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质量分析_第1页
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质量分析_第2页
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质量分析_第3页
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质量分析_第4页
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质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简介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毒理学会常务理事饲料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联合国咨商专家CNAS技术评审员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第一届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农业部首届农产品质量安全组专家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Tel:010—82106307E-Mail:suxiaoou@苏晓鸥当前1页,总共51页。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简称“中心”)成立于198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71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心”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法授权,经国家计量认证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国家级饲料质检机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依法向社会出具公正的检验数据。“中心”属于非营利性技术服务单位,行政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简介当前2页,总共51页。

“中心”拥有办公和实验室面积2600m2。配备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氨基酸分析仪等大型仪器20余(台)套和大批中、小型分析仪器设备,资产共计5000多万元。硬件条件▲LC-MS-MS▲ICP-MS▲GC-MS-MS当前3页,总共51页。人才队伍

“中心”下设1个办公室和3个检测室,现有员工34人。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具有硕士学位,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4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占总数的76%。专业涵盖动物营养、仪器分析、动物医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等多个学科。▲学历构成本科及以下20人,58%博士5人,15%硕士9人,27%▲职称构成中级14人,41%其他8人,24%高级12人,35%当前4页,总共51页。认证认可“中心”按照CNAL/AC01:2006(ISO/IEC17025:2005)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自1988年以来连续六次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连续四次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国家实验室认可。

“中心”授权承检产品涵盖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畜禽产品、生物材料等三大类,具备承担198种产品656个项目和参数检测能力,年检测能力达50000项次。当前5页,总共51页。

“中心”的主要工作2.科学研究

-检测技术

-动物营养

-饲料毒理

-风险评估

4.技术服务

-检测服务

-专家咨询

-培训1.饲料质量监督检验

-饲料质量安全监测

-饲料风险预警监测

-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复核检验

-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复核检验

3.标准制(修)订

-检测方法标准

-饲料产品标准

当前6页,总共51页。在建项目正在筹建“农业部二噁英检测实验室”当前7页,总共51页。报告内容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现状分析12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分析当前8页,总共51页。一、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当前9页,总共51页。(一)饲料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搞饲料工业”,同时强调“饲料要作为工业来办”,“这是个很大的行业”。在小平同志谈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饲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了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机械制造业与饲料加工业协调发展的完整工业体系。饲料工业是农业领域中唯一称得上工业的行业。当前10页,总共51页。(一)饲料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0年间增长147倍,年递增增长率18%跃居世界第二位▲1980-2010年我国饲料产品产量统计图当前11页,总共51页。(一)饲料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饲料工业拉动种植业农产品加工化工行业医药行业机械行业运输行业推动现代畜牧业现代水产业企业1.5万家职工62万人产量1.62亿吨产值5410亿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粮食转化效率保障食物安全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当前12页,总共51页。1980—2010年我国人均粮食、肉类、饲料占有量增长曲线图2010年当前13页,总共51页。(二)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国畜产品供给已经从过去的短缺状态转变为相对过剩,动物性食品成为人们的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从数量的满足逐渐转向对品质的要求,动物性食品安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另一方面,饲料安全不仅仅局限于饲料行业或畜牧行业本身,而是往往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生态问题,甚至国际问题,已经同食品安全一道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当前14页,总共51页。(二)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上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饲料及畜产品安全事件1986年,英国确诊第一例疯牛病奶牛,10年后的1996年确诊第一例疯牛病患者,自此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帷幕。据统计,疯牛病已从英国扩散到二十多个国家,感染几十万头牛,屠宰数百万头牛,造成数十人死亡,给相关国家带来数以亿计的重大损失。1999年比利时二恶英鸡肉污染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3.55亿欧元,并直接导致了比利时德阿纳政府的垮台。2011年德国发生二噁英污染饲料事件,封闭4700家农场,销毁10万枚鸡蛋和6.6万吨肉。2001年,英国爆发大规模口蹄疫疫情,致使英国在1年之内,屠宰了700万头牲畜,经济损失高达85亿英镑。疫情当时还扩散到法国、荷兰、爱尔兰等国。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在东亚多国(主要在越南、韩国、泰国)严重爆发,并造成越南多名病人丧生。2006年禽流感再度爆发,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至今已造成300多人死亡。2010年,美国爆发沙门氏菌污染鸡蛋事件,共召回鸡蛋数量超过5亿枚,染病1000多人,可疑病例报告2000多个。当前15页,总共51页。近年来我国饲料及畜产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1998年5月,香港发生了国内第一起“瘦肉精”中毒事件后,至今“瘦肉精”已经造成数千人中毒,成为我国养殖业难以治愈的毒瘤。2006年发生“红心鸭蛋”事件,一时间风生水起,人们谈蛋色变,同时也给相关产业带来沉重打击。2007年输美宠物饲料事件给我国国际形象带来严重影响。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在全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业。2011年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也被检出黄曲霉素M1超标。近些年来,由于重大饲料和畜产品安全事件频发,饲料行业的个别问题也被动辄冠以“潜规则”、“公开秘密”的标签。当前16页,总共51页。(二)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饲料安全

