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己之歌》(节选)[美]惠特曼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我现在是三十七岁了,身体相当健康,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我将随意之所及,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惠特曼《自己之歌》(第一节)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生于美国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因生活穷困,只读了5年小学,当过信差、排字员、乡村教师和编辑,广泛地接触人民,接触大自然。1841年后,到纽约,当记者,开始写作。后任《鹫鹰报》主笔,不断撰写反对奴隶制,反对雇主剥削的论文和短评。反对美国的蓄奴制,主张土地改革。1855年《草叶集》问世。南北战争激烈时,到华盛顿去服务救治伤病,显示了人道主义本色。内战结束后自费发表反映内战的诗篇《桴鼓集》(1865)。1888年患重病。1892年去世。◆作者简介★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文学方面,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思想领域,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经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写作背景★惠特曼生活在美国历史上一个巨变的时代:工业化引起的产业革命、向西海岸的扩张、废奴运动,以及南北战争。★1862年底战争激烈进行时,他主动到华盛顿前线护理伤兵。即便是亲眼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离散和死亡,他依然热情讴歌失败的英雄们:“失败的人们万岁!战舰沉没在海里的人们万岁!自己也沉没在海里的人们万岁!”在对南北战争的死伤者的描绘中,诗人不只感到他们生命的可贵,也感到北方士兵为之而死的事业的可贵。

★“他仅仅在为理想而战,不管这个理想正确与否。”★惠特曼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站在进步的、正义的立场上,热情呼唤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和劳动者,强烈谴责反动的农奴制度,猛力抨击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热切向往光明和未来,憧憬着一个“世界乐园”的出现。◆写作背景作者惠特曼得名诗句: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草叶象征着蓬勃向上的美国。内容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歌颂改造大自然、开放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19世纪美国民主,张扬自由、开放的个性。特色“自由诗体”,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顶峰的产物。影响美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一部诗歌经典。◆《草叶集》解读文题“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惠特曼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52节,这里节选的是第31节。全诗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赞颂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节选部分的主旨也与全诗主旨相关。◆《自己之歌》★节选部分三小节的中心各是什么?第1节:“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第2节:“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第3节:“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整体感知★从全诗看,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选取的意象有什么作用?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峻蛇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上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赏析品味★从全诗看,诗人选取的意象比较独特,而且范围广泛。诗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意象?①诗人出身于农民,是当时美国最广大的社会底层民众中的一员;而诗中这些具有自然属性的、平常的意象,也正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与他的生活相吻合。②诗歌抒发的情感,代表的是美国广大社会底层民众的情感,这样的意象使诗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气息,使广大民众更容易接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产生共鸣,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命激情,引导他们追求民主、自由,推动时代发展。◆赏析品味★对诗中“我”这一形象的理解。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中的“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赏析品味①想象奇特。诗中,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选取了鹪鹩的卵、雨娃、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等奇异的意象,构成了开阔而奇异的意境,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惊叹不已。②形式奇特。《自己之歌》在诗歌形式上大胆创新,“不跨行”就是其在形式上的显著特点之一,如“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渺小可怜”一句,诗句很长,却不跨行,而这种不跨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形成了自由奔放、汪洋态肆、舒卷自如的节奏,使诗歌具有独特的美感。③思想奇特诗中作者竭力歌颂平凡的生命,赞颂平凡而独特的“自我”。在作者眼中,生命是平凡的,但生命也是伟大的,万物同一,民胞物与,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生命都值得赞颂,每个平凡的生命都涌动着强大的生命力,可上天,可入地,自由独立,不受拘束。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无疑是领当时风气之先的。◆表达特色

树和天空[瑞典]特朗斯特罗姆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他一生共发表诗歌200余首,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作者简介

标题运用了隐喻手法。树立足于大地的同时又指向天空,它诠释了生命的深度与高度。但是人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却渐渐忽略了头顶上还有着的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星空,忘记了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欣赏、驻足静观与默想等,更忘记了对宇宙纯美的惊叹。★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向来关系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题目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就像/果园里的/黑鹂雨停歇。/树/停下脚步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当雪花/在空中/绽开第一节:描写、感受一棵在雨中走动的树。第二节:描写、感受一棵夜晚静穆的树。◆整体感知★“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展开了怎样的意境?诗人是采用怎样的手法来描绘的?①展开了奇异生动的意境。想象这是一个深秋,秋雨斜飞,诗人被一个在雨中疾走的人打动了,打动诗人的还有雨中的树。②诗人采用了视幻如真的写作手法,把这棵树当作一个雨中疾走的人一样来描写。树虽然每天和我们在一起,但它们完全有另外的梦想,这棵树似乎要急于离开这灰色的场景。◆赏析品味★“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就像果园里的黑鹂”,这几句有什么深刻含意?①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视野里,一切都改变了,树匆匆走动,人们停立在树走开的位置上(那也是诗人的位置)。而树又像鸟儿那样从雨中汲取生命。②这在雨水中匆匆行走的形象,突然给世界带来了一种新的秩序,事物之间联系的神秘性显现出来。③在这里,诗人隐喻了现代人的思维习惯的呆板和他们精神世界的困顿。◆赏析品味★诗人最后写道“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当雪花在空中绽开”这几句应该如何理解?在第二节中,动态的意象描写完全消失,雨停了,树也停止了脚步,一种出奇的宁静预示着另一个境界的到来。从雨中一下跳到雪花,诗人以这样壮丽的句子骤然结束了全诗。“雪花”在这里有着丰富的含义。作为冬天的象征,它预示着寒冷,然而它又恰恰突显生命的强大意志。另外,“雪花”也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一切存在之间的距离都将泯灭,只剩下轻轻飘来的一阵宇宙间的清丽气息。◆赏析品味★如何理解这首诗歌“树”这一意象?诗中的树行动自如、有思想有感情,有超越了人的自觉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树“停下脚步”和“等待”,它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树是生命的主体,积极向上、蓬勃生命的代表。生命的生生不息。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连接了大地与天空,此岸与彼岸,现世与终极,因此它可以说是对生命应有的在地下的深度以及永无止境的向上的高度都做了最为坚实而高贵的诠释,也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位置和应有的走向。◆赏析品味★《树和天空》中的“我们”是个怎样的角色?请简要分析。“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个同路人。而“我”(如果可以这样推测诗人的话)则更是仅仅作为“我们”的一个代言人而已,仅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树在这里有行动(“走”)、有计划(“有急事”)有对生命自它自为的争取与充盈,甚至还有着它的宗教般的静观和对未来的一种唯美的期待。◆赏析品味树的表现天空的表现形式意境匆匆走过汲取生命(雨)倾洒的灰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