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计划-2_第1页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2_第2页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2_第3页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2_第4页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初一历史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1.以教学大纲要求,逐步进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才能。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优生更优,中等生更进一步,后进生前进一大步。3.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和用好历史打下良好的根底4.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获得更好的成绩二、根本情况分析^p〔一〕、学情分析^p由于在小学时对历史知识接触较少,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成绩悬殊较大.有的学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好动.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松散.老师要关爱每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本学期开场我要抓紧,抓扎实,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端正学习及生活的态度。〔二〕、教材分析^p要使学生在知识,才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开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和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打破点。三、目的要求通过八年级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开展.1、通过学生尝试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史,从而进步对历史知识的分析^p理解才能。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通过引导学生尝试、考虑、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历史事件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才能。结合课文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才能;通过探究尝试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考虑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才能及读图识图才能。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亲密关系,和谐开展的意义,进步环境保护意识.4、初步形成历史唯物的根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世界观奠定必在的根底.5、在课堂教学中,浸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展爱国,集体,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态度.6、树立学生结实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开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五、辅导对象各班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辅导六、辅导时间课余时间七、辅导地点办公室或班级八、方法措施专题辅导和集中辅导相结合,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下面就详细分析^p一下:〔一〕智力因素型:对于智力因素型的学生,1、用耐心与鼓励拨开这些学生心理的迷雾,让其重新定位,树立自信;由于这类学生对自己错误地定位为缺少学习的艺术细胞,而且这种认识在其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我们只能耐心鼓励再鼓励,反复向学生说明或者证明其本来不笨,只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位错误才导致的结果,告诉他们自作聪明要不得,自作愚笨更可怕;待其树立起自信以后,再施以相应的方法和辅导。2、准确定位,因材施教。在学校教书的这几年,让我见足了智力型差生的那种差劲;一个接一个的那又怎样是他们问问题的常用语言;对这类学生进展准确的定位是有效施行转化的有力保证。3、回归自然,笨中求进。对智力型的后进生我们是不能急于求成、期望值太高的;将问题降低难度,回归自然是促成其学习进步的必要条件。〔二〕非智力因素型: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主要表达在学习没兴趣、没目的,学习习惯较差等方面;所以对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转化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他们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旦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同样可以创造奇迹!1、树立个人典范,凝聚集体力量。2、启迪智慧,宝中淘宝。在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宝贝当中,假如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当中不乏智力超强、悟性超群者。对这些学生我们只须经常对其洒点阳光,及时鼓励辅导,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转化效果。抓好后进生的转化除了上面的方法,加强常规训练,严格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后进生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单独作用而造成的,两者在后进生身上是穿插综合表现的,认识了这点,才能全面、有效地进步后进生的整体素质,进步后进生历史教学成绩。八、辅导详细内容安排如下:周次时间内容一8.15-8.21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二8.22-8.28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三8.29-9.4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四9.5-9.11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五9.12-9.18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2〕六9.19-9.25单元复习检测七9.26-10.2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八10.3-10.9复习第一单元九10.10-10.16复习第二单元十10.17-10.23综合复习十一10.24-10.30期中考试十二10.31-11.6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开展十三11.7-11.13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十四11.14-11.2016兴盛的秦汉文化〔1〕17兴盛的秦汉文化〔2〕十五11.21-11.27第三单元复习检测十六11.28-12.4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十七12.5-12.1120北方民族的大交融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十八12.12-12.18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十九12.19-12.25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二十12.26-1.1总结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二十一1.2-1.8综合复习二十二1.9-1.15期末考试初一历史教学方案6一、指导思想:以进步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究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开展。二、学生情况分析^p:本期继续任教七年级2个班历史,七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根底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才能,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局部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才能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局部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局部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敏,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④缺乏分析^p归纳才能,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才能较差有待在方面进步。三、教学目的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根底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根本特征以及开展趋势,认识历史开展的根本线索和根本规律。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才能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才能;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才能;开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的观点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3、对学生进展国情教育和爱国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开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5、从严治教,进步成绩。四、教材分析^p《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表达了从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史局部。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假设干课。本册共三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考虑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课程目的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根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详细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宋元经济重心南移。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经经济重心南移,____的开展,到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的历史巨变。五、本期进步教学质量的详细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3、通过各种手段,进步学生兴趣,活泼课堂气氛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展知识的反响和稳固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才能,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展重点讲解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展归纳综合比拟,让学生系统掌握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议等,增强学生兴趣,进步教学效果,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进步成绩。六、教研教改课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一历史教学方案7一、指导思想:根据本学期学校教科室推出的“双思三环六步”教学形式实验,努力在课堂上构筑根本框架,然后逐步深化层层深化,使本科教学程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落实推进滨州市中小学课程的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构造和综合的教学理念,进步语言才能、教学才能;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才能;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才能;跟各位老师一起定位在新的老师角色上,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施行综合性学习,进步学生的综合分析^p才能。二、教学建议:1、转变观念。担当“学生开展的促进者”、“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的角色;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超越教材,创造课堂情境,灵敏把握当时的课堂资,教出兴趣,教出美感。在理论学习的根底上,联络理论案例,在历史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通过思维碰撞,使课改的理念真正走进大家的头脑。积极参加区、校教案的征集、教育教学论文的征稿、课题的研究,力请教学促科研、科研带教学,为创造人民满意学校奉献自己一份力量。2、改革备课,减负增效“磨好课”。