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衎微观经济学考研_第1页
叶衎微观经济学考研_第2页
叶衎微观经济学考研_第3页
叶衎微观经济学考研_第4页
叶衎微观经济学考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衎微观经济学考研第1页/共231页拥有而喜悦分享而永恒分享你的资料免费下载资料考试资料分享平台:第2页/共231页

目录CONTENTS第一章引论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概述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论)第五章

成本理论第六章

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第八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第十章

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3页/共231页第一章引论

Economics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一、西方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凯恩斯货币主义福利经济供给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基本经济理论经济学流派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第4页/共231页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2.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3.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Economics)

参考教材:《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全国二十所高校合编陕西人民出版社《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编写组编写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5页/共231页《微观经济学》叶德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经济学解析》

陈恳王蕾主编(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指南》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习题精编》陈恳吴卫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PrinciplesofEconomics》

N.GregoryMankiw[美]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页/共231页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即资源的最优配置。

1.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1)

资源

a.

自然资源

b.劳动

c.资本品

d.企业家才能

2)经济资源和自由资源

a.经济资源

b.自由资源第7页/共231页

3)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4)经济资源的替代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1)欲望(Wants)

2)欲望的差异性

3)欲望的无限性

3.稀缺(Scarcity)

1)稀缺的定义

2)

稀缺的不可避免性

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8页/共231页1)

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

2)

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3)

西方经济学的思想体系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一只看不见手”的理论,他成为经济学的鼻祖。

一、微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问世,以均衡价格论为微观经济学搭起了基本框架。

二、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1936年凯恩斯《通论》中的有效需求原理的创立,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三、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二次战后以萨缪尔森为首建立的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经济学》,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9页/共231页

第三节经济学家所要面临的几个抉择一、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二、

如何生产?三、

为谁生产?四、什么时候生产?五、什么地方生产?

第四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类型一.自给自足经济二.市场经济三.计划经济四.混合经济第10页/共231页

第五节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

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的轨迹。

1.生产可能性表各种可能性组合

棉衣(X商品)产量棉被(Y商品)产量

A0200B1000180C2000140D300080E40000第11页/共231页2.生产可能性曲线

200A180140800BCDE1000200030004000X(棉衣产量)Y(棉被产量)•N•M第12页/共231页3.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移

X0YX0Y0X1Y1第13页/共231页

二、机会成本 (Opportunitycost)

1.定义当把一定量的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它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2.公式

C0=△Y/△X第14页/共231页上编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1.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

2.完全的信息三、

市场(Market)第15页/共231页1.市场的定义买卖双方的有机构成或相互作用。2.市场的类型

1)完全竞争

A.众多的买主和卖主,他们是价格的接受者。

B.产品是均匀的。

C.信息是完全的。

D.整个行业易进易出。

2)完全垄断

3)垄断竞争

4)寡头垄断第16页/共231页

第二节

需求曲线一、

需求函数(Demandfunction)

1.需求(Demand)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购买的能力的有效需求。

2.需求的表示方法:

1)需求表第17页/共231页x年x月x日某商品的需求表

2)需求函数

Qd=f(p)

Qd=800-100p3)需求曲线

价格数量关系ABCDEFG

价格(元)1234567需求量(单位数)700600500400300200100ABCDEFG0100200300700QP761Qd=800-100p第18页/共231页3.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1)

收入效应(Incomeeffect)由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化,从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Substitutioneffect)由商品的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

的变化,从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二、需求规律(LawofDemand)

1.定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需求价格的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规律。第19页/共231页2.条件

1)除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条件不变。

2)在一定的时期内才成立。

3)仅满足于一般商品。3.特殊商品的需求规律

1)吉芬商品(Giffengoods)

2)炫耀性商品

3)投机性商品

4)价值性商品4.“价—质”观念影响下的需求规律第20页/共231页三、需求变动和需求曲线的位移

1.需求变动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需求变动是需求函数的扩大或缩小,它引起需求曲线的位移。

Qd=a-b•p→Qd=(a+c)-b•p(a,b,c>0)

2.影响需求变动的几种因素

1)

