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苏永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绪论_第1页
同济大学苏永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绪论_第2页
同济大学苏永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绪论_第3页
同济大学苏永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绪论_第4页
同济大学苏永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济大学苏永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绪论第1页/共49页2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王化祥)第三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教材:

上课时间:

周3

1、2节,(全)地点:南219周五1、2节,(单周)地点:南215成绩构成:

出勤:15%作业:15%期终考试:70%传感器技术手册,袁希光,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网上各种资料,各种数据库专业期刊.参考资料:

课程安排第2页/共49页3基础知识定义、分类发展趋势选用原则一般特性传感器原理检测技术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固态传感器信号变换与抗干扰技术课程主要内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主要参数、检测电路及其典型应用第3页/共49页4

绪论“没有传感器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已为全世界所公认。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就像神经和感官一样,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宏观与微观世界的种种信息,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利工具。[Mendelyeev,DmitryIvanovich]

科学仅仅是在人们懂得了测量才开始的-门捷列夫第4页/共49页5内容一、传感器的作用二、传感器及传感技术三、传感器的组成四、传感器的分类五、传感器的发展动向六、传感器的应用第5页/共49页6一、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没有传感器,现代化生产就失去了基础。传感器是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可见,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感器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广泛的领域。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第6页/共49页7实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首先,转矩传感器测出驾驶员施加在转向盘上的操纵力矩,车速传感器测出车辆当前的行驶速度,然后将这两个信号传递给ECU;ECU根据内置的控制策略,计算出理想的目标助力力矩,转化为电流指令给电机;然后,电机产生的助力力矩经减速机构放大作用在机械式转向系统上,和驾驶员的操纵力矩一起克服转向阻力矩,实现车辆的转向。

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部件有方向盘、转向柱、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转向力矩传感器、转向齿轮、转向助力电动机及转向助力控制单元组成第7页/共49页8

转向力矩传感器为磁阻式传感器,其磁性转子和转向柱连接块为一体,磁阻传感元件和转向小齿轮连接块为一体,当转动方向盘时,转向柱连接块和转向小齿轮连接块反向运动,即磁性转子和磁阻传感元件反向运动,因此转向力矩的大小可以被测量出来并传递给控制单元

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为光电式传感器,安装于转向柱上。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转向柱带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转子随方向盘一起转动,光源就会通过转子缝隙照在传感器的感光元件上产生信号电压。由于转子缝隙间隔大小不同,故产生的信号电压变化也不同第8页/共49页9二、传感器及传感技术

国家标准(GB7665-87)中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①传感器是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②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生物量等;③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可以是气、光、电物理量,主要是电物理量;④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确程度。传感器功用:一感二传,即感受被测信息,并传送出去。是将各种非电量按一是将各种非电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处理和传输的另一种物理量的装置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处理和传输的另一种物理量的装置第9页/共49页10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利用各种功能材料实现信息检测的一门应用技术。检测原理+材料科学+工艺加工检测(传感)原理第10页/共49页11三、传感器的组成辅助电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非电量电量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基本转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简称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应变片受力变形形变->阻值变化阻值->电压第11页/共49页12分类法型式说明按构成基本效应分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分别以转换中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等命名,如霍尔传感器,多普勒传感器等按构成原理分结构型以其转换元件结构参数特性变化实现信号转换,如电容传感器物性型以其转换元件物理特性变化实现信号转换,如水银温度计按能量关系分能量转换型传感器输出量直接由被测量能量转换而得,如压电能量控制型传感器输出量能量由外源供给,但受被测输入量控制,如电阻按作用原理分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热电式等以传感器对信号转换的作用原理命名按输入量分位移、压力、温度、流址、气体等以被测量命名(即按用途分类法)机械量: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热工量:温度、流量、热量、比热、压力(差)…物性参量:浓度、比重、真空度、酸碱度…状态参量:裂纹、缺陷、泄漏、磨损…按输出量分模拟式输出量为模拟信号数字式输出量为数字信号四、传感器的分类第12页/共49页13五、传感器的发展动向

开发新型传感器

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

开展基础研究,发现新现象,开发传感器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实现传感器的集成化与智能化第13页/共49页14

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各种效应和定律,由此启发人们进一步探索具有新效应的敏感功能材料,并以此研制出具有新原理的新型物性型传感器件,这是发展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和小型化传感器的重要途径。结构型传感器发展得较早,目前日趋成熟。结构型传感器,一般说它的结构复杂,体积偏大,价格偏高。物性型传感器大致与之相反,具有不少诱人的优点,加之过去发展也不够。世界各国都在物性型传感器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研究,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1.开发新型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包括:①采用新原理;②填补传感器空白;③仿生传感器等方面。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第14页/共49页15传感器材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由于材料科学的进步,人们在制造时,可任意控制它们的成分,从而设计制造出用于各种传感器的功能材料。用复杂材料来制造性能更加良好的传感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2.开发新材料(1)半导体敏感材料(2)陶瓷材料(3)磁性材料(4)智能材料如,半导体氧化物可以制造各种气体传感器,而陶瓷传感器工作温度远高于半导体,光导纤维的应用是传感器材料的重大突破,用它研制的传感器与传统的相比有突出的特点。有机材料作为传感器材料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第15页/共49页16在发展新型传感器中,离不开新工艺的采用。新工艺的含义范围很广,这里主要指与发展新型传感器联系特别密切的微细加工技术。该技术又称微机械加工技术(MEMS),是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发展起来的,它是离子束、电子束、分子束、激光束和化学刻蚀等用于微电子加工的技术,目前已越来越多地用于传感器领域。