在制定规划、教学目的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设定;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强化支撑点;将备课大而化之、实而共享。进步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搜集的才能,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创设气氛,掀起高潮,力争随堂课好课率达50%以上。3、进步素质,提供舞台“练内功”。努力学习掌握娴熟的教学推理才能和综合的教学理念;倡导鼓励跨学段、学科听课,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才能;听课验收中进步优课率;三、教学措施;1、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展学法指导。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一学生打好根底,健全成长。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构造,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4、着力进步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5、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催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6、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方案,精心组织复习,做到经纲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进步学生的审题、解题的才能及速度。7、引资料、学经历。同科老师要互相学习,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校统一订购的复习资料统一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效益。8、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教学进度1-4周第一单元5-8周第二单元9,10单元复习11-15周第三单元16-20周第四单元21,22周复习初一历史教学方案8一、指导思想以校教学方案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构造和综合的教学理念,进步语言才能、教学才能;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才能,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施行综合性学习,进步学生的综合分析^p才能。二、教学任务及目的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2、进步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三、根本情况分析^p1学生情况分析^p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2教材分析^p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拟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局部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开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根底。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局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可以步入黄金时代。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____的开展”,实际涉及“____的开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____的开展”,既涉及民族交融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____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p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交融的开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表达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本钱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展议论,比拟古今异同”奠定了根底。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展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____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____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对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开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p其历史影响。”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开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照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四拟用的教学方法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五进步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展学法指导。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获得圆满成功。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构造,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催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方案,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进步学生的审题、解题的才能及速度。6、引资料、学经历。经常向老老师学习,经常听课。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四、教学任务和要求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根本的历史知识,即理解历史的根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开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展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p,综合,比拟,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展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才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别人合作和参与社会理论的才能。五、教学设想1、历史教学要充分表达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表达和分析^p,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2、继续深化课堂教改,在传授根底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才能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开展,主动开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进步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进步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进步学生的表达才能,分析^p综合,比拟、概括问题的才能。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进步教学质量。初一历史教学方案9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指的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其核心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开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消费力开展程度上的变化。学生已经学过学习了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消费生活状况(从打制石器到掌握磨制技术,从群居生活到氏族生活),本节课的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就是在此根底上进一步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随着消费工具的改进和社会分工的开展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消费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采集,鱼猎到农耕消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出现)由于它还与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形成比照,,所以它是挖掘历史的总结,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课的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图表,形成比照。二、目的及其解析1、教学目的定位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当时经济的开展程度、这种经济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作用。比拟干栏式住房与半地穴房屋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知道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理解体会消费力的开展是社会进步的根。2.目的解析: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消费工具、作物已经生活状况,就是把阅读课文内容结合课文中的《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匾的骨耜复原图》、《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从中反响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要知道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主要看大汶口出土的文物,理解为什么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要理解体会消费力的开展是社会进步的根,就必须掌握不同时期消费工具的开展情况,消费工具开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消费力的进步。而社会进步有必须在消费力的推动下前进。三、问题诊断分析^p的一般形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详细表如今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消费力的开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产生了阶级,对阶级这个概念学生难于掌握,形成的原因难以理解,教学中可由此联络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比照人与人之间____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们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的食物来主要是采集和渔猎,以采集为主。原始社会人们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生存方式不再适应人们的生活,因此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学会了农耕。新课讲授:问题一: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设计意图: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所生活的时间、地点、以及消费生活状况。师生互动: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生活时间距今约约七千年。他们已使用的工具是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动脑筋: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消费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耒耜、稻、干栏式住房、水井、饲养、制陶和玉器、乐器)问题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生活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彩陶,已会纺线、制衣和织布。考虑1:半坡原始居民的消费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类似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磨制石器和耒耜、种粮食、饲养动物、住房、制陶等)初一历史教学方案10一、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开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展探究性学习,倡导老师探究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理论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开展的根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展想象、联想和分析^p、综合、比拟、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别人合作和参与社会理论活动的才能。