消费者的收入(Income)

2)

消费者的偏好(Preference)第21页/共231页3)替代商品的价格(Substitutiongoods)

使用价值相近,因而可以替代使用的商品。4)互补商品的价格(Complementarygoods)

必须配套使用的商品。D1D0D2Q0PP0Q1Q0Q2第22页/共231页第三节

供给曲线一、

供给函数

1.供给(Supply)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商品的数量。

2.供给的表示方法

Qs=f(p)

Qs=-400+200p

3.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QPS0p0p1Q0Q1第23页/共231页二、供给规律

1.定义:供给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该商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的规律。

2.条件:供给规律是一条抽象规律,它只有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不能舍弃时间因素,且仅对一般商品而言。

第24页/共231页3.特殊商品的供给曲线

1)劳动

0W0W1WNfNmaxNNS2)价值性商品3)投机性商品第25页/共231页三、供给变动及供给曲线的位移

1.定义:除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供给的变动,称为供给变动。

2.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

1)考察的时间

2)其他商品的价格

3)生产的成本(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第26页/共231页4)政府的税收政策

5)生产的期望S1

S0S2P0P0QQ1Q0Q2第27页/共231页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市场均衡)一、

均衡的定义:(Equilibrium)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1.需求价格及供给价格

1)

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2)

供给价格是指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第28页/共231页2.均衡、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是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市场价格,均衡数量是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商品数量,均衡即某商品的需求等于其供给。Qd=800-100pQs=-400+200pPE

=4QE

=400PE(4)0PQESDQS=-400+200pQd=800-100pQE(400)第29页/共231页

3.过剩和短缺:

(SurplusandShortage)1)

过剩:在经济学中说某种商品“过剩”,是指该商品的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表现为供大于求。Q00P1P0S0D0QPE0

过剩ABQdQS第30页/共231页2)短缺:在经济学中说某种商品“短缺”,是指该商品的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表现为供不应求。0S0D0CD短缺P0P1E0P3)

实际价格(市场价格)实际工作和研究中所遇到的价格是实际价格。QQSQ0Qd第31页/共231页三、市场均衡的变动

1.需求曲线的位移

2.供给曲线的位移S0D1D0D2E1E0E2P2P0P10P0P1P20S1S0S2D0E2E0E1PPQ1Q0Q2QQ1Q0Q2Q第32页/共231页3.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1)D↑,S↑:ΔD=ΔS,ΔD>ΔS,ΔD<ΔS2)D↓,S↓:ΔD=ΔS,ΔD>ΔS,ΔD<ΔS3)D↑,S↓:ΔD=ΔS,ΔD>ΔS,ΔD<ΔS4)D↓,S↑:ΔD=ΔS,ΔD>ΔS,ΔD<ΔSQ0

S0S1(ΔD=ΔS)S2(ΔD>ΔS)S3(ΔD<ΔS)D0E2E1E3E0P2P0P30PQD1Q2Q1Q3=P1第33页/共231页第五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

弹性的概念

1.弹性(Elasticity)指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百分比变动所作的反应,也称敏感程度。

Y=f(X)

2.弹性系数

1)

点弹性公式:E=

ΔYY×100%ΔXX×100%ΔYXΔXY•E=limΔX→0ΔYXΔXY•=dYXdXY•=第34页/共231页2)

弧弹性公式

E=

(Y1+Y2)Y2-Y112•100%X2-X1(X1+X2)12•100%ΔYΔX(X1+X2)(Y1+Y2)1212••(X1,Y1)•(X2,Y2)Y=f(X)X0YX0•abcX1X2Y1Y2=(平均弹性)第35页/共231页二、需求弹性(ElasticityofDemand)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定义: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

Qd=f(p)

