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提质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信息产业提质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信息产业提质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信息产业提质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信息产业提质工程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产业提质工程实施方案

信息产业提质工程(一)做大信息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大力推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组装制造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以智能终端组装为牵引,着力引进上游结构件、PCB、触摸屏等配套企业,布局芯片封装测试产业,形成国内规模较大、产业链较完整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二)做强信息新型显示产业重点发展OLED微型显示器件、柔性AMOLED面板、新型中小尺寸面板等核心产品,积极布局玻璃基板、模组、驱动等配套环节,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卓越竞争力的OLED微型显示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加快溅射靶材、高纯铟和高纯镓、砷化镓/磷化铟/氮化镓单晶等产品研发生产,做大做强本地新型显示上游材料产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已经进人信息时代,信息生产力属于新兴的社会生产力,信息社会代表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而使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二)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投人不断增加近年来许多国家在信息和通讯基础设施方面投人巨量资金.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增加更为迅速,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的投资也处在不断姗长之中。(三)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行的交易活动不断增长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方式发生的交易倾在其全部交易倾中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小。在未来的时期,电子商务交易额必将持续地增长。(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差距在不断拉大发达国家企业的初级信息化过程基本上已经完成.目前已进人高级信息化建设阶段,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很多仍然处于初级信息化建设阶段。(五)企业信息化艰涩可以提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式经营.经济增长和杜会发展虽快,但为此投入的成本也比较高。据有关统计.1953一1985年,我国国民收人增长9.6倍.而能源消耗却增长了14倍。进人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总水平与日本相当.但GNP却只有日本的‘/6;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5%。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比较稀少的闰家,我国不能再继续靠能洲和原材料的过度消耗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信息化的方向(一)中国的信息化,一定是国家统领要坚持国家主导的方针,国家一定要抓好符合国情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发挥整体优势。(二)中国的信息化,一定要走自己的道路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道路。要紧紧围绕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以信息化的思路和技术手段,促进国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三)中国的信息化,带动我国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产业的发展。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为总的目标,通过信息化的发展来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应用促发展,以信息化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上述原则和方向指导下,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将按照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思路推进。信息化发展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信息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我国信息化已走过两个阶段正向第三阶段迈进。第三阶段定位为新兴社会生产力,主要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这两项技术掀起了计算机、通信、信息内容的监测与控制的4C革命,网络功能开始为社会各行业和社会生活提供全面应用。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已经连续5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市场5.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截至2010年,我国医疗整体IT市场投资规模达到120多亿元。预计到2014年,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86.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9%。2010年,我国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8.12亿元。未来几年是物流信息化大发展的几年,物流信息化市场需求增长幅度将超过20%,后几年增长速度更快,2015年增长速度将达到30%以上,保守估计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6.44%,2011年国内市场整体规模将突破20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51.12亿元。此外,电力信息化、金融信息化、酒店信息化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化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在社会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建设领域仍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相信随着我国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问题的解决,我国信息化将进一步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一)围绕经济发展的重点推动领域信息化工作领域信息化是指业务内容和业务处理相关联的行业、部门的信息化,诸如金关、金卡等工程,都属于这个范畴。提出领域信息化的意义在于避免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从根本上促进资源共享,网络联用。如,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在金卡、金关、金税等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将财政、税务、金融、外贸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联网,逐步实现网上纳税业务的全过程,完成国税,地税和关税的电子支付,减少或消除纳税中的漏洞。这样的工程项目就典型的领域信息化项目。推进这一领域信息化、必须将相关业务统筹考虑、建立综合性的数据库,对纳税人的资信和纳税行为进行记录,从而实现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业务的电子监管。(二)在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导下搞好区域信息化一是要加快建立区域内共享及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库,把静态的、孤立的信息资源变为网络化、可共享的信息资源;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先进的、适用的、规范的、安全的、综合性的公用信息基础网络;三是要积极研究制定既符合国家法规标准,又适合本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四是要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全面的、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信息化服务队伍;五是要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条件,培育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六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成为信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通过建设示范工程,示范小区,创立地区特色,努力构筑推进信息化带动信息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三)总结典型经验分类指导推动企业信息化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细胞,特别是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实质是与物质流、资金流紧密结合的各种数据、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和使用过程,产品和资金是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具体体现。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要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二是要按照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和规划目标,抓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三是要选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典型示范工作。