动物健康

食品安全

人类健康

环境安全

饲料质量安全的内涵饲料安全=食品安全,但饲料安全的内涵要大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主要针对人的健康而言,而饲料安全同时还关注到动物健康和生产,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当前17页,总共51页。

政府

饲料企业

养殖户

公众

媒体

品质下降

经济纠纷

健康风险

环境污染

安全事件

天然存在次生代谢

环境污染

农药残留

植物病害动物病原

掺假使杂人为添加(二)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饲料质量安全的复杂性危害因素危害来源产生后果社会关注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基因工程?当前18页,总共51页。(三)2011年我国饲料生产与质量监测基本情况根据农业部重点跟踪企业统计数据和各省生产数据调度,预计2011年我国商品饲料总产量将达到1.69亿吨,同比增长4%。其中配合饲料1.38亿吨,同比增长6%;浓饲料2500万吨,同比下降6%;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85万吨;同比增长1%。从不同品种看,猪饲料产量6210万吨,同比增长4%;蛋禽饲料3100万吨,同比增长3%;肉禽饲料4980万吨,同比增长5%;水产饲料1540万吨,同比增长3%;反刍饲料760万吨,同比增长4%。(引自“2011年全国饲料行业形势分析会”数据)

2011年我国饲料生产总体情况当前19页,总共51页。2011年,共抽检饲料样品18032批次。其中,商品饲料质量安全监测6686批次,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饲料中违禁物质监测11346批次。(引自“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全年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的通报”农办牧[2012]8号)

2011年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情况(三)2011年我国饲料生产与质量监测基本情况当前20页,总共51页。主要商品饲料抽检结果合格率备注:商品饲料包括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包括复合预混合饲料、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和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三)2011年我国饲料生产与质量监测基本情况当前21页,总共51页。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原料抽检结果合格率(三)2011年我国饲料生产与质量监测基本情况当前22页,总共51页。饲料卫生指标抽检结果合格率(三)2011年我国饲料生产与质量监测基本情况当前23页,总共51页。饲料中违禁物质抽检结果检出率(三)2011年我国饲料生产与质量监测基本情况当前24页,总共51页。饲料标签抽检结果合格率(三)2011年我国饲料生产与质量监测基本情况当前25页,总共51页。(四)2011年我国饲料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1.粗蛋白等质量指标制约饲料合格率——原料、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使用低质原料或调低配方中蛋白原料用量。——质量控制能力差,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未检验。2.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存在造假行为——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主要问题是成分主含量不合格,存在造假行为,经营环节尤为突出。3.卫生指标不合格不容忽视——特别是鱼粉中铬超标、预混料中砷超标、饲料用油中苯并芘(α)超标等,提示存在掺假、超量添加、使用非法劣质原料等问题。4.饲料中非法添加违禁添加物问题依然存在——连续多年开展的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非法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的势头已经基本遏制,但顽疾依然存在。当前26页,总共51页。▲我国饲料产量与质量监测合格率历史曲线图饲料总产量(万吨)产品合格率(%)(五)我国目前饲料质量安全现状成绩斐然,顽疾难消总体安全,尚有差距当前27页,总共51页。(五)我国目前饲料质量安全现状如何全面认识和看待我国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监测结果实际问题已知危害潜在风险公众关注行业发展表面问题深层原因当前28页,总共51页。1.现代食品安全理念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零容忍,媒体舆论的高期望和发达国家的高标准;另一方面是我国规模庞大、主体众多、单元较小、方式落后的养殖模式,造成了现代食品安全理念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并且这一矛盾将长期存在。2.饲料需求持续增加,原料供应日趋吃紧。