第36页/共231页

2.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1)点弹性和弧弹性公式

Ed=

ΔQPΔPQ•dQPdPQ•ΔQ(P1+P2)ΔP(Q1+Q2)1212•

(P:价格变化前初值;Q:需求量变化前初值。ΔQ:需求量变化量;ΔP:价格变化量。)==第37页/共231页2)几何作图法测度弹性系数

a.需求曲线是直线

b.需求曲线非直线

Ed=RA/RB•RABPQ0P0P1Q0Q1kh•RdPdQΔPΔQEd=ΔQP0ΔPQ0•=Q0AP0RQ0OQ0•=RARBP0ABQD第38页/共231页C.需求直线上的弹性Ed→∝,完全有弹性。Ed>1,富有弹性。Ed=1,单位弹性。Ed<1,缺乏弹性。Ed=0,完全没有弹性。•••Ed=1Ed<1Ed>1Ed=0Ed→∝0PQARBQ=f(P)第39页/共231页d.需求曲线的斜率和弹性

Ed=•ΔQPΔPQP0•••abc0PQP0abcaD0D10QP0PQ第40页/共231页3)特殊的需求曲线Ed=0Ed→∝Ed=1Q0PQ0P0第41页/共231页三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额

1.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降低价格,可以增加销售总额;反之亦然。P0P1PQ0Q1Q0ABC第42页/共231页2.如果是缺乏弹性的,那么提高价格,才能增加销售总额,反之亦然。P0P10PQ1Q0QDBAC第43页/共231页四、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可替代程度

2.商品在消费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商品的用途是否广泛

4.商品使用期的长短

5.测算需求弹性的时间长短五、弹性概念的扩大

1.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elasticityofdemand)

1)定义:需求量的变化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敏感性程度。Qd=f(I)第44页/共231页2)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公式3)弹性系数EI与商品的关系

a.

正常商品(EI>0)b.

低档商品(EI<0)c.

中性商品(EI=0或≈0)EIΔQIΔIQ•dQIdIQ•ΔQ½(I0+I1)ΔI½(Q0+Q1)•第45页/共231页2.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Priceelasticityofdemand)

1)定义: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

QA=f(PB)

2)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公式EC=ΔQAPBΔPBQA•dQAPBdPBQA•ΔQA½(PB0+PB1)ΔPB½(QA0+QA1)•第46页/共231页3)

交叉弹性系数EC与商品间的关系

a.

互补商品(EC<0)b.

替代商品(EC>0)c.

不相关商品(EC=0)0PAQAP0Q1Q0Q2D1D0D2(EC>0)(EC=0)(EC<0)(以B商品的价格上升为例)第47页/共231页

3.供给弹性(Elasticityofsupply)

1)定义: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

QS=f(P)2)

供给弹性系数公式ES=ΔQPΔPQ•dQPdPQΔQ½(P0+P1)ΔP½(Q0+Q1)••第48页/共231页3)

供给弹性的几何表示方法ES=RARBA0QBR•B0AQR•PPSS第49页/共231页4)

特殊的供给曲线S1S2S30QPWW00NfNmaxNW1W2NS第50页/共231页5)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a.

供给的易难程度

b.

考察的时间长短

c.生产的规模大小

d.产业的性质六、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品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即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第51页/共231页第六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一、

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

1.限制价格(Ceilingprice)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

用数量管理代替价格管理。

SDQ0P0P1P2PE0QS短缺量配给量黑市价格Qd第52页/共231页

2.支持价格(Supportprice)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PP1P00QdQsQDSE

过剩第53页/共231页二、

谷贱伤农三、

易腐商品的售卖0PS0S1DQQ0P0P1E0E1Q00P0P1P2DQQ1ABCDEABCPQ1第54页/共231页四、税收1.向买主征税0PQS0=-50+50pD0=200-(100/3)pE03.00D1E12.803.302.向卖主征税0PQD0=200-(100/3)pS0=-50+50pE03.00100S1=-50+50(p-0.50)=-75+50pE13.302.8010090D1=200-(100/3)(p+0.50)=550/3-(100/3)p0.50900.50DS税收楔子第55页/共231页3.税收负担的分割0PQS0D0E0P0PaPb税收规模0PQS0D0E0P0PaPb税收规模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第56页/共231页

第七节

蛛网理论一、

蛛网现象二、

蛛网理论的假设条件

1.本期供给决定本期价格2.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供给0QtPtPStD0E0Pt0PS0Qt+1QQ第57页/共231页三、蛛网模型(Cobwebmodel)

