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说明: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题点一人物形象——因形悟神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都有客观的人物形象。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是词中的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意、壮志未酬又略显旷达的苏轼,就是主观形象。结合课本知识填空。《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_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渴望建功立业。诗人担心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表现了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②忠君报国。诗人在被贬的情况下,仍心念皇帝的恩泽,想着为国效力,有所作为。③操行坚正,克制理性。诗人无辜遭贬,但还是想着“未报恩波”,体现了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是克制理性的表现。(也可答成“以天下为己任”“怨而不怒”“志向远大”等,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渔父岑参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径。一般说来,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意象组合(列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境,从而表达一种基调或某种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更是采用多个意象来描绘图景的典范之作。总之,意象和意境是互相依存的,但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一个意境,正确地把握二者关系,还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沟通景与情、情与理的关系。当然,意象和意境在使用范围和读者获取途径上明显不同:前者属于个体概念,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表意的典型物象,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数出来;后者是一个整体概念,是“象外之境”,它是一种需要读者借助外在的艺术形象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才能悟出来的情调和境界。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1.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用的意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2.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意境上的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句意境属豪放类,雄浑开阔。借助“平野”“大江”等阔大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的意境,借以表达诗人的渺小与孤独。后句意境属婉约类,凄清冷寂。早上醒来,不见情人,但见杨柳稀疏,晓风习习,残月斜照,整个画面显得孤独冷清,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后的凄凉伤感之情。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古诗常见六种意境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一、掌握意象“三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杪江亭有作[注]刘长卿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本诗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孤雁”和“千万山”是诗人在江亭所见的景物。这两种景物勾起了诗人的联想,景中寓情。②“孤雁”表现了此时诗人的真实处境是孤独无依的。③“千万山”写出了诗人此去前路险远,也写出了人生之路前途迷茫。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寒食①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①小寒食: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本诗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2)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飞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在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困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高考对意象的考查,有三项内容:找意象,抓内涵,析作用。找意象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性词语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转换为“细柳”“红花”抓内涵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孕性上去体味形容词把握其外在特征,如声、色、形、味等,注意意象的时令色彩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及独有情味析作用意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创设情境,提供背景衬托人物,铺垫蓄势表情达意,感发兴寄结构上的线索作用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的《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二、领悟意境特征3.(2017·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鉴赏本诗是王安石游览太湖恬亭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如亭名,抒发了恬静闲适的情怀。首联写恬亭所处的环境。恬亭靠近溪流,亭子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被浓浓的绿阴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到青翠的山峦。环境如此幽静,溪流、绿阴和翠微,切割了红尘;一时间,人心也超脱了俗世的羁绊。颔联写恬亭日落的景象。在这静谧的环境里,黄昏到来了。由恬亭西望,断桥桥头,殷红的夕阳缓缓下坠;幽暗的树影包涵映现在水中,归禽相互依偎,偶或有一两声啾鸣。天地间一片肃穆,诗人独立恬亭,他的心也同样肃穆吧。颈联写恬亭闲处的感受。绿阴环绕的恬亭适宜静思,西坠的落日引来沉思,诗人不能不想到人生的意义,想到生命的归宿。清闲悠游,心无牵累,劳形案牍全可抛掉;岑寂环境,人事心机,世间诡诈尽皆忘却。这感悟是如此清晰。尾联写恬亭萌生的期待。诗人多想就这样远离世事,陶然忘机,但这无非是“菰菜莼羹一梦”罢了。那就期待徘徊流连到深夜,然后在西斜秋月、习习秋风中,驾着一叶钓船回归好了。回归哪里?是住处、家乡、田园还是官场呢?奔走在官场政坛,纠缠于人事纷争的王安石,用《太湖恬亭》这首诗作,为“偷得浮生半日闲”作了很好的诠释。轻松的文笔中有多少沉重。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徐再思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①,水晶宫②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③昏鸦。注①天图画:天然的图画。②水晶宫:在此比喻江水清澈明净。③背影:此处指乌鸦背上带着太阳的余晖。鉴赏这首小令宛如一幅恬淡的风情画,写得空灵平淡,仿佛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纵观全曲,既注意大笔写意又侧重细部描绘,力求神貌兼备;色彩运用大胆、强烈、自如,夺人眼目;虽不着感情色彩却使人悟出热烈与向往之情,赋予客观景物以新意,在“老树”“昏鸦”中咀嚼出美的意象和感受,而不再是马致远笔下的孤寂、迟暮的象征了。本曲意境恬淡温暖,请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前四句色彩温暖:红霞、残阳、枫叶与雪白的芦花交相辉映。②五、六句画面恬淡,温暖静谧:夜幕降临,鸟雀归巢,牛羊牧归,画面恬淡温暖。③七、八句比喻联想添温暖:将波光粼粼的湖水比作图画,色彩明丽斑斓,并由此联想到水下的“水晶宫”,也一定绚烂美丽。④结尾三句在动态中流露温暖:暮霭起,余晖动,昏鸦染金辉,全无凄凉萧瑟之感。1.意境由意象组成,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冷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具体构成。2.意境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构成,要辨析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确定“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