总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一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世界各国积极推进的一项战略任务。希望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代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努力寻找开展国际合作的共同点,共同推进这项伟大的事业蓬勃发展。信息化发展基本原则(一)市场主导信息化发展统筹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各领域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确保我市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参与信息化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引进优强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强化在统筹规划、产业推动、资源整合等方面作用,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二)融合创新信息化发展,特色示范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发展作为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的根本之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驱动作用,积极推进互联网+,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突出特色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加强分类指导与特色示范,推进信息化重点领域标准、技术、产品和服务产业化。(三)协调信息化发展,绿色前行深化信息技术与产业、民生等领域的运行管理、服务、监测、分析等协调发展。加速推进信息化成果应用,促使信息化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均衡各方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牵引和支撑作用,有效提高我市各领域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把绿色作为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坚持低碳绿色、绩效导向的发展理念,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支撑模式。(四)开放共享信息化,安全可控创新体制机制,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为技术创新、应用推广提供制度保障,加强资源共享与合作,营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围绕一带一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加强网络互联、促进信息互通,深化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信息化发展国际化水平。围绕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发展需求,促进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和网络监管,提升信息化安全支撑能力。信息化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信息化中心城市,数字昆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信息化能力跻身国内前列。具有安全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实现融合发展,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应用示范卓有成效,开放型信息化体系基本确立。(一)信息基础设施达到西南领先水平建成联通全省、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光缆骨干网络,国际网络布局能力显著增强。完成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使用专用通道的企业国际访问丢包率降低到1%以下。建成昆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本省用户之间的跨网平均时延降低至2-3毫秒。打造云南最好、国内领先的无线城市,主城区重点区域5G网络实现连续覆盖,积极开展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实现公共区域的全覆盖。到2025年,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基本建成,昆明互联网数据流量疏导能力显著提升,全市5G基站数量达到5万个,主城区全域和县(市)区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5万个。(二)信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发挥高起点、高水平的引擎作用,支撑全省信息产业同步发展,把昆明打造成为云南省信息产业的新高地、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信息枢纽。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产业生态建设基本完善,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导航、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等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并接近国内先进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到2025年,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超过730亿元,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超过230亿元。(三)数字信息化应用全面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经济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逐步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基本实现各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基本建成面向企业和公民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2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化、链条化、高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加快形成,数字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核心引擎。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不足(一)规模小和质量不高信息产业在总量上具有相当规模,但总体规模小,质量并不高。在经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已成为第一、第二大产业,而中国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仅排7到8位。中国信息产业的总量水平也较低,仅接近于1990年前后新加坡、英国的水平。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份额中,美国占30%以上,日本占20%以上,而中国仅占3.5%。(二)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差总体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信息技术水平相比,中国技术水平的差距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极为不足,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中国VCD产量虽然居世界第一位,但VCD的关键元器件解码芯片和机芯却都需要进口;中国彩色电视机的批量生产国产化率已在95%以上,但芯片和显像管的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此外,中国国产集成电路生产水平不高,产品档次很低,市场占有率仅为20%;,高档产品无力生产,也只能依赖进口。到目前为止,芯片、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核心软件等一些关键技术,仍由发达国家所主宰,业已成为制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发展的主要瓶颈。(三)结构不合理信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电信支撑网建设和业务发展滞后于通信能力发展;通信产品制造业发展又滞后于网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发展协调不够。邮政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不合理,基础业务增长缓慢,业务拓展和市场开发比较薄弱,网络布局及服务手段、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还不适应市场需要。电子行业结构性矛盾仍然较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一些地区和部门争上热门产品、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在VCD、移动通信、手提电脑等制造设备方面,存在品牌过多、分散经营、产品雷同、重复生产的不正常现象,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也不利于企业竞争。(四)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营销能力较弱出口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营销能力较弱。中国信息产业出口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阶段。虽然近几年中国信息技术产品在不断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从根上本扭转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两难境地是:出口电子产品多数属于低档次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进口的电子产品则多数属于高档次的、高附加值的产品。1998年,中国出口的有线电话机平均单价为12.23美元/台,而进口电话机平均单价则高达190.35美元/台,进口平均单价是出口平均单价的15.56倍。与境外的信息企业营销能力相比,中国信息营销能力还有很多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进出口权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市场占有的层次较低。(五)开发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开发能力明显不足。中国基础信息技术产业和软件产业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不少产品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