1.收敛型蛛网(稳定均衡)

这是由于在市场均衡点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因而使价格和销售量的波动越来越小。QtStPtQt+1Pt+1PS0D0E00Q第58页/共231页2.发散型蛛网(非稳定均衡)

这是由于在市场均衡点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因而使价格和销售量的波动越来越大。Qt0PtPt+1Qt+1D0S0QPE0第59页/共231页3.封闭型蛛网(亚稳定均衡)

这是由于在市场均衡点处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因而使价格和销售量的波动幅度等同。Qt0PtPt+1E0D0S0PQQt+1第60页/共231页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

效用(Utility)

1.效用的涵义指消费者占有、使用或者消费商品而得到的快乐和满足,是各种商品所具有的这种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人们购买商品时的支出被认为是一种“痛苦”,即负效用。

2.效用的特点

1)

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2)

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3)一种商品对同一个人所具有的效用、会因占用数量的不同而不同。

第61页/共231页4)效用只能自身相比,不能人与人比。

5)效用有共性,也有个性。

6)

效用本身并不含有伦理学的意义。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基数效用

1,2,3,4,5,6,7……2.序数效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62页/共231页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1.效用函数(Utilityfunction)

1)效用量(效用单位)

一块面包为10个效用单位,某消费者愿意花费10元钱购买;那么一件上衣她愿花费100元购买,是因为这件上衣给她带来了100个单位的效用。

2)效用函数:U=f(Q)a.总效用(Totalutility)一个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从消费商品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TU=f(Q)第63页/共231页b.平均效用(Averageutility)消费单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

AU=TU/Q

c.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

一个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每改变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改变量。

MU=ΔTU(Q)/ΔQ=dTU(Q)/dQ第64页/共231页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

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达到某一数值后,其边际效用会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小。

1)效用表(P.81)

2)效用函数

U=f(Q)=27Q+12Q-QTU=27Q+12Q-QAU=27+12Q-QMU=27+24Q-3Q

232322第65页/共231页3)效用曲线0UTUMUAU469Qmaxmaxmax拐点切点7548663••••第66页/共231页4)TU、AU、MU间的关系

a.MU>0,Q↑→TU↑MU=0,TUmaxMU<0,Q↑→TU↓(Mumax→TU处拐点)b.MU>AU,Q↑→AU↑MU=AU,AUmaxMU<AU,Q↑→AU↓MU↘→AUmax5)货币的边际效用(P.83)

第67页/共231页3.消费者均衡

1)限制条件:Px•

Qx+Py•

Qy=I2)均衡条件:Mux/Px=Muy/Py=λ

4.需求曲线的推导(P.87)PU0QMUDQ0

P0,U0P1,U1ab••Q1第68页/共231页5.消费者剩余(剩余效用)(Consumer’ssurplus)

指消费者对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金额与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CS)

=四边形OABQ0面积

—四边形OP0BQ0面积

=三角形P0AB面积0PABP0Q0QQ=f(P)消费者剩余CSf(Q)dQ–P0Q0∫Q00ab第69页/共231页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

消费行为公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1.顺序性(完全性)

A=B,A>B,A<B。

2.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3.非饱和性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之前,对商品的占用是多多亦善的。第70页/共231页二、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及其特点

1.定义:表示消费者对两种替代商品的各种数量的消费组合满足程度(偏好)没有差异的曲线。消费组合商品X量(鸡腿)商品Y量(小面包)A112B26C34D43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第71页/共231页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X(鸡腿)Y(面包)ABCDI0126431234

UXY2.无差异曲线图第72页/共231页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4)越往右上角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满足程度越大。

5)在无差异曲线图中,任何一点必然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A•B•CI0I1•R0YX0YXUXY0UXY2K••第73页/共231页三、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

1.定义:指消费者保持满足程度不变,增加单位某种商品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2.公式

MRSXY=ΔY/ΔX=dY/dX=-MUX/MUY第74页/共231页

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两者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即X对Y的边际替代率。∵ΔTUXY=ΔTUX+ΔTUY=MUX