一方面是城市化的进程和人民群众对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另外,养殖业正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都导致了对饲料需求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饲料原料供应后继无力,能量饲料原料供应吃紧,饲料工业与其他行业争粮的矛盾日益凸显,蛋白原料资源尤其是鱼粉、豆粕等优质蛋白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六)我国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当前29页,总共51页。3.社会诚信体制不健全,行业素质不高,监管面临诸多困难。

我国饲料和养殖业发展极为不平衡,既有一批管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生产规模大、经营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又有大量的规模小、素质低、分布散的小企业、小作坊、小养殖户,行业发展的整体素质不高,加之养殖业生产链条长、环节多、饲料产量和动物数量巨大,给监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4.饲料质量安全风险众多,隐患重重。

首先,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原料来源广泛、贸易频繁,局部地区环境恶化、异常气候频现,导致饲料质量安全风险增大。此外,一些未知的危害和人为添加违禁物质产生的风险加深了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六)我国饲料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当前30页,总共51页。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将长期存在,应当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不可掉以轻心。当前31页,总共51页。二、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分析当前32页,总共51页。饲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混合物,一个简单的饲料配方通常有30种以上的组分。不通过系统化的分析,不对饲料成分进行检测,就无法了解饲料中各个营养成分和危害因素,也就无法确定饲料的真正价值。饲料原料的广泛性饲料成分的复杂性饲料产品的多样性(一)饲料产品的特点当前33页,总共51页。(二)饲料质量检测主要内容感官性状(外观、粒度等)常规成分(蛋白、灰分、粗脂肪、纤维等)氨基酸(18种氨基酸等)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等)微量元素(铜、锌、铁、锰、钴、硒等)其他添加剂(香味剂、酸化剂、抗氧化剂等)微生物(有害菌和有益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霉菌毒素、铅、砷和动物源性成分等)当前34页,总共51页。饲料质量检测品质检验安全性检验性状化学有毒有害物生物有毒有害物天然有机有害物质农药残留违禁或滥用的药物工业污染物二噁英+多氯联苯无机有毒有害元素疯牛病致病因子致病微生物霉菌毒素转基因植物营养成分添加成分维生素氨基酸能量粗蛋白微量元素其它酶制剂调味剂着色剂防霉剂抗氧剂促生长剂加工品质产品真实性饲料企业检测机构政府监管当前35页,总共51页。常规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法分子生物学法快速检测技术物理学方法化学分析法如筛分、干燥如凯氏定氮如AAS、HPLC、GC等如细菌培养如荧光定量PCR如近红外光谱、酶联免疫检测(ELISA)等(三)饲料质量检测技术分类

按照分析方法分类

感官判定法如目视、显微镜检等当前36页,总共51页。按分析对象分类维生素检测技术氨基酸检测技术微量元素及重金属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粗蛋白等常规指标检测技术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违禁药物检测技术……(三)饲料质量检测技术分类

当前37页,总共51页。1.水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概念不清:水分、干燥失重、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水分及挥发性物质含量等。

