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的主题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的主题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的主题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的主题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的主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专题复习之

小说的主题

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主题包括的内容、作者意图实现的途径、主题概括常用术语等基础知识。2.掌握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四入手”法。[教材链接](课文同样重要)

链接教材 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旨标答分析参考答案: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像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的主旨。解答本题注意抓人物形象(祥林嫂是主题性人物)和作者的倾向,然后找出文章中对应的内容,理解归纳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题。读懂小说的主题一、知识储备:读懂小说的主题1、指向社会:展现某种社会现状或社会风貌。2、指向人与社会:个体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个体人物身上散发的人性(普遍人性或讴歌人性美)。3、指向人及人与人:主要或次人物的美与丑;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讴歌人情美),体现民族文化心理(民族美)。4、指向作者:作者的态度或情感(同情与尊重,赞美,批判等)(一)小说主题包括的内容(二)作者创作意途实现途径:借助人物

1、分析主人公的形象,掌握作者情感态度。2、关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留意叙事者情感倾向的句子,知晓作者情感态度。3、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主要人物,深入解读主题。4、关注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读懂小说的主题(三)主题概括常用术语1、歌颂、赞扬、弘扬什么;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5、表达了什么情感。读懂小说的主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聂志红

肖伟从银行出来,又走到对面的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向老婆请示:“钱取出来了,现在就给汪宏明送去?”“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老婆没好气地吼道。肖伟连连答应,接着便挂了电话。正准备离开时,肖伟忽然听见从旁边的电话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百万够不够?我现在就给爸爸送去,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一百万!肖伟闻言倒抽一口冷气,偷偷瞟了一眼,只见这个年轻女人果然提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若非素耳听到,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一个想犯罪的冲动念头在肖伟的脑海中升起,但他知道若在这闹市之中付诸行动,等待他的立刻就是牢狱之灾。

肖伟买了礼品,在巴士站等车时又遇见了那个女人。肖伟站在她身后,心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想,如果这一百万属于我,就算买一幢豪华别墅也不在话下了!那还用得着低声下气去求那狗日的江主任吗?而现在,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已倾尽全部积蓄去给他“上供”,但谁知这两万元又会不会打水漂呢?

车来了,女人上了车,肖伟想也没想就鬼使神差地跟着她上了同一趟车。女人上车后,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真是天助我也!肖伟分析了一下情势,决定用调包计智取。他一眼瞥见车上果皮

箱旁边有一些备用的黑色塑料袋,便悄悄取了一个,套在了自己装着钞票与礼品的袋子外面,然后走过去,也把袋子往行李架上一搁,和女人的袋子挤在一起,不仔细分辨还真辨不出彼此来哩!

当汽车在第三站停下时,肖伟觉得时机已成熟,便从容地站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然后堂而皇之地下了车。他知道自己没拿错,因为袋子的分量明显沉了许多。肖伟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他没想到刚才的两万转眼间就变成了一百万。当然,他知道现在要做的就是逃离这里,越快越好!他伸手叫了一辆的士,要司机火速送他到城南。到城南后,他又换了辆的士到城西,再换父扫墓的事情和经过。

车到城东……最后,他爬上一辆开往郊区的大卡车出了城。也不知驶出了多远,肖伟在一座山边下了车。看看四下无人,他提着袋子往山上走去。

翻上一个山坡,肖伟确定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一个死人外,因为他发现坡顶上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肖伟走过去,背靠着墓碑坐下,大口地喘着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汪宏明啊汪宏明,要不是我老婆逼我,我本来就不愿求你的!现在老子一百万都有了,一辈子也不会求你了,你他妈的爱分给谁就分给谁去吧!

痛快地骂了一通之后,肖伟感觉真是扬眉吐气!他拿过那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开始小心地拆开它。拆开一层后,里面还有一层,再拆第二层……就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终于找到你了!”肖伟反过头一瞧,只见从墓碑后探出一颗头来,脸色惨白惨白的……他大惊失色,立即弹了起来。这才发现,来者居然是那个携带巨款的女人!肖伟扫视了她身后一眼,发现并没有公安时,便对她说了一句“我不认识你”,接着就提起袋子往山下没命地跑。女人在后面喊道:“哎,你的东西,还有钱……你手里那钱……是我的,你拿了也没用……”最后一句话让肖伟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对呀,这个袋子是无论如何也装不下一百万的。那到底是什么呢?

当他拆开袋子,看到那些钱时,立即魂飞天外——全是一捆捆的纸钱!难怪这女人如此神通广大——即使我逃到这荒山野岭她也能神鬼莫测地在我身后出现,原来她是……鬼!!