ΔX+MUY

ΔY=0∴MRSXY=ΔY/ΔX=-MUX/MUY第75页/共231页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连续地增加某一种商品时,消费者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呈递减变化的趋势。ΔXΔXΔYY0XI0(UXY)•••第76页/共231页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态

1.完全替代商品

2.不完全替代商品

3.完全互补商品无差异曲线越是接近直线,两种商品的替代程度越大;无差异曲线越是凸向原点,两种商品的互补程度越大。

I2I1I32片镜片1副镜架0XY第77页/共231页

第三节消费者的预算线

一、

预算线的定义(budgetline)表示在消费者收入(支出)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支出)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也称为消费可能线和等支出线。(consumptionpossibilityline,isoexpenditureline)

设:消费者的支出为120元,商品X的价格为每单位8.00元,商品Y的价格为每单位6.00元。第78页/共231页

消费者的预算线

YXI/PY(20)0I/PX(15)ABI=PXQX+PYQY•N•M消费集••第79页/共231页二、预算线的特征

1.预算线为一条直线,其斜率为负值,它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的负值。

KAB=-OA/OB=-(I/PY)÷(I/PX)

=-PX/PY2.预算线是一定消费收入(支出)购买两种商品的最大可能的组合轨迹。

3.满足等支出方程式:I=PXQX+PYQY第80页/共231页三、预算线的位移

1.随消费者收入(支出)的变化而变化。YX0A1A0A2B0B2B1第81页/共231页2.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1)I、PY=C(常数)2)I、PX=C(常数)

PX↑,PX↓

PY↑,PY↓

AYYA2A0A10BXX•a•b•c0B1B0B2第82页/共231页

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使有限的收入(支出)取得最大的效用或者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即消费者均衡。

-Mux/Muy=-Px/PyI=PxQX+PYQY•E0•E1•E2•E3X(QX)Y(QY)0ABY0X0第83页/共231页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一、价格——消费曲线(Priceconsumptioncurve)即Pcc

在消费者的收入(支出)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时,因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简称Pcc。第84页/共231页设:I、PY=C;PX0↓…PX1↓…求:E0…E1…Y0XB0(I/PX0)B1(I/PX1)AI0I1PCCE0E1第85页/共231页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1.基数效用论的观点

2.序数效用论的观点PCCI1I0XYPx0Px0Px1QXDxX0X1X0X1AB1(I/Px1)B00•a•b第86页/共231页三、收入—消费曲线(Icc)

1.定义: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消费者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ICC0YXA0A1B0B1I0I1(以收入增加为例)第87页/共231页2.Icc

的形态

a.X和Y为普通商品,KICC>0。

KICC

越来越大,X是必需品,0<EI<1。

KICC

越来越小,X是奢侈品,EI>1。

0YXICCY0XICC第88页/共231页b.X或Y是低挡品

KICC<0

c.X或Y是中性商品

KICC→∞,X是中性商品;KICC=0,Y是中性商品。YYXXICCICCICCICC00第89页/共231页四、恩格尔曲线(EngelCurve)

1.定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支出)的变化与某一商品购买量变化间的关系;简称EC曲线。(以收入提高为例)YXX0I0I1I0X0X1A1A0B0B1I0I1X0X1Ec第90页/共231页2.EC

曲线的形态

a.

必需品的EC

曲线

b.

奢侈品的EC

曲线

c.

低档品的EC

曲线

d.

中性品的EC

曲线II1I00X0X1X0X1X1X0XIIX0XEcEcEc(a)(b)(c)第91页/共231页

第六节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含义

1.收入效应(Incomeeffect)指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动,从而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2.替代效应(Substitutioneffect)指由于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引起其他商品购买量的变化。

第92页/共231页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希克斯分解)1)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acbYXI0I1AFGXaXCXb0YaYC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需求效应B0B1(FG为补偿的消费可能线)第93页/共231页2)低档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吉芬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AYXB0GB10Fabc