标准较多:相似的操作过程多个不同的标准(GB/T10358-2008,GB/T14489.1-2008,GB/T6435-2006,GB/T10362-2008)。标准矛盾:在检测方法标准GB/T6435(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中规定了该方法不适用于玉米,但在产品标准GB/T17890(饲料用玉米)中规定了水分测定使用GB/T6435.(四)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饲料质量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当前38页,总共51页。2.脂肪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适用性:高脂肪饲料或某些新加工工艺(如过瘤胃产品等)的产品,需要对产品进行酸水解处理后,再进行索氏提取。例如,某产品粗脂肪标示值≥2%,直接索氏提取测定值为0.6%,酸水解后的测定值为2.6%。3.粗纤维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过滤装置孔径:GB/T6434-2006中规定滤锅滤板孔径40~100um,使用同样性能的不锈钢坩埚,不锈钢筛板孔径为90um。如试验显示,采用200目滤布,铺酸洗石棉的古氏坩埚(GB/T6434-1994)测得棉籽粕粗纤维含量为12.8%,但采用铺硅藻土的G1砂芯坩埚(GB/T6434-2006)测得的结果为16.39%,相差3.59%。(四)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当前39页,总共51页。4.粗蛋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氮折算系数问题:目前,饲料中粗蛋白检测过程中氮折算蛋白质系数统一为6.25。实际上,饲料组成较为复杂,含有多种原料成分,不同的成分其氮折算系数差异较大,导致粗蛋白含量与实际蛋白含量存在较大差异。GB/T5009.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规定氮折算蛋白质系数如下:乳及乳制品,6.38;玉米、高粱,6.24;花生,5.46;大豆及粗加工制品,5.71;肉及肉制品,6.25。操作因素:样品均匀度,样品性质,样品称量量,硫酸量,催化剂配比和用量,消化温度,消化时间。

(四)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当前40页,总共51页。5.氨基酸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缺少参比物质:氨基酸种类多,前处理操作复杂,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检测结果影响较大。但是,检测工作中缺少代表性的赋值样品作为参比物质。缺少相应氨基酸产品检测标准:例如,L-赖氨酸硫酸盐无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四)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当前41页,总共51页。6.维生素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剂型的影响:随着维生素生产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各种新剂型不断出现,现有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不能满足维生素检测的需要,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如维生素A、D3等使用明胶或淀粉胶包被,如果包被不打开,则检测结果不能反应真实含量。例如,对于淀粉胶包被的维生素产品,需要应用淀粉酶进行破壁处理后再进行含量测定。(四)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当前42页,总共51页。7.微量元素和重金属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元素形态分析:不同形态的元素,其生物利用效价不同。如铜盐、氨基酸螯合铜、蛋白螯合铜等,其铜的存在形式不同,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差异极大,但目前缺少螯合物检测技术。再如砷的形态,有机砷(洛克沙胂和阿散酸)是允许在饲料中添加使用的,然而其中无机砷的含量无法测定,缺少相应的检测标准。(四)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当前43页,总共51页。铅测定背景干扰问题:若饲料样品中Ca的含量高,Ca在火焰中产生的分子有吸收带,在Pb共振线283.3nm具有较强的吸收,使铅检测背景值偏高,导致饲料中铅检测结果偏高。(四)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样品名称Z-2300ICP-MS扣背景不扣背景平均值平均值平均值S17.787.917.8423.723.423.67.1357.2257.18S23.423.233.3417.717.417.63.442.993.22S33.373.393.3818.018.118.03.503.043.27S4(低钙产品)

10.89.6510.213.311.812.6未检测当前44页,总共51页。8.酶制剂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酶活定义不统一:以木聚糖为例,在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定义是每分钟从底物溶液中降解释放1µmol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单位。但有些方法采用的酶活定义是每秒钟或每小时降解释放1nmol、1µg、1mg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这样在检测结果上就会相差很大。底物的选择:底物选择很重要,同一种底物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测定的结果也不同。(四)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当前45页,总共51页。测定条件:pH值和温度的变化对酶活的测定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选择适宜温度为37℃,适宜的pH值为5.5,而不是根据酶的最佳作用条件。对于某些酶,其最佳作用温度可能在50-60℃之间,但对于饲料酶的测定条件应尽可能符合动物消化道内的温度和酸碱度。从下图可以看出pH值对酶活的影响较大。(四)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现状当前46页,总共51页。9.霉菌毒素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标准方法不能定量:现有标准方法采用ELISA法(GB/T17480)和薄层色谱法(GB/T8381、GB/T8381.4GB/T8381.6),只能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检测,无法满足精确定量的要求。

10.霉菌毒素吸附剂评价存在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