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书法的特点_第1页
顾炎武书法的特点_第2页
顾炎武书法的特点_第3页
顾炎武书法的特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顾炎武书法的特点顾炎武书法月食顾炎武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是我国明末的三大思想启蒙家之一。其书法造诣也颇为之高。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顾炎武书法,梦想对你有用!

顾炎武书法赏识

顾炎武书法图片1

顾炎武书法图片2

顾炎武书法图片3

顾炎武书法图片4

顾炎武的读书、藏书与抄书

古城昆山历来有良好的读书风气。出世于书香家庭的顾炎武,从小对读书有浓重兴趣,只要昆山能搜罗到的书,都千方百计借来看,以至整个昆山城里没有什么书是没看过的。他不由摇头感慨:"昆山无书,昆山无书!'

自幼受到嗣祖父蠡源公的影响,顾炎武不仅养成了读书的良好习惯,也不断确立读书的目标。成年以后,顾炎武往往手不释卷,把读书作为自己每天的要事。以至"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成为他的名言,也成为人们的典范。他的万卷书,到底是泛指读得好多,还是有一个确数呢?

近年来有学者做了研究,认为古代以卷、轴、册、函等等来给书籍计数。到了顾炎武的那个时代,纸本代替简牍,卷与册被广泛运用。那时的书籍,按平均数计算,每卷约一万余字,一卷约合两册线装古籍。由于是活字印刷,平均每一页三百六十字,只相当于今天一页杂志字数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今天五六页杂志的文字量,就相当于那时的一卷。

顾炎武所说的"读万卷书',可以用读一部《古今图书集成》的文字量来对比。这部万卷大书,足足有一亿字。假设每天读书六千字,两天便可读一卷,一年读一百八十卷,大约五十五年能读完,这差不多就是一生的时光了。好多书是顾炎武在四处漂泊的状态下,坚持不懈地读完的。博览群书,使顾炎武对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有越来越深的了解。

顾炎武嗣祖父蠡源公,从先人那里传承了二三千册书籍。经过多年积累,传承给顾炎武时已有五六千册。四十五岁时,顾炎武离开家乡北上,大量的书无法随身带。江南好多挚友作《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扶助他一路探索心仪的善本。找到一册好书,他通宵达旦地读。能珍藏的就珍藏,不能珍藏的就抄写。靠一马一驴驮起行囊,颠沛流离,只能在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存放自己的书籍。不少跟随多年的书无奈地散失了。然而,上千册珍爱的书他始终藏在身边。

《邸报》,是明代官方的公报。嗣祖父蠡源公特别热爱这份文献资料,阅读《邸报》时,他热爱用小楷认专心真地抄录下来,并且编成小册子,以备查考。十多年间,所摘录整理的资料,竟装订成厚厚的二十五本。蠡源公觉得,著书还不如抄书。抄书的时候,可以不断吸取前人的学术成果,当学识积累到足够多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不仅自己抄书,也让年幼的顾炎武学着抄书。他说:"今人的学问不如古人深厚。你看班固改《史记》,必然不如《史记》,宋景文改《旧唐书》,必然不如《旧唐书》,朱子改《通鉴》,必然不如《通鉴》。当今,著书立说的人几乎布满天下,就可能把前人的书盗窃来作为自己的著作。所以我觉得,得到明人的书一百卷,还不如得到宋人的书一卷。'

这些话,顾炎武都记住了。成年后,他也从自己的阅历中体会到,抄书切实有好多的好处。离开家乡北上,他的踪迹广泛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好多地方,"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一边考察,一边读书,有了心得就记录来,若察觉有误,随时修改;察觉跟古人探讨重复的,就删掉。日积月累再加上调查访问得到的史料,终究编成一本内容极其广泛的书,名曰《日知录》。

《日知录》共有一千余条,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内容涉及经义、政事、经济、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史法、兵事、天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