援场地和入口当前38页,总共40页。建筑物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2.3条

救援场地和入口当前39页,总共40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