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_第1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_第2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_第3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_第4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第1页/共58页检查预习:亭tíng字义: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边和花园里。结构:上中下结构;查字典音序是T,去掉部首查7画组词:亭子、凉亭、亭亭玉立螺luó结构:左右结构,查字典音序是L,去掉部首查11画字义:软体动物,体外包裹着锥形或者椭圆形的硬壳。组词:田螺、海螺、螺号谙ān结构:左右结构,查字典音序是A,去掉部首查9画。字义:熟悉、精通组词:谙悉、谙晓、谙达第2页/共58页庭tíng结构:半包围结构;查字典音序是T,再去掉部首查6画。

字义:1、正房前的院子;2、厅堂;3、法庭,审判案件的处所。组词:开庭、家庭、庭院潭tán结构:左右结构;查字典音序是T,再去掉部首查12画。字义:深水池、深水坑组词:清潭、泥潭第3页/共58页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读诗题、知作者第4页/共58页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第5页/共58页【背景】: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第6页/共58页独坐敬亭山唐李白第7页/共58页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厌倦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单独一人坐着(欣赏)所有的鸟。第8页/共58页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群鸟高飞远去,直到无影无踪。天空中的一片白云也悠然地独自飘走了。

我和敬亭山互相看着而不感到厌倦的。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第9页/共58页1、哪些词体会到诗人的孤独?2、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独

孤只有从天上到地下的写作顺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本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第10页/共58页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在诗人心中,此时的敬亭山就像诗人的什么人?它会对李白说些什么呢?面对着鸟飞尽,孤云去的寂寞,让诗人感到欣慰的是什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像诗人的母亲,会对他说:“孩子,别灰心,拿出生活的勇气”。像诗人的朋友,会对他说:“朋友,别泄气,有我和你一起同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什么情感?哪个词可以看出?喜爱之情,把敬亭山当作自己的知己。只有第11页/共58页望洞庭刘禹锡第12页/共58页找找看第13页/共58页第14页/共58页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你知道吗第15页/共58页第16页/共58页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说一说、读一读第17页/共58页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第18页/共58页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第19页/共58页

湖光‖秋月/

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

洞庭‖

山水翠,白银‖盘里/

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第20页/共58页第21页/共58页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诗句品读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第22页/共58页第23页/共58页遥望:远远地看;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色,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第24页/共58页第25页/共58页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读一读,想一想。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第26页/共58页本首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第27页/共58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洞庭湖》的作者是()代的诗人()。诗中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和(),把湖中的君山比作()。唐代刘禹锡比喻镜子银盘青螺第28页/共58页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第29页/共58页忆江南第30页/共58页忆江南桂林山水记金华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第31页/共58页忆江南第32页/共58页第33页/共58页第34页/共58页第35页/共58页第36页/共58页第37页/共58页第38页/共58页第39页/共58页第40页/共58页第41页/共58页第42页/共58页第43页/共58页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第44页/共58页诗词对比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常见的词牌名有:《水调歌头》、《清平乐》、《西江月》、《沁园春》、《菩萨蛮》、《蝶恋花》等它是词,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又称“长短句”,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忆江南》是词牌名,不是题目。第45页/共58页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词牌名谙:熟悉。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燃料第46页/共58页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忆江南?怎能不想念江南?第47页/共58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呢?第48页/共58页日出江花红胜火第49页/共58页春来江水绿如蓝第50页/共58页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第51页/共58页

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为那里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人们留下了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在他离任回杭州时,杭州的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告别,白居易落泪了……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江南行》。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回迁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第52页/共58页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第53页/共58页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第54页/共58页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