3.新工艺的采用例如利用半导体技术制造出压阻式传感器,利用薄膜工艺制造出快速响应的气敏、湿敏传感器,日本横河公司利用各向异性腐蚀技术进行高精度三维加工,在硅片上构成孔、沟棱锥、半球等各种开头,制作出全硅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第16页/共49页17

4.集成化、多功能化同一功能的多元件并列化,即将同一类型的单个传感元件用集成工艺在同一平面上排列起来,如CCD图像传感器。多功能一体化,即将传感器与放大、运算以及温度补偿等环节一体化,组装成一个器件。把多个功能不同的传感元件集成在一起,除可同时进行多种参数的测量外,还可对这些参数的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价,可反映出被测系统的整体状态。为同时测量几种不同被测参数,可将几种不同的传感器元件复合在一起,作成集成块。例如一种温、气、湿三功能陶瓷传感器已经研制成功。第17页/共49页185.智能化对外界信息具有检测、数据处理、逻辑判断、自诊断和自适应能力的集成一体化多功能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具有与主机互相对话的功能,可以自行选择最佳方案,能将已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分割处理,实现远距离、高速度、高精度传输等。智能传感器是传感器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实现取决于传感技术与半导体集成化工艺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这类传感器具有多功能、高性能、体积小、适宜大批量生产和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传感器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如,DS18B20、传感器测量系统第18页/共49页19六、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涉及机械制造、工业过程控制、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起居生活、生物医疗等。就世界范围而言,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是汽车市场的需求,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前景看好是通讯市场。科学研究的先行官

诺贝尔奖获得者R.R.Ernst说“现代科学的进步越来越依靠尖端仪器的发展”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指出“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

近80年来,与科学仪器密切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38人第19页/共49页201、传感器在工业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超声波检测电容指纹识别第20页/共49页21第21页/共49页22流程工业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在电力、冶金、石化、化工等流程工业中,生产线上设备运行状态关系到整个生产线流程。通常建立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

石化企业输油管道、储油罐等压力容器的破损和泄漏检测扬子石化50MW热电机组监测系统阳逻电厂300MW汽轮机组监测系统荆门电厂200MW机组监测系统青山热电厂生产信息实时查询系统沙角电厂生产信息实时查询系统宝钢30KW以上风机监测系统宝钢精轧F2轧机网络化监测系统宝钢冷轧带钢振动纹监测系统武钢风机状态监测系统第22页/共49页23产品质量测量

在汽车、机床等设备,电机、发动机等零部件出厂时,必须对其性能质量进行测量和出厂检验。

汽车出厂检验原理框图,测量参数包括润滑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燃油压力及发动机转速等。通过对抽样汽车的测试,工程师可以了解产品质量。汽车扭距测量机床加工精度测量第23页/共49页24第24页/共49页25

这种遥控器所利用的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红外光,又称为红外线。电视机的遥控器中就是使用着光学传感器。肉眼看不见2、传感器与家用电器第25页/共49页26

这种麦克风是一种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唱卡拉OK时使用的麦克风,也是一种传感器。第26页/共49页27透光率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感应水龙头电子门第27页/共49页28R1aR2uoUcc+R3Rt

功放b温控室A+-uo1加热元件

这种温度室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第28页/共49页29火灾报警器第29页/共49页30机械鼠标的内部结构第30页/共49页313)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日新月异发动机:向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提供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信息,对发动机工作状况进行精确控制温度、压力、位置、转速、流量、气体浓度和爆震传感器等

汽车传感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内容

普通轿车:约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豪华轿车:传感器数量可多达二百余只。

底盘:控制变速器系统、悬架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等车速、踏板、加速度、节气门、发动机转速、水温、油温车身: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温度、湿度、风量、日照、加速度、车速、测距、图象等第31页/共49页32第32页/共49页33汽车气囊的保护作用

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经控制系统使气囊迅速充气。第33页/共49页34辅助泊车传感器双声纳间隙检测声纳后声纳电源指示转向指示间隙警告ECU间隙检测声纳集成开关面板[多功能信息显示][多功能显示]侦测栅主要功能是判断正前方及侧前方的障碍物第34页/共49页35定位、地理信息第35页/共49页36第一章传感器概述汽车行驶速度测量第36页/共49页374、传感器在机器人上的应用广州中鸣数码的机器狗触觉能力:主要指确定工作对象是否存在,以及它的尺寸大小和形状等。接近觉:主要用于探测机器人自身与周围物体之间相对位置或距离的传感器。接近觉界于触觉与视觉之间。视觉:孔、边、拐角的检测及工作对象形状的检测等。压觉:主要用于检测机器人与作业对象之间接触面的法向压力值的大小。滑觉:主要用于检测物体因自重相对于机器人手爪的滑移量的大小。第37页/共49页38弧焊机器人第一章传感器概述第38页/共49页39弧焊机器人第一章传感器概述第39页/共49页40喷漆机器人第一章传感器概述第40页/共49页41装配机器人第一章传感器概述第41页/共49页425、传感器在医疗及人体医学上的应用第一章传感器概述医用传感器,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那一部分传感器,它所拾取的信息是人体的生理信息,而它的输出常以电信号来表现。人体生理信息有电信息和非电信息两大类,从分布来说有体内的(如血压等各类压力),也有体表的(如心电等各类生物电)和体外的(如红外、生物磁等)第42页/共49页43

未来的战争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传感器战争。未来战场将布满各种传感器,它们既包括电视摄像机、激光雷达、成像雷达、微光夜视仪、制冷和非制冷热像仪等可视设备,也包括声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磁传感器、气象传感器和探测生化战剂的传感器,当然也可能出现目前尚未问世或成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