肖伟立刻四肢瘫软,哆嗦着爬回去,跪倒在女人的脚下,拼命地磕头:“求求您放过我吧,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您的钱全还给您,我以后一定常来给你烧纸钱,求求您……”

女人笑得直不起腰来:“你这是干什么呀?这钱是捎去给我爸爸用的。”说着她指了指后面那座孤坟。

女人说,她父亲在城里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但因土质、气候及虫害等因素,一次次都失败了,直到前年,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儿女们遵照老人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

“今天是爸爸的忌日,我想如果他看到了这满山盛开的桃花,也一定会含笑九泉的。”女人一边说着一边点燃了手中的纸钱。

肖伟站起身举目一望,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7期)3.这篇小说的主题呈多样性特征,试简要概括本小说主题。《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4分)复习:1、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征:2、关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留意带有叙事者情感倾向的句子,明确作者的感情倾向。3、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4、关注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3.这篇小说的主题呈多样性特征,试简要概括本小说主题。《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4分)1、主人公肖伟:(1)单位小职员,为分房指标一事听老婆的吩咐准备贿赂汪主任。(2)路遇“百万巨款”一女人,铤而走险偷窃。(3)发现所谓“百万巨款”,实为烧给死人的纸钱。2、次要人物:(1)女子:给死去的爸爸烧“百万纸钱”,发现被人错拿,一路穷追不舍;(2)女子的父亲:退休,包荒山种桃树,死后女儿遵遗言葬在山岗上。◆作者感情倾向:(1)1段女子电话:“一百万够不够?我现在就给爸爸送去,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2)12-13段:父亲在城里退休后……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栽种桃树。……一次次都失败了……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儿女们遵照老人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他看到了这满山盛开的桃花,一定会含笑九泉的……3.这篇小说的主题呈多样性特征,试简要概括本小说主题。《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4分)3、人物间关系:(1)肖伟与汪主任。贿赂(2)肖伟与女子。陌生人;汇聚点为百万巨款(偷窃与错拿)(3)女子与父亲。父女读懂小说的主题1、指向社会:行贿,指向社会的不正之风。2、指向人与社会:行贿,社会不正之风之下的普通大众。3、指向人及人与人:肖伟(偷钱),铤而走险者戒;女子(还钱,遵遗言葬父),美好的人性(善良,孝顺);父亲(退休后种桃树)发挥余热之高风亮节。4、指向作者:态度或情感(赞女子及其父亲;批肖伟及社会风气)概括小说的主题3.这篇小说的主题呈多样性特征,试简要概括本小说主题。《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4分)(1)通过肖伟为贿赂汪主任铤而走险,揭示行贿、受贿社会不正之风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2)通过“爸爸”退休后坚持种桃树,赞颂其发挥余热、造福社会的高风亮节。(3)通过女子不遗余力还钱,赞颂其善良的人性之美(4)通过女子遵遗言葬父亲,赞颂其孝顺概括探究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主要的题型有: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或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②读了这篇小说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④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主题概括主题概括主题探究主题探究

概括主题语言表达一般模式小说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了……形象,表达/揭示/反映/表现/颂扬/讽刺/批判/揭露/谴责/控诉……情感/道理/现象/矛盾/思考/精神/现实,倡导(呼吁)……。其中第一个省略号处为文章主要情节内容的一句话概括,第二个省略号处为小说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三个省略号部分为作者借助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所表达出的对社会生活本质性的思考和感悟,第四个省略号表明写作意图,有时第二或第四点可省略。《孔乙己》答案示例

小说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社会本质)如何概括小说主题1、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从小说的题目入手。3、从小说的题材入手。4、从小说情节和艺术形象入手。5、抓住作品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6、从小说精巧的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如何概括小说主题1、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而妇女又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主题: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的社会现实。如何概括探究小说主题1、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5年。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当时工人运动逐渐走向高潮,沙皇政府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加强反动统治,整个俄国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出身贫民的契诃夫,怀着对劳苦大众的无限同情、对专制制度的无比憎恶的心情创作了这篇小说。主题:小说通过塑造别里科夫这一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禁锢人的思想、摧残人的精神的反动本质。如何概括小说主题2、从小说的题目入手。题目的作用:(1)设置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服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表现有画龙点睛作用如何概括小说主题3、从小说的题材入手。《药》以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为题材,意在揭示晚清社会普通民众由于长期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愚昧无知的境地;革命者为民众献出生命,民众非但不理解,反而还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民众的麻木不仁,还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悲哀。如何概括小说主题4、从小说情节和艺术形象入手。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些)人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如何概括小说主题5、抓住作品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

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了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人物的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背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从社会大背景方面去寻找到环境对人物、对情节的作用,也可以借助注释等。如何概括小说主题5、抓住作品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小说《祝福》的人生悲剧与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祥林嫂再嫁,儿子被狼吃了,祥林嫂的死,鲁镇的一般民众表现得冷漠,麻木。特别是鲁四老爷这个封建思想的卫道者,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表现到了更为残忍的地步:他对祥林嫂的再嫁是不能容忍的,害怕祥林嫂的再嫁玷污了他的祖先而不让他参加祭祀活动,正因为他的歧视,才让祥林嫂失去了生存的信心。最后祥林嫂被扫地出门,在新年的祝福声中穷困而死。可见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对国民的毒害是多么深啊。真题演练[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教你分析]

审题干 探究寄寓的情感态度,其实就是探究小说主题审文本

人物大乖、二乖憨态可掬,天真可爱;母亲交代厨子吓吓猫即可,不要真打,体现了对善良人性的赞美情节 起初小哥儿俩因八哥被猫吃掉而生气要报仇,最后二人竟然忘掉报仇,反而要给大猫、小猫“安家”,这不仅表现了孩子们富有爱心,也表现了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环境 小哥儿俩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