低档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IOI1I1I0bac0AYXB0GB1F

吉芬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图例:第94页/共231页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斯勒茨基分解1)让相对价格变化,同时调整货币收入使得购买力(购买的商品数量)保持不变;2)对购买力进行同比例调整,然后使得相对价格不变。XY0AB0I0·aXaB1I2·cXCJKI1·bXbXab替代效应;Xbc收入效应。第95页/共231页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降价的Slutsky分解Y0X·aXa·cXc·XbbY0X·aXa·cXc·bXb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第96页/共231页

第七节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市场的需求曲线

Qa1Qa2P1P20APDaQ0Qb1Qb2Q0Q1Q2QQ1=Qa1+Qb1Q2=Qa2+Qb2PBA+BPDbDQa=c–d•PQb=e–f•PQ=(c+e)–(d+f)P第97页/共231页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一、不确定性

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二、不确定性和彩票

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及其发生的概率时,这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为风险。

如果彩票中奖的消费者货币财富量为W1,其发生概率为P(0<P<1);不中奖的消费者货币财富量为W2,其发生概率为1-P;那么这种彩票可以表示为:L=[p,(1-p);W1,W2]如果知道了p,那么该彩票表示为:L=[p;W1,W2]第98页/共231页三、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1.期望效用

在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事先作出最优的决策,以期望获得最大化的效用。彩票的期望效用函数为:E{U[p;W1,W2]}=pU(W1)+(1-p)U(W2)

期望效用函数也称为冯.诺曼-摩根斯顿效用函数,表示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2.期望值的效用对于彩票L=[p;W1,W2]来说,彩票的期望值为:pW1+(1-p)W2彩票期望值效用为:U[pW1+(1-p)W2]第99页/共231页拥有而喜悦分享而永恒分享你的资料免费下载资料考试资料分享平台:第100页/共231页四、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假定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下可以持有的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等于彩票的期望值,即pW1+(1-p)W2。1.风险回避者(效用函数是严格凹的)

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可以持有的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大于在风险条件下彩票的期望效用,即:U[pW1+(1-p)W2]>pU(W1)+(1-p)U(W2)U(W)0WU(W)W1U(W1)W2U(W2)·ApU(W1)+(1-p)U(W2)·BpW1+(1-p)W2U[pW1+(1-p)W2]第101页/共231页2.风险爱好者(效用函数严格凸)

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可以持有的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小于在风险条件下彩票的期望效用,即:U[pW1+(1-p)W2]<pU(W1)+(1-p)U(W2)3.风险中立者(效用函数为线性)

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可以持有的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等于在风险条件下彩票的期望效用,即:U[pW1+(1-p)W2]=pU(W1)+(1-p)U(W2)U(W)0WU(W)·A·BU(W)0WU(W)·A(B)第102页/共231页五、降低风险1.多样化2.购买保险3.获得更多的信息六、实例分析:风险回避与保险第103页/共231页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一、

生产函数

1.定义:表示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2.性质:

1)同质性:前后投入的要素在质量和使用条件方面相同。

2)针对性:可针对单个商品、市场和整个社会的投入产出而言。

3)多样性:表示方法的多样化。第104页/共231页二、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

1.按技术系数划分:

1)

固定技术系数生产函数

2)

可变技术系数生产函数技术系数指为生产一定量某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比例。

2.按投入产出量的不同变化速率划分:

1)固定生产率生产函数

2)递增生产率生产函数

3)递减生产率生产函数XY0Y=f(X)第105页/共231页

3.按生产周期划分

1)

短期生产函数如果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企业无法改变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来改变产量,那么该时间内,企业面临的生产函数为短期生产函数。

Q=f(L,K)2)长期生产函数如果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企业能改变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从而来改变产量,那么该时间内,企业面临的生产函数为长期生产函数。

Q=f(L,K)

第106页/共231页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Q=ALαKβ

Q:产量,L:劳动投入量,K:资本投入量。

A,α,β为参数,A>0,0<α<1,0<β<1。

2.α+β>1规模报酬递增;

α+β=1规模报酬不变;α+β<1规模报酬递减。

Q=1.01LK(美国农业)Q=0.98LK(美国制造业)0.750.320.720.253.MRTSLK=αβ·KL第107页/共231页四、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Q=min(LU,KV)(Q为产量,U与V分别为劳动L和资本K的生产技术系数。)1.Q取决于L/U与K/V比值中较小的一个(木桶原理)2.如假定L和K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则有:Q=L/U=K/V,即K/L=V/U 五、线性生产函数Q=aL+bK第108页/共231页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短期生产函数(Shortrunproductfunction)

Q=f(L,K)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

1)TPL

劳动的总产量TPL

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TP=Q=f(L,K)=27L+12L-L

23第109页/共231页2)APL

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之比。APL=TPL/LAP=27+12L-L3)MPL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是每改变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改变量。

MPL=ΔTPL/ΔL=dTPL/dLMP=27+24L-3L22第110页/共231页

2.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1)总产量曲线

2)平均产量曲线是总产量曲线上每点的射线的斜率。

3)

边际产量曲线是总产量曲线上每点的切线的斜率。

Q0LMPAPL0L1•••TP•gm•q•第111页/共231页三、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定的固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基础上,连续增加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到一定数量后,其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变化的趋势,称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四、TP、AP与MP之间的关系

1.TP与MP:

MP>0,L↑→TP↑MP=0,TPmax

MP<0,L↑→TP↓MPmax,TP处拐点。第112页/共231页2.MP与AP:

MP>AP,L↑→AP↑;

MP=AP,Apmax;

MP<AP,L↑→AP;MP↘→APmax。五、生产的三个阶段

1.生产的三个阶段

2.生产的合理区间

ⅠⅡⅢL0L10QMPAPTPLA)0≤Ep≤1;B)Apmax,

Tpmax;C)AP=MP,

MP=0。Ⅱ第113页/共231页3.生产的弹性

EP=dQ/dL×L/Q=(dQ/dL)÷(Q/L)

=MP/AP

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生产要

素的生产函数一、长期生产函数

(Longrunproductfunction)Q=f(L,K)第114页/共231页二、等产量曲线(Isoproductcurve)1.定义: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Q=f(L,K)=Q0Q0Q1Q2LK0K0K1L1L0第115页/共231页2.特征:

1)

从左上方向右下方斜倾。

2)在等产量曲线图中,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3)

向原点凸出。

4)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表示产量

越大。

5)在等产量曲线图中,任何一点必然有一条等产量曲线通过它。

3.等产量曲线图中的射线。

OQ为固定技术系数生产函数Q0KL第116页/共231页三、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

1.定义: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2.公式:

MRTSLK=ΔK/ΔL=dK/dL=-MPL/MPKΔTPLK=ΔTPL+ΔTPK=MPL•

ΔL+MPK

•ΔK=0∵LK0ΔKΔLQ第117页/共231页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呈递减变化趋势。2)等产量线的特殊形态(1)不完全替代(2)完全替代(3)完全互补0KL第118页/共231页四、

生产的经济区域

1.生产要素的脊线

2.生产的经济区L(MRTSLK=0)K(MRTSLK→∝)0KLLmaxKmax生产的经济区第119页/共231页

第四节等成本线方程一、

等成本线(Isocostcurve)定义: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时,花费既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C=wL+rK

(w=PL,r=PK,L=QL,K=QK)二、等成本线特征

1.KAB=-w/r2.最大可能的组合轨迹C=wL+rKKLAC/r0C/wB•N•M•N三、等成本线位移第120页/共231页

第五节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一、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二、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w/r=-MPL/MPKC=wL+rK•••

•E0E1E2E3ABL0KQ0Q1Q2第121页/共231页

第六节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MPL/MPK=w/r∵π(L,K)=P•f(L,K)-(wL+rK)dπ/dL=P•df/dL–w=0dπ/dK=P•df/dK–r=0∴P•df/dL=wP•df/dK=rMPLwMPKr第122页/共231页

第七节生产的扩展线(Expansionpath)

一、等斜线:等产量图中MRTSLK相等的点的轨迹。

二、扩展线:生产者均衡点的轨迹。

K0L0KLP第123页/共231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