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根本国情,坚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事业的建立者和*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p解决问题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和自主学习的才能,进步学生的各方面素养。三、学生根本情况分析^p: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才能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理解、分析^p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实在理解学生的知识构造,认真分析^p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根底上制定实在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四、教材分析^p: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局部,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根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五、教学措施: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融与浸透在把握教材时,老师应从总体上打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构造;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浸透、互相交融和必要联络。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开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可以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切入并丰富学生经历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时机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开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开展。3、突出才能目的的主导即强调学生考虑才能、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才能的培养。以才能目的为主导,就是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才能目的的实现,努力讨论用才能目的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才能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六、教学进度安排: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40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九月份:第一、二单元十月份:第二单元十一月份:第三单元十二月份:第四单元一月份:复习迎考初一历史教学方案11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根底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展爱国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开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方案。一、学生情况分析^p初一学生总体程度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局部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才能,且有局部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二、教材分析^p1、教材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兴趣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材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开展,共22课。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开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开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展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的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缺乏,及时总结。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进步探究学习才能。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理论才能。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老师之间取长补短,资共享,每周进展集体备课一次。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进步教学效果。四、教学进度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初一历史教学方案12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方案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构造和综合的教学理念,进步语言才能、教学才能;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才能,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施行综合性学习,进步学生的综合分析^p才能。二、学生情况分析^p七年级学生总体程度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局部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才能,且有局部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三、教材分析^p1、教材特点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兴趣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材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开展,共24课。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开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开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展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的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1、目的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表达统一要求与个性开展统一。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缺乏,及时总结。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进步探究学习才能。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理论才能。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老师之间取长补短,资共享,每周进展集体备课一次。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进步教学效果。五、教学进度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第一周:说在前面的话;我们的远古祖先第二周:原始的农耕生活;神奇的远古传说第三周:单元回眸;夏传子家天下第四周:公元纪年法;西周的分封第五周:国庆长假第六周: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七周: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第八周: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百家争鸣第九周: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单元回眸第十周:复习、中考第十一周:中考情况总结;六王毕四海一第十二周:伐无道诛暴秦;汉武帝“大一统”第十三周:丝绸之路的开拓;评价历史人物第十四周:秦汉的科学技术;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第十五周:单元回眸;三国鼎立第十六周:三国历史故事会;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十七周: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艺术第十八周:单元回眸、复习第十九周:复习第二十周:复习、期考以上教学方案,一定认真履行,争取在新的学期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初一历史教学方案13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3、4、5班的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新的学期开场,根据学校教学方案要求和本学期的教学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程度,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这一新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本学期要重视抓学生的根底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教学方案工作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p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学科,所以大局部同学求知欲较强,所以课堂纪律较好。但新生缺乏综合归纳才能。七年级1、4、5三个班级的班额较大,尤其是1班共有七十多人,对于班额大的班级要注意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二、教材分析^p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为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而且新增了许多兴趣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教材内容是从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写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开展,一共22课。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开展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开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展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任务的评价。三、教学目的与主要措施1、工作勤奋,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2、对学生初步进展唯物教育,社会开展规律教育,国情教育,爱国和国际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社会现代建立和人类和平事业、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历史责任感。3、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缺乏,及时总结。4、用严格的要求来标准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鼓励学生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进步探究学习才能。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理论才能。6、积极听课,课后评议,互相帮助,进步教学效果。四、教学进度安排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材第一册总共22课,其中新科讲授占二十二课时,单元复习占四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初一历史教学方案14一、学生根本情况:本学期,我担任初一3、4、5、6、7班的教学工作,这5个班在分班时,整体成绩上都差不多。各个班的学习气氛都比拟浓重,4班的纪律性比拟突出一点。总体上讲,5个班的大局部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明确,学风良好。不过也发现有极少数同学在小学时的成绩极其低下,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这局部同学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多变,力求进步整体成绩。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p从上表可知:三个班的成绩比拟平均,4班的成绩较为突出一点,7班的合格率得到较好的保证。究其原因是由于4班在平时的上课当中,整个班的学生考虑积极,与老师亲密配合,并且大局部学生的对历史的兴趣比拟浓重。7班学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求合格的较为强烈些,主动到老师那里过关,所以成绩较为理想。三、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学生进展历史唯物观点、爱国教育、历史唯物思想教育、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理解历史开展的历程。让学生根本上掌握从隋到明的历史演革。理解并掌握从隋到明的历史开展线索